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项氏家说卷六

宋 项安世 撰

说经篇六

朝觐

朝以行礼觐以献功行礼则异等衰辨仪物盛朝防之礼以示众庶故君于外而立臣分班而见也献功则面南而听治北面而致之故受之于内而一其向也朝者正礼之名觐主于见而已或以明堂位天子当依而诸侯分班遂疑曲礼为夏商所作此汉儒遁辞也明堂位之辞不可尽信但亦当存之以备参攷尔

王制

王制之言爵禄取于孟子其言巡守取于虞书其言嵗三田及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三官则皆取于公羊氏其言诸侯朝聘之节则取于左氏其余必皆有所授盖文帝合汉初今文博士之传斟酌增损共为一书将以兴王制致太平者其说自应与古文诸书不合郑康成无防以通之强为之说曰此殷制也自是凡不可通者皆以此语断之岂非遁辞也哉

祫禘

一嵗四祭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所以待未毁庙之主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得用之独无田者谓之荐尔三嵗一祭曰祫所以待旣毁庙之主自天子至于大夫用之以其有太祖之庙可以藏毁庙之主也五嵗一祭曰禘所以报其继天受形之祖则惟天子独得用之盖自其祖而上之至于天地之初赋形之始继天而生者礼至于此不可复加非有天下者其孰得而行之哉

祫祭之礼

太祖之独东向者何为祫祭设也祭之有祫者何为毁庙之主设也凡庙室之户皆南向而其主皆东向自天子至于士自七庙至于一庙凡庙之主无不东向者盖不独太祖为然也惟祫也合羣庙之主而坐于太祖之室前堂上则其势不可以皆东向于是惟太祖一位东向而余皆南向北向坐于其次所以便合食称事宜而非宗庙设主之常礼也故曰太祖之独东向者为祫祭设也凡宗庙之制自天子至于士皆有定数数溢则庙毁庙毁则祭不行其始也一嵗不祭犹之可也再不祭则思之矣三不祭则子孙之心有不忍焉然其室旣毁则虽有欲祭之心亦无所设为其主之蔵于太祖之夹室也于是即太祖之室前堂上出其主而竝享之使未毁庙之主皆列于其下以复其尊之旧每三嵗而一行之所以教子孙尊祖念逺示无终絶之理也故曰祭之有祫为毁庙之主设也凡东向与祫之义其本盖如此尔而世之儒生乃用汉人自为祖之法据东向之尊以郤毁庙之主而欲以拟周人之祫祭则可谓不知本之甚矣昔者汤武之有天下也不敢自以为尊而推本于逺祖之稷契而为之庙故自稷契而下毁庙之主皆得以合食于前而其礼无所不便此祫祭之所以可行东向之所以可居也自秦人初并天下以为位自我始而无与于祖先也汉人因之遂自为太祖而父祖高曽皆不得与我共食则祫祭之亡久矣尚何东向不东向之足议乎然而在汉人之说犹可行也彼自以为汉祖当东向不当有先汉天子当尊不当有父祖故自太公以上皆不列扵太庙非太庙则无毁庙之主非毁庙之主则不得预于祫祭之仪故在其时虽独东向犹可行也至魏晋以来则不然矣有天下者皆行追王之礼立四亲之室以为太庙其庙之号为祖其主之号为帝则比之汉人既列于庙矣有列则有毁有毁则有祫祫则必祭凡毁庙之主可也而其始为天子者犹用汉法以己为祖而不以祖为祖于是四亲之庙迭毁之后皆无所置之以蔵主则无其室以祫食则无其位尽出其高曽祖父于他所而独留其子孙于夹室与之共食而曰此三代之祫祭也此太祖东向之礼也虽甚无礼者知其不可行矣子孙虽桀纣幽厉以其尝为天子皆得与我合食父祖高曽虽有隐德余庆以其本无名位不得与我合食是直以富贵为去取尔岂所谓报本反始之义哉是故用汉人自为祖之法则不可以行周人祫祭之礼行周人祫祭之礼则不可以用汉人自为祖之法是二者如缁之与素薰之与莸决不可同年而语也

八政

饮食衣服度量数制六者易明独事为异别注不能通事为者冢宰之九职司徒之十二事考工之六职皆司徒所颁以任民者也异别者司徒五地之常职方九土之宜王制中国四夷之俗皆司空所辨以居民者也

