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八

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

孟子【案通考孟子音义正义共一十六卷晁氏公武曰皇朝孙奭等采唐张镒丁公着所撰参附益其阙以赵注为本其不同者兼取陆善经说大中祥符中书成上于朝今音义二卷另行所传正义十四卷系邵武人伪作大指都无发明而引喻失义违经畔注者十居四五岂直亝陈氏所云疏其凝滞备其阙遗者耶令就注之误者从而正之都为一卷至正义则不复考校云○案音义章下此章云云系孟子篇叙是赵氏述孟子七篇所以相次叙之意今都并入正义且谬误特多奈篇叙既未得见无从是正矣】

正义序

为之音则有张镒丁公着【音下当脱者字】

题辞

孔子称天生德于予【予误子】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政误正】

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见梁惠王【案钱氏曽云孙奭曰此见字与见梁襄王并当与暴见于王他日见于王同音现宣公前二见字无音学者相承如字读非也】

千乗节注上千乗当言国【千误下】

王亦曰节注重叹其祸也【叹音义作嗟】

沼上章○首节注夸咤孟子【夸音义作夸】

白鸟鹤鹤【毛诗作翯翯音义同】

于牣鱼跃【音义牣丁本作仍】

而民欢乐之【音义欢本亦作劝】

时日害丧【害尚书作曷】

尽心章○填然节注足以笑百步者否【否音义作不音否】谨庠序节注头半白斑斑者也【斑监本作班古通】

狗彘节注诗云莩有梅【案丁氏公着云韩诗也毛诗作摽与莩同】

承教章○仲尼节注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邪【邪误也从音义挍】

晋国章○深耕易耨【音义云耨亦作蓐】

梁襄王章○沛然下雨【音义云沛亦作霈】

由水之就下【音义云由与犹同古字通用】

牵牛章○仲尼节注颂述宓羲以来【羲音义作戯音羲】

胡龁节注周礼大祝曰堕衅【堕许规切经作隋注云隋衅血以涂钟鼓】上春衅寳镇【镇误钟】不知诚充之否【充当有字误】

挟泰山以超北海【音义云超或作趋】为长者折枝【案陆氏筠曰折枝谓磬折腰肢见文选注】注孟子为王陈为与不为之形若是【为与不为当不为与不能之误】

刑于节注御享也【享监本误亨】

权然后节注度丈尺也【丈监本误文】

梁惠王章句下○章句下【脱凡十六章四字】

文王之囿章○曰若是节注王怪其大【怪监本误惟】

交邻章○惟仁节注昆夷兊矣【昆诗及音义作混音昆兊诗作駾】故太王事獯鬻【音义云夏曰獯鬻商曰鬼方周曰猃狁秦汉曰匈奴魏曰突厥】

书曰节注书尚书逸篇也【案丁氏公着云古文太誓自孔安国注遭巫蛊事亦遂寝藏于私家故先儒马季长郑康成杜元凯等皆以为逸书故此注亦云逸书不见古文也】

以遏徂莒【遏莒诗作按旅毛传按止也旅地名郑笺云旅众也】

雪宫章○孟子节注人君适情从欲【音义云从本亦作纵】

一游一豫【豫左传正义引服防说作誉案颍濵蓼萧诗传云誉豫通】注鲁季孙有嘉树晋范宣子豫焉【豫焉左传作誉之】

睊睊胥谗【音义云睊字亦作□】

乐酒无厌【按陆氏筠云乐读如乐山乐水之乐】

明堂章○思戢用光【戢诗作辑】

故国章○左右节注防比周之誉核其乡愿之徒【防误隣愿当作原音义云原读若愿】

伐燕章○宣王问曰【按朱子云以伐燕为宣王事与史记荀子诸书不同】

救燕章○王速节注倪弱小繄倪者也【繄误倪从音义挍】邹与鲁哄章○首节注长上军帅也【帅误师音义作率】

滕文公章○是谋节注惟施德义以养民【惟误虽】

筑薛章○昔者大王居邠【案顾氏炎武云唐书言邠州故作豳开元十三年以字类幽故为邠今惟孟子书用邠字】

鲁平公章○嬖人有臧仓者沮君【音义云沮本亦作阻】止或尼之【音义云尼丁本作防云居字】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由反手也【案丁氏公着云由义当作犹犹如也古字借用耳下文由弓人由矢人同】

