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勰传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县人。祖父名灵真,是宋朝司空刘秀之的弟弟。父亲名尚,曾任越骑校尉。

刘勰幼年时父亲便早死,成为孤儿,专心勤奋好学,家境贫困没有结婚,在定林寺里跟着和尚僧..一起居住生活了十几年,因而对佛教的学说和经义的解释十分通晓熟悉,并将它们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编排。现在定林寺中有关佛教学说和经义解释的大丛书,说是由刘勰编成的。

天监初年,开始做官,任奉朝请、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让刘勰以奉朝请兼记室,提升为车骑仓曹参军。后出任太末县令,政绩很好。任仁威南康王的记室,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当时祭祀天子祖庙的供品已经改用疏菜和水果,而祭祀天地、社稷(即谷神与土地神)却仍然用动物的肢体,刘勰便上书说祭祀天地所用的供品最好和祭祀皇帝祖庙的供品一样,改用疏菜和水果,皇帝下诏让尚书来讨论这件事,同意了刘勰的建议。改任步兵校尉,仍然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萧统喜欢文学,很欣赏刘勰。

最初,刘勰写了《文心雕龙》五十篇,评说古今文体,在序言中写道:

“‘文心’是讲写文章的用心。从前,涓子写过《琴心》,王孙写过《巧心》,‘心’这个字的确太美妙了,所以用它来做书名。自古以来的文章,靠修饰和文采来构成,难道是仿效驺..修饰语言像雕刻龙纹一样吗?宇宙广阔无涯,平凡的人和有才的人混在一起,拔尖的、超出众人的只不过是靠才智罢了。时间过得飞快,人的才智不会永存,要想声名与功业广泛流传,就要努力去创造。人的容貌像天地,仁义礼智信是人的天性,耳目好像月亮,声气好似风雷,他超出万物,也已经算是灵智。可是他的形体比草木更脆弱,而声名比金石更坚固,因此君子在世时,要立德立言。这难道是喜欢辩论吗?实在是不得不这样做。

“我过了三十岁,曾经在晚上做梦拿着朱红漆的礼器,跟着孔子向南方走去。早晨醒来,感到很高兴欣喜。伟大的圣人是很难见到的,竟然降临到小子的梦中!自从有人出生以来,没有像孔夫子那样的人。要阐明圣人的意旨,最好的办法是注释经典,可是马融、郑玄等许多大儒,已经发挥得很精辟了,我即使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不能自成一个门派。文章的作用,实际上是经典的一些枝条,五种礼制靠它来完成,六种法典靠它来施行;君臣的政绩得以煊耀,军国大事得以显明,追根求源,无非来自经典。然而,离开圣人太遥远,文章的体制遭到破坏,写文章的人爱好新奇,推崇浮靡诡异的语言、风格,在羽毛上涂抹颜色、画画,在皮带上刺绣,离开根本越来越远,就要造成乖谬和错滥。所以《周书》讲到文辞,重在体会要义;孔子陈述教训,憎恨异端。要从孔子的教训里辨别异端,应该从《周书》的论说中体察文章的要义,于是提笔调墨,才开始评论文章。

“细看近代论文章的人已很多了。像魏文帝曹丕写的《典论·论文》,陈思王曹植写的《与杨德祖书》,应王易的《文质论》,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他们各自都只看一个角落、一条缝隙,很少看到四通八达的大路。有的褒贬当时的才子,有的注释品评前贤的文章,有的一般性地谈雅和俗的旨趣,有的约略地指出一篇或一节文章的意义。《典论·论文》论点严密,但不完备;《与杨德祖书》善于辩论,可是不够恰当;《文质论》有文采,可是显得粗糙疏略;《文赋》巧妙,但是太琐碎杂乱;《文章流别论》精粹,可是不切实用;《翰林论》浅薄,而且不得要领。再如桓谭、刘桢之流,应贞、陆云之辈,泛泛地讨论文章的意义,往往夹杂在别的文字里,都不能从枝叶追寻到根本,从观察波浪中找到源头。不叙述前辈的教训,对后辈思考问题是没有帮助的。

