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

洪武三十年三月甲申朔,四川柏兴州三尖寨土官千户剌兀遣其子八的高进马。剌兀,卜木瓦寨叛酋贾哈剌之弟也。初,贾哈剌与月鲁帖木儿叛,剌兀谏不从,自退守三尖寨,因至盐井卫归顺。既而月鲁帖木儿就擒,贾哈剌遁山谷中,怒剌兀异己,乃引众击其吉水柱寨,杀其壻剌牙、步步、抄布、女果木等,剌兀遂遣子入贡。

丙戌,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友赞结致,山北王攀安知遣恰宜斯耶,山南王叔汪英紫氏遣渥周结致,各贡马及硫黄。

朝鲜国王李旦以柳玽等蒙恩放还,遣其判三司事偰长寿、密直副使辛有贤等贡鞍马及金银器布、人参等物至京师谢恩。上谕礼部臣曰:“朝鲜密迩东陲,比之他国,最为切近。前者,王氏怠政而亡,李氏继兴,数生边衅,与语再三,终不能止。易云:‘开国成家,小人勿用。’朝鲜本新造之国,而所用之人皆非贤智之士,此恐非三韩之福也。昔子产于郑,凡为辞命,草创、讨论、修饰、润色,必更数人之手而后行,所以郑国称治。如郑道传等,乃小人之尤者,在王左右,岂能助其为善?苟使郑总、卢仁度、金若恒仍在,朝鲜又郑道传之羽翼。今总等既不免,王不精审,又将假手于人矣。宜谕其国王深思熟虑,以保三韩。”

占城国遣其臣卜落记真卜农来贡胡椒、降香、象牙等物,命赐卜落记真卜农衣服钞有差。

上以川、陕之间山深道阻,故寇盗得以藏匿,出没不常,乃诏陕西都指挥佥事吴旺将兵一万五千,四川都指挥佥事俞琪将兵一万八千,从征西将军长兴侯耿炳文等于沔县、徽州之境据要害立营,遣兵入捕高福兴等。

丁亥,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子,祭太社、太稷,遣官享先农。

己丑,遣鹰扬卫千户朱贵等运皮袄、氊帽、皮裤各五千二百一十余事,给开平士卒。

监察御史严震直言:“旧运广东海北盐课提举司各场小引盐计八十五万八千五百引于广西,布政使司及梧州府各收一半,召商中买。自洪武二十九年正月起运至今年二月终,所运才得九万四千三百六十引,若以未运盐数较之,须及十年方得运毕。今宜将两盐课司所出盐货,以大船运至广东,布政使司以小船运至梧州府,广西官司又自梧州接运至广西,布政使司先收三十万引足,然后令梧州收留二十五万引,余有三十万八千五百引,存留广东布政司,置仓收贮,召募商人于广西乏粮卫所照例纳米,自赴广东支盐,令于江西南安、赣州、吉安、临江四府发卖为便。”从之。

庚寅,水西土酋居宗、必登、不科、阿加等叛杀普安卫千户张骇、贵州卫百户魏安、汪俊及军士数十人,命右军都督佥事顾成为征南将军,帅贵州都指挥同知汤清,以兵五千会左军都督佥事何福讨之。

辛卯,广西太平府土官张士荣来朝,贡马。

壬辰,上罢朝,坐奉天门,因与群臣论民间事。上曰:“四民之业,莫劳于农,观其终岁勤劳,少得休息。时和岁丰,数口之家,犹可足食;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则举家饥困。朕一食一衣,则念稼穑、机杼之勤。尔等居有广厦,乘有肥马,衣有文绣,食有膏梁,当念民劳,大抵百姓足而后国富,百姓逸而后国安,未有民困穷而国独富安者。尔等其思佐朕裕民之道,庶几食禄无愧。”

癸巳,实授工部署尚书事左侍郎孙显为本部尚书。

甲午,命礼部铸云南按察司印并巡按黔南监察御史印四颗。

乙未,置镇溪军民千户所。时辰州卢溪县主簿孙应隆招谕蛮民复业者多,遂置千户所以镇之,以应隆为镇抚。

置广西怀集守御千户所。

丁酉,敕右军都督府曰:“古者,帝王驭世,必严夷夏之辨者,盖以戎狄之人贪而无厌,苟不制之,则必侵侮而为边患矣。今朵甘、乌思藏、长河西一带西番,自昔以马入中国易茶,所谓懋迁有无者也。迩因私茶出境,马之入互市者少,于是彼马日贵,中国之茶日贱,而彼玩侮之心渐生矣。尔右军即移文秦、蜀二府长史司,启王发都司官军于松碉门、黎、雅、河州临洮及入西蕃关口巡禁私茶之出境者。朕岂为利哉?制驭夷狄,不得不然也。”

