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 全书处汇核四至六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
七○六 全书处汇核四至六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
乾隆四十五年七月
全书处遵将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初起至六月底止,呈进过全书十六次,内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处,应将汇核之总裁、总阅、总校、分校逐次开具于后:
一、《意林》内文子注「周平王时人」,未经签校;又「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二句倒用。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金学诗记过四次。此二册系总阅倪<承宽>阅。
一、《意林》内「人有亡鈇者」句,「鈇」讹「铁」。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金学诗记过二次。
一、《韦苏州集》内「娟娟双青蛾」句,「蛾」讹「娥」。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陈昌齐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十一阿哥阅。
一、《道德指归论》内「是以天下嫌疑炫耀」句,「炫」讹「眩」。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高中记过二次。
一、《大学集说启蒙》内「则媢疾之」句,「媢」讹「(女冐)」。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石鸿翥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吉<梦熊>阅。
一、《中庸集说启蒙》内「豳风」,「豳」字讹作「(豳中豕去人)」。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石鸿翥记过二次。
一、《水云村藁》内「值豕蛇之蹂躏」句,「躏」讹「(躏中佳改柬)」;又「肥瘠秦越」句,「瘠」讹「膌」;又「欢均鳌掖」句,「鳌」讹「(上敖下力)」。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三次、分校官胡予襄记过六次。
一、《稼村类藁》内「空有囊中药不龟」句,误作支韵;又「毋意」,「毋」字讹作「母」;又「去父母国之道也」句,「母」讹「毋」;又「南溟五百岁而叶方春」句,「溟」讹「冥」;又「其谁有意于怜才」句,「怜」讹从俗体作「怜」;又「滥巾末第」句,「巾」讹「中」;又「蛾眉皎皎」句,「蛾」讹「娥」。总校官朱钤记过七次、分校官秦泉记过十四次。
一、《隋文纪》内「江总」,「总」字讹作「摠」;又「寤寐思之」句,「寤寐」讹作「窹(寐中宀改穴)」;又「奏太蔟」句,「蔟」讹「簇」;又「颇览经籍」句,「籍」讹「藉」;又「成燕尔之亲」句。「燕」讹「嬿」。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五次、分校官卢遂记过十次。
一、《隋文纪》内「一日万几」句,「几」讹「机」。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郭祚炽记过二次。
一、《孝经集传注》内「彼童而角,实虹小子」二句,「角」讹「觉」,「虹」讹「讧」。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沈孙琏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孝经集传》内「安其寝处」句,「寝」讹「(寝中宀改穴)」;又「哀次之」句,「次」讹「(氵欠)」。总校官缪琪记过二次、分校官沈孙琏记过四次。
一、《四溟集》内「不妬蛾眉心自闲」句,「蛾」讹「娥」。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汪学金记过二次。
一、《四溟集》内「断云飞去辽天阔」句,「辽」字少写两点。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张曾效记过二次。
一、《野趣有声画》内「枪(旗寺方改木)鼎内茶」句,「枪(旗寺方改木)」讹作「鎗(旗寺方改金)」。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翟槐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曹<文埴>阅。
一、《野趣有声画》内「四野农歌蚕麦天」句,「农」讹「人」。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李楘记过二次。
一、《周易参义》内「龙兴云致」句,「云致」讹作「致云」。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翟槐记过二次。
一、《礼部集》内「幸斯文之未湮兮」句,「湮」讹「堙」;又「翠毡醉卧花下雪」句,「毡」讹「毡」。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四次。此册系总阅倪<承宽>阅。
一、《礼部集》内「不道羣鱼正可怜」句,「羣」字挖补未填;又「金华峯顶前朝寺」句,「顶」字多写「山」头。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四次。
一、《猗觉寮杂记》内「谓之补代」句,「代」讹「袋」。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裴谦记过二次。
