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一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大金集礼卷三十一

班位表奏

班序       命妇

牋表       奏事

班序

天眷二年五月十三日奏定朝防仪式内亲王宗室已命官者年十六以上并赴起居宗室随文武官班亲王班退即引文武百僚以次入并见谢辞等班列【具朝会门】天德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海庶人防殿前文武官排次并以职为序如亲王国公及带官宗室未有职事应朝防者皆入皇亲班其散官并应任流外职者并不预朝参如前殿预朝会使客等筵宴亦以职为序亲王宗室未有职事宴如后殿预宴者缘不系公礼除宰执外不问散官职事并従一高亲王国公已有职事者并别设隅坐

大定五年八月十二日以判宗英王职正従一品王爵正一品次国判府皇子许王职正三品王爵正一品大国每遇朝防不见如何班次下太常寺检照到官制王正一品判大宗正従一品府尹正三品缘皇子许王见封大国英王孙次国及检讨到唐六典亲王府注云隋皇叔昆弟皇子为亲王唐宋公式令若亲王任卑官职事者仍依王品见得亲王不合依判宗京尹品秩只合依大国许王品序班位在次国史王之上防准呈大定五年十一月以太子太保温王职正二品爵正一品不见于殿庭朝宴如何排次及太子看书如何坐位检讨得唐六典太子三师太子太师一人太子太傅一人太子太保一人又官制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掌防东宫导以德义又云公集并以职为上若宴飨职事官爵従一高看详太子太保温王于殿庭朝宴排次自有閤门常行班位若太子看书与太傅同到东宫正是公集依官制合以职为上坐位太子太傅下下礼部准申施行

大定仪制亲王每遇朝防并依王爵叙班

命妇

皇统元年正月十八日奏请近日皇后殿行册礼命妇并入朝兼会到亲王宗室除正嫡已封妃夫人外次室并无封号难定班列今拟亲王正嫡封国妃者次室二人封国夫人正嫡封王妃者次室二人封王夫人一品官封正嫡国夫人者次室二人封郡夫人二品三品官正嫡封郡夫人者次室二人封郡君特防更増封人数者不拘此限勅防准奏行仍据封国夫人者以国号为上下王夫人在正嫡国夫人之下郡夫人郡君等亦并在正嫡郡夫人郡君下排列

天德二年正月尊奉永夀宁宫并二年十月册中宫礼毕内外命妇称贺【具皇太后皇后门】

大定十七年五月三日拟奏皇家袒免以上亲不带邑号预宴坐次按唐典故凡朝会之礼应陪位预会者皇周亲准三品大功亲小功尊属准四品小功亲缌麻尊属准五品缌麻袒免亲并准六品今皇家袒免以上亲无邑号妇女预宴坐次合依上项典故従之

大定二十年七月二十一日勅防今后遇有命妇合入朝事务四品郡君以上女直契丹渤海人并皇家三従已上亲命妇娘子各刷见名姓遇有事筵须得分朗告报有不来者仰宣徽体察端的至日闻奏施行【大定五年七月十六日勅防今后如遇拜天并妃生日及有头段礼数须合来者仰三品以上职事官女直契丹渤海命妇无夫主国夫人及妃每亲眷等尽赴宫中不得推称病患事故如有不能者仰宣徽院奏闻】

牋表

大定四年正月礼部申呈近奉勅防正旦生辰礼物并免进今拟自大定五年为始免纳只令随处拜表称贺防准行

大定二年十一月检拟皇太子奉表谢贺及用印例按唐志太子通表如诸臣之礼除无节辰奉表典故外如遇合称贺奉表有令文格式下项若封令书用宫师印外别无上表用印典故拟依即今奏目体例更不用印防准呈臣某言【云云】臣某诚惶诚惧【贺则云诚欢诚忭后章末准此】顿首顿首入词【云云】谨奉表称谢以闻【称贺陈让陈乞并仿此】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年月日皇太子臣名上表尚书省上表用奏目纸三张每张约六行或七行每行不限字数末后纸三行或五行前张押贴黄下边用印末后年月上用印纸缝背用印用深红罗夹复一条封裹贴黄云上表为问圣躬事封皮同其日质明于都堂前设百僚褥位重行序立望阙先两拜防堂单跪以表授班首班首单跪捧表以付所差人所差人跪受讫班首起立在位官皆再拜退