常德府武陵县民言:“武陵等十县,自丙申兵兴,人民逃散,虽或复业,而土旷人稀,耕种者少,荒芜者多;邻近江西州县,多有无田失业之人,乞敕江西量迁贫民开种,庶农尽其力,地尽其利。”上悦其言,命户部遣官于江西分丁多人民及无产业者于其地耕种。

戊戌,礼部侍郎张炳言:“今考中岁贡生员叶宪等七百二十三人,已送国子监肄业,其不中式一百十八人遣归,本学停膳肄业,教官、训导及提调官例皆罚俸。”上曰:“师不严训,有司失于勉励者,罚如例。诸生不中式者,且遣归肄业,勿停其膳。四川生去京师道远,往复实难,可留国子监肄业,勿遣。”

以河南按察使张盟为福建按察使。

己亥,命靖江王世子赞仪往省晋王及今上、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诸王。先是,楚、湘入蜀,历陕西,出河南,上山西,抵大同,东至于宣府、北平,自大宁至辽东,转而至于山东,择文武忠厚之士以从。上以赞仪年幼,欲其知亲亲之义,且令涉山川险易,以成其德器故也。

以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陈信为副总兵,率舟师运粮往辽东。

皇第四十八孙徽焲生,岷王世子也。

甲辰,行人陈诚、吕让至安南,谕其王陈日焜,令以所侵地还思明府,议论往复,久而不决。诚以译者言不达意,乃自为书与日焜曰:“迩者,思明府土官黄广成奏言安南侵据壤地,朝廷稽典册,考图记,遣使告谕,俾还所侵。自诚到王国,宣布上意,开陈事理,而执事所执逾固,未肯听从。今以前代载籍所纪疆场利害为执事陈之。按志,交趾,古交州地。后汉时,女子徵侧作乱,光武遣马援率师平之,遂立铜柱纪功,亦所以限内外也。在唐则为五管之一,统以都护。宋时,李乾德寇边,郭逵将兵征之,擒伪太子洪真,乾德惧而割广源、门州、思浪、苏茂、桄榔之地以降,则当是时此地尚为中国所有,况铜柱以北丘温等地乎?元世祖时,而祖光炳入款称臣,及日烜嗣立,失臣子之节,于是世祖兴问罪之师,日烜蒙荆棘,伏草莽,生民殆尽,城郭几墟,日燇嗣立,祈哀请罪,世祖遣使降诏,谕令入朝。当时诏书,有还地之语,而日燇云:‘向者,天使辱临小国,迎送于禄州,小国惧有侵越之罪,往往辞之丘温而已。’观此则丘温以北之地,其属思明亦明矣。今安南乃越渊脱踰,如嶅庆远而尽有之,非乘元末之乱,侥幸而得之者乎?行人下车之日,王之君臣皆曰:‘此地旧属安南,而不知所属之由。’陈、黎二国相及,何致政亦执前说?以为祖宗之地未审何所据而然也?苟如执事所言,则志书所叙日燇之言,无乃但为浮说耶?抑王惧有侵地之罪,固执无稽之言以自饰也?我皇上天锡勇智,表正万邦,怙终者虽小过不赦,改过者虽重罪亦释。传曰:‘过而能改,则复于无过。’又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改过致祥,往岁,龙州赵宗寿之事是也;吝过召殃,近岁南丹、奉议诸蛮酋是也。是皆明效大验,所共知、共闻者。王能避殃迎祥,归其侵地,岂惟宗祏之安,亦一国生民之幸也。释此不图,争而不让,是为怙终自祸矣。惟执事图之。”日焜以书复诚等曰:“昨辱惠书,谆谕不少。所据思明书云:‘天使累造小国,迎送止丘温’一节,此说迎送之事,非疆界之事也。盖丘温当其要冲,往时自思明而入路州道,近时自凭祥入洞登道,皆小国林野之地,不便立站,故立站于丘温以当,县之中有县官馆待故也,至于交割、夫骑,则各于疆界,如今坡罗、唯关是也。当元之初,丘温已为小国之地,思明乃谓当元季扰乱,始越铜柱二百余里而来侵。其丘温等五处,观此则思明人之言不足信矣,见诬若此,其他可知。所称志书自汉唐以来,迁变不一,其可以往昔之事而质之于今日耶?余具回咨,不敢复赘。”诚等得书,复与之辨论不已。安南王馈诚等黄金二锭、白金四锭及沉檀等香,诚等固却之。安南王曰:“赆者,礼也。自陆贾时有之,不必多逊。”诚曰:“尉陀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是召祸者也;陆贾受其金,以分诸子,是苟利者也。王欲以尉陀自处而以贾处人,抑何陋哉?”安南王无以对,遂复咨户部白:“伏见上司为思明府奏侵占穰地,遣行人陈诚、吕让持咨文至下国,令还所占地。下国窃惟丘温、如嶅、庆远、渊脱五县,自昔以来,供输下国赋役,世世相传,而洞登乃渊县之地,天使往来之路。其思明府凭祥人每岁与下国渊县人交割夫骑于凭祥、界坡、罗唯关。今思明人乃谓下国于其地洞登立站侵占,何其戾也?夫立站侵占,将图得其地与其人民也。今其地其民,古昔至今,既已有矣,又何用立站为?夫站之废立,随地之便,随时之宜,站之长存丘温,地之便也,站之暂立洞登,时之宜也。此时任尚书吴观等,以有把截边界之役,故令草起房屋,以便歇宿,已而复撤,何预于侵哉?苟不原其地与其人民,而欲图侵占,乃不假何时攻战、何时破灭,而此时立站其地,主与其人民乃拱手而视,不敢谁何?又从而供其赋役,何其灵异至于如此哉?又谓元时大军二次捕交回军,设立永平寨,拨军守镇交边,着落交趾供给粮饷。窃点二次大军之将帅,惟镇南王不止而饯归。《元史》虽讳而不详,至文其归也,则曰:‘镇南王在内,傍关贼兵大集,以遏归师,王遂由单己县趋盝州,间道以出。’观此则军势可知,归路可辨,岂有回军永平而拨军守镇,又责交趾供给粮饷者哉?又谓下国越过铜柱二百余里而侵占其所属丘温等五县者,谨按汉建武十九年,马援讨交趾徵氏女,立铜柱时,至今一千三百五十余岁,千载之下,陵谷迁变,谁复能辨?又谓拘问老人黄伯颜供说云云者,伯颜亦思明人,岂不同其愿欲?虽千伯颜,将可信耶?又谓因前土官失于申明,昨袭牧职,尽图具呈,及以建武志为说者,岂有广成之高曾祖父不识古事,不能申明而广成昨日始至,乃能见识古事而申明耶?下国与思明接境,思明之人往往侵占下国田土,杀掠人民牛畜,下国疏远,难于告愬;思明狃于小获,乃图大利,而诬至此。下国畏首畏尾,自守之不假,何敢有侵占之事哉?夫苟有侵占,岂难退还?今不侵占,何以退还?此五县者,乃下国世世相传、所守之地,惟知固守,何敢以先世所守之地而付之思明?当各守定界,以事天朝,何敢觊望与夺,以烦上司。惟圣天子一视同仁,与天地同德,故下国以此自恃,而敢倾心陈愬。烦渎台听,罪焉敢逃?今回咨申禀,伏冀阁下上体天子之至德,下矜下国之远人,审察鉴裁,下国幸甚。”诚等复命,上召群臣议之,或以“其抗逆朝命,当讨”。上曰:“蛮夷相争,自古有之。彼恃顽不服,终必取祸,姑待之而已。”