一、《陶庵全集》内「日夜盼家信」句,「盼」讹「盻」;又「岂知力耕者」句,「岂」字挖补未填。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黄晃记过四次。此册系总阅胡<高望>阅。
一、《陶庵全集》内「且夫制蹂躏之边庭」句,「躏」讹「躙」。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黄晃记过二次。
一、《陶庵全集》内「西江惊旱魃」句,「旱」字写不成字;又「那知前路已荒芜」句,「芜」讹「无」。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庄通敏记过四次。
一、《严陵集》内「近名非取尚」句,「尚」讹「向」。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钱樾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李<绶>阅。
一、《严陵集》内「潇洒」,「潇」字写不成字;又「翠鳞浮动绿波闲」句,「闲」讹「间」。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钱樾记过四次。
一、《咸平集》内「乐天有长恨歌」句,「歌」讹「词」;又「或烈风之飘摇」句,「摇」讹「飘」;又「观其唳青霜」句,「唳」讹「戾」;又「燕冷莺寒恨想同」句,「冷」讹「泠」;又「谢朓遗风称雅言」句,「朓」讹「眺」;又「毋乃见尔痴尔痴」句,「痴」讹从俗作「痴」。总校官杨懋珩记过六次、分校官叶兰记过十二次。
一、《天马山房遗稿》内「江蓠薜芷」句,「蓠」讹「离」。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常循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嵇<璜>阅。
一、《天马山房遗稿》内「聊拓旧为新」句,「旧」字写不成字。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张曾效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嵇<璜>阅。
一、《天马山房遗稿》内「蓬萍偶盍簪」句,「盍」讹「合」;又「暝色云萝亦可攀」句,「暝」讹「瞑」。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张曾效记过四次。
一、《对山集》内「僊风泠乎清绰」句,「泠」字少写一点;又「境象委乎穹窿」句,「窿」讹「栊」。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二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四次。
一、《雪楼集》内「何万几之犹紊」句,「几」讹「机」。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杨寿楠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十一阿哥阅。
一、《文氏五家集》内「浩歌常傍白苹洲」句,「洲」讹「州」;又「得州」字,「州」讹「舟」。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二次、分校官潘庭筠记过四次。
一、《浙江通志》内「召棠郇雨」句,「召」讹「邵」。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汪日赞记过二次。
一、《浙江通志》内「黄秉」二字墨污。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张曾炳记过二次。
一、《浙江通志》内「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句,「谥」讹「谥」。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李荃记过二次。
一、《浙江通志》内「孤此夜之清光」句,「孤」讹「辜」;又「徐次铎」失载时代;又「梅花开尽腊亦尽」句,「腊」讹「蜡」。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三次、分校官胡予襄记过六次。
一、《浙江通志》内,遗漏界画。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
一、《重订诗经疑问》内「驷驖孔阜」句,「驖」讹「铁」;又「题彼脊令」句,「脊」讹「春」;又「天之牖民」句,「牖」讹「牗」;又「维昔之富」一章,误接上写。总校官何思钧记过四次、分校官嵇承志记过八次。
一、《白孔六帖》内「采蘩」,「蘩」字讹写作弋繁」;又「穴」字讹写作「(宀几)」;又「陟彼岵兮,瞻望父兮」二句,「兮」讹「矣」。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三次、分校官张曾炳记过六次。
一、《经济类编》内「践阼以来」句,「阼」讹「祚」;又「近见国家践阼前事」句,「阼」讹「祚」。总校官缪琪记过二次、分校官周鋐记过四次。
一、《经济类编》内「枕经藉书」句,「藉」讹「籍」;又「颜耽乐于箪瓢」句,「箪」讹「簟」;又「书不尽怀」句,「尽」讹「书」。总校官缪琪记过三次、分校官张焘记过六次。
一、《草庐集》内「凤台萧史」句,「萧」讹「箫」。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吴俊记过二次。
一、《草庐集》内「百物难磨铁石坚」句,「铁」讹「铁」。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罗万选记过二次。
一、《倪文僖集》内「此地忻无杜宇飞」句,「杜」讹「社」。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汪镛记过二次。
一、《巽斋文集》内「一苇可杭之地」句,「杭」讹「航」。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嵇承志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达<椿>阅。
