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一

雍正三年四月

上谕十八道

初一日

谕直隶河南山东督抚朕因两省接壤之区人民杂遝最易藏奸已令直省督抚清理疆界闻曹州西南桃源集地方界聨三省壤接七县而离各州县治又皆辽远文武兵役巡察难周此处尤为紧要尔等可各差干员会勘应如何专委弁员拨兵弹压及应归某省管辖之处尔等会同详议具奏

初二日吏部议奏原任翰林院检讨董玘准予终养奉

上谕部议董玘准其在籍终养俟亲终服满之日令其来京候补此语甚谬凡人谁无父母为人子者无不欲其父母常存今於伊告请终养疏内声明亲终服满补用为人子者闻之何以为情况该抚举董玘为孝廉方正此人虽暂未录用朕但愿伊克尽子职常奉伊亲耳似此不仁之语朕不惟不忍降旨亦不忍阅览将本发回着删去此段具奏

初三日怡亲王奏辞议叙奉

上谕王忠敬勤劳一心佐朕办理政事三年以来实多裨益兹因议叙朕加封王一子为郡王以彰国家酬庸之典王宜只遵前旨不必固辞

初四日安徽巡抚李成龙奏沈简升逼奸谢氏不从致死拟斩监候秋後处决奉

上谕三法司核拟具奏谢氏之夫纵勒通奸氏守贞自矢终不为强暴所污旋即自尽可谓节烈妇人中之超衆者殊为可嘉应加恩旌表以敦风化嗣後有如此等节烈之妇应作何加恩旌表之处着一并定议具奏初九日

谕刑部朕每览所奏罪犯案内多有僧人不法致干宪典者为僧无清净行行凶顽事则其非僧也必矣朕尝览释教虽不足为治世理民之用而幻其身世遗其荣利有戒定慧之学有贪嗔痴之戒为说虽多总不出乎寡慾摄心戒恶行善四端为大要也为其徒者虽有为禅为律为讲为持诵四种之不同然莫不以四端为之本尚有数种名僧非僧者饮酒食肉专为不法谓应赴谓马流谓鏖头谓挂搭谓闯棍谓江湖谓揑怪谓炼魔谓泼皮等僧名色皆败坏僧教凡甘为非法者皆属此等辈也若是真僧必不犯法犯法必非真僧如前项诸名色之人若概以僧目之则苗莠弗辨而泾渭莫分矣朕非区区专为僧人正其名色盖核名实辨是非国家劝惩之法不可忽也尔部行文直省嗣後凡遇僧人犯法须按是何名色之僧人入案呈奏不得槩称僧人字样若是戒僧为干犯法纪之事朕已有旨必严加治罪初十日

谕大学士等怡亲王恪恭尽职夙夜匪懈赞襄国政披露忠诚朕念兹勤劳特加封王一子为郡王以昭酬庸之典乃王具疏恳辞及见朕时复再三陈奏情词谆切出於至诚朕亦难强用是姑允其请以成谦让之美又宗人府吏部因修盖官学迟延一案宗人府议将廉亲王允禩罚俸三年吏部议将工部侍郎萨尔纳等各降一级罚俸一年奉

上谕宗人府吏部所议之事俱属未当吏部既称工部司官不领银两以致迟误复称堂官给领又行躭延等语果系堂官已经给领堂官即属无罪凡事应审其轻重斟酌允协议处合宜朕或予寛宥伊等亦知感戴若罪不至此漫加过当之处分则朕虽加恩寛宥伊等亦只谓原系无辜不应获罪即如廉亲王从前所犯之罪较此更重者朕已俱行寛宥若於此案如此议处则伊必将谓从前所犯诸大罪俱属此类矣此特系徇庇廉亲王故贻朕以枉罚无辜之名以掩饰其从前诸大罪耳宗人府所议之本着暂收贮内阁衙门其吏部本着发回另行分别议奏俟议奏之日将宗人府此本一并进呈

