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子最有功于人道
尝原人类得存之功,男子之力为大,而人道文明之事,借女子之功最多。盖自男女相依以来,女任室中之事。男子猎兽而归,则女为之脔切,即司中馈,则火化熟食之事,必自女子创之。至于调味和羹,酱齐珍饵,次第增长皆由中馈之事,亦必皆创自女子。既须火化熟食,则必当范金合土以为盛器。男子日出猎兽,山林所产,皆有定数,既不易得,自无暇为制器之事。妇女家居暇豫,心思静逸,踵事增华,日思益进,然则范金合土,亦必自女子创之。织缝之事,至今犹为女子专司,况在太古原人,男子之躁益甚,其章身之具,寒带惟有衣兽皮以为服,热地惟有集芰荷以为衣,皮服卉服,尧典尚然;今冰海人之衣皮,非洲人之编树叶,尚有然者;若其由编叶缠藤进而摭山麻而抽野葛,此必女子之事。盖以其岩居无事闲擘树枝,见有麻葛,愈擘愈纤,愈纤愈韧,系之于身,觉其细滑过于他木,于是始则搜拔,继而试植,渐益推广,遂为衣裳。首寒则艺麻为冕,足寒则纠葛为屦,皆次第所增。见其色恶,以水沤之,辄复渐白,与目适宜,于是麻衣缟服成矣。已而挼叶得汁,异色染衣,遂悟练染之法,乃有五色之章,然后玄黄交错,黼黻成文。凡此皆由其闲静之姿,故有逢原之制。若夫蚕桑,亦归女业。诗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故后世后妃亦尚亲蚕,盖亦必妇女所创,故专归妇女之业。盖娟娟者蠋,时游于桑,男子逐兽心粗,岂暇揣摩?女子则宅旁井边,从容顾望,见彼吐丝之异,乃为豢养之谋。因彼眠起桑中,食之如扫,知其所嗜,采以养之,而蚕乃吐丝无穷,因以箔而令织,于是蚕桑之利,衣被无穷。若夫折柳以为樊圃,树竹以为篱落,亦必岩边栖息,思阻猛兽,偶思捍格,故成藩篱,然则藩篱亦必女子所创也。男子求食,逐兽远游,女子登树为巢,削枝编叶,及后筑之平地,移巢形以为堂构,亦必自女子为之。今非洲之人,室多圆形,以泥和草编成,高广不过数尺,是尚为有巢氏之遗也。男子逐兽岂有定居,太古初民,实同游牧。然则编巢野处,随地移徙,男子安有余日为之,非女子所制造而何?居室闲暇,则更编草为席,削木为几,合土为盂,窐土为杯,以坐,以卧,以饮,以食,日益高洁,此亦非逐兽转徙之男子所能为也。然则一切什器,皆制自女子为多矣。即论文字创自结绳,而画圆画方,谐声尚象,亦必居室暇逸者乃能创之,非逐兽于畋、血溢不止者所能为也。至于记数出于手指,渐加千万,更为乘除,亦非逐兽无暇者所能,亦必女子创为之也。其他箦桴土鼓,渐进而截竹裁桐,编丝穿孔,分析音节,更非逐兽奔走之人所能创造,亦必居室闲逸有静性者乃能创之。又若图写禽兽,抚造草木,描象人物,模范山水,亦皆性静情逸,乃能生趣盎然以为摹写,必非逐兽血涌之人所能创造。是故文字、算数、音乐、图画,凡诸美术,大率皆女子所创为;今古史所述,类皆男子,而女子无人。则男子后起之秀,渐丁文明之时,既在农耕、熟食、居室之后,不待逐兽,亦有静暇,乃取女子创造种种之事为器物,大推广之,既为女子之主,遂攘窃其名,此犹大匠作室,而大书于梁栋者必曰某官;巧冶铸钟,而铭刻于筍虡者必曰某父,其实皆非男子所能为也。盖太古男子逐兽求食以存人类,譬之开国之有武臣。汉之韩、彭、黥、英,明之徐、常、汤、沐,当开国时,仗钺、搢笏、勒钟、铭鼎者,非皆屠伯、武夫、纬箫、屠狗之流哉,彼只能拔剑击柱、醉酒骂坐而已,岂能制作乎!而女子居室司馈,闲暇制作,譬之承平之文吏。叔孙通制礼,然后汉高知天子之贵;董仲舒明经义,然后武帝有文章之治。建三代之制,行大射之礼,奏六代之乐,建日月之旗。立五经于学官,见圜桥之冠带,必于干戈载戢,然后黼黻承平。凡号称文明之制作,必皆文士为之,无有武臣为之者也。归故乡而歌大风,预朝宴而分竞病者,古今以为美谈,虎贲脱剑,敕勒作歌,皆异事而非常例也。知文明之制作,在立庙秉笔之文士而不在原野之执戈武夫,则知创造文明之具,在居守司馈之女子而不在逐兽于田之男子也。又观游牧之匈奴、突厥、蒙古,其武力能吞灭中华、印度、波斯、阿剌伯,席卷亚洲,为地球第一大国,而制作无闻,数千年不能脱野蛮之风。若六朝、南宋之偏安,频岁受兵,讫于削灭,其势至弱,而词章理学之盛,其文明独盛传于后世。