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萧孝穆传

萧孝穆,乳名胡独堇,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父萧陶瑰,官居国舅详稳。

孝穆洁身谨慎,谨守礼仪法度。统和二十八年(1010),累迁至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1012),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年,术烈等猝然生变,孝穆攻打并赶走他们。冬日,进军可敦城。阻卜纠集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阴谋内外互相策应,孝穆全部杀死他们,于是严整守备以待,余党于是溃散。因功迁九水诸部安抚使。不久拜北府宰相,赐为忠穆熙霸功臣,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八年(1019),回京师。

太平二年(1022),主持枢密院事务,充任汉人行宫都部署。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为兵马都总管。九年(1029),大延琳在东京叛乱,孝穆为都统讨伐之,接战于蒲水。中军向后略退,副部署萧匹敌、都监萧蒲奴从两翼夹击,贼兵溃散,追击败之于手山北。延琳逃入城中,掘深沟自卫。孝穆包围之,建起重城,修造楼橹,使城内外不得相通,城中撤房屋以烧火做饭。其将杨详世等擒延琳而降,辽东全部平定。改为东京留守,赐佐国功臣。为政致力于宽厚简约,招抚流民,百姓得到安宁。

兴宗即位,迁为秦王,不久又为南京留守。重熙六年(1037),进封为吴国王,拜北院枢密使。八年(1039),上表请登记天下户口以平均徭役,又陈说诸部及舍利军的好处和害处。从之。由此征收赋税稍稍平均了一些,众人大悦。九年(1040),迁为楚王。当时天下无事,人口增殖,皇上又青春鼎盛,每每谈及后周夺取十县,总是感慨愤激,有南伐之志。群臣大多顺从旨意。孝穆劝谏说“:从前太祖南伐,最终无功。嗣圣皇帝太宗灭唐立晋,后因重贵叛盟,长驱入汴京,皇上刚刚回师,南方反过来突袭我。从此以后兵连祸结达二十余年,刚刚得到和好,百姓安居乐业,南北互通有无。现在国家比起往日,尽管变得富强了,然而功臣、老将往往已经过世。何况宋人无罪,陛下不应该背弃先帝所订立的盟约。”当时皇上心意已决,奏书上达没有回音。以年老请求辞官回乡,不许。十二年(1043),又为北院枢密使,改为齐王,薨。追赠大丞相、晋国王,谥曰贞。

孝穆尽管身为外戚之亲,职位越高,越是畏惧小心。太后有赐物,则推辞不受。即使在妻子儿女面前也没有骄傲之神情。与人交往,始终如一。所荐举的都是忠直之士。曾经对人说“:枢密选拔贤能而进用之,何事不能成功?如果亲自去处理琐碎之事,那么大事反而被耽搁了。”自从萧合卓因为为政有才得到进用,其后递相效尤而已,不懂得有关大局的道理。孝穆感叹说:“不能够移风易俗,身居高位却苟且偷安,为臣之道竟然是这样的吗?”时人称孝穆为“国宝臣”,称所著文集为《宝老集》。二子阿剌、撒八,弟孝先、孝忠、孝友。

猜你喜欢
  卷三 本纪三·赵尔巽
  内篇 烦省第三十三·刘知几
  卷之三百四·佚名
  二十六 曹寅奏报江南收成并请圣安摺·佚名
  卷六十二·佚名
  九三三 满票签为开送分校人员名单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弁言·应廷吉
  卷七十·班固
  二五 周瘦鹃·周作人
  王罴传·李延寿
  卷二百三十三·杨士奇
  三六、晋出公以下世系年数考·钱穆
  田需贵于魏王·佚名
  卷一百八十九上·雍正
  第二十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下)【在五胡及北朝】·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孔夷·唐圭璋

      夷字方平,汝州龙兴(今河南宝丰)人,孔旼之子,元祐隐士,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滍皋渔父,又隐名为鲁逸仲。   水龙吟   岁穷风雪飘零,望迷万里云垂冻。红绡碎翦,凝酥繁缀,烟深霜重。疏影沉波,暗香和月,横斜浮动。怅别来,欲把芳

  • 卷十七·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七    宋 吕本中 撰闻蔡九弟十四弟到行在 苦怀吾表弟别久费相思爱客能忘酒长贫不废诗每蒙高士喜终少贵人知试问游吴兴何如在蜀时 赠蔡九弟十四弟 年来疾病日衰颓忽报山中两弟来径欲