又年羮尧奏都司张钦对敌伤指请令休致奉

上谕据年羮尧奏都司张钦与贼对敌右手受伤两指残缺艰於骑射应令休致等语张钦虽两指残缺未必不能办事管兵遽令休致情属可悯此中或有别故亦未可定着该部行文岳锺琪查明具奏

又湖北巡抚纳齐哈奏原任粮道郭维新应赔银两交该旗勒追奉

上谕郭维新因擅行改造粮船令伊赔还银两并非婪赃侵盗者可比着从寛免其追赔

十一日

谕大学士等天人相感之理至微而实至显凡人果实尽诚敬自能上格天心人君受

天眷命日鉴在兹其感通为尤捷朕自临御以来敬天之心夙夜警惕凡水旱灾祲皆

上天谴责朕躬特示警戒内省行事之过愆详察政治之阙

失务期黾勉以回

天意用是上承

帝鉴有求辄应如今年三月十六日览署山西巡抚伊都立奏摺知平阳地方三春少雨朕怀甚为忧虑只告神明斋心虔祷续据伊都立奏报於十八十九二十等日得雨沾足三月二十九日览河南巡抚田文镜奏摺知开封一带地方亢旱朕於四月初一日祷於神明竭诚致敬刻不敢懈昨田文镜奏报初三日开封四境果得时雨可见天人感通之理捷於影响益觉可畏可惧而不敢纎毫疎忽也但恐督抚大吏於地方水旱之事不速行奏闻则朕无从省戒以挽

天心致使旱涝成灾闾阎受困此则地方大吏隐蔽之咎也嗣後督抚等於地方才觉有水旱之事即据实速奏庶朕可及时修省祈求尔督抚等亦宜省咎思过勤求民隐勿徒为祷祝之虚文以饰愚氓之观听朕此旨并非自谓精诚昭格欲以夸示於衆盖实有见於天人之际感应不爽呼吸可通有善天既降福则有过天亦必降罚惟有兢兢业业时存戒惧尽人事以仰邀

天鉴愿日与诸臣交为勉朂而已

十二日

谕盛京将军满汉大臣大凌河副都统多索立衆城守尉等迩来盛京诸事甚坏风俗日流日下朕前祭

陵时见盛京城内酒舖即有千家平素但以演戏饮酒为事稍有能干者俱於人参内谋利官员等亦不以公务为事衙门内行走者甚少其聚会往来者不过彼此相请食祭肉嬉戏而已司官竟有终年不一至衙门者堂官亦置若罔闻再坐台之人看守边口俱系关东人伊等虽有押送罪人之差而当兵者全无当兵之实为官者亦无为官之道朕深知此等陋习虽降谕旨数次竟不悛改因此将将军大臣内不及者革退另简尔等补授尔等虽系新任但能留心细访即便知之应将盛京陋

习极力整饬令其悛改复还满洲旧日俭朴风俗勤学骑射武艺若有恶乱之人即加重处以儆其余将军大臣其钦遵朕旨与下属官员同心协力各自黾勉力改从前陋习再盛京地方乃本朝创业之地关系甚重尔等将聚集恶乱之徒不时稽查应逐去者作速逐出境外大臣等若仍相推诿不实心効力朕访闻治罪之时勿复怨悔

十六日奉

上谕朕向见工部所制器械类多粗率是以即位之後特降谕旨此後细小工作该部即行置办若工作稍大及紧要物件俱应先行奏明造成之後奏请差人验看前因制造兵丁帐房错悞朕曾降谕旨今制办阿尔泰兵丁军器关系甚属紧要朕意其必然尽心办理昨制成奏请验看朕着夸岱来保查阅据二人回奏刀刃无钢盔有裂缝甲系市买粗铁所造朕诘问廉亲王伊即具摺认罪情愿赔补夫军器所关至重朕既屡降谕旨伊又奏请验看而所制之物并不坚利若此其居心尚可问乎朕与廉亲王允禩分属君臣谊属兄弟今观允禩之於朕则情如水火势如敌国朕嗣登大位念

皇考付托之重凡用人行政朝乾夕惕务求至当而廉亲王允禩处心积虑必欲自居於是而以不是归之於朕朕自反无愧何必与之较论但朕之是非有关

皇考之得失所以不得不谆谆辩白也廉亲王允禩果肯实心任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而其心术之隂险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此惟

皇考与朕躬知之甚悉向因将允禩乳母之夫雅齐布置之

於法一案

皇考朱批谕朕衆兄弟有朕与允禩父子之义已絶之旨後因允禩向朕再四哀恳云若将此

旨宣示则我实不可以为人矣朕彼时因将此

旨封固交内阁收贮是朕之所以矜全允禩者如是允禩全不知感恩悔过专务沽取名誉邀结朕之臣下之心以固其党与败坏政事岂知朕之政事伊断不能败坏惟有邀名结党伊自罹其罪耳当日允禵将近到京允禩奏云皇上如此加恩允禵必然悦服及允禵到京狂悖妄为允禩又云此我未获先寄书信於中途晓示之也观此等言语则二人之相契可知何以允禵在京终日趋奉允禩允禩竟无一言劝其改过是诚何心设使当日允禵允禟俱留在京必致相济为恶欲如今日之安宁无事其可得乎允禩每有罪过朕於诸王大臣之前降旨训诲视诸王大臣之意颇有以允禩为屈抑者允禩罪案甚多朕俱曲加寛宥并未治罪有何屈抑之处尔工部官员等受

