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三十舆服下(原文)

冕冠 长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远游冠

高山冠 进贤冠 法冠 武冠 建华冠 方山冠 巧士冠

却非冠 却敌冠 樊哙冠 术氏冠 鹖冠 帻 佩 刀

印 黄赤绶 赤绶 绿绶 紫绶 青绶 黑绶 黄绶

青绀纶 后夫人服

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天子备章,公自山以下,侯伯自华虫以下,子男自藻火以下,卿大夫自粉米以下。至周而变之,以三辰为旂旗。王祭上帝,则大裘而冕;公侯卿大夫之服用九章以下。秦以战国即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汉承秦故。至世祖践祚,都于土中,始修三雍,正兆七郊。显宗遂就大业,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祠天地,养三老五更于三雍,于时致治平矣。

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备五采,大佩,赤舄絇履,以承大祭。百官执事者,冠长冠,皆祗服。五岳、四渎、山川、宗庙、社稷诸沾秩祠,皆袀玄长冠,五郊各如方色云。百官不执事,各服常冠袀玄以从。

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孝明皇帝永平二年,初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陽氏说,公卿以下从大小夏侯氏说。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郊天地,宗祀,明堂,则冠之。衣裳玉佩备章采,乘舆刺绣,公侯九卿以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云。

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初,高祖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冠制也。民谓之鹊尾冠,非也。祀宗庙诸祀则冠之。皆服袀玄,绛缘领袖为中衣,绛裤袜,示其赤心奉神也。五郊,衣帻裤袜各如其色。此冠高祖所造,故以为祭服,尊敬之至也。

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委貌以皂绢为之,皮弁以鹿皮为之。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执事者冠皮弁,衣缁麻衣,皂领袖,下素裳,所谓皮弁素积者也。

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缯其上似爵头色,有收持笄,所谓夏收殷{曰吁}者也。祠天地五郊明堂,《云翘舞》乐人服之。《礼》曰:“朱干玉钅戚,冕而舞《大夏》。”此之谓也。

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乘舆所常服。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礼记》“孔子衣逢掖之衣。”缝掖其袖,合而缝大之,近今袍者也。今下至贱更小吏,皆通制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云。

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于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

高山冠,一曰侧注。制如通天,顶不邪却,直竖,无山述展筩,中外官、谒者、仆射所服。太傅胡广说曰:“高山冠,盖齐王冠也。秦灭齐,以其君冠赐近臣谒者服之。”

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宗室刘氏亦两梁冠,示加服也。

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胡广说曰:“《春秋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君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

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胡广说曰:“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建武时,匈奴内属,世祖赐南单于衣服,以中常侍惠文冠,中黄门童子佩刀云。

建华冠,以铁为柱卷,贯大铜珠九枚,制以缕鹿。记曰:“知天者冠述,知地者履絇。”《春秋左传》曰:“郑子臧好鹬冠。”前圆,以为此则是也。天地、五郊、明堂,《育命舞》乐人服之。

方山冠,似进贤,以五采縠为之。祠宗庙《大予》、《八佾》、《四时》、《五行》乐人服之,冠衣各如其行方之色而舞焉。

巧士冠,前高七寸,要后相通,直竖。不常服,唯郊天,黄门从官四人冠之,在卤簿中,次乘舆车前,以备宦者四星云。

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幡皆如之。

却敌冠,前高四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制似进贤,卫士服之。

樊哙冠,汉将樊哙造次所冠,以入项羽军。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制似冕。司马殿门大难,卫士服之。或曰,樊哙常持铁楯,闻项羽有意杀汉王,哙裂裳以裹楯,冠之入军门,立汉王旁,视项羽。

术氏冠,前圆,吴制,差池逦迤四重,赵武灵王好服之。今不施用,官有其图注。

诸冠皆有缨蕤,执事及武吏皆缩缨,垂五寸。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云。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鹖冠,纱縠单衣。虎贲将虎文裤,白虎文剑佩刀。虎贲武骑鹖冠,虎文单衣。襄邑岁献织成虎文云。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

安帝立皇太子,太子谒高祖庙、世祖庙,门大夫从,冠两梁进贡;洗马冠高山。罢庙,侍御史任方奏请非乘从时,皆冠一梁,不宜以为常服。事下有司。尚书陈忠奏:“门大夫职如谏大夫,洗马职如谒者,故皆服其服,先帝之旧也。方言可寝。”奏可。谒者,古者一名洗马。