一、《巽斋文集》内「公朝方索李侯之赃」句,「赃」讹「赃」;又「竹」字挖补未填。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嵇承志记过四次。
一、《会稽志》内「莼字一作莼」句,「莼」讹「薄」;又「芥千金而不盼」句,「盼」讹「盻」;又「江总」,「总」字讹「摠」。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三次、分校官李楘记过六次。
一、《会稽续志》内「姚颍」,「颍」字挖补未填。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李楘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钱<载>阅。
一、《毛诗集解》内「心之忧矣」句,「矣」讹「兮」;又「召伯所憩」句,「憩」讹「(上(自舌)下心)」。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朱炘记过四次。
一、《余冬序录》内「王粲尝诣邕」句,「粲」讹「(上叔下米)」;又「未辨樝梨」句,「樝」字挖补未填;又「宛转蛾眉能几时」句,「蛾」讹「娥」。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三次、分校官袁文邵记过六次。
一、《余冬序录》内「晋阼」二字,「阼」讹「祚」。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袁文邵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倪<承宽>阅。
一、《全闽诗话》内「谢朓」,「朓」讹「眺」。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吴俊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倪<承宽>阅。
一、《方舆胜览》内「山原旷其盈视」句,「旷」讹「圹」;又「谢朓」,「朓」字讹「眺」;又「若问江南事」句,下脱三字。总校官缪琪记过三次、分校官郭祚炽记过六次。
一、《方舆胜览》内「王子猷剡溪访戴」,「子猷」二字讹作「逵」字;又孔稚圭「北山移文」,失载地名。总校官缪琪记过二次、分校官郭祚炽记过四次。此册系总阅朱<珪>阅。
一、《徐霞客游记》内「越冈西」句,「冈」讹「岗」;又「坳」字空白未填。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季学锦记过四次。
一、《云林集》内「春风渐绿瀛洲草」句,「洲」讹「州」。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吴寿昌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吉<梦熊>阅。
一、《淡然轩集》内,「谥」字讹「谥」。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沈培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朱<珪>阅。
一、《淡然轩集》内「遥聆圣音清远」句,「聆」讹「(目令)」;又「生冈为岢岚学正」句,「冈」讹「岗」;又「机声轧轧露漙漙」句,「漙」讹「团」;又「汇奏」,「汇」字讹「类」。总校官缪琪记过四次、分校官沈培记过八次。
一、《粤闽巡视纪略》内「先是曦命延政」句,「曦」字挖补未填;又「其乐器有觱篥琵琶」句,「觱」讹「(上竹中戚下角)」。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二次、分校官石鸿翥记过四次。
一、《学庸正说》内「亲亲作创业垂统」句,「垂」字挖补未填。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卢遂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倪<承宽>阅。
一、《广川画跋》内「怪」字多写两点;又「万几」,「几」字讹写作「机」。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卜维吉记过四次。此二册系总阅周<煌>阅。
一、《焦氏易林》内「既痴且狂」句,「痴」讹从俗体作「痴」。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鲍之锺记过二次。
一、《辨惑编》内「郊焉而天神假」句,「神」讹「人」。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郊(校)官邱桂山记过二次。
一、《徂徕集》内「合州太守鬓将丝」句,「鬓」讹从俗体作「鬂」。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卢遂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徂徕集》内「褒姒烕之」句,「烕」讹「(冫烕)」。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卢遂记过二次。
一、《鹿皮子集》内「铁钵生色」句,「铁」讹从俗体作「铁」。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王家宾记过二次。
一、《博物志》内「近者大」,误写「大者近」;又「万几」,「几」字讹写「机」。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郭祚炽记过四次。此二册系总阅朱<珪>阅。
一、《周易参同契发挥》内「而欲掘九仞之井」句,「仞」讹「轫」。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宋镕记过二次。