律中太蔟

刘原父曰黄钟子位北方当一阳生之月故水数一黄钟下生林钟未位南方当二阴生之月故火数二林钟上生太蔟寅位东方当三阳生之月故木数三太蔟下生南吕酉位西方当四阴生之月故金数四南吕上生姑洗辰位东南当五阳生之月故土数五此皆自然之数也

羣鸟养羞

月令仲秋之月羣鸟养羞说者惑之作夏小正者又以为丹鸟羞白鸟愈滋甚惑羣鸟至秋与百谷俱成人始取之以为养羞如雉鷃鸤鸠雁鹜今人皆至秋食之周礼司裘仲秋行羽物以赐羣臣此于古有证矣或疑此皆天不言人事则孟秋农乃登谷亦以人事为一候也鹰祭鸟于孟秋之第四则人羞之于仲秋之第三不亦可乎

皆从其朔

礼运从其初从其朔注皆以为初安世谓初者天地形气之始也朔者随时制作之始也如厯家太初及中朔之类详本章事理可见

陈其牺牲至是谓大祥

海陵查许国五经小传曰陈其牺牲至承天之祜于时未祭也知其必受福尔作其祝号至是谓合莫盖当朝践之节退而合亨以下盖当馈食之节

政礼

礼运曰夫政必本于天又曰夫礼必本于天其言政以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为殽以降命其言礼亦以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为其降曰命盖古之言政者必合于礼言礼者必关于政如此后世政在俗吏礼在书生遂不可复合哀哉

贪俭

用人之仁去其贪表记曰俭近仁贪俭之与仁宜不相似而古人以同类处之者则以其皆出于爱也爱则俭俭则贪矣项羽涕泣分饮食亦仁人一节也至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则俭与贪见矣俭者约于己故犹为近仁贪则加于人故不得不去孟子曰俭者不夺人夺人焉得为俭则当时之若固有俭而贪者矣魏人俭啬褊急而有伐檀硕防之刺亦此类欤

播五行于四时

按下文五行四时以配五声六律五色六章五味六和此所谓播五行于四时而月生者正谓布五干扵六支为三十日而晦朔一周也故曰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明言五六三十无可疑矣五阳干加六阳支为三十日五阴干加六阴支亦为三十日阴阳各当三十故不言十与十二但言五六凡五声六律五色六章五味六和皆然干言五行者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也支言四时者寅卯辰属春己午未属夏申酉戌属秋亥子丑属冬下文曰五行之动迭相竭也注曰竭谓相负戴也正谓支干相加也又曰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正谓十干周旋于十二支以成六十日也

故仁者天地之心也

何谓天地之心曰仁而已矣天地之至仁寓之于人才有人形即有仁心故曰仁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又曰仁者天地之心也复所以能见天地之心者以其有生意也凡果实之心皆名曰人字亦作仁故天地之心亦名曰人人之名盖出于此

卜筮瞽侑皆在左右

古之圣王岂溺于滛瞽者哉诚见夫显微之无间天人之合一视听言动之变即风雨寒燠之源故攷验占察如此其密也诗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此之谓也又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讥厉王之不察也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

记曰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又曰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二者异乎不异曰不异气始于天形生于地而天与地即太一之所分也古之人惧人之外天地而求太一也故曰本太一也分之则为天地见一之有两也又曰本于天动而之地见两之本一也动以形见言之非圆动方静之动也

礼时为大至称次之

时者天地之大运顺者人道之大伦体者其支体宜者其义理称者其度数五者自綦大至綦细也

有经而等也

经谓不变等谓同也礼以变为文以不同为节同而不变谓若父母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皆一等是也此章凡九条皆以反对为文独经而等无反对者此外八条皆变而不同即此一条之反对也先儒以顺而讨为对非也顺而讨自与顺而摭为对脱简误在章末耳讨去也摭取也顺而去谓自上而下每等减去以去为顺此以多为贵者也顺而取谓自上而下每等取加以加为顺此以少为贵者也取犹君取一臣取二之取

天子存二代之后

郊特牲曰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非也果尊贤何可限也世变不过三忠质文是也彼存其二而吾行其一则二变备矣其天子之礼物与今同者固不假存亦不可存也礼之必变何也曰天运人情物俗至此皆变义不得不从之而变也变之必三何也曰始而野中而法终而文天地之常礼也凡一日一嵗一物一人一家一国皆然其终也必复始焉一固不得不至于三而三亦不得不复归于一也然则苏子所谓天下之势日趋于文无复忠之理者奈何曰是未尝实察世变而姑骋其辞以盖之尔苏子之家其祖虽生扵三代之后何尝不朴至明允而质具至瞻与由而文极矣若如其言其后子孙之文又当复出其上百世之后不知文章当至何地此不待辨而明者勿论可也其实秦汉以后无周孔以承其变各因其世自为文质若拟之于古山野则有之吾未见其文也

