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夏记序

余校邑人陈友松先生《西夏事略》,参以张氏鉴《西夏纪事本末》、吴氏广成《西夏书事》,已成书矣。继念史所以备一代事实,陈氏条分件系,自谓就架上书五十馀种编成,而未见李氏《通鉴长编》;张、吴见《通鉴长编》矣,所捃摭虽较陈氏为备,而中秘之藏,仍未窥也。

余僻处西南山中,为汉朐忍、唐开州,古谪宦所居地。家鲜藏书,又少贤士大夫相往还,闻见之博,又不逮数子。然因乱辟地京师,承乏史馆,适值图书馆启,而宋、元善本及《四库全书》本均灿然在目,因得次第纵观,左右采获,津逮绠汲,时有获于数子之外,则时与地之幸也。

西夏建国二百馀年,颇怪当时史臣不为建议,勒成专书,仅附见《宋》、《辽》、《金》三史以传。岂以地处西偏,人为羌族,故外之欤?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乃辽、金有史,而西夏无史,何也?

余从数百年后,远溯数百年前,而成此书。以三家为先河,合百氏为一冶,不复区为谁某,而各溯所自出。上自朝章、国典,下至小说、短书,苟匪不经,皆在所录。更于《西夏纪》外,成《丛刊》十馀卷,西夏一代事实略具矣。每条仿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例,各注书目,虽乖史法,为便省阅,亦征信之意也。至所引书,有经三家缀缉、联贯而仍注以原书者,以三家虽异流而同出一源。史为天下万世公共之书,非一人一家所得私也。余治此十馀年矣,念陈氏限于地,张、吴二氏限于时,余得地与时,而手自辑录,稿数四易,至是而始底于成。然欲以为纪传,仍未能也。吁!学问之道,有穷乎哉?余益用兢兢焉。因书其缘起于此。开县戴锡章。

是书初以陈书为主,辅以张、吴二氏,用低一格双行,以示区别。质之胶西柯凤荪先生,先生颇称善。既而,先生以张、吴书中亦有大事,当顶格单行大书者,因屈于陈氏,列置低格,不无稍欠。谓不如独自成书,而以陈书另行,既靡喧宾夺主之嫌,并免削足适履之病,因特谨从,用志教益。

是书初拟全注原书,继因见闻有限,未能悉考所出,即以三家书标目,亦谭锺麟《通鉴长编拾补》称《西夏书事》之例。后有所获,当再改注。

是书未改编以前,经教育部审定,颇蒙嘉许,其评语云:“西夏建国二百馀年,文献无征。近世有张氏鉴之《西夏纪事本末》、吴氏广成之《西夏书事》、周氏春之《西夏书》,皆不免于疏漏。作者因其乡人陈氏昆之《西夏事略》,重加改订,成此巨制,引书至三百馀种之多,考核精详,尤为前人所不及,真名山之盛业也”云云。录此,以为改编后之印证。

是书未改编以前,初校有同邑谢君升庵盛堂,欧阳君周辅煦、黎君生广芬、余君郅廷秉隆、刘君涵章雨田、彭君作桢,郾城陈君山铭伟勋,华阳余君汉丞承萱,郫县李君鹏;改编以后,则汉阳李君星樵哲明,山阳吴君濂溪怀清,吴县胡君绥之玉晋,罗田王君季香葆心,绵竹曹君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赵尔巽
  卷三百七十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六十三 景德三年(丙午,1006)·李焘
  卷十三·黄以周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三·李心传
  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节 获少女杨家堡成婚·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目録·乾隆
  会匪纪略·孙衣言
  卷一百二十二·杨士奇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绎史摭遗卷九·温睿临
  一一一 往来的路·周作人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兵二·徐松
  郝伯阳·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本音卷五·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小雅呦呦鹿鸣【十二庚】食野之苹【十二庚】我有嘉賔鼓瑟吹笙【十二庚】吹笙鼓簧【十一唐】承筐是将【十阳】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户郎反 苹字从平笙字从生徧考三代秦汉之书凡鸣平生字无入阳唐韵者知此章自