一、《示儿编》内「或从纟」句,「纟」字上多一画。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范鏊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倪<承宽>阅。
一、苎不儿编》内「鸒斯」,「鸒」讹「鷽」。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范鏊记过二次。
一、苎爪儿编》内「百国忠生」句,「百」讹「一」;又「邱」字写不成字;又「白鸟翯翯是也」句,「翯」讹「鹤」。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三次、分校官罗万选记过六次。
一、《遗山集》内「此日睹青天」句,「睹」讹「暏」。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叶兰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朱<珪>阅。
一、《遗山集》内「乾坤多事泣秋蛩」句,「蛩」讹「虫」;又「太古鸿荒见典刑」句,「刑」讹「型」;又「赢」字挖补未填;又「无才无德只痴顽」句,「痴」讹「痴」;又「万寿无疆」句,「疆」讹「强」;又「则一苇所杭」句,「杭」讹「航」;又「殷士黼(口(上曰下于))」句,「(口(上曰下于))」讹「哻」。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七次、分校官叶兰记过十四次。
一、《遗山集》内「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句,「而王」二字讹作「有」字。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吴锡龄记过二次。
一、《遗山集》内「新愁两鬓蓬」句,「鬓」讹「鬂」。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二次。
一、《田间诗学》内「幅陨既长」句,「陨」讹「(巾员)」;又「笾豆有践」句,「笾」讹「边」。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王锺泰记过四次。此二册系总阅李<绶>阅。
一、《田间诗学》内「维日不足」句,「维」讹「惟」;又「求尔新特」句,「尔」讹「我」;又「见晛曰消」句,「晛」讹「睍」;又「仪刑文王」句,「刑」讹「型」。总校官杨懋珩记过四次、分校官王锺泰记过八次。
一、《遗山集》内「儿郎伟」以下误与前行连写。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二次。
一、《清江文集》内「余惟宋谢灵运好山」句,「宋」讹「晋」;又「大雪之辰」句,「辰」讹「晨」。总校官扬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潘庭筠记过四次。
一、《清江文集》内「陟彼屺兮」句,「屺」讹「岵」;又「尔生既育」句,「生」讹「姓」。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吴锡龄记过四次。
一、《清江文集》内「城头落日啼乳鸦」句,「鸦」讹「雅」;又「雁断天南日已曛」句,「曛」讹「醺」。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汪学金记过四次。
一、《絜斋集》内「辄敢破我藩篱」句,「藩」讹「籓」。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陈昌齐记过二次。
一、《絜斋集》内「毋乃与此异乎」句,「毋」讹「母」。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二次。
一、《絜斋集》内「营壁桥道」句,「壁」讹「璧」;又「书先茔」二首,「茔」讹「莹」;又「朔风萧飒吹衣裾」句,「裾」讹「踞」。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三次、分校官高中记过六次。
一、《论语学案》内「美目盼兮」句,「盼」讹「盻」。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雷纯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吉<梦熊>阅。
一、《论语学案》内「自牖执其手」句,「牖」讹「牗」;又「据于德」句,「据」讹「(扌处)」。总校官缪琪记过二次、分校官雷纯记过四次。
一、《论语学案》内「何用不臧」句,「臧」讹「藏」。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蔡镇记过二次。
一、《禹贡长笺》内「萋兮斐兮」句,「斐」讹「菲」。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李斯咏记过二次。
一、《大事纪通释》内「六月宣王北伐也」句,错置前二行;又「菀柳刺幽王也」句,「菀」讹「莞」。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李斯咏记过四次。
一、《大事记解题》内「邹阳发寤于心」句,「寤」讹「窹」。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朱炘记过二次。
一、《大事记解题》内「及穿治骊山」句,「骊」讹「丽」。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朱炘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钱<载>阅。
一、《大事记解题》内「蔼然有洙泗典刑」句,「刑」讹「型」。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朱炘记过二次。
一、《大事记题解》内「谥」讹「谥」。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朱炘记过二次。