相与辅相之【音义云辅丁本作柙音甲广雅云辅也义与夹同】

虽有镃基【音义云镃或作兹】

不动心章○不肤挠【挠音义从木旁作】

孟施舍注孟姓舍名施发音也【案通志云鲁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其孙以为氏又有少施氏疑孟施名舍施非发音也】

吾不惴焉【音义云惴丁本作遄云音揣恐惧也】

夫志气之帅也【音义云帅本亦作师】

志壹节注故志气颠倒【音义云颠或作傎音同】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案倪氏思云当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忘勿助长也言养浩然之气必当有事而勿忘既已勿忘又当勿助长也传冩之误以忘字作正心二字耳】诐辞节注若骊姬劝晋献公与申生之事【骊音义作丽】生于节注必妨害仁政【妨监本误防下同】

宰我节注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爱而空誉之【于误阿所好下误衍以非其事四字从容亝随笔挍】

以力假仁章○以力节注瞻足也【足监本误是】

仁则荣章○仁则节注譬由恶湿而居卑下近水泉之地也【由冝作犹卑音义作埤音卑】

自作孽不可活【活尚书作逭】

尊贤章○市节注周礼载师曰【载误戴】

闗讥节注七曰闗市之赋【赋误征】则无关门之征犹讥【讥经作防郑司农注云苛察不得令奸人出入】

皆恱而愿为之氓矣【音义云氓或作萌或作】注田不耕者有屋粟【有经作出】

不忍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音义云内本亦作纳】知皆扩而充之矣【音义云扩字亦作彍音霍】

矢人章○矢人节注函甲也【甲音义作铠】

子路章○人告节注禹拜谠言【谠误善从音义挍尚书作昌当也】伯夷章○是故节注不我屑以【以误已按郑笺云以用也】

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音义云佚或作迭或作失皆音逸阨亦作厄】注悯懑也【音义云懑亦作满】

援而止之【音义云止亦作正】

由由节注谓三黜不慙去也【黜音义作绌音黜】

伯夷隘【音义云隘或作阸或作阨并乌懈切】注无欲弹正之心【弹误惮从音义校】

公孙丑章句下

天时章○寡助之至【音义云至或作主案音义有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八字今脱未知属何节下】

陈臻问章○当在节注此金可鬻以作兵备【音义云鬻本或作育】谓蚔鼃章○首章注毋使罪丽于民【毋误无】

致为臣章○必求龙断而登之【案孙氏奭云丁云案龙与隆声相近隆高也盖古人之言耳如胥须之类也张云断如字或读如断刻之断非也陆云龙断谓冈垄断而高者如陆之释则龙音垄】

孟子去齐宿于昼【案朱子云昼如字或曰当作画音获下同】

尹士章○悻悻然见于其面【案丁氏公着云悻当作婞很也直也又胡耿切字或作然论语音铿】注论语曰悻悻然小人哉【脱语字悻悻当作论语作硁硁】居休章○非也节注故且宿留【音义云宿留音秀霤】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首节注滕国有考公麇【麇误防】不失仁义之道【义毛本误养】

若药不瞑【音义云瞑又作眠眴】注先使瞑愦乱【音义云瞑或作傎○案音义有景行及论语曰力行近仁字此注当有脱漏】

滕定公章○齐疏之服【齐音义作】注齐疏齐衰也飦粥也【衰音义作缞误麋音义云亦作□与糜同】

然友复之邹节注以君先率之也【率误哀音义作帅】

草上之风必偃【上今本作尚朱子云论语作上古字通也】

可谓曰知【案朱子云疑有阙误】

问为国章○夏后节注彻犹人彻取物也【犹下误衍取字从考工记疏校】

使民盻盻然【音义云丁作许乙切】

世禄节注有功德则世禄赐族者也【疑有衍误】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校毛本误挍下并同】