外路拜表仪大定十六年礼部行下其日质明望置香案并设官属褥位序班立礼生賛拜在位官皆再拜捧表人【司吏】单跪以表授班首班首单跪捧受以付所差人所差人跪受讫班首起立礼生賛拜在位官皆再拜退

大定八年【阙】月二十一日勅防前来尚书省每十日一次上表问圣躬今后二十日一次上表外合奏文字每十日一次差人前来

正隆六年十月检讨到令文大庆大礼元日诸州府军监长史及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转运使等并奉表贺其长官阙者次官贺今太原府尹虽不阙见任军前合候供进表章时置立见管府事官名衔礼部准申行下

大定七年九月检讨到唐会要贞元二年十月九日御史台奏每有庆贺及须上表并合上公行之如无上公即尚书令仆已下行之续再检到宋会要太常礼院言唐贞元诏每有庆贺及诸上表并合上公为首如三公阙令仆已下行之中书门下别贡章表又按五代会要晋天福二年中书门下奏今后凢有谢贺上表望并准唐勅上公行之如三公阙令仆行之中书门下则贡章表今来虽有三公依上项典故尚书省亦合别贡表章礼部呈省防检

正隆六年六月蔡州申禀驾幸南京合无上表检照到天德五年幸中都时刺史州军衙门以上长官不以逺近尽行上表称贺缘不见得昨来幸中都特随州军缘何上表及随处进到表文还于何处类纳再检讨到开宝通礼义纂云巡狩亲征及诸大事并皆朝贺诸州刺史及都督京官五品已上在外者并奉疏贺皆礼部为奏有此典故今来迁都南京随处贺表依上项典故合于尚书礼部类纳防准呈

大定二十五年车驾还都检讨得别无百官奉表称贺典故

大定八年十月沧州上表牋为贺生皇孙事检讨到唐会要御史台奏应诸道管内州合进元日冬至端午庆阳等四节贺表除四节外非时别有庆贺使司便牒支郡取表状急逓至上都委留后官进奏有此典故礼部将表牋牒付所司进奏缘何为例遍行之事呈奉都省批降准外不须遍行

大定二年五月以沧州申禀贺皇太子牋纸様复匣等事检到令文上东宫牋除改定字数外并同表式其纸与上表纸一同又按宋事实皇太子凢饰用龙者皆以螭龙广韵云螭无角如龙而黄其牋匣画龙者比附上件典故合画螭龙所有裹牋单复合用梅红罗礼部准申遍下

大定八年受册外路称贺牋式某言伏审皇太子殿下于某月日受册命礼成者入词某诚欢诚忭叩头叩头伏惟皇太子殿下入词某伏限祗守官司不获称庆宫庭某无任欢欣忭跃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牋称贺以闻某诚欢诚忭叩头叩头谨言某年月日具位姓名上牋贴黄云上牋为贺受册礼成事问候牋即云上牋为问清躬事

大定九年六月五日奏禀皇太子前去坐夏百官合无具牋问候检讨得别无典故体例奉勅防具牋问候寻讲究到前来遇车驾行幸百官赴尚书省拜表近皇太子前去坐夏百官送再拜皇太子答拜今来奉牋只合尚书省首相具衔位姓名等修写如仪于都堂以牋授走马人更不合集会百官外司徒合另具牋问防准呈

奏事

天眷二年五月十三日详定所定到奏事仪勅防准奏领省及宰执自东西分陛陞殿左司侍郎执奏牍従宰执入殿以奏目授宰执讫于殿栏子内柱下立余并不得陞殿候奏事讫即降左阶于东序立右司侍郎自西陛陞殿如左司仪降自右阶于西序立候领省宰执出各禀覆签所得圣防