西番瞿昙寺僧参剌来朝,贡马。

丙午,立四川永宁宣抚司九姓长官司儒学。

辛亥,白虹亘天贯日。

壬子,置锦衣卫前千户所十司:曰銮舆,曰擎盖,曰扇手,曰旌节,曰幡幢,曰班剑,曰斧钺,曰戈戟,曰弓矢,曰驯马。

立西宁僧纲司,以僧三剌为都纲;河州卫汉僧纲司,以故元国师魏失剌监藏都纲;复置河州卫番僧纲司,以僧端月监藏为都纲。上以西番俗尚浮屠,故立之以来远人也。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七 东昏侯·萧子显
  卷四百三十八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卷一百六十四·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李心传
  ◎帝系三·徐天麟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二·徐乾学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九·朱国祯
  ◎三湘耆旧传·李定夷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阿桂
  第二十五章 在常德(一)·冯玉祥
  杨思义传·张廷玉
  附录·王之春
  ○蒙古色目人第三甲三十二名·佚名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一·王世贞
  卷九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方夔

    钦定四库全书 富山遗稿卷二 宋 方夔 撰 五言古诗 予家窻外种竹逾千个每开窻辄相对终日今岁馆前亦多竹遂赋一首 五年惯在家贫贱自称好饥鹰空护巢疲马长恋藁森萷万修竹自喜结交早旦暮从渠游不恨两枯槁今年出山去败皷

  • 初集卷四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四十四古今体九十六首【丁卯八】读杜诗我读杜诗亦已屡每一开编兴会殊与造物游不知穷柳州所言谓是乎衙官屈宋徒自诩律惊神鬼诚无如寻章摘句祗陋耳抹月批风犹故吾常山峪行宫晚秋山容似画淡弥趣