“《文心雕龙》的写作,以道为根本,以圣人为老师,以经书为构架,以纬书作为参考和修饰,在变化上参考《离騷》,文章的关键,也说到了极点。至于论述有韵文和无韵文,那是按文体区别,探索各体的根源,叙述它的流变,解释名称,阐明它们的意义,选取镑文体的文章来确定它的篇目,讲述各种文体的理论以突出各自的体系。上部分的各篇,纲领已经很明确了。至于剖析情理,分析文采,统筹安排,有分有合,推论《神圣》和《体性》,考虑《风骨》和《定势》,包括《附会》和《变通》,观察《声律》和字句;从《时序》里看文章的盛衰,在《才略》中褒贬历代作者,在《知音》里惆怅感叹,在《程器》里发抒感慨,在《序志》里写出远大的抱负,用来驾驭各篇。本书的下部各篇,眉目明显了。按照理论排定各篇的名称,明显地合乎《周易》的大衍之数五十,不过其中说明文章功用的只有四十九篇罢了。

“注释评论一篇文章容易,总论历代文章比较困难,虽然注意到毛发那样细微,探索到骨髓那样深入,有的用意曲折,根源细密,看似浅近,却很深远。这些在本书中没有涉及到,甚至多得无法估计。至于评价作品,有的话说得跟前人相应,不是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实在是不能不相同;有的话讲得跟别人不一样,不是随意标新立异,按理是应该不同。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不要顾及这些说法是古人的还是今人的,分析文章应力求恰当。在文学的园地里停留,在词汇的海洋里游玩,也差不多都做到了。但是,语言不能把用意完全表达出来,这是连圣人也难办到的,加上见识短浅,怎么能讲出通行的标准呢!遥远的古代,已使我沉陷在各种知识里,渺茫的将来,这本书也许要迷惑后人的眼光。”

书写成后,没有得到当时名流的称赞。刘勰很看重自己的文章,想让沈约肯定这本书的价值。当时沈约富贵显赫,没有办法让沈约自己知道,刘勰便背着书,等着沈约出来时,把书放在车子前,像卖货的人一样。沈约派手下的人拿来一看,极为看重,称刘勰抓住了文章的道理,经常摆放在茶几书桌上。

然而刘勰最擅长写有关佛学理论的文章,首都、寺院佛塔和名僧的碑文、墓志铭,一定请刘勰来写。梁武帝下诏让他和慧震和尚在定林寺重新修订经藏。编撰完了后,请求出家当和尚,并事先把头发烧掉发誓,梁武帝下诏同意他的要求,于是在定林寺改穿和尚衣服,改名字慧地,不到一年就死了。有文集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卷上·佚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四·李心传
  第九十七回 决大河漂没汴梁城 通内线恭进田妃舄·蔡东藩
  ◎食货二·徐天麟
  卷二十八·朱熹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九百三·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第二册 天聪元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通志巻一百二下·郑樵
  绎史卷一百六·马骕
  闗中奏议巻六·杨一清
  卷九十七·佚名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巧对录卷之六·梁章钜

    国初长洲韩慕庐先生,曾考四等,后登会状,故其家有“四等秀才,一甲进士”门灯。当未第时,授读蒙馆,而馆主人识丁不多,复强作解事,往往干与馆政,将经书句读点破。韩偶与争,即谓:“汝是四等秀才,晓得甚事?”韩亦忍

  • 薛仁贵荣归故里·臧懋循

    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元)张国宾撰●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徐茂功比射辕门 正名 薛仁贵荣归故里楔子〔正末扮孛老同卜儿旦儿上

  •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陈寿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楚国先贤传曰:暨,韩王信之后。祖术,河东太守。父纯,南郡太守。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畿至大辟。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举孝廉,司空辟,皆不就。乃变名姓,隐居