不友无礼于介妇

注云众妇无礼则冢妇不友之也此于义不安当连上下文读之上文云舅姑使冢妇毋怠不友无礼于介妇言舅姑若任使冢妇冢妇毋得以尊自怠而陵辱众妇令其代己也不友谓烦虐之无礼谓麾叱之怠也不友也无礼也三者皆当以毋字统之下文云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不敢竝行不敢竝命不敢竝坐亦谓不得恃舅姑之使令而傲冢妇也两节皆主使令言之

朝日

蔡邕独断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故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

皮弁视朝

沙随程迥曰先儒相传谓前旒蔽明黈纩塞聪亦沿习之误此独祭祀之衮冕为然欲其专精诚以享神也若视朝则皮弁服何旒纩之有哉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禘其祖之所自出必以其祖配之者以其无名字不知其谁何也无名字者必以有名字者配之犹祭天帝者必以人帝配之使有依也

不以卑临尊也

追王太王亶父王季歴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此说非也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父子祖孙之间岂以名位为尊卑若谓周人如此则后稷何以止称虞朝之官公刘何以止称商人之爵后稷为太祖成王以郊礼事之孰谓不以卑临尊耶父尊子卑祖尊孙卑久矣岂区区之称号所能相临耶然则追王何义也曰义当追王也周之王业实起于太王去戎狄而入中华变陶穴而立宫庙商道既衰人心归之商因其盛命之为伯奄有西土役服诸侯王季文王世修其业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武王因之以得其一推本而言实始剪商肇基王迹非三王而何周公武王创为追王之礼以着三王之勲得其义矣若宗庙之祭则后稷不王不害于配天初不以是为尊卑也后世惟司马晋与周相类懿师昭相继开迹而炎起承之不容不追帝三世也事之邪正虽异而业之制袭则同彼谓不以诸侯之卑而临天子者秦人忘亲尚势之说而汉儒因之遂谓茍不称帝不可入庙此叔孙通所以不祀太公丰公于太庙也而谓武王周公为之乎

惟仁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

以人而交于神非恻怛淳至与之俱化者不能达也故曰惟仁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仁人之心与天地为一体孝子之心与父母为一人也

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此祭义之文也礼记之文多若此类虽似可疑然皆古之遗言先儒口以相授其中多古之义训不可忽也此章亦当以古训解之古人谓事亲为仁敬长为义王者以仁覆天下故至孝者近之君之道主于仁也霸者以义尊王室故至弟者近之臣之道主于敬也不曰君臣而曰王霸者极其至者而言之也王者君位之极霸者臣位之极也古之所谓霸者即伯字也诸侯之长也自孟子荀子推明王霸之辨而后学者以伯为羞故此章遂不可通殊不知孟荀所辟谓春秋时五伯尔由桓文以前【案桓文原本避宋钦宗讳作威文今更正】尧舜之四岳夏商之二伯文武时周召为二伯成王时太公为侯伯康王时召公毕公为二伯是亦可羞乎学者攷古不精多据后说以破前言不可不谨也

一亩之宫环堵之室

檀弓曰坏其室洿其宫而潴焉详其词意则宫以地基言之室以屋庐言之也

项氏家说卷六

猜你喜欢
  明堂位·戴圣
  匡君小匡第二十·管仲
  代序二 蜀中楚狂人·李宗吾
  卷十六·佚名
  卷四·孙瑴
  卷十一·卫湜
  卷七十九·山井鼎
  卷十六·湛若水
  卷十二目录·乾隆
  卷十五·王植
  大司徒·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唐慧琳
  真现实论宗依论(上)·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三·佚名
  无极宝三昧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房祺

    钦定四库全书 河汾诸老诗集卷三 元 房祺 编 陈先生赓子扬 游龙祠 黄河如丝导崑仑万里南下突禹门枝流潜行大地底派作八道如霆奔吾闻川真岳灵有冥宰况乃利泽开洪源神龙窟宅瞰平野千古庙貌何雄尊深林含蓄雷雨润冷殿似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一年八月辛丑朔忠义人魏胜复海州胜素无赖私渡淮为商至是率其徒数百人至海州自称制置司前军大兵且继至海州遂降熊克小历云李宝子公佐挟归正官魏胜得海州今从徐宗偃两淮纪实 右朝奉郎赵学老通判