请野节注时行重法赋【法衍字从匠人疏挍】

卿以下节注谓余夫圭田皆不当征赋也【当匠人疏引作出】死徙节注徙谓变土易居平肥硗也【变误受平误也】

乡田节注相友耦也【耦匠人疏引作偶】

方里节注家二亩半也【二误一】

并耕章○许子奚为节注许子自织素乎【许子下当脱何不二字】禹疏节注启呱呱而泣【下当脱予弗子三字】

师死而遂倍之【案丁氏公着云倍义当作偝古字借用耳下子倍同】

他日节注放圣人之坐席乎【放音义方往切今误作于】

或相倍蓰【音义云蓰丁音师云从竹下徙开元礼文字音义曰倍谓半倍而益之史记作倍洒徐广曰一作五倍曰蓰】注时许子教人伪者耳【时疑】

墨者章○蝇蚋姑嘬之【音义蚋作蜹云诸本或作防丁云防未详所出或以防与防同谓蜉防也音由又一说云防蛄即蝼蛄也】反蔂梩而掩之【音义云蔂或作蔂】

滕文公章句下

陈代章○枉尺节注尚可枉大就小而以要其利也【疑○其衍字】

我为之范我驰驱【音义云范我或作范氏范氏古之善御者】

景春章○广居节注乃可以谓之大丈夫矣【谓误为】周霄章○士之仕节注不成不实肥腯也【实疑硕字误】媒妁之言【案丁氏公着云谓媒氏酌二姓之可否故谓之媒妁也】

彭更章○曰否节注谓士无功而虚食人者不可也【士误仕】

宋小国章○为其节注为一夫报仇也【报误执】

汤始征节注十一征【下误衍而字】

有攸不为臣【为误惟】篚厥黄【篚音义作匪丁云匪义当作篚此作匪古字借用下同】救民于水火之中【救音义云或作捄同】

戴不胜章○一齐节注庄岳齐街里名也【案顾氏炎武云庄是街名岳是里名左传襄二十八年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注云六轨之道反陈于岳注云岳里名】

不见诸侯章○阳货矙孔子之亡也【音义云矙或作瞰同音勘】好辨章○天下节注卑下者于树上为巢【卑音义及监闽本并作埤】尧舜节注沛草木之所生也【草监本误尊】

野有饿莩【音义云莩或作或作殍皆同】

昔者节注惧春秋之贬责也【责监本误贵○案音义有禹稷骈踬周公卬思仲尼皇皇等句未知属何节今并脱去】

陈仲子章○已频顣曰【音义云频亦作嚬】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师旷节注大蔟【蔟误从竹】

不愆节注大雅假乐之篇【假音义作嘉云案诗作假】所行不过差【下矣字疑衍】

既竭心思节注则天下被覆衣之仁也【疑】

兵甲不多【案音义兵甲作甲兵云或作钾音同】

责难节注责难为之事使君为【下敬字疑衍】是勉之君【疑有脱字】爱人章○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而毛本误则】注已仁犹未至邪【犹误独下犹未恭同】

天下有道章○如耻节注故百年乃治【治当洽字误】小国美之故七年【美当差字误】

商之节注执祼鬯之礼【鬯音义作畅丁云谓鬯酒也】

不仁章○可以濯我缨【音义云濯丁作瀹音药】

大甲节注已见上篇【已误以○案音义有如临深渊战战恐惧也九字未知属谁节今脱去】

桀纣章○民之节注犹水乐卑下【卑音义作埤】

居下位章○注曽子三省大雅矜矜【案音义有此八字今脱】淳于髠章○男女节注此权也【也误此】

适间章○政不足与间也【今本无与字案朱子云间字上亦当有与字】天下大悦章○而瞽瞍□豫【□误底下及注并同】

离娄章句下

舜生章○首节注负海也【疑】

文王节注书曰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津【案丁氏公着云案古文尚书无此文先儒以为此文是伪秦誓也】