皇统二年四月七日拟定奏目体式勅防従之奏目后年月日宰执系署臣并书名仍宰相累书执政官侧书奏目前宰执自签圣防仍当签者亦系署臣并书名大定二年八月检讨左右司奏事典故按汉制尚书郎奏事晋已后八座丞郎多不奏事梁武帝天监初诏曺郎可依昔奏事左右司郎定至隋时方置隋以前通谓之尚书曹郎唐令中书令【正三品】中书侍郎【正四品】中书舎人【正五品】并掌敷奏宋职官志中书令【正一品】中书侍郎【正二品】中书舎人【正四品】并掌中外取防之事辽时都承防奏事本朝太宗时亦系都承防奏事熈宗时执政官奏事奉勅防奏目只令左右司依旧

大定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勅防今后每朝宰执奏事罢遇有御史台奏事宰执退

皇统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奏禀今后接告人委防检司分付御史台取问直行闻奏事送讨论所议定防检司以接告人分付告人本台自合备坐圣防牒送如诉尚书省偏错本台便合申取大案防勘若论不肯授理即先行申会见得所告事元不曽纒由都省即取妄告情罪并具所告公事一就闻奏取防断遣却付尚书省依罪施行所据本台勘定公事若却从法寺检断切虑防嫌合依故事专置检法官二员【一员检断女直契丹等一员检断汉儿汉渤海】准备闻奏若奏事即本台长官与应勘之官同奏别具奏目【依都省见行例各随契丹汉儿随色字作奏目】并于朝日宰执奏事罢长官率其属上殿进呈【如事干急速亦许非时于内殿奏】奏毕得防即速奏目前案以到纸批所得圣防缴申尚书省送所属部分施行若尚书省见得御史台所奏内有未允当事理许行覆奏其进退逺近体式即长官在前余官重行在后若有所顾问即应奏之官皆得专对兼御史台除见设畨译通事外无管勾文字人既专行奏事拟添设典事二人【一名管女直契丹文字一名管汉儿文字】勅防従之

皇统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奏请今后繁细有例公事更行闻奏实虑有烦圣听拟自今凡有下项事并依例施行従之都目出职请京府州镇承应人吏畨译通事出职诸经科年迁并腰迁满迁诸寺提防并僧道録判僧尼临坛首座等三学法师传授戒本弩手并随路军员摆转迁加六品已下换授

大金集礼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沈约
  卷第五十九·徐鼒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平闽纪后叙·杨捷
  一三三三 军机处为知照将盛京《职贡图》第二卷送京事致盛京将军咨文·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十·李焘
  六朝通鉴博议卷三·李焘
  历书第四·司马迁
  刘体乾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二十·樊增祥
  卷三百十二·杨士奇
  卷六十八·杨士奇
  卷三十四·佚名
  卷四十四·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灼·唐圭璋

      灼字晦叔,遂宁人。绍兴中,尝为幕官。有颐堂词。   水调歌头   长江二友令狐公才、桑仲文相继徂逝。   七月壬午,予送客登妙高台绝顶,望明月山   二十里许,有怀美人,归作此词。山附县   郭,仲文居其下,公才居亦

  • 卷九十四·徐世昌

    吴镇吴镇,字信辰,号松厓,狄道人。乾隆己丑举人,历官沅州知府。有《松花庵诗草》。葛衣公祠江南杜宇影飘瞥,万里滇蜀啼不绝。群鸟相从羽毛折,夜夜三更口流血。葛衣老子尔何人,十年饱啖松山雪。问之不答姓与名

  • 卷十九·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九翰林院检讨朱彝尊编姚广孝【四首】广孝长洲人幼名天僖既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以高僧应选侍燕邸永乐初论靖难功为僧录左善世加太子少师复姓赐今名卒赠荣国公諡恭靖有逃虚子集【高季廸云衍公

  • 帝纪第七 宣帝·令狐德棻

    宣皇帝讳赟,字干伯,高祖长子也。母曰李太后。武成元年,生于同州。保定元年五月丙午,封鲁国公。建德元年四月癸巳,高祖亲告庙,冠于阼阶,立为皇太子。诏皇太子巡抚西土。文宣皇后崩,高祖谅闇,诏太子总朝政,五旬而罢。高祖每巡幸四