故逐兽求食之男子,譬之游牧纵横之蒙古、匈奴,强则强矣;居守司馈之女子,譬之偏安削灭称臣之六朝、南宋,弱则弱矣,而文明之事,终在弱国而不在强邦。盖游牧则必强,而得食既难,日月迁徙,必无暇制作故也。若谓文明之具为男子所创,则是匈奴、蒙古能制作也。以此推之,一切事为器用皆出于女子,可断断矣。今世界进化,日趋文明,凡吾人类所享受以为安乐利赖,而大别于禽兽及野蛮者,非火化、熟食、调味、和齐之食乎?非范金、合土、编草、削木之器乎?非织麻、蚕丝、文章、五采之服乎,非堂构、樊圃之园庭、宫室乎,非记事、计数之文字、书算乎,其尤为美术令人魂欢魄和者,非音乐、图画乎!凡此皆世化至要之需,人道至文之具,而其创始皆自女子为之,此则女子之功德孰有量哉,岂有涯哉!乃不念殊功之尤,徒循强力之轨,大势长往而不反,美名久假而不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猜你喜欢 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佚名 卷七 五子之歌第三·孔颖达 卷九 乡饮酒礼第四·郑玄 叙录 第三十六·王符 第七章 公农·梁启超 论语意原卷四·郑汝谐 春秋大全卷十二·胡广 明教嵩禅师·惠洪 变化品第七·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起世经卷第六·佚名 卷十五·佚名 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中·佚名 十二门论品目·龙树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卷二·何汶
两汉 《吕氏童蒙训》云:“大概学诗须以《三百篇》、楚词及汉、魏间人诗为主,方见古人好处,自无齐、梁间绮靡气味也。”《珊瑚钩诗话》云:“斯文盛于汉、魏之前,而衰于齐、梁之后。杜老云:‘纵使
卷二·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二 唐 释贯休 撰 古风杂言二十首 古意九首 一雨火云尽 一雨火云尽闭门心冥冥兰花与芙蓉满院同芳馨佳人天一涯好鸟何嘤嘤我有双白璧不羡于虞卿我有径寸珠别是天地精玩之室生白潇洒身安轻只应
卷二百七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八卢纶天长久词【三首附宫中乐二首一作天长词一作天长地久词】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天长久万年昌】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一作消】暑宫娃起夜【一作
列传第六 卫瓘子恆 孙璪 玠 张华子祎 韪 刘卞·房玄龄
卫瓘,字伯玉,河河东安邑人也。高祖暠,汉明帝时,以儒学自代郡征,至河东安邑卒,因赐所亡地而葬之,子孙遂家焉。父觊,魏尚书。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时魏法严苛,母陈氏
卷二百一十五·表第六·脱脱
宗室世系一 昔者,帝王之有天下,莫不众建同姓,以树蕃屏,其不得以有国者,则亦授之土田,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故继别之宗百世不迁,岂惟赖其崇奖维持以成不拔之基哉。盖亲亲之仁,为国大经,理固然也。《周官》宗
读礼通考卷二十八·徐乾学
丧期二十八通论中陈祥道礼书易系辞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书称尧之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而丧服精麤之制于经无见然则有丧无期有期无服皆心丧而已后世渐文故为冠绖衰裳带屦以饰之于
今献备遗卷八·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蹇义蹇义字宜之重庆巴县人也洪武乙丑进士授中书舍人受知髙皇帝奏对称旨初名瑢偶奏事毕上问曰汝蹇叔之后乎御书义字赐之以易旧名革除年擢吏部右侍郎文皇帝即位转左侍郎寻升吏部尚书时政令制度有非洪武之旧