地之相去节舜至文王千二百嵗【千监本误于】

旧君章○諌行节注田菜也【菜误业从音义挍】

非礼章○陈质娶妇而常拜之也【音义云质本亦作贾】

中才章○如中节注贤不肖相觉【案丁氏公着云觉音教音义作挍】深造章○自得节注故使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使字疑在欲字下】

存心章○舜明节注非强仁力行义也【误非强力行仁义也从音义挍】禹恶章○首节注禹拜昌言【昌音义作谠云尚书作昌言】

望道而未之见【案朱子云而读为如古字通用】

武王节注泄狎【案丁氏公着云案媟训狎今注以泄训狎借声训耳】

王者章○晋之乗节注兴于记恶垂戒【垂误之】

逄防学射于羿【逄误从夆案鼓音之逢蒲红切在东韵逢遇之逢符容切在冬韵并从夆逄姓之逄从夅薄江切在江韵夆夫容切夅下江切】

君子之所以异于人章○其横逆由是也【案朱子云由与犹同下仿此】

匡章章○世俗节注惰懈不作【懈音义作解音懈】

齐人章○齐人有一妻一妾【案朱子云章首当有孟子曰三字阙文也】施施从外来【音义云施施丁依字诗曰将其来施施张音怡】

由君子节注【案此与集注所引小异此良人以下疑有误】

万章章句上

舜往于田章○为不若是恝【恝说文作□忽也许介切】

大孝节注三十在位【三误五】

娶妻章○琴朕弤朕【音义云弤丁音雕云义与弴同】

象往节注象见舜正在牀琴【正误生从尔雅疏挍】

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毛本误挍下同】注鱼在水羸弱之貌【弱监闽本作劣】喜得鱼之志也【喜监本误嘉】

杀舜章○舜流共工于幽州【州尚书作洲孔传水中可居者曰洲】杀三苗于三危【杀尚书作窜按陆氏筠云杀本作□】

咸丘蒙章○说诗节注孟子言说诗者当本之【下当有脱字】德衰章○自怨自艾于桐【案杨氏嵒读从桐字絶句见九经韵补】注未立而薨【薨集注引作死】

割烹章○伊尹节注虽多不一眄视也【眄莫甸切误作盼】嚣嚣然曰【音义作嚻嚻后宋勾践章同】

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案今尚书作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

食牛章○自鬻节注人自鬻于污辱而已【于而二字当互误】

万章章句下

伯夷章○首节注盖其留意者也【留监本误酉】谓行不正而有美色者【而监本误雨】顽贪之夫【贪监本误食】懦弱之人【懦监本误儒】如已推而内之沟中【如今本作若】

接淅而行【接说文作滰云浚干渍米也浚误】

交际章○却之却之为不恭【音义云却正体却字下皆同或作郤误】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案今尚书闵作暋譈作憝凡民二字无】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朱子云李氏以为此必有防简或阙文愚意其直为衍字耳然不可考姑阙之可也】

子以为节注所以小同于世也【世集注引作俗】

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案朱子云孝公春秋史记皆无之疑出公輙也】注孔子故留以答之也【留音义云音秀霤】

不见诸侯章○周道如□【□诗作□音同防古通今误作底防丁礼切】孔子当仕节注【案音义有伊尹三聘而后就汤沮溺耦耕接舆佯狂云云今并脱去】友善章注【案音义有景行字当有脱漏】

问卿章注【案音义有伊发有莘为殷兴道等字当有脱漏】

告子章句上

栁章○首节注南山有【南误北】

湍水章○首节注谓湍水湍潆水也【谓字疑在湍水下潆误萦】食色章○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案集注引张氏云异于二字疑衍季氏云或有阙文】

耆秦人之炙【炙从肉从火今从夕误后并同耆音义云本亦作嗜】

公都子曰○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防子启王子比干【案朱子云案此文则防子比干皆纣之叔父而书称防子为商王元子疑此或有误字】富嵗章○首节注以饥寒之厄【厄音义作阨】

