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禹锡传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父刘云,父刘溆,历任州县官吏或幕僚,以儒学被世人称道。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应进士考及第,不久又考中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古文,善做五言诗,今体诗和文章亦富于才华、辞藻瑰丽。做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僚时,任掌书记,杜佑对他格外器重。后随杜佑入朝,任监察御史,同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友善。

贞元末,王叔文任太子侍读,许多年轻人欲求上进,都去依附他。王叔文特别赏识刘禹锡,把他作为宰相人选来对待。顺宗即位后,长期患病不能主持政务,朝廷文诰,都由王叔文掌管。王叔文将刘禹锡及柳宗元召入宫中,同他们商议,对二人的意见没有不听从的。刘禹锡调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他们颇依仗权势,中伤正直人士。柳宗元一向不喜欢武元衡,当时武元衡任御史中丞,于是被降职做右庶子。侍御史窦群上奏弹劾刘禹锡心怀叵测扰乱朝政,不宜留在朝内,结果窦群当天便被罢官。韩皋仗着自己出身显贵,不依附王叔文一党,便被调出任湖南观察使。他们既然凭自己的喜怒欺凌旁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斥责,路上遇着则以白眼相看,当时号称二王(王叔文、王亻丕)、刘、柳。

王叔文失败后,刘禹锡亦获罪贬为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贬为郎州司马。郎州在西南夷人之地,风气很落后,习俗处处与中原不同,没有一个能交谈的人。刘禹锡在郎州十年,惟有靠作文吟诗来陶冶性情。蛮夷之风俗崇尚巫术,每每滥修祠庙,击鼓舞蹈,必定唱言辞俚俗的歌曲。刘禹锡间或也参与其中,便依照屈原等人作品,写了新辞教巫祝歌唱。所以郎州地方夷人唱歌,多是刘禹锡所做歌词。

当初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触犯众怒,宪宗也很生气,所以对他们一再贬谪。诏书上有“逢恩不宽恕”的命令。然而执政官惋惜他们的才华,欲待事情淡化后,逐步提升他们。等到程异再次掌管转运事务,朝廷下诏派韩皋以及刘禹锡等人任边远州郡刺史。恰好武元衡官居中书省,让谏官十余人列举理由,说刘禹锡等人不可再用,于是作罢。

刘禹锡多年在湘州、澧州一带,忧郁不乐,于是读《张九龄文集》,并做叙表明自己的见解道:“世人说张曲江做宰相时,建议被放逐之臣不宜到条件好的地方,因此多流放到湘黔五溪不毛之地。现在读他的文章,他从朝官被贬为始安郡守,便叹息身处烟瘴疫病之地;从宰相贬为荆州刺史,便感觉自己像被囚禁的犯人。托言于叹禽鸟,寄辞于咏草树,郁郁然具有与屈原之辈相同的风格。哎呀,自己本生长偏远之地,一旦失意便不能忍受,何况生长中原或出身士族之人,难道必定要遣送到贫瘠之地,然后才觉得称心如意吗?议者认为张曲江是个良臣,看出安禄山有反叛之意,羞于与那些平庸之辈同列朝班,便秘密启奏圣上,即使古代圣贤也赶不上他,作为辅佐之臣虽无人可比,却最终落得惨败。难道不是因忌妒之心不能宽恕人,暗中遭到最大的报复,即使二美也不能相救吗?若非如此,为什么袁安一平反楚王株连之冤狱便四世受福呢?把两者相比较,难道神灵是可以不信的吗?”

元和十年(815),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宰相仍打算将他安置在郎署。当时刘禹锡做《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句有讥讽朝政之嫌,宰相不高兴,再次将他调出京师任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御史中丞裴度奏道:“刘禹锡有母,八十多岁了。这播州在京师西南极远处,是猿犭穴居住之地,人迹罕至。禹锡确实应受处罚,然而他的老母必定不能去,那么同这个儿子便是死别了,臣担心伤害陛下倡导的孝道之传统。臣俯首恳请委屈法规,将他换到稍近一点的地方。”宪宗道:“为人之子,每件事都要特别谨慎,时时担忧给亲人留下祸患。现在刘禹锡所获罪罚,应更重于旁人,爱卿怎能用这番道理原谅他。”裴度无言对答。过了许久皇上改变了态度说道:“我所说的,是责备为人之子所做的事,然而终究不想让他的亲人伤心。”于是改授刘禹锡为连州刺史。刘禹锡离开京师又十多年,接连做了几个郡的刺史。

