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八    宋 萧常 撰吴载记五

张紘字子纲广陵人少游太学事博士韩综受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从外黄濮阳闓受韩诗礼记左氏春秋工文章善楷隶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乱江东遂从孙策策表为正议校尉与张昭并参谋议策尝令一人居守一人从行陈从攻丹阳策身自督战紘谏曰夫主将乃筹画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建安四年策遣紘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操闻策死欲伐吴紘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一有不克成雠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操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操欲令紘辅权出为会稽东部都尉既至权以为长史权母吴氏以权春秋方富方外多难数语紘以辅翼之义每有异事密计及章表书记权尝令紘与张昭章定之紘从容侍宴微言正论时时?讽权亦重之未尝称其名常呼为东部从攻合肥城久不拔紘进计曰古之围城开其一面以疑衆心今围之既密攻之又急诚惧并命戮力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小寛之以观其变议者不同会救至无功而还紘建计宜都秣陵曰楚武王时名命陵地势冈阜连石头故老皆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望气者云金陵有王者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地有其气宜为都邑权善其议未能从也会昭烈东过秣陵爱其形胜亦劝权都之权曰知者意同遂都焉权遣紘还吴迎家道病卒时年六十临卒授子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然卒莫之至者非无忠臣贤佐闇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不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喜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主甘易同之欢无假取於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惟明君悟之求贤如饥渇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权省书流涕紘着诗赋铭诔十余篇初紘见柟榴枕爱其文而为之赋陈琳在北见之语人曰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後紘见琳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嗟美之琳复书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为文章者少易为雄伯故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子玄官至南郡太守尚书初紘同郡秦松字文表陈端字子正与紘并见礼于策参与谋议皆早卒