皇考数十年教养之恩当念君臣大义为朕竭力尽心以图报称勿因允禩之甘言诡计为其所惑允禩故为小心谨畏於属员则作噢咻体恤之状其心实欲败坏事务且知朕必能察出将衆人治罪以彰朕之苛刻俾衆人感伊而归怨於朕其居心大抵如此尔诸王大臣尽能实知允禩之非则其党与自然解散允禩果能自知其非幡然改过尽为弟为臣之道则朕既得其是允禩亦归於是岂非朕之深愿乎无如朕心如此而允禩惟欲行其诈伪显伊一己之是仍冀遂其大志使衆人议朕之不是以见

皇考之付托於朕为误允禩虽具此深心大力但向既遇皇考睿照烛奸之

圣父今又遇朕才力能与相当之兄不能逞其伎俩益自增其愧恨耳虽然过而能改则无过矣朕仍望其改悔又

谕大学士九卿等前日李锺峩奏称翰林为储材重地自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六十年会试七科不分省分大小远近每省俱有庶吉士查雍正元年癸卯科汉军及河南四川进士无馆选者雍正二年甲辰科蒙古及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进士俱无馆选之人请广储才之路等语朕侍奉

皇考朝夕敬聆

庭训从未谕及政务所以馆选庶吉士之事朕实不知朕即位之後以培养人材最重翰林故加意详慎隆科多曾奏称

圣祖时馆选每省俱有庶吉士所以朕於雍正元年癸卯科馆选时试其文义观其人品於僻远省分之人亦酌量选取又时谕教习之臣尽心训迪迨後历经简择及考试文章其中惟江浙人文义实较各省为优因将各省人员分用於内外各衙门而江浙人留馆独多雍正二年甲辰科馆选亦详加考试朕因以文义优者选为庶吉士於是山西河南等省进士遂多不得与选盖翰林职司文章若以文义不及者处之则用违其才而其人或有他长反无以自见矣朕凡於用人行政无不审慎筹画务求当理而选择翰林更为留意实欲使人人勿枉其材各効所长庶国家得收器使之效岂计及於各省翰林之多寡有无也今览李锺峩所奏是必外人有

此议论故李锺峩遂以入告朕甚嘉之大凡国家政事朕有不及见闻者若臣下不言朕何由而知朕正欲尔等尽心陈奏朕因得以察其所奏之是否是则改而从之否则亦可以朕意宣示尔等使天下之人晓然共白不致妄生议论嗣後馆选庶吉士或应考试文义选取或应每省额选几人或应分为南北两院向来教习止派满汉各一员今若按省分各选庶吉士或亦按省分各设教习可乎至各省未得馆选之进士中或有文义可充翰林之选者尔等确有所知即行举出毋使人有逸才之论尔大学士会同九卿详议具奏

谕内务府今年京城附近地方虽雨水沾足然山东河南两省尚未得雨进膳肴馐宜为撤减着每日只用菜蔬二器饼饵二器满菜二器用榼盛贮进御余物一概不用

十八日

谕户部朕抚育蒸黎务期休养寛裕俾咸臻安阜故於各省雨阳节候时时咨访体察无刻少释於怀近闻河南山东春雨稍缺朕心深切轸念雍正元年七月曾降谕旨将河南省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分缓徵未完钱粮山东省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一年分带徵未完钱粮俱着停徵一年雍正二年二月复念二省去岁秋成虽稔百姓元气方复旧欠新徵恐难兼顾又令该抚将实在民欠分作三年带徵以纾民力今二省春雨未足民气未能舒畅朕念本年正供方竭力输将而分年旧欠复欲及时完纳民力未免拮据用是再沛恩泽着将河南省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带徵钱粮并雍正元年未完民欠俱从雍正二年起限寛作五年带徵山东省康熙五十八年至雍正元年带徵钱粮为数更多着从雍正二年起限寛作八年带徵尔部速行文该抚查明实在民欠数目按照年分以次带徵俾闾阎纳赋舒徐以副朕勤恤民隐至意倘有不肖有司不按年限预行徵比者即指名题参从重治罪其已收在官者速饬起解毋令借端牵混以致侵蚀亏空尔部即遵谕行

二十二日

谕大学士等朕从前将御前侍卫拣发年羮尧处特欲其効力军前遇有紧要事务备其驱策并非供伊之随从也乃伊将朕拣发之侍卫不用於公务俱留伊左右使令带至西安以侍卫摆对前引後随又令侍卫为伊坠镫是诚何心况