  • 原序·常璩

    华阳国志原序古者封建五等诸侯国皆有史以记事后世罢封建为郡县然亦必有图志以具述盖以疆域既殊风俗各异山川有险要厄塞之当备郡邑有废置割隶之不常至於一士之行一民之謡皆有不可殁者顾非笔之於书则不能也周官职方氏掌

  • 第九回 袁总统宣布约法 唐首辅组织阁员·蔡东藩

      却说南京参议院,既得袁世凯电誓,遂公认他为大总统,又循例致词道:  共和肇端,群治待理,仰公才望,畀以太阿。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四百兆同胞公意之所托,二亿里山河大命之所寄,苟有陨越,沦胥随之。

  • 进实录表·杨士奇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英国公臣张辅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臣闻自古帝王有大德以及于万民则必有信史以传于万世是故尧舜之道载诸典谟文武之政布在方册汉唐而下莫不皆然钦惟宣宗宪天崇道英明

  • 卷之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宋武帝本纪·李延寿

    宋高祖武皇帝名叫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是汉代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代孙子。彭城是楚国的都城,所以后代子孙便以这里为家了。晋朝东迁,刘氏移居到晋陵丹徒的京口里。他的先祖刘靖,是晋朝的东安太守。他的

  • 李嗣昭传·薛居正

    李嗣昭,字益光,是武皇母弟代州刺史李克柔的义子。小字进通,不知族姓的来源。年少时侍奉李克柔,颇为谨慎老实,虽然形貌瘦小,但精悍有胆略,深沉坚毅,卓然不群。起初嗜好喝酒,喜欢音乐,武皇仅稍加训诫,就终身不再喝酒了。少年时随从

  • 弇山堂别集卷十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异典述七勋臣超赠勋臣赠爵超踰本阶者实出一时特恩皆记之侯超赠王者西平侯沐英为黔宁王一品超赠国公者中书平章政事俞通海为虢国公都督同知康茂才为蕲国公二品以下超赠国公者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为郢国公

  • 公孫龍子·公孙龙

    趙人 公孫龍 著跡府第一〈府聚也述作論事之跡聚之於篇中因以名篇〉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物各有材聖人之所資用者也夫衆材殊辯名恃所長更相是非以邪削正其賞罰不

  • 学而篇·王夫之

    一读论语须是别一法在,与学、庸、孟子不同。论语是圣人彻上彻下语,须于此看得下学、上达同中之别,别中之同。 如“学而时习之”一章,圣人分中亦有此三种:“时习”则自“说”,“朋来&rdq

  • 二  修身·墨子

    君子战虽有陈(2),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

  • 五种成败章第五·佚名

    已知要得佛。要中竟要作要并得要已竟并要已,更无当要。当礼应无所著。名闻无有量。所语言说譬如明月明为弟子得明知畏脑罪从生能坏幹已知五种阴得明成败如有当稽首听。佛言:行道者当知。五阴出入成败。譬如人命欲尽在呼

  • 观心论疏卷第一·灌顶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然论有序正流通。从初问佛经无量下去。至四月一岁有三纸半。论文并是序分。从问观自生心云何四不说下去。至寂然无言说有三十六行偈。是正说。从今约观一念下去。有十行三字。是流通分。就初序分为二

  • 大唐西域记·玄奘

    简称《西域记》,或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行传》、《玄奘别传》。唐释玄奘(602—664)述,释辩机编。十二卷。玄奘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宗创始人

  • 修昆仑证验·天休子

    养生类著作。天休子撰。不分卷。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 (1846) 。首为揉积论,(即按蹻气血凝聚、经络阻滞之积),引证 《黄庭经》、《庄子·外物篇》 等书中有关论述,说明 “尺宅寸田可治生”,即按蹻头部于人体至为重要。

  • 玉支肌·天花藏主人

    白面书生,红颜女子,灼灼翩翩非不美。若无彩笔附高名,一朝草木随流水。江梦生花,谢庭絮起,千秋始得垂青史。闲将人品细评论,果然独有才难耳。

  • 坚牢地天仪轨·佚名

    全一卷。又作地天仪轨。唐代善无畏译于开元五年至二十三年( 717~734)。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礼拜恭敬供养坚牢地天及功德天,并诵其真言,结其根本身印者,能增益寿命,精进勤行,得大辩才、大智慧,及无量福德,并圆满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