  •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宣宗上·脱脱

        ◎宣宗上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讳珣,本名吾睹补,显宗长子,母曰昭华刘氏。   大定三年癸未岁生,世宗养于宫中。十八年,封温国公,加特进。二十六年,赐今名。二十九年,进封丰王,加开府仪同三司,

  • 卷三·本纪第三·太宗·脱脱

        ◎太宗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讳晟,本讳吴乞买,世祖第四子,母曰翼简皇后拏懒氏,太祖母弟也。辽太康元年乙卯岁生。初为穆宗养子。收国元年十月,命为谙班勃极烈。太祖征伐,常居守。天辅五

  • 自序·欧阳修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 ! 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 ? 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

  • 附录·凌雪

    思陵改葬事二太子事思陵改葬事呜呼!甲申之祸,天崩地塌。传闻烈皇帝大行舁至东华门外,殓以柳木、覆以蓬厂,老宫监三、四人坐其旁。诸臣皇皇然方投揭报名,翘足新命;梓宫咫尺,无一人往谒。甚者扬扬得意挥鞭疾驱,遇之曾不足当一睨

  • 尚史卷七十八·李锴

    列传五十六说客传苏秦下代乃北见燕王哙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王义甚髙甚顺鄙人不敏窃释耕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闻于邯郸者又髙于闻东周臣窃负其志乃至燕廷观王之羣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王曰子所谓天下之明主者何如

  • ●卷八·夏仁虎

    ◎城厢明崇祯之际,题北京西向之门曰顺治,南向之门曰永昌,不谓遂为改代之谶。流寇入京,永昌乃为自成年号。清兵继至,顺治亦为清代入主之纪元,事殆有先定欤?禁城东华、西华二门对峙,然至民国则中门易为中华,亦若预为之地者,谓之巧

  • 卷二十五·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二十五   宋 陈均 撰哲宗皇帝【起戊寅元符元年止庚戌元符三年】戊寅元符元年春二月罢翰林侍讲侍读学士三月建懿亲宅【以处五王】内臣

  • 卷五 鲁语下·左丘明

    叔孙穆子聘于晋〔原文〕叔孙穆子聘于晋①,晋悼公飨之②,乐及《鹿鸣》之三③,而后拜乐三。晋侯使行人问焉④,曰:“子以君命镇抚弊邑,不腆先君之礼,以辱从者,不腆之乐以节之。吾子舍其大而加礼于其细,敢问何礼也

  • 元载传·欧阳修

    元载的字叫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人。父亲名升,本来姓景,曹王李明的妃子元氏得到的赏田在扶风郡,景升主管她的租税收入,因有功劳,对元妃请求,改姓元。元载早年成了孤儿,长大后,好学,擅长写文章。天宝初年,皇帝下诏举行精通庄子、列子

  •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一经籍考集【别集三】明太祖文集二十卷【臣】等谨案焦竑经籍志载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今所存者与竑所列前一本合其三十卷者未见传本宣宗

  •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三十·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三神通藏得开示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宣示。有乐神通窟法门。喜神通窟门。大喜神通窟法门。行神通窟法门。师子神通窟法门。等神通窟

  • 木村泰贤逝世之悼言·太虚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木村泰贤教授,盖近年杰出之梵文佛学学者也!努力为原始佛教之研究,颇著成绩;而试为佛教哲学及心理学等之创作,亦斐然可观!且其年龄未高,前程正远,吾人方注以无限之热情希望,不图于本年五月间乃以逝世闻,于世寿才

  •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序·太虚

    钟居士益亭,原籍江宁,经商汉口,分业于上海、南京、长沙、重庆诸市。民十四,皈依佛教,法名仁益,自是专诚于佛法之修持,佛化之弘扬,学菩萨之慈悲救济:历任汉口佛教正信会副理事长,主办慈济团施诊施药救灾救难之事;并任世界佛教学苑

  • 卷第一百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论】第一正入当位法门中从尔时善财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萨普门速

  • 六门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日夜六时,诵此陀罗尼,则能救六道之苦,故名为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