  • ●明朝小史卷十二 嘉靖纪·吕毖

    ○翼轸分野 帝生于兴邸,诞圣之日,宫中红光烛天,远近惊异。时黄河清,庆云见,乃翼轸分野,当在湖广地也。 ○名马 帝有名马七,一曰玉麟飞,一曰白玉训,一曰碧玉骄,一曰照夜璧,一曰银河练,一曰瑶池骏,一曰飞云白。 ○阶资隆懋 帝以藩邸

  •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十·佚名

      顺治十一年。甲午。春正月。壬辰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入宫拜神毕朝皇太后于慈宁宫御太和殿诸王、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上表、行庆贺礼是日赐宴。  ○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沈之源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

  • 卷十六·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六宋名臣言行录铜鼓编类诗集误收打呵欠真清二韵不通用进士题名录武安阳武两侯遗事毛牛饕羊荣辱进退等事有命文字等语谶宜避庐山野灯东里还家诗议论诗中用事刘宗器送行诗江氏谱记赖

  • 第五五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九日一一二○七-一四·佚名

    新竹知县徐,饬自爨店林水等派拨挑夫,交由挑失首呼唤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遵办事。(云云照前叙至)除批准照办、并分谕饬遵外,合行谕饬。为此谕,仰各自爨店某等,即便遵照,遇有大差临境,尔等每

  • 卷二十五·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二十五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十七唐陆贽陆贽字敬舆嘉兴人也年十八举进士及第中博学宏词调郑尉罢归刺史张镒有重名一见奇之请为忘年交旣行饷钱百万曰请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

  • 卷十六·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六元 胡一桂 撰唐【下】德宗【文帝】适【代宗长子己未五月即位庚申建中四兴元一贞元二十在位二十六年】即位之初罢贡献罢黎园使【及乐工三百人余隷太常】却祥瑞却金银贡器出宫人【三百人】

  • 八五 蒋抑卮·周作人

    时间大约是在戊申(一九〇八)年的初冬,我们刚搬家到波十九号,就来了两位不速之客,这时幸而已经搬了家,若是在伍合,就有点不好办了。这客人乃是夫妇两位,大概是鲁迅认识的人,所以他只好将房子让出来,请他们暂住,自己归并到许季茀的

  • 卷十八 食货志四·黄遵宪

    国 债庆元偃武以降,太平欢虞二百余年,然理财之道,则自幕府逮于诸藩,以岁人不足为常。庆长之初,颇造金货,后遇国库匮乏,辄改铸货币,减轻杂伪以敷衍一时。各藩不能铸钱,则增赋税课献金,犹不足者上借之幕府,下借之富商,或在其管内发

  • 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陈寿

    (霍峻传、霍弋传、王连传、向朗传、向宠传、张裔传、杨洪传、费诗传)霍峻传,(附霍弋传)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他的哥哥霍笃,曾在乡里召集家族武装几百人。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命令霍峻统领这支队伍。刘表死后,霍峻率领部队

  • 第三节 元和朝局·吕思勉

    宪宗平蔡以前,宰相用事者,杜黄裳、李吉甫、武元衡、裴垍、李绛、裴度。六人者虽不尽相合,而其主摧抑藩镇则同。其中持权最久者,实为李吉甫。乃甫欲伐蔡,而吉甫遽卒,于是代之以武元衡。吉甫以元和二年正月,与元衡并相。三年九

  • 异虚篇第十八·王充

    殷高宗之时,桑谷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高宗召其相而问之,相曰:“吾虽知之,弗能言也。”问祖己,祖己曰:“夫桑谷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朝亡乎?”高宗恐骇,侧身而行道,思索先王之政,明养老之义,兴灭国,继绝世,举佚民。桑谷亡。三年之后,诸

  •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韩非

    君所以治臣者有三:一、势不足以化则除之。师旷之对,晏子之说,皆合势之易也而道行之难,是与兽逐走也,未知除患。患之可除,在子夏之说春秋也。善持势者蚤绝其奸萌,故季孙让仲尼以遇势,而况错之于君乎?是以太公望杀狂矞,而臧获不乘

  • 老人与海·海明威

    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宏篇《丧钟为谁而鸣》在1940年出版后,1952年问世的《老人与海》是他最成功的创作。此书使海明威获1953年度普利策奖及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写的故

  • 续书断·朱长文

    书学论著。北宋朱长文撰。2卷。是书即其所编20卷本《墨池编》之九、十两卷,因系自撰而独立别行。前有熙宁七年(1074)自序,叙书法源流、作用及编撰宗旨。书仿唐张怀瓘《书断》体例,收录唐代至宋熙宁间书家,按品第编排,

  • 温飞卿诗集笺注·温庭筠

    唐诗别集笺注本。明曾益原注,清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有秀野草堂本、《四部备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新排印出版。据顾嗣立所撰《后记》可知,其父顾予咸任山阴县令时,邑人曾益注《温庭筠诗》四卷,曰《八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