古者有冠无帻,其戴也,加首有<支页>,所以安物。故《诗》曰:“有<支页>者弁”,此之谓也。三代之世,法制滋彰,下至战国,文武并用。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其后稍稍作颜题。汉兴,续其颜,却摞之,施巾连题,却覆之,今丧帻是其制也。名之曰帻。帻者,赜也,头首严赜也。至孝文乃高颜题,续之为耳,崇其巾为屋,合后施收,上下群臣贵贱皆服之。文者长耳,武者短耳,称其冠也。尚书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迎气五郊,各如其色,从章服也。皂衣群吏春服青帻,立夏乃止,助微顺气,尊其方也。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未冠童子帻无屋者,示未成人也。入学小童帻也句卷屋者,示尚幼少,未远冒也。丧帻却摞反本,礼也,升数如冠,与冠偕也。期丧起耳有收,素帻亦如之,礼轻重有制,变除从渐,文也。

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韨,贵贱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韨,所以执事,礼之共也。故礼有其度,威仪之制,三代同之。五霸迭兴,战兵不息,佩非战器,韨非兵旗,于是解去韨佩,留其系璲,以为章表。故《诗》曰“鞙々佩璲”,此之谓也。韨佩既废,秦乃以采组连结于璲,光明章表,转相结受,故谓之绶。汉承秦制,用而弗改,故加之以双印佩刀之饰。至孝明皇帝,乃为大佩,冲牙双瑀璜,皆以白玉。乘舆落以白珠,公卿诸侯以采丝,其玉视冕旒,为祭服云。

佩刀,乘舆黄金通身貂错,半鲛鱼鳞,金漆错,雌黄室,五色罽隐室华。诸侯王黄金错,环挟半鲛,黑室。公卿百官皆纯黑,不半鲛。小黄门雌黄室,中黄门朱室,童子皆虎爪文,虎贲黄室虎文,其将白虎文,皆以白珠鲛为钅剽口之饰。乘舆者,加翡翠山,纡婴其侧。

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乘舆、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学弟子皆以象牙。上合丝,乘舆以縢贯白珠,赤罽蕤,诸侯王以下以綔赤丝蕤,縢綔各如其印质。刻书文曰:“正月刚卯既决,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凡六十六字。

乘舆黄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诸侯王赤绶,四采,赤黄缥绀,淳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绶皆与乘舆同,皇后亦如之。

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绶者,加特也。

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

公、侯、将军紫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服紫绶。

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丈七尺,百二十首。自青绶以上,縌皆长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璲也。佩绶相迎受,故曰縌。紫绶以上,縌绶之间得施玉环鐍云。

千石、六百石黑绶,三采,青赤绀,淳青圭,长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长同。

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一采,淳黄圭,长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绶以下,縌绶皆长三尺,与绶同采而首半之。

百石青绀绶,一采,宛转缪织圭,长丈二尺。

凡先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为一圭。首多者系细,少者系粗,皆广尺六寸。

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剪氂蔮,簪珥。珥。耳珰垂珠也。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皇后谒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云。

贵人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大手结,墨玳瑁,又加簪珥。长公主见会衣服,加步摇,公主大手结,皆有簪珥,衣服同制。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黄金辟邪,首为带鐍,饰以白珠。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入庙佐祭者皂绢上下,助蚕者缥绢上下,皆深衣制,缘。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縠缯,采十二色,重缘袍。特进、列侯以上锦缯,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练,采九色,禁丹紫绀。三百石以上五色采,青绛黄红绿。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贾人,缃缥而已。

公、列侯以下皆单缘襈,制文绣为祭服,自皇后以下,皆不得服诸古丽圭襂闺缘加上之服。建武、永平禁绝之,建初、永元又复中重,于是世莫能有制其裁者,乃遂绝矣。

凡冠衣诸服,旒冕、长冠、委貌、皮弁、爵弁、建华、方山、巧士,衣裳文绣,赤舄,服絇履,大佩,皆为祭服,其余悉为常用朝服。唯长冠,诸王国谒者以为常朝服云。宗庙以下,祠祀皆冠长冠,皂缯袍单衣,绛缘领袖中衣,绛裤袜,五郊各从其色焉。