卷二百四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荒政宋宁宗嘉定七年江东转运副使真德秀奏乞蠲阁夏税秋苖疏曰臣窃见本路州县今岁以来雨泽阙少臣昨经由池阳之日其时不雨已及旬余迨至金陵一向乾旱盖自三月至于五
后唐纪二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同光二年(甲申、924)·司马光
后唐纪二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1]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 [1]春季,正月,甲辰(初五),幽州上奏说契丹人入侵
卷一百二十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二十八宋 陳祥道 撰行以肆夏趨以采薺之儀書傳曰天子左五鍾右五鍾出撞黄鍾右五鍾皆應然後太師奏登車告出也入撞蕤賓左右鍾皆應然後少師奏登堂就席告入也【先儒謂比十二辰
论语通卷十·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通卷十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葢孔门自顔子以下頴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莫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胡氏曰以顔子之明睿则頴悟不足言以曽子
卷四·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西铭【朱子曰横渠姓张名载字子厚秦人也学古力行笃志好礼为关中士子宗师尝于学堂双牗左书砭愚右书订顽伊川先生曰是启争端改曰东铭西铭二铭虽同出于一时之作然其词
译文 卷六 家道·朱熹
卷六 家道 6·01 “干母一之蛊,不可贞。”子之于母,当以柔巽辅导之,使得于义。不顾而致败蛊,则子之罪也。从容将顺,岂无道乎?若伸己刚一陽一之道,遽然矫拂则伤思,所害大矣,亦安能入乎?在乎屈己下意,巽顺相承,使之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印光
至于送僧于藏学,拟沟通川藏佛法,此实外行人之计画(策)。(下略)言沟通者,须明本有之法,然后以其余力,学彼密宗,以辅翼(yì帮助,辅佐)本有各宗。今以未曾致力于各宗之僧,令从留(留学)康(康藏地区)某等之魔王学,学成之后,必能坏乱佛法,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礼普贤 金刚莲花手 说修瑜伽法 先应礼三宝 长跪合莲掌 运心对圣众 陈罪应随喜
玄纲论·吴筠
一作《元纲论》;全称《宗玄先生玄纲论》; 简称《玄纲》。反映道教成仙思想的论文。载于《全唐文》卷926。吴筠撰。论成仙之道。以天地之性来说明人体的动和静,心宁以通乎道,气运以存其形。所谓的静,就是不受外物的诱
白话南齐书·萧子显
《南齐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南朝梁萧子显撰。五十九卷。原本六十卷,今本佚《序录》一卷。分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记事起齐高帝建元元年(499),迄和帝中兴二年(502)。此为《南齐书》白话文
春秋经解·孙觉
北宋孙觉据《左氏》、《公羊》、《榖梁》及历代诸儒所说之长,解《春秋》之义的著作。今本13卷,与《宋史·艺文志》所载15卷不符。清纪昀等认为:王应麟在《玉海》 中所载《春秋学纂》13卷,“注曰: 其说以《榖梁》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