步隲字子山临淮淮隂人避乱江东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靡不淹贯寛雅沈深遭时乱离能降志辱身会稽焦征羌郡之豪族宾客纵横隲与旌欲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以献刺入移时旌欲委去隲止之曰所以来者畏其强也今而舍去欲以为高祗取怨耳久之征羌开牖见之身隐几坐帐中设席置地坐隲旌于户外旌愈耻之隲自若征羌作食身据大桉肴膳重沓以小盘蔬饭食隲旌旌不能食隲极饭致饱乃辞去旌怒隲曰何能忍此隲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亦何所耻孙权为讨虏将军召隲为主记除海盐长累迁鄱阳太守交州刺史征南中郎将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宾自此始加拜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建安二十五年权遣吕岱代隲隲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黄武二年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五年假节屯沤口权僭号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中书吕壹典尉文书多所纠举隲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摘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按深证陷人以成威福使人局天蹐地谁不战栗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於上为国速怨深可仇疾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咨顾雍武昌则陆逊潘濬平心专意务在得情又曰丞相雍上大将军逊太常濬忧深责重志在竭诚可谓股肱心膂社稷之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共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己岂敢专擅威福以负所天乎又曰县赏以显善设刑以威奸任贤而使能审明于法术则何功不成何事不济若郡守百里各得其人共相经纬庶政岂不康哉权亦徐悟遂诛吕壹隲前後荐达滞淹营解无辜书数十上权虽不能尽纳然时采其言人赖以济延熙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废书被服居处如儒先生然门内妻妾服饰绮丽颇以此获讥在西陵二十年隣敌服其威信性寛洪喜怒不形于色十一年卒子协嗣累加抚军将军协卒子玑嗣协弟阐为西陵督後以谋叛诛颍川周昭着书称隲及严畯等曰古今贤士大夫所以失名丧身倾家害国者其由非一然要其大归四者而已急议论一也争名势二也重朋党三也务欲速四也急议论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当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然论其絶异未有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语曰夫子恂恂然善诱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豫章有之矣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使君体之矣威而不猛恭而安丞相履之矣学不求禄心无苟得卫尉奋威蹈之矣此五君虽德实有差至于趋舍不犯四者则一揆也若乃经国家当军旅驰骛之际立霸王之功此五者未为过人至其纯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当世保全名行邈然絶俗实有所师故粗论其事以示後之君子周昭者字恭远与韦昭薛莹华核并述吴书後为中书郎坐事下狱核表救之休不听死狱中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少笃学明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步隲诸葛瑾齐名友善性质直淳厚其于人忠告善道志于有益张昭荐于孙权为骑都尉从事中郎及横江将军鲁肃卒权以畯代肃畯固辞以朴素书生不闲军事非才而据咎悔必至世嘉其能以实让权为吴王及僭号常为卫尉尝使于汉丞相诸葛亮深善之每得禄赐散之亲故家常不给累迁尚书令卒时年七十八着孝经传潮水论又与裴玄张承论管仲季路皆传于世子觊爽觊官至升平少府玄字彦黄下邳人亦有学行仕至大中大夫尝与其子钦论齐桓晋文夷惠四人优劣钦答所见各有文理钦与太子登游登称其翰采时汝南程秉者字德枢亦以文学见礼于登为太子太傅着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凡三万余言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隂人少好学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扎博览羣籍兼通历数察孝亷除钱塘长孙权辟为西曹掾及僭号为尚书迁中书令加侍中延熙五年拜太子太傅领中书如故泽以经传文多乃斟酌诸家刋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着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辄咨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性谦恭笃谨宫府小吏呼召对问皆与抗礼人有过失口未尝及容貌似不足者权尝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吕壹奸罪觉有司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权以访泽泽曰成明之世不宜有此刑权从之六年冬卒虞翻尝称之曰阚生矫杰盖蜀之扬雄又曰儒术德行亦今之仲舒也泽州里先辈丹阳唐固字子正亦修身博学为时名儒着国语公羊谷梁传注讲授常数十百人权拜固议郎自陆逊张温骆统等皆拜之迁尚书仆射卒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少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孙权召为五官中郎除合浦交址太守入为谒者仆射孙虑为镇军大将军屯半洲以综为长史外掌军务内授经籍虑卒入为尚书仆射公孙渊降而复叛权怒欲自伐之综上疏陈三不可权遂止延熙中为太子少傅领选曹尚书六年春卒所着诗赋难论数万言又定五宗图述二京解皆传于世子珝官至威南将军征交址还道病卒珝弟莹字道言累迁散骑中常侍孙皓初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领太子少傅时何定建议凿圣谿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以多磐石难施功罢还定诛皓追圣谿事徙莹广州右国史华核上疏救之遂召还为左国史着书八篇名曰新议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本姓氏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易为是遂改焉避乱会稽孙权召至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谋袭关羽权以问仪仪是其计拜忠义校尉仪辞谢权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遣之皖就将军刘卲欲诱致曹休休至大破之迁偏将军入关省尚书事又使教诸公子书学权迁建业太子登留镇武昌使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必咨而後行进封都乡侯後从登还建业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典校郎吕壹诬劾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畏壹并言闻之仪独言无闻於是穷诘累日权意愈厉衆皆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自取夷灭为不忠之祸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汉丞相诸葛亮薨权遣仪聘于汉申固诚款奉使称旨寻拜尚书仆射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霸傅仪嫌二宫相切近上疏以为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为傅尽忠动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受馈遗不治产业为居室才自容隣家有起大第者权出望见问为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不为此问之果非其见知类此性俭约敝衣粝食喜赈穷乏家无嬴余权间幸其舍见食蔬饭为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给益田宅仪固辞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其不言事无所是非对曰明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诚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崇听居官数十年无毫末之过吕壹历白羣臣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法科为年八十一卒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少孤随母避乱江东孙策领会稽综年十四为门下循行留吴与权同席研策死权以综为金曹从事从讨黄祖除鄂长权为车骑将军居京召综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机务晋宗叛奔魏魏以为蕲春太守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袭之生虏宗加建武中郎将黄龙见夏口权因僭号改元作黄龙大牙常置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命综赋之天子遣使来聘综为誓文文义甚美权迁建业综与徐详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河北都督吴质颇见猜疑综乃伪为质作降文文多不载会质已入为魏侍中青州降人隐蕃归吴上书自陈所以来之意颇有辞理权问何如综曰蕃上书大言似东方朔巧捷诡辩似祢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谈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叹其屈蕃谋叛事觉诛普见责自杀据亦几不免拜综偏将军兼左执法性嗜酒每饮欢呼极意或推排盃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责也自权嗣事以来文书皆综所作延熙六年卒子冲嗣有文干为中书令後仕晋为尚书郎吴郡太守徐详者字子明吴郡乌程人先综卒

赞曰紘与昭号二张紘柔克昭纯刚紘先死德不亡昭後死誉益彰不遭时事皇王隲畯泽并流芳薛是胡时相望彼周昭善否臧着之传言则详

续後汉书卷二十八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列传第六 胡颖 徐度 子敬成 杜棱 沈恪·姚思廉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刘昫
  卷二百三十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第三十六回 宴深宫奉觞祝父寿 系诏狱拚死白王冤·蔡东藩
  第六十二回 湘军屡捷水陆扬威 畿辅复安林李授首·蔡东藩
  唐鉴卷四·范祖禹
  崇德七年一月至顺治元年七月·蒋良骐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一·佚名
  第四○○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一二二一四--一·佚名
  第二十九册 天聪四年五月至六月·佚名
  陈奇传·魏收
  卷二十四·佚名
  职官六·徐松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七十九·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137_1 【田家即事】储光羲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日