大和二年(828),刘禹锡从和州任上被召回,官拜主客郎中。刘禹锡为先前的事含恨不已,又做《游玄都观诗序》说:“贞元二十一年(805)我任尚书省屯田员外郎,当时这观中没花木,这一年出京任连州刺史,接着便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召回京师,人人都说有道士在观中遍植红桃,如朝霞闪耀,于是做诗记述当时的事。很快又出京任职,至今已十四年,才回京任主客郎中,重游此观,空荡荡已无一株桃树,惟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摆动,因此又题二十八字,以待日后再来游览。”他所做前篇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们赞赏他的才华而鄙薄他的行为。刘禹锡很恨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比较了解他。大和年间(827~835),裴度在中书省,打算让刘禹锡掌管制诰之事,而当权宰相又看到他的《诗序》,越发不高兴,因此只让他先后任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等职。裴度被罢宰相职务后,刘禹锡请求去东都洛阳任职。终究因仗恃才华心胸狭隘,不能长久任职朝内。六月,授苏州刺史,当即赐紫服佩金鱼袋。任满回朝,授汝州刺史,又调任太子宾客,到东都任职。

刘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写诗做文,一时无人超过他。白居易常与刘禹锡往来唱和,于是将唱和之诗汇编成集并做序道:“彭城刘梦得,是诗中豪杰。他的笔锋锐利,很少有人能同他匹敌。我自不量力,往往冒犯他。能应合者同样有美声,能相争者力量相当。你往我来,欲罢不能。于是每做一篇,先起草稿琢磨,琢磨透彻便诗兴大发,诗兴发做诗句便写成。一两年来,每日做诗,彼此赠答唱和,不觉越来越多。大和三年(829)春天以前,书写留存的,总计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或借醉,随口吟咏者不在此数之内。于是命小侄龟儿编录,刻印成两轴。并书写两本,一本交付龟儿,一本交付梦得的小儿子仑郎,令他们各自收藏,附于两家文集之后。我近来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有的已被人们传诵。我曾对微之打趣道:‘我与足下二十年为文友诗敌,幸运啊,也不幸呀。吟咏情性,播扬名声,舒畅而忘形,快乐而忘老,这是幸运。然而江南智男慧女言及才子,多半口称元、白,因您之故,使我不能在吴、越间独占鳌头,这也是不幸呀。现今年老又遇梦得。岂不是加倍的不幸吗?’梦得梦得,文字之神妙,首推诗歌。若说到诗的神妙,我怎敢占先?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可谓神妙哇。他的诗无论在哪儿,都应有神灵护佑,岂止是两家子弟秘藏呀!”作为名流他应享此称誉。梦得曾做《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被江南文士誉为佳作。虽然他身份地位不高,公卿大僚许多人同他交往。开成(836~840)初年,刘禹锡再度担任太子宾客分司,不久又任同州刺史。会昌二年(842)七月,刘禹锡去世,时年七十一岁,追赠户部尚书。

子承雍,应考进士及第,亦有才华。

猜你喜欢
  帝纪第八 静帝·令狐德棻
  卷一百四十八·志第一百一·仪卫六·脱脱
  卷一二六 宋紀八·司马光
  补编(五)·佚名
  卷之十·佚名
  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
  二百五十四 内务府奏请严催李煦曹(兆页)送交售参银两摺·佚名
  第四卷 图说二·缪荃孙
  卷七十八·张守节
  两地·胡兰成
  十国春秋卷一百六·吴任臣
  高车传·魏收
  卷九·郭良翰
  二十七年·佚名
  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丁绍仪

    【古诗】【咏谯君黄诗】〖《华阳国志》曰:巴郡谯君黄。不事公孙述。述遣使赍药酒惧之。君黄笑曰:吾不省药乎。其子瑛纳钱八百万得免。国人作《诗》曰:〗肃肃清节士。执德实固贞。违恶以授命。没世遗令声。(○《华阳国志》

  • 词余丛话 卷一·杨恩寿

    原 律乾隆六年开律吕正义馆,庄亲王董其事。王撰《分配十二月令宫调论》,最为精核。因备录之:“《宋史?燕乐志》:‘以夹钟收四声;曰宫,曰商,曰羽,曰闰。闰为角,其正角声、变征声、征声皆不收,而独用夹钟为律本。