圣祖时富宁安傅尔丹处皆有拣发侍卫从未闻将军等将侍卫作奴隶使令也督抚并无跪接大将军之例伊去年来京陛见又未带有大将军勅印而途中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等跪接是诚何心伊系征剿青海将军青海之叛逆王台吉等则可令其下跪至并无罪犯蒙古王等亦令下跪可乎况阿宝系札萨克郡王本朝之额驸亦竟令其下跪伊如此僭越无知是诚何心尔等行文年羮尧令其明白回奏

二十八日奉

上谕沈竹戴铎乃朕藩邸旧人行止妄乱鑚营不法暗入党与造揑无影之谈煽惑衆听累朕声名怨望讥议非止一端朕隐忍多年及登大宝知此二人乃无父无君之辈寛其诛而弃之不用年羮尧奏请将沈竹带往军前効力戴铎在

皇考时密奏年羮尧谋反之心在朕前亦曾奏其欲反朕曾将此事向年羮尧言之年羮尧在朕前亦极言戴铎为人之不堪及朕将戴铎解退发与年羮尧军前効力年羮尧并不令其効力且与寛大房屋居住资助盘费朕问年羮尧戴铎在军前用度出於何所年羮尧奏云总督满保曾与戴铎银三千两今朕命戴铎来京临行时年羮尧又向戴铎云傅鼐奏称满保给尔银一千两此戴铎之口供也朕藩邸属下人中可用者惟年羮尧傅鼐二人论才情年羮尧胜於傅鼐论忠厚年羮尧不及傅鼐伊二人素日不和朕所悉知昨年羮尧过保定向李维钧言皇上今用傅鼐则耳目杂矣若人能杂朕之耳目则百尔臣工皆可杂朕之耳目矣但人未必能耳年羮尧尚不能杂朕之耳目傅鼐一人岂能杂朕之耳目乎今据戴铎此事年羮尧欲以傅鼐杂朕耳目之名归之於朕乎是何心也朕实不解尔等报复私怨忍不顾朕用人行政之声名耶不然年羮尧之为此言者欲加朕以听信谗言之名而掩其悖谬负恩之过耶昭昭在上岂可存此等念乎反覆欺诈之处着年羮尧明白回奏

谕议政王大臣年羮尧因

皇考大事来叩谒时曾奏贝勒延信向伊言贝子允禵在保

德州遇延信闻

皇考升遐并不悲痛向延信云如今我之兄为皇帝指望我

叩头耶我回京不过一觐

梓宫得见

太后我之事即毕矣延信回云汝所言如此是诚何言岂欲反耶再三劝导允禵方痛哭回意朕闻此奏颇讶之及见允禵到京举动乖张行事悖谬朕在疑信之间去冬年羮尧来京陛见朕问及此事何以未见延信奏闻年羮尧对云皇上可问延信彼必实奏朕言伊若不承认如何年羮尧奏云此与臣面语之事何得不认朕因谕问延信延信奏称并无此语及延信至西安朕又令年羮尧面讯之年羮尧回奏云今延信不肯应承臣亦无可如何等语此事着岳锺琪石文焯二人面视延信年羮尧对质明白回奏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第二回 借衣冠热中魏实甫 望门墙冷窥胡雪岩·陈蝶仙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卷三·何刚德
  一一四三 安徽巡抚书麟奏缴应禁书籍并恳再予展限一年折(附清单一)·佚名
  五○一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经查获奉禁各种书籍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四二八 浙江巡抚李质颖奏续缴违碍书籍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二·马骕
  束皙传·房玄龄
  隐忧续记·林西藩
  汉纪五十二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191)·司马光
  ●卷五·梁廷枏
  目录·佚名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81·陈邦瞻
  张澹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况周颐

    ○明词不尽纤靡伤格 世讥明词纤靡伤格,未为允协之论。明词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宋元之续。唯是纤靡伤格,若祝希哲、汤义仍、(义仍工曲,词则敝甚。)施子野辈,偻指不过数家,何至为全体诟病。洎乎晚季,夏节愍、陈忠裕

  • 二集卷三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四古今体九十九首【壬申四】题帝王统纪録燧人前事率洪荒道法精传始有唐大抵宅心敬与肆便关享祚短和长四千一百春秋序【自帝尧元载甲辰至今年壬申凡四千一百有九年】正统偏安治乱详承运惟

  • 忠义集序·赵景良

    宋有天下三百余年以仁厚立国以诗书造士以节义励士大夫故其士民观感兴起皆知杀身成仁之为美及其遭罹变故而且亡也死宗庙者有之死社稷者有之死君上者有之死城郭封疆者又有之下至山谷之儒里巷之妇亦皆秉义抱节矢死不辱呜