麰麦节注贻我来麰【麰诗作牟】

同类节注其相觉者以心知耳【心监本误似】

牛山章○有梏亡之矣【案丁氏公着云谓悔吝利害也言利害之乱其性犹桎梏之刑其身故喻之】注利害干其心【干误于】

不智章○弈秋节注惟弈秋所善而聴之【善当言字误】舍生取义章○蹴尔而与之【音义云蹴或作踓音同】注嘑尔犹嘑尔咄啐之貌也【犹嘑尔三字疑衍】

兼所爱章○今有场师【场监本作塲俗字】注樲小棘【小疑小之误】

钧是人章○此天之所与我者【案朱子云此天之此旧本多作比而赵注亦以比方释之今案赵注无此释】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弗今本作不】

欲贵章○首节注故曰非良贵也【也误者】

既醉节注饱仁义之于身【之下当脱德字】

羿之教人章○必志于彀【志误至下必志同】注学者志道得射者之张也【得当犹字误】

告子章句下

食色章○奚翅食重【音义云翅与啻同古字通用】

曹交章○力不能胜一匹鶵【音义云匹丁作疋方言云疋小也音节盖与匹字相似后人传冩误耳案朱子云匹字本作鴄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说匹为鹜是也】

小弁章○固哉高之为诗也【案丁氏公着云为犹解说也】注高子年长【案小弁诗疏引注作高子年老于孟子故谓之高】伯奇仁人而父虐之故作小弁之诗【案伯奇尹吉甫子说苑论衡琴操具其事】重言固陋伤高不达诗人之意也【不达诗人之意当依诗疏作不达诗意之甚】

名实章○王豹节注北流活活【下活字监本误滛】卫地濵于【下当脱河字】故曰处淇水而河西善讴【淇水当作于淇】

孔子节注膊炙者为燔【炙误从夕上作膊毛本误从火】

五霸章○桓公节注不得专诛不孝【上不字疑也字误属上句】白圭章○无诸侯币帛饔飱【饔毛本上误从维】

浲水儆予【浲尚书作降】

君子不亮恶乎执【案朱子云亮与谅同音义云本亦无乎字】

大任章○舜发节注三十征庸【征监本误防】文王于鬻贩鱼盐之中得其人【音义云鬻或作育】

然后知生于忧患【音义云知丁依注音智陆如字】

尽心章句上○注凡四十六章【六误五】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拱音义作共音求用切又居勇切】

求则得之章○求之节注是以云求无益于得也【求监本误乗】总注富贵在天【下脱如不可求从我所好八字从集注挍】

佚道章○首节注当其虽劳后获其利【当其疑当时误】

霸者章○驩虞如也【案丁氏公着云驩虞义当作欢娱古字通用耳】皥皥如也【音义云皥与浩同古字通用】注杀之不怨故曰云云【杀之不怨当生道杀民误】言化迁善为之大道者也【疑】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也误者】

深山章○及其节注辟若江河之流【脱辟字音义云辟音譬】广土章○所性节注盎视其背而可知其背盎盎然【疑】养老章○伯夷节注仁人呼复归之矣【呼疑】

孔子章○日月节注容光小郄也【音义云郄去逆切义与隙同】鸡鸣章○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音义云张云孳与孜同古字通用蹠与跖同】