  • 宋词三百首(2)·朱祖谋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

  •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八·宋濂

        薛塔剌海   薛塔剌海,燕人也,刚勇有志。岁甲戍,太祖引兵至北口,塔剌海帅所部三百余人来归,帝命佩金符,为炮水手元帅,屡有功,进金紫光禄大夫,佩虎符,为炮水手军民诸色人匠都元帅,便宜行事。从征回回、河西、钦察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目録·乾隆

      第一卷  伏羲氏至髙辛氏只载传世年代  起甲辰陶唐氏帝尧元载【始书纪元甲子】讫乙亥有虞氏帝舜五十载 卷凡一百五十二年  第二卷  起丙子夏后禹元嵗讫己卯商王受辛三十三祀【即周武王十三年】 卷凡一千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朔 上观汉武帝纪顾谓翰林待制吴沈曰人君理财之道视国如家可也一家之内父子不异赀其父经营储积未有不为子计者父子而异赀家必隳矣君民犹父子也若惟损民以益君民衣食不给而君独富岂有是理哉○封大

  • 卷之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七五保结状光绪十二年八月一一二一二-四·佚名

    皂、快总头役倪源、许来,保结三皂头役萧嘉具保结状台下皂、快总头役倪源、许来,今当大老爷台前,保得萧嘉一名,蒙准接充三皂头额缺,所有钱粮、正供、红白契各款公项,及遇命盗等案,宜当极力收缴、办理,不敢

  • 一二六三 谕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覆看三分全书·佚名

    一二六三 谕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覆看三分全书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奉旨:现任彭元瑞覆看三分四库全书,卷帙繁多,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七五七 谕内阁着将列朝御纂各书分列各家着撰之前并将御题四库诸书诗文从总目卷首撤出·佚名

    七五七 谕内阁着将列朝御纂各书分列各家着撰之前并将御题四库诸书诗文从总目卷首撤出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三日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据四库全书总裁奏进所办《总目提要》内,请于经、史、子、集各部,冠以圣义

  • 战国策卷七·鲍彪

    宋 鲍彪 注魏【自髙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隠彊新汲西华长平颍川之舞阳郾许傿陵河内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桓子智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魏人】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

  • 史记集解卷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葢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畧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録故疑则传疑葢其慎也余读谍记黄帝以

  • 卷二百十四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四之三 朱批郝玉麟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四日广东总督【臣】郝玉麟谨 奏为盐政流弊仰祈 睿鉴事窃【臣】前奏谨陈两广盐政事摺内荷蒙朱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八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六年七月初六日浙江总督管巡抚事【臣】李卫谨 奏爲奏 闻事窃照今岁年景自六月初旬以来连沛甘霖【臣】因查

  • 玉坡奏议巻四·张原

    明 张原 撰乞养病疏臣猥蒙圣恩置诸言路遇事不能知要虽言不能中伦上无以啓格圣聪下无以禆补时事朝夕徒尔尸素心身实不自安近于三月以来痰火壅盛心神怔忡腿膝肿疼行履跛曳不能以供事愈切懐慙如防圣恩放臣囘籍自行请医

  • 卷三十、苗族及金川之征剿·黄鸿寿

    高宗乾隆元年,春三月,经略张广泗分兵八路,合攻牛皮箐苗寨,破之,苗平。苗族种名不一,在四川者曰僰、曰生番;在两广者曰僮、曰黎;在湖南、贵州者曰徭;在云南者曰裸、曰野人。其语言风俗既与中国绝异,故中国自元明以来,设有宣慰、宣

  •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佚名

        宋黄龙国沙门昙无竭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万二千。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安意菩萨。无喻意菩萨。持地菩萨。般罗达菩萨。神天菩萨。实事菩萨。伽睺多菩

  • 第十一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六度品之余求证品第二十五诸菩萨证三昧品第二十六召诸菩萨品第二十七六度品之余复次摩那婆。云何名为第四菩萨乐行毗梨耶波罗蜜者。谓彼菩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或

  • 五星占·佚名

    我国古代现存最古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大约作于公元前170年左右。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约八千馀字,原件没有标题,帛书的整理者根据其内容定名为《五星占》,并区分为九章:第一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