  • 列传第二十二 卢思道从父兄昌衡·魏徵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祖阳乌,魏秘书监。父道亮,隐居不仕。思道聪爽俊辩 ,通侻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

  • 列传第六 高颎·魏徵

    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云渤海蓚人也。父宾,背齐归周 ,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及信被诛,妻子徙蜀。文献皇后以宾父之故吏,每往来其家。宾后官至鄀州刺史,及颎贵,赠礼部尚书、渤海公。 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 八七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征访遗书情形并初次赍送书籍折·佚名

    八七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征访遗书情形并初次赍送书籍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跪奏,为奏明事。窃臣屡次钦奉谕旨,征访遗书,节经臣遍行各属访觅,业将楚省情形,奏蒙圣鉴。缘始办系就本地著述搜罗,致可入采取

  • 续集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六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叔夜 忠文公 字稽仲耆之曾孙信州永丰人以荫调兰州录知襄城陈留二县颍州倅舒海泰三州守召对除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迁右司员外郎以事忤蔡京贬西安州仓草场久之

  • 卷四十工艺志·黄遵宪

    外史氏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自上古以来逮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其所发明者备矣。形而下者则自三代以后历汉、魏、晋、唐、宋、金、元、明,犹有所未备也。余观开辟之初,所谓圣智,不过

  • 易经·说卦传·第六章·佚名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姤遤乎火; 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 卷九·蔡清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巻九      明 蔡清 撰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见梁恵王【芟四条一题减一百三十一字更定次序】孟子平生执不见诸侯之义今其曰见梁惠王者阳货先岂得不见之义也集注收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

  • 卷五十三·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三钱唐程川撰诗四风读关雎之诗便使人有齐庄中正意思所以冠于三百篇与礼首言毋不敬书首言钦明文思皆同【黄防录关雎】关雎一诗文理深奥如乾坤卦一般

  • 梵网六十二见经全文·佚名

    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游於俱留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异道人须卑及弟子梵达摩纳。随佛及比丘僧。异道人须卑。谤佛无央数。及谤法比丘僧。弟子梵达摩纳。嵯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是师弟子便共诤

  • 宗镜录卷第二·延寿

    夫诸佛境寂。众生界空。有何因缘而兴教迹。答。一实谛中。虽无起尽。方便门内。有大因缘。故法华经偈云。诸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以万法常无性。无不性空时。法尔能随缘。随缘不失性。且夫起教所由。因缘无量。古德

  • 西方合论 第四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四卷第四教相门夫一大藏教。如器衔空。空无相体。器有方圆。器尽空除。缘亡教灭。是故随缘普应。则涅槃真如。一器也。称智自在。则名相专持。一空也。药无定方。定方以病。岂谓玉屑珊瑚。无上妙药

  • 地藏菩萨十斋日·佚名

    一日童子下念定光如来不涂刀枪地狱持斋除罪四十劫。八日太子下念药师琉璃光佛不涂粪屎地狱持斋除罪三十劫。十四日察命下念贤劫千佛不涂镬汤地狱持斋除罪一千劫。十五日五道大将军下念阿弥陀佛不堕寒冰地狱持斋除罪二

  •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吴谦

    儿科著作。清吴谦等撰。一卷。谦有《医宗金鉴》已著录。是书即《医宗金鉴》之卷六十,刊于乾隆七年(1742)。约一千四百字。论述“鼻苗”的种痘方法及有关事宜,设有种痘要旨、选苗、调摄、禁忌、旱苗种法、补种、治法等

  • 近词丛话·徐珂

    词话。清末徐珂撰。一卷。清徐珂撰。徐珂,清末民初时人,生卒年不详。杭县(今浙江余杭)人。他是谭献的学生,曾帮助谭献汇编《复堂词话》。著作除《近词丛话》外,有《纯飞馆词》、《纯飞馆词续》、《纯飞馆词三集》、《

  • 前汉通俗演义·蔡东藩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蔡东藩著,《前汉通俗演义》共选取了一百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如同与一百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秉持“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注重真实,陆的同时,以演义体小说的笔法使

  • 法乘义决定经·佚名

    宋西夏沙门金总持等译。佛在祇园,有一比丘名甚深勇猛,请问鹿野苑中所说法乘决定之义。佛为广说五蕴,五取,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四三摩地,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