赞曰:车辂各庸,旌旂异局。冠服致美,佩纷玺玉。敬敬报情,尊尊下欲。孰夸华文,匪豪丽缛。

猜你喜欢
  志二 历志·薛居正
  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李心传
  第七十一回 陈其美中计被刺 陆建章缴械逃生·蔡东藩
  卷五十六·宋·蒋一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四·佚名
  謇斋琐缀录三·尹直
  通志卷一百四十六·郑樵
  卷七·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二下·袁枢
  九九 自己的工作二·周作人
  晋纪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351)·司马光
  卷七之二·雍正
  杨奎侯·周诒春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六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别赞上人【乾元二年作】补注【鹤曰公以关辅饥乃赴成州遂以乾元二年十月去秦州此诗云岁暮饥馁迫野风吹征衣当是其时作】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洙曰谢玄晖

  • 卷二 茕斋歌诗五十九首·李白

    卷二茕斋歌诗五十九首古风五十九首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一作蹉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

  • 卷三十五·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五平湖沈季友编国朝闺塾师黄媛介媛介字皆令秀水人文学象三之妹与姊媛贞俱擅丽才而媛介尤有声香奁间书法钟王人以衞夫人目之画亦防染有致适杨元勲夫妇偕游江湖为闺塾师以终有湖上草王端淑曰

  •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司马迁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九·佚名

    柚村文选录汤彝台湾内附考附论海寇考壬辰征台记附论市舶考台湾内附考台湾相传为古毘舍耶国,在福建东南大海中,西界于漳,南邻于粤北,与闽安相值。其水道则东连日本、朝鲜,南接琉球、吕宋、暹罗、噶啰吧、荷兰诸国。幅员南北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  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王守仁传·张廷玉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1481)考中进士第一名。授编修。弘治中,逐渐做到学士、少詹事。王华很有度量和才能,在讲幄时间最长,孝宗很眷恋他。李广受世宗宠爱时,王华讲解《大学衍义》,说到唐代李辅

  • ●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丁传靖

    故事事无主名,不能以人系者,辑为故事、杂事两门,统朝野记之。常然者入故事,偶然者入杂事。 国家故事,天子诞节,宰臣率文武百僚,班紫宸殿下,拜舞称庆。宰相独登殿,捧觞上天子万寿。礼毕,赐百官茶汤,罢。于是天子还内,则宰臣夫人亦

  • 卷九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孝宗时太学博士叶适上奏曰臣窃以今日人臣之义所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二陵之雠未报故疆之半未复此一大事者天下之公愤臣子之深责也或不知所言或言而不尽皆

  • 目录·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国朝宫史目録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卷一训谕一世祖章皇帝谕旨卷二训谕二圣祖仁皇帝谕旨卷三训谕三世宗宪皇帝谕旨卷四训谕四皇上谕旨卷五典礼一礼仪上卷六典礼二礼仪中卷七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吏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掌中外文职铨叙黜陟之政厘饬官常以赞邦治所属有文选考功稽勲验封四司文选清吏司郎中满三人蒙古汉各一人员外郎满汉各二人主事满一人汉二人掌班秩迁

  • 第十四章 22·辜鸿铭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辜讲有一次听说邻

  • 卷十三·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三论语四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章问公冶长可妻伊川以避嫌之事贤者不为况圣人乎自今人观之闺门中安知无合着避嫌处曰圣人正大道理合做处便做何用避嫌问古人门内

  • 卷二十四·道世

    ▲简众部第五夫法师升座,先须礼敬三宝,自净其心,观时择人,具慈悲意,救生利物,然後为说。故《报恩经云:“听者坐,说者立,不应为说。若听者求,说者过,不应为说。若听者依人不依法,依字不依义,依不了义经不依了义经,依识不依智,并不应为

  • 卷十三·性音

    宗鉴法林卷十三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潭州东寺如会禅师(马祖一嗣) 尝患门徒以即心即佛之谈诵忆不已。且谓佛於何住而曰即心。心如画师而曰即佛。遂示众曰。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剑去久矣。汝方刻舟。 心不是佛。智

  • 诺桑觉寺·简·奥斯汀

    《诺桑觉寺》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奥斯汀打算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定稿完成于1797年左右,即奥斯汀大概22岁的时候。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初露锋芒,文风初步成形。该作讲述家境小康的牧师女儿凯瑟琳天真可爱,在

  • 通制条格·拜住

    元法令类编。为元朝法令文书汇编《大元通制》的条格部分。拜住、完颜纳丹、曹伯启、普颜等修纂。《大元通制》颁行于英宗至治三年 (1323),分四个部分:一、诏制,九十四条;二、条格,一千一百五十一条;三、断例,七百一十

  • 毛诗陆疏广要·毛晋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着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原有文集,已佚,后人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