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   赠造浮桥匠者簇   刻木工夫最巧,舆梁底事尤精。玉虹饮水映波明。彼此往来利济。   真个作家手段,从今名播寰瀛。人从鳌背获安行。镇作城南景致。 
- 一、湘乡李亦元(希圣)曩闻余有《诗话》之作,端楷录所作七言律十数首,自都寄余,请去留。为录《望帝》、《湘君》二首,报以诗曰:“眇眇愁余有所思,玉溪寄楚人词。湘君目断灵旗影,望帝心伤《锦瑟》诗。已续《广陵》妖乱志, 
- 汉成帝时代,有位宾客以我的文章近似司马相如而把我举荐给朝廷。皇上将要到甘泉宫南的泰壹祠和汾阴睢上的后土祠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以求有子继承皇位。我当时正奉召在承明殿等候皇帝的任职诏命。永始四年正月,跟随皇帝从 
-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能称。惠达幼有志操,好读书,美容貌,进退可观,见者莫不重之。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合中,甚礼之。及宝夤还朝,惠达随入洛阳。领 
- 文艺传九十九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寜人也防警悟从舅李常见之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为叶县尉又为大名府国子监教授初苏轼见庭坚诗于孙觉之坐上异之后过李常于济南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者由是名声始震知太和 
- 至于?广,陈器于道东西,北上。(统于?广。)[疏]“至于”至“北上”。○注“统于?广”。○释曰:自此尽“拜送”,论至?广陈器及下棺讫送宾之事。云“统于?广”者,对庙中南上,此则北上,故云统于?广也。茵先入。(当藉柩也。元士则葬用 
-  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 
-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      明 湛若水 撰 立志下 汉光武建武五年诏徴处士太原周党会稽严光等至京师党入见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賔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 
-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十七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生民之什三之二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里反】以弗无子【叶奬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 
- 善业白佛言:云何阿阇浮闿士学明度无极。佛言:当与善友从事以善意随明度教。何等为随教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弃定智慧。当施与作无上正真道。莫著五阴。何以故?明度一切智无所著。莫得乐於应仪缘一觉道。如是善业。阿阇浮 
-     唐大善无畏内道场秘译  归命十方等正觉  最胜妙法菩萨众  我身口意清净业  至心倾诚合掌礼  唯愿诸佛法僧众  慈悲哀愍摄护我  敬礼元帅大将军  此是毗卢遮那身  及以释迦诸佛变  观音无 
-              有一次,百丈怀海禅师参访马祖道一禅师时,站在他的身旁,马祖道一禅师转眼注视着绳床的角上挂着的拂子,怀海禅师顺着马祖禅师的眼光说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马祖道一禅师道:“你以后 
- 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然而独存者也。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是诸佛之所得。故曰菩提。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寂静 
- 太平两同书,原不题撰人。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四之说,应为唐末学者罗隐所作。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书分十篇:〈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理 
-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宋初吴淑撰。一卷。有《道藏》本、《知不足斋丛书》本、 《龙威秘书》本等。 《四库全书》本、《函海》本分为二卷。此书所记,多道流、侠客、术士之事,共25人。其中唐代2人,南唐23人。所记多出传闻 
- 三卷。题“罗浮散客鉴定”,罗浮散客又有小说《贪欣误》六回,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据书中内容判断,作者是明末人,书成于明天启年间。《天凑巧》或误作《天然巧》,拟话本小说集,每卷演一回故事,共三个故事。第一回 《佘尔陈 
- 本书(三册四二二面二五三、二○○字)分三卷,分别选自清廷官纂道光、咸豊、同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合辑而成(内同治末年日兵侵台文伴已另辑有第三八种「同治甲戍日兵侵台始末,本书不录)。所取关涉台湾史料,大要为:卷一,道光朝 
- 南宋朱熹撰。十卷。此书大略本程氏学,通取注疏古今诸儒之说,间断以己见。其编著历四十多年。早在当朱熹年三十四岁时,就编成《论语要义》,其本不传。至四十三岁,复取二程、张载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