一、《翠寒集》内「武帝升遐玉殿空」句,「遐」讹「霞」。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蔡镇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王<杰>阅。
一、《宾退录》内「庆历中」句,「历」字未写完;又「尽铺龙脑郁金香」句,「龙」字不成字;又「苑中池水白茫茫」句,「苑」讹「花」;又「展得绿波宽似海」句,「绿」讹「彩」;又「六宫官职总新除」句,「总」讹「摠」。总校官缪琪记过五次、分校官吴垣记过十次。
一、《诗话总龟》内「戮屠黎献」句,「屠」讹「屏」;又「遥闻横笛音」句,「音」讹「声」。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二次、分校官李斯咏记过四次。此二册系总阅谢<墉>阅。
一、《诗话总龟》内「据」写作「(扌处)」,不成字;又「种桃齐蛾眉」句,「蛾」讹「娥」;又「寂寞堂前日又曛」句,「曛」讹「熏」;又「谢朓」,「朓」讹「眺」;又「不分前时悞主恩」句,「分」讹「忿」;又《灵隐寺诗》节去二句;「待入天台路」句,「路」讹「寺」;又「谢朓」,「朓」讹「眺」;又「河分冈势断」句,「冈」讹「岗」。总校官仓圣脉记过八次、分校官李斯咏记过十六次。
一、《诗话总龟 后集》内「乃以物色踪迹之」句,「踪」字讹写不成字;又「晨牝妖鸱」句,「牝」字讹写不成字。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二次、分校官李斯咏记过四次。
一、《诗话总龟 后集》内「筑场怜穴蚁」句,「怜」讹「怜」;又「几家能有一絇丝」句,「絇」讹「钩」;又「初月波中上」句,「中」字涂抹未补;又「看取眉头鬓上」句,「鬓」讹「鬂」。总校官仓圣脉记过四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八次。
一、《曹月川集》内「惟弟惟兄父母儿」句,「惟弟惟兄」讹写作「惟兄惟弟」。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高中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吉<梦熊>阅。
一、《松桂堂全集》内「丝障高笼十里春」句,「春」讹「香」;又「冀毫厘之有补」句,「厘」字写不成体;又「月落参斜酒半醺」句,「醺」讹「曛」;又「更行园令肃旌旗」句,「旗」讹「旗」;又「风尘濩落鬓毛皤」句,「鬓」讹「鬂」;又「髻中今日带珠兰」句,「髻」讹「(上髟下告)」;又《初入里门有述》五言绝句四首,误接写。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七次、分校官季学锦记过十四次。
一、《松桂堂全集》内「九天曙色丽朝暾」句,「曙」讹「(目署)」;又「祚」字上多写一点。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季学锦记过四次。此二册系总阅窦<光鼐>阅。
一、《北史识小录》内「弯弓三百斤」句,「斤」讹「觔」;又注内「毡」字误从俗写作「毡」。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王璸记过四次。此二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北史识小录》内「枕藉六经」句,「藉」讹「籍」。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王璸记过二次。
一、《南识小录》内「颓项卷发」句,「卷」讹「拳」;又「一门生二儿举篮轝」句,「篮」讹「蓝」。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王璸记过四次。
一、《泾野子内篇》内「便往郯去问郯子」句,「郯」讹「谭」。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罗修源记过二次。
一、《泾野子内篇》内「两喜」,「两」字讹从俗写作「両」。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泾野子内篇》内「却太忍了」句,「太」讹「大」。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二次。
一、《泾野子内篇》内「今人有事边鄙」句,「边」字写不成字体;又「始决意入阳曲」句,「始」字写不成字体。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杨寿楠记过四次。
一、《诗本音》内「见晛曰消」句,「晛」讹「睍」;又「倡予要女」句,「予」下脱去「要」字;又「乱如此怃」句,「怃」讹「幠」。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三次,分校官吴锡龄记过六次。
一、《诗本音》内「其旗笩笩」句,「笩」讹「茷」。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二次。(军机处原折)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八 魏虏·萧子显 列传第五十七 胡颖 徐度 杜棱 周铁武 程灵洗 沈恪 陆子隆 钱道戢 骆文牙 孙瑒 徐世谱 周敷 荀朗 周炅 鲁悉达 萧摩诃 任忠 樊毅·李延寿 卷四百六十六·列传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脱脱 卷十五 后废帝·王夫之 卷二十五诗二·何良俊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尚史卷九十九·李锴 第八节石沪·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五·阿桂 奚康生传·魏收 达奚长儒传·魏徵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方伯梁·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