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加富尔之长逝及其未竟之志
第一国会开会数月后,而加相国遂长逝。相国毕生之志事亦既十就八九矣。虽然,国之进步靡有穷,人之希望靡有穷,故爱国志士之责任之怀抱之缺憾亦靡有穷,于是加富尔遂自觉遗下无量数未了之缘,赍志以殁。其最大者则有二端:一曰尼布士善后问题也。尼布士虽合并,然其民未能同化。尼布士人久伏于专制政府之下,不知有法律,近以民气大动之后,流于嚣张,动辄以反对政府为事,于是廷议有欲以严峻之手段治之者。加富尔大忧焉,常语人曰:“若妄下戒严令,以威力治国,以军政临民,虽有智者,必不能善其后也。”加富尔深惧彼捐馆舍之后,执政者以此坠其业也。其在病床,如梦魇然辄喃喃自语曰:“勿下戒严令,勿下戒严令。”如是日数十次,盖忧之深矣。二曰教皇权限问题也。罗马教皇,以千年来掌握意大利之大权,其权不徒在宗教教育而已,而兼及于政治。使教皇而认此半岛(即意大利)为彼所辖之土地,则意大利王决不得为国民的政府之元首。其事理至易明也,然以教皇之尊严,固非能以待尼布士王之法待之也,而欲彼之甘自退让,将千年固有之权力,拱手以畀意王,又事之至难望者也。于是乎意廷不得不穷。当1860年,罗马康达之地之合于意也。教皇固已大怒,宣言屏逐其民于教外,夫使英玛努埃、加富尔即见绝于教皇,亦不足以为二子损,无如彼君臣者,皆热心于教会之人也。故常兢兢焉,不欲有所犯。虽然,无一国之大计,又安得含忍以终古也。加富尔深知乎改革之业,非通于全局而不能为功也。彼常言曰:“凡择一国之京师,不可不因人民之感情。罗马者,实适于为大国之首都。征诸历史上、智识上、德义上而皆然者也。为今之计,宜使教皇知教会之威力,不必依于政权而能独立。教皇脱离政权,然后教会益以光荣,吾有一主义欲宣布于意大利,即‘建设自由教会于自由国’是也。”云云。加富尔怀此主义,屡与罗马宫廷恳笃协议,而事与愿违,意大利每进一步,则教皇之执拗愈深一层。此等梦想,来往于此大政治家之脑者,殆数十年,而卒怀此梦想以入于地。吁,可悲矣!
加富尔三十余年之生涯,历人类所不能历之勤劳,荷人类所不能荷之忧虑。其晚年所经历,至可喜之胜利,与至可悲之失败,循环相续,而彼铁石比坚金玉失莹之躯体,亦销磨尽矣。王英玛努埃于其弥留前十日,寸步未曾离侧,易箦之时,无一言及他事,惟疾呼曰:“下戒严令于尼布士,臣期期以为不可,期期以为不可。惟清彼等,清彼等,清彼等!”(Lilavi,lilavi,lalavi)
最后之一刹那,犹顾其旁侍之爱弟而言曰:“吾弟乎,吾弟乎,自由国中之自由教会!”(Brate,brate,Iibera chiesa in Iibera stato)
1861年6月6日,意大利独立大政治家宰相伯爵加富尔薨,上自王,下至士大夫、农民、商贾、儿童、走卒,莫不悲恸,如丧考妣,朝为罢朝,野为罢市,全意大利国民沉于烦恼海者数月。呜呼!意大利人之桎梏,加富尔解之;意大利人之荆棘,加富尔锄之;意大利人之常识,加富尔教之;意大利人之自由,加富尔畀之。意大利非加富尔之妻,而加富尔之儿也。加富尔之弃意大利也,年仅五十一,使更假以十年,其未竟之业可以竟,其未偿之愿可以偿,吾敢信意大利之国势,不止于今日也。加富尔之造意大利,与俾斯麦之造德意志同,而俾斯麦之死后于加富尔殆三十年,此德之所以能如彼,而意之所以仅如此也。此吾所以不得不重为意大利人悲也。虽然,加富尔亦可以瞑矣。林肯以放奴为一生大事业,南北美之难甫定而林肯逝;加富尔以统一意大利为一生大事业,第一国会甫开而加富尔逝。呜呼!加富尔其亦可以瞑矣。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六·脱脱 ●卷二十八·徐梦莘 西南纪事卷十二·邵廷采 雷学淇校辑本《世本》·佚名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卷十三·宇文懋昭 一二八一 大学士和珅等奏请修书议叙升用人员缘事降调分别办理折·佚名 卷二十五·鄂尔泰 绎史卷四十四之四·马骕 西南夷传·李延寿 马世龙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七·雍正 第二节 南方诸国·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