  • 载记第二十九 沮渠蒙逊·房玄龄

    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也。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焉。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梁熙、吕光皆奇而惮之,故常游饮自晦。会伯父罗仇、麹粥从吕光征河南,光前军大败,麹粥言于兄罗仇曰:“主上荒耄骄纵,诸

  • 卷十·张预

      91.唐李光弼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善骑射。累迁河西王忠嗣府兵马使。忠嗣遇之厚,虽宿将莫能比。尝曰:"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爱其材,欲以女妻之,光弼引疾去。陇西节度使哥舒翰异其操

  • 卷之八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王大纪卷七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安王元年三晋频年破秦兵夺河西地魏伐秦至阳孤二年秦简公薨子惠公嗣韩景侯防薨子烈侯取立赵烈侯籍薨弟武侯嗣三年虢山崩壅河五年日有食之七年宋公购由薨諡曰悼公子田嗣九年晋侯止薨諡曰烈公子颀嗣十

  • 世家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三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肃王二。○(庚申)七年春正月辛巳朔元来告日当食停贺正礼百官素服以待不食。 癸未乃行贺礼。辛卯遣摠部典书尹硕如元贺千秋节。丁未遣

  • 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76)·司马光

    汉纪三十八汉章帝建初元年(丙子,公元76年) [1]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

  • 纲鉴易知录卷三八·吴楚材

    梁纪 附北魏东西魏高祖武帝纲 戊申,春正月,魏大赦。目 魏潘嫔生女,胡太后诈言皇子,大赦、改元。纲 魏太后胡氏进毒弑其主诩,而立临洮王世子钊。目 太后再临朝以来,嬖幸用事,政事纵弛,盗贼蜂起,封疆日蹙。魏主年浸长,太后自

  • 深衣·戴圣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

  • 卷六十七 易三·黎靖德

      ◎纲领下   △三圣易   上古之易,方是"利用厚生",周易始有"正德"意,如"利贞",是教人利於贞正;"贞吉",是教人贞正则吉。至孔子则说得道理又多。〔闳祖〕道夫录云:"'利贞','贞吉',文王说底,方是教人'随时变易以从道'。"

  • 四书賸言卷四·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樊迟请学稼旣非甘隠恬退则学稼何用注经者当实求所以用稼之意而乃以粗鄙目之且曰当辟之斥之一似迟之真欲为农夫为圃人者此不惟与夫子所答三上四民大防全不相合且厚诬古贤反肆呵斥大无理矣试思夫子明

  • 卷六十二·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二     婺源江永撰政事上   通禮十一補洪範九疇次三曰農用八政【八政曰農所以厚生也】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食者民之所急貨者民之所資

  • 曹源和尚住饶州妙果禅寺语录·曹源道生

    侍者 道冲 编师在云居。受请云。安乐树边藏丑拙。浮生穿凿不相干。拄杖朝来刚[跳-兆+孛]跳。无端撞破赵州关。乃提起拄杖云。看看。唤作拄杖子。天地悬隔。不唤作拄杖子。天地悬隔。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

  • 卷六十五·性音

    宗鉴法林卷六十五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潭州云盖山志元圆净禅师(石霜诸嗣) 因僧问石霜。万户俱闭即不问。万户俱开时如何。霜曰堂中事作么生。僧无对。经半年方始下一转语。曰无人接得渠。霜曰道即太煞道。祇道得

  • 海陵集·周麟之

    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宋周麟之撰。周麟之,字茂振,海陵 (今江苏泰州市) 人,一说江宁 (江苏南京) 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为武进尉。绍兴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合格,除左修职郎。历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直学士院,

  •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佚名

    太上道君劝人静观守道、去欲养心、为善保真、养气养形、泰定成性、诵经持号、荐亡祝生,以获长生。

  • 存存斋医话稿·赵晴初

    医话。清赵晴初撰。三卷。晴初字彦晖,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认为“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反约”。后将其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辑成是编传于世。本书初刊于光绪七年(1881)。

  • 金光明经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549~623)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四卷之注释书。本书将金光明经十八品中分为精简之三科节:第一序品为序说分,第二寿量品至第十七舍身品为正说分,第十八赞佛品为流通分。此外又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