子莫执中【案陆氏善经云言子等无执中】

执中节注然莫不权圣人之重权【疑】

有为章○掘井九轫【案丁氏公着云轫义与仞同借用耳先儒以七尺为仞注云八尺曰仞○案音义有论之一蒉等字当有脱漏】

伊尹章○有伊尹节注宿留兾改而复之【音义宿留音秀霤】尚志章○尚志节注士当贵上于用志也【上当尚字误】何谓节注欲知其所当居者仁为贵【欲知疑】

广居章○孟子曰王子宫室【案集注云孟子曰三字张云羡文也】

虚拘章○注【案音义有蕣柚桦字当有脱文丁氏公着云柚以救切似橙而醋音臻亦作榛似栗而小引此二物者皆谓内不称外】

五教章○有达财者【音义云财一本作才】

高美章○大匠节注故为之改凿废绳墨必正也【必疑之字误】

滕更章○挟贵节注接已当有功劳之恩【当疑常字误】于不可已章○所以不可而弃之【疑】

尽心章句下○注凡三十八章【八误九】

春秋章○注彼此相觉【音义云觉音教义与挍同】

尽信书章○注天子不能问于民【脱子字】武成书篇名【书误之】

善陈章○首节注何为而后我【为误谓】

武王节注虎贲赘衣【赘尚书作缀】额角屖厥地【额音义作頟屖误犀丁氏公着云頟即额字屖音西义与栖迟同息也久也字从尸下辛或作犀牛字误也】

二女果【案陆氏筠云果作婐】注糗饭干糒也【饭衍字】

好名章○注郑公子染指鼋羮之类是也【鼋音义作魭】圣人章○故闻节注况于亲见而熏炙之者乎【熏音义作勲云字与熏同】

貉稽曰【音义云貉貃鹤二音既是人姓当音鹤纂文云俗人姓也说文云北方人豸穜也】注仕者也为众口所讪【八字疑衍文】

士憎兹多口【案朱子云憎当从増今从憎盖传写之误也】注离于凡人而仕者亦益多口【案集注引此作为士者益多为众口所讪】

性命章○首节注四肢懈倦【懈音义作解】

善信章○可欲节注不亿不信也【亿音义作意音亿又如字】

逃墨章○今之节注苙栏也【栏音义作兰云与栏字同】

上宫章○从者之廀也【廀音义作廋云或作廀同】注屦屝履也【屝误扉】业织之有次业而未成也【上业字监本误菜】

仁义章○是以言餂之也【案丁氏公着云案字书及诸书并无此餂字郭璞方言注云音忝谓挑取物也其字从金今此字从食与方言不同盖传冩误也本亦作铦】

说大人章○勿视其巍巍然【巍音义作魏音巍丁云当作巍】

堂高节注奢汰之室【汰误太】

孔子在陈章○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案朱子云孔子字下当有曰字论语道作行獧作狷】

其惟乡原乎【案朱子云原与愿同谓谨愿之人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万子今本作万章】

由尧舜章○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音义云陆本作然而无乎尔则亦有乎尔○案音义卷末有孟子篇次四字云此赵氏述孟子七篇所以相次叙之意今脱去】

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八

猜你喜欢
  思辨録辑要卷十八·陆世仪
  泾野子内篇卷六·吕柟
  第七章 19·辜鸿铭
  卷三十七·冯复京
  卷八十·程川
  明雩篇第四五·王充
  感虚篇第十九·王充
  卷二·朱熹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一·马叙伦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一   仙藥·王明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一·王日休
  在仰光与宇连令沓谈话·太虚
  评近代科学之发展及其与哲学之关系·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佚名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申·唐圭璋

      申,福建建安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   沁园春   寿楚阳赵宰四月初二   瑞应柯山,昴宿储祥,嵩岳降神。羡堂堂玉莹,汪汪陂量,一襟风月,满腹经纶。试部丹砂,聊乘凫舄,来种锦江桃李春。弦歌地,看吏能绰著,荐墨争新。   

  • 第一幕·老舍

    时间 香港陷落前。地点 重庆,乔宅书斋内。人物 吕以美 吕千秋 乔莉香 乔 绅 桃 云 丁影秋 乔 妻李 颜〔开幕:吕以美正在乔绅的既是书斋,又是账房里忙着算账。室有二门,一通内院,一通街门。室内别的东西可多可

  • 第十七出 效颦·梁辰鱼

    【普贤歌】〔丑扮东施做大肚上〕奴家还是个女裙钗。长被奸情弄出来。淸明受得胎。端阳便养孩。未到中秋身子又大。奴家姓施。住在苎萝东村。因此唤作东施。我家祖居在此。只因人丁众多。分下一支往西村去。西村叔叔