  • 卷四十一 志十六·赵尔巽

      ◎灾异二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为咎徵。凡恒燠、草异、羽虫之孽、羊祸,其灾火,赤眚、赤祥皆属之于火。   顺治十三年冬,庄浪燠,无雪。十八年冬,龙门无雪。   康熙二十一年冬,西宁无雪。二十七年冬,天

  • 东都事略卷一百·王称

    列传八十三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也举进士为州教授除太学博士出为襄州教授召对除右正言时章惇用事既已废孟后遂立刘氏为皇后浩上疏曰臣闻礼曰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隂之与阳相湏而成者也天子理阳道后治隂徳天子听

  • 东汉会要卷二十四·徐天麟

    职官六宦官擅权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兄弟专权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不事豪党遂与定议诛宪郑众迁大长秋帝防勲班赏众毎辞多受少帝由是贤之常与之议论政事宦官用权自此始矣十四年初封大长秋郑众为鄛乡侯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二·佚名

    嘉靖四十五年九月戊子朔○礼部进明年祀册○己丑祭历代帝王遣镇远侯顾寰行礼○蓟镇总兵胡镇久病不视事抚按官劾其旷官黩货宜罢斥 上请镇先年有战功令以原职餋病升副总兵王孟夏代之○辛卯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卷第六十二景泰五年八月庚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少傅礼部尚书胡濙奏 万寿圣节赐百官宴而掌道录司事真人卲以正班次未定命列于祭酒之下 命直隶保定府易州来水县县丞李灿复任灿以老疾致仕耆民百余人言灿处事

  • 二百一十六 苏州织造李煦奏与曹(兆页)同挂普济堂御书匾额情形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十五日 奴才李煦跪奏: 窃曹(兆页)至江宁传示谕旨:李煦、曹(兆页)同挂普济堂御书匾额。钦此钦遵。 奴才即诣普济堂洒扫洁净,鹄立以候。而苏州绅衿士庶,恭闻圣主赐匾,各踊跃忭舞,欢声动地。六月初一日曹(兆页)恭赍

  • 卷四十五·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五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二 魏臣 满宠【子伟 奋奋子长武】 田豫 牵招【子弘】 郭淮谨案满宠田豫牵招三传阙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祖全大司农父緼鴈

  • 二○ 寄谕博卿额等奉天本少著述不必再行访购以免纷扰·佚名

    二○ 寄谕博卿额等奉天本少著述不必再行访购以免纷扰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大学士刘〈统勋〉等字寄府尹博〈卿额〉、府丞吴〈绶诏〉,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奉上议:博〔卿〕额等覆奏采访遗书一折,将魏枢等所著书目

  • 卷一·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一乾隆十八年冬十一月甲戌定邉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奏报准噶尔都尔伯特台吉策凌及策凌乌巴什等率部众三千余戸来降成衮扎布奏言据防守乌里雅苏台防

  • 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范晔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禅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豺獭知祭祀,而况人乎!笔人知之至于念想,犹豺獭之自然也,顾古质略而后文饰耳。自古以来王公所为群祀,至于王莽,《汉书·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兴以来所修用者,以为《祭

  • 吴逵传·沈约

    吴逵,吴兴乌程人,经过荒年的饥荒加上瘟病流行,父母兄弟嫂和堂叔伯小宝内的亲戚,男女共死了一十三人。吴逵当时病得很历害,邻人用芦苇席子包裹好了他,准备埋在村子的头边,不久吴逵的病得以痊愈。亲属都死光了,只吴逵夫妻存在。

  •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佚名

    【提要】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一切以现实的利益作为进行外交的标准和圭臬。赵国合纵攻秦失败之后,苏秦再一次将合纵的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凭着他的凌厉词锋和对国际斗争的真知灼见,说服赵国驾

  • 卷一二九·邱濬

    ▲将帅之任(上之下) 《庄子》曰: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

  • 卷十五·魏了翁

    <经部,书类,尚书要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十五宋 魏了翁 撰多士 无逸一告多士谓殷大夫士或云邶鄘之民非成周既成洛阳下都迁殷顽民殷大夫心不则德义之经故徙近王都教诲之周公以王命诰称王成命告令之作多士多士所

  • 东观汉记·多人

    记载东汉光武帝至灵帝时期事迹的纪传体史书。共一百四十三卷。汉明帝时令班固等始修此书,后陆续有陈宗、尹敏、孟异、刘珍、李尤、边韶、崔寔、蔡邕、马日等二十人先后参加编写。初名《汉记》,因修史处在洛阳南宫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