  • 第七十三回 战浙东包团练死艺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蔡东藩

      却说李鸿章克复苏常的时候,左宗棠在浙,亦屡获胜仗。宗棠自克复遂安后,严州一带,依次肃清。太平侍王李世贤,率金华大股长毛,围衢州,宗棠亲自往援,杀败世贤,世贤回金华。台州为闽将林文察所复,宁波为宁绍台道史致鄂,及英将丢

  • 第三十回 晋灭唐汉继晋郭氏周承·黄士衡

    词曰: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编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却说后唐庄宗李存勖,本姓朱耶,沙陀人。祖赤心,赐姓名李国昌。父克用,破黄巢以功封晋王。及存勖袭封

  • 卷之一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卷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髙辛纪史记帝喾髙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髙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嚣嚣父曰黄帝自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髙辛即帝位髙辛于颛顼为族子大戴礼记黄帝产嚣嚣产蟜极蟜极产髙辛是为帝喾【白虎通帝喾骈齿上法

  • 李远传·李延寿

    李远,是李崇的儿子,李贤的弟弟。字万岁,从小就有才能度量,他曾经与小孩子们做打仗的游戏,指挥起来颇有军队的阵法。郡守见了很是奇异,让他们再做一次这种游戏。其他孩子见是郡守,都吓得走开,独有李远拿着木棒大声吆喝,又演习了

  •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五人物志一百五忠义传十七【蒙古八旗二康熙十三年至十四年共六十二人】博洛博洛蒙古镶黄旗人以护军校管护军参领事得巴图鲁号康熙十三年从征

  • 三十九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戊辰,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大司諫黃暹啓曰:「伏見,委官箚中:『人言,推究非宜云,是以臣等論啓,爲非宜也。』委官箚子批答有『推詰不嚴』之敎。臣旣參鞫,則不免有失,而頃日引避,慮煩不及,昨日同僚偕避

  • 二十六年(上)·佚名

    春正月1月1日○朔丙辰,辰時,日有重暈,內暈上有戴,內外暈,皆有右珥,色皆內赤中黃外靑。已時日暈,上有戴下有履,左右有珥,兩珥皆有白氣外射,右長左短。午時日暈,上有戴,下有履。○上在義州。王世子在寧邊。○司諫院啓曰:「牧使黃璡,政

  • 管子补注卷三·刘绩

      幼官第八【幼始也陈从始辅官齐政之法】   经言八  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言欲气聼声以知吉防必因夜虚之时守其安静以聴人物此时人物则皇暇故吉凶之验不妄】五和时节【土生数五土气和则君顺时节而布

  • 平书订卷十二 河淮第八·李塨

    平书曰:南方之水利不必言矣,北方苟如吾制田之法,沟洫开、陂塘作、水道通,亦不必言矣。所虑者河淮耳。河自宋南徙,吞淮入海,近代迁徙无恒,为患日甚。然河虽为患,而淮无恙也,今则河淮交横,上以阻漕,下以病民,岁糜金钱数百万,而终不得

  • 卷之五十二·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五十二信父子之信《唐书》,太宗文武大圣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母日太穆皇后窦氏,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戍午生於武功之别馆。年始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贵人也。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七、赵州洗钵·慧开

      赵州因僧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   州云:“吃粥了也未?”   僧云:“吃粥了也。”   州云:“洗钵盂去!”   其僧有省。   无门曰: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者僧听事不真,唤钟作瓮。   颂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十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十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三禅无量无色三摩提定菩提品根入阴界。禅者。谓四禅。问云何四。答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问此四禅。几色。几非色。答禅所

  • 国清百录 第四卷·灌顶

    国清百录 第四卷隋沙门灌顶纂敕度四十九人法名第八十九皇帝敕。皇帝敬问括州国清寺沙门智越法师等。僧使智璪至得书具至怀。天台福地实为胜境。所以敬为智者建立伽蓝。法缘既深尊师义重。欲使宗匠遗范奉而弗坠

  • 卷第九·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原书阙

  • 异梦录·沈亚之

    传奇小说。唐沈亚之撰。篇首自叙作于元和十年。见于《沈下贤文集》, 《太平广记》二百八十二卷亦录,下注:出《异闻集》。 《异闻集》系陈翰所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考《秦梦记》、《异梦録》二篇见于《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