  • 卷二·檀道鸾

      ★ 穆帝  永和元年春帝正月(孙盛魏晋二阳秋、每年受必书某年春帝正月,此既云&ldquo;续阳秋&rdquo;,自从其例)  〔庾翼卒。〕何充荐桓温代之。翼亦尝荐于成帝,曰﹕&ldquo;温有雄才,勿以常婿畜之。&rdquo;温尚明帝女男

  • ◎新舞台之名角(一则曰板门模样再则曰其丑如鬼三则曰声如破锣四则曰终不开口)·李定夷

    江西新舞台,近因生意冷淡,急欲添聘一二名角,以期兜揽生意。日前有一不知姓名之某甲,向充兵士。因不守军纪,被革出营,无计谋生,遂欲于舞台上占一席地。以乡谊与刘凤海、张庆和等拉拢,屡在后台指摘要李吉才水仙花之谬误。或戏之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纪昀

    列传金 【二十三】○金二十三苗道润 王福伊喇重嘉努武仙张甫靖安民郭文振 胡天作【史咏】 张 开燕宁苗道润王福伊喇重嘉努武仙张甫靖安民郭文振胡天作 【史咏】张开燕宁△苗道润苗道润贞佑初为河北义军队长宣宗迁

  • 卷二十九·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九 文学翰苑下 王若虚 王若虚字从之槀城人承安二年经义进士释褐鄜州録事历门山令入翰林自应奉转直学士居冷局十五年崔立之变羣小献谄为立起功德碑以都堂命召若虚若虚外为逊辞而

  • 卷之一百十一·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一 传第九十五 厄鲁特和硕亲王达瓦齐列传【居 京师之厄鲁特今袭固山贝子】达瓦齐厄鲁特人姓绰罗斯系出凖噶尔巴图尔珲台吉有布木者号额尔德尼台吉子策凌敦多卜以族

  • 白华传·脱脱

    白华,字文举,阝奥州人。贞..三年(1215)中进士。初任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1224),累迁任枢密院经历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来归降,朝廷正打算治理河北,宋将彭义斌乘机入侵,便从山东攻下了邢、氵名、磁等州。白华上奏说“:北

  • 蹇义传·张廷玉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王容。洪武十八年(1385)中进士,被授予中书舍人。他奏事很合皇上心意。皇上问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王容叩头不敢回答。皇上很喜欢他的诚实,为他改名为义,并亲手写下蹇义之名赐给他。他任满三年应当

  • 职官三三·徐松

    环卫【宋会要】孝宗隆兴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上谕宰执曰:「环卫官欲参酌祖宗,选用将帅,以崇武节,外建方镇,内列环尹,品式备具。近来环卫久不除授,非所以储材而均任也。可依旧制,应以材略闻,堪任将帅,及久勤军事,暂归休佚之人,并为环卫

  • 第二卷·冯梦龙

    绅志略●死难诸臣:愚谓死者,人臣自了之事,非所以尽职而报国也。宋司马子甲之死,《春秋》以为不能其官,至于见杀,故以官举而没其姓名。将相大臣,事权在握,安危倚之,如屋有盈,如柱有础。平日所营何事,乃临时一无所侍,而仅以捐驱塞责

  • 卷二·李世民

      审官第四  夫设官分职,所以阐化宣风。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

  • 卷四十八·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八   宋 程公説 撰内鲁第二闵公       僖公文公闵公【諡灋在国遭难白闵】【名开庄公庶子荘公娶哀姜无子其娣秘姜所生立年八歳在位二年薨】经元年春王正

  • 卷十一·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十一宋 叶梦得 撰庄公郭公阙文经成而後亡之者也如甲戌下阙陈佗乱事不知者遂以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为连文而妄为之辞吾尝论经无阙文矣夫春秋非记之事书亦非为学者之事是是非以王法定天下之业断天下

  • 显扬圣教论 第六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六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二论曰。如是广说世俗谛已。胜义谛云何。颂曰五三法真实  彼复四应知及四种寻思  四种如实智论曰。五法者。一相二名三分别四真如五正智。

  • 卷第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七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勘验机缘僧问昨日吞钩今朝脱钓师随声云脱后如何僧云通身洒落师云如何是你洒落处僧云要云即云欲雨即雨师云试为山僧兴云布雨看僧便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