  • 第一折·吴昌龄

    (外扮苏东坡上,诗云)隐隐胸中蟠锦绣,飘飘笔下走龙蛇。自从生下三苏俊,一望眉山秀气绝。小官眉州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老泉之子,弟曰子由,妹曰子美,嫁秦少游者是也。小官自登第以来,屡蒙擢用,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今有

  • 卷三十八·徐世昌

    顾八代顾八代,字文起,满洲旗人。荫生,官至礼部尚书。谥文端。有《顾文端诗钞》。白鹤楼观敌俯槛西楼望,凭高索敌情。两江虚减灶,一郡伏奇兵。多算方为策,擒王岂在争。待劳原以逸,入阵自纵横。苍梧江亭月夜有

  • 卷二十八·唐圭璋

    【王寂:词作35首】○昭君怨江行一曲清江环碧。两岸萧萧芦荻。烟雨暗西山。有无间。有酒须当痛饮。百岁黄梁一枕。瞰莫放愁闲。上眉端。○点绛唇上太夫人寿阿母瑶池,梦回风露青冥晓。六宫仪表。曹大家风

  • 卷六十四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班固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硃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

  • 卷之一千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九·佚名

      顺治八年。辛卯。八月。丙午朔。上自南苑还宫。  ○赠殉难总督两广兵部尚书佟养甲、为太子少保。巡按广东御史刘显名、为太仆寺少卿。湖广郴桂兵备道佥事李懋祖、为光禄寺卿。各荫一子入监读书。  ○丁未。

  • 第七十七卷 文苑 四·缪荃孙

    苏 州 府 二 明(上)周南老 周敏 周纲周南老,字正道,本道州人,濂溪先生后,宋季徙吴。祖才,父文英。南老元季用荐授永丰县学教谕,改当涂县,代还。会天下乱,省臣奏为吴县主薄。僧普益杀人,久不得尸,南老移檄责县神,次日,觉群

  • 第十册 天命四年五月至六月·佚名

    第十册 天命四年五月至六月统辖绵甲兵之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统辖红巴雅拉之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梅勒额真、固山额真、总额真①,尔等宜监视军士攻战尽力与否,至於运立队尾,战不尽力者,纵被伤亦不为功。凡有奋力攻战,善於

  • 卷五·议委员留署办事·丁曰健

    窃四月间到台任事,惟时前任台湾府仝守患病已久,正在请员接署,旋即开缺,公事不无积压;各厅、县交代文册纷繁,亦宜由道查核;是以暂留候补经历唐均在署,帮同清厘。兹史署守到任以后,一切渐有头绪,业令该员循例听候差

  • ●皇朝通典卷三十三·佚名

    職官十一 ○職官十一 京尹 總督巡撫 漕運各官 河道各官 △京尹【府尹 丞 治中 通判 經厯 照磨 司獄 副使 京縣知縣 縣丞 主簿巡檢 典史 牐官 教授 訓導】 順天府尹漢人一人掌京畿治理凡田賦出納之政以

  • 泰伯篇·王夫之

    一集注言“夫以泰伯之德,当商、周之际,固足以朝诸侯而有天下矣,乃弃不取”;又云“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于义明甚。金仁山徒费笔舌,止欲斡旋太王无翦商之志,乃谓泰伯之让天下,让于王季。不知太王而非有

  • 卷五·僧祐

    新集抄经录第一新集安公疑经录第二新集疑经伪撰杂录第三新集安公注经及杂经志录第四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第五长安睿法师喻疑第六○新集抄经录第一抄经者,盖撮举义要也。昔安世高抄出《修行》为《大道地经》,良以广译

  • 菩萨处胎经 第七卷·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七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破邪见品第二十六尔时世尊入正定三昧。分身变化放大光明。欲令菩萨摩诃萨。及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破魔境界住于正地。告诸会者。吾念过去九十一劫。在清明城

  • 卷第四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一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如是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此三结等。皆是契经所说唯除五结及九十八随眠。此中应除如是二

  • 洛叉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此经说洛叉陀罗尼,并谓若受持此陀罗尼,如同持洛叉(十万)诸佛名,可灭无量重罪,得大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