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起世因本经卷第五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诸龙金翅鸟品第五

复次诸比丘。一切诸龙。有四种生。何等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如此名为四种生龙。诸比丘。其金翅鸟。亦四种生。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及以化生。此等名为彼金翅鸟有四种生。诸比丘。大海水底。有娑伽罗龙王宫殿。纵广正等八万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周匝庄严。七重宝铃。间错珠网。复有七重多罗行树。扶疏荫映之所围绕。妙色可观。众宝庄挍。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真珠车磲马瑙等。七宝所成。于彼四方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重阁楼观却敌。有诸园苑及以泉池。地与池中。各各皆有众杂花草。行伍相当。复有诸树。种种叶华。种种众果。种种香熏。种种诸鸟。各各自鸣。

诸比丘。彼须弥留山。佉低罗山。二山中间。有于难陀优波难陀二大龙王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六千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诸比丘。其大海北为诸龙王及诸一切金翅鸟王。有一大树。其树名曰居吒奢摩离(隋言粗聚)。彼之大树。其本周围。有七由旬。其下入地二十由旬。其上出高一百由旬。枝叶遍覆五十由旬。其院纵广五百由旬。七重墙堑。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诸比丘。彼居吒奢摩离大树东面。有卵生龙及卵生金翅鸟诸宫殿住。宫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如上。乃至众鸟各各自鸣。

其居吒奢摩离大树南面。有胎生龙及胎生金翅鸟诸宫殿住。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其居吒奢摩离大树西面。有湿生龙及湿生金翅鸟诸宫殿住。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其居吒奢摩离大树北面。有化生龙及化生金翅鸟诸宫殿住。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

诸比丘。其彼卵生金翅鸟王。欲得搏取卵生龙时。于是即飞向居吒奢摩离大树东面枝上。下观海已。便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海水开已。即便衔取卵生龙出。随其所用。随其所食。诸比丘。其诸卵生金翅鸟王。唯能取得卵生龙食。随其所用。则不能取胎生之龙及湿生龙化生龙等。

诸比丘。其诸胎生金翅鸟王。若欲得取卵生龙者。即时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之上。下观大海。即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因而衔取卵生龙出。随其所食。又复胎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胎生龙者。即便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上。下观大海。即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四百由旬遂便衔取胎生龙出。随其食用。诸比丘。其诸胎生金翅鸟王。唯能取得卵生诸龙及胎生龙。随其所用。则不能得湿生诸龙化生龙等。

诸比丘。其诸湿生金翅鸟王。若欲得取卵生龙时。尔时飞上彼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开已衔取卵生龙。用随其所食。又复湿生金翅之鸟。若欲得取胎生龙时。即便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四百由旬。开已衔取胎生龙食。随其所用。又复湿生金翅之鸟。若欲得取湿生龙者。尔时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西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八百由旬。即便衔取湿生龙用随其所食。诸比丘。其诸湿生金翅之鸟。唯能得取卵生诸龙胎生之龙湿生龙等。随所其用。随其所食。唯不能得化生诸龙。

诸比丘。其诸化生金翅之鸟。若其欲得取卵生龙。尔时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即便衔取卵生龙食。随其所用。又复化生金翅之鸟。若欲搏取胎生龙时。即便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四百由旬。时彼化生金翅之鸟。即便衔取胎生龙食。随其所用。又复化生金翅之鸟。若欲得取湿生龙时。即便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西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八百由旬。即时衔取湿生龙食。随其所用。又复化生金翅鸟王。若欲得取化生龙者。尔时即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北面枝上。下观于海。便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一千六百由旬。即便衔取化生龙食。随其所用。诸比丘。此等诸龙悉皆为彼金翅鸟之所食啖。

诸比丘。别有诸龙。彼金翅鸟不能取得。所谓娑伽罗龙王。不曾为彼金翅鸟王之所惊动。又有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此二龙王等。亦不为彼金翅鸟取。又复提头赖吒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等。亦不为彼金翅鸟王之所撮取。诸比丘。复有自余诸龙王等。亦不为彼金翅鸟取。所谓摩多车迦等。德叉迦等羯勒拏憍多摩迦等。炽婆陀弗知梨迦等。商居波陀迦等。甘婆罗阿湿婆多罗二龙王等。诸比丘。更有自余诸龙住处。彼等界中。亦复不为诸金翅鸟之所食啖。

诸比丘。于彼趣中有何因缘。而彼等辈生于龙中。诸比丘。有诸众生。熏修龙因。受持龙戒。发起龙心。分别龙意。作是业已。为彼因缘所成熟故。当生龙中。复有一种。熏修金翅鸟因。受持金翅鸟戒。发起金翅鸟心。分别金翅鸟意。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即当生彼金翅鸟中。复有一种。熏修诸兽因。受持诸兽戒。发起诸兽心。习行诸兽业。分别诸兽意。彼以如是种种熏修诸兽戒因。发起行业。成就心意。众因缘故。身坏命终。即便生彼诸杂兽中。复有一种。熏修牛因牛戒牛业牛心牛意。略说如前。乃至分别。以是缘故。生于牛中。复有一种。熏修鸡因鸡戒鸡业鸡心鸡意。略说如前。乃至分别鸡心鸡业。以是因缘。当生鸡中。复有一种。熏修鸱鸺因。受鸱鸺戒。发起鸱鸺心。行鸱鸺业。分别鸱鸺意。以彼熏修鸱鸺业。受鸱鸺戒。起鸱鸺心。分别鸱鸺意故。以是因缘。舍身当生于鸱鸺中。诸比丘。复有一种。熏修月戒。或复熏修日戒星宿戒丈人戒。或复熏修默然戒。或有熏修大力天戒。或有熏修大丈夫戒。或有熏修入水戒。或有熏修供养日戒。或复熏修事行火戒。或修苦行诸秽浊处。彼熏修已。作如是念。愿我所修此等诸戒。月戒日戒星辰等戒及默然戒大力天戒大丈夫戒。水戒火戒。苦行秽浊。诸如是戒。我当作天。或得天报。发此邪愿。

诸比丘。复有一种。丈夫福伽罗等起邪愿者。我今说彼。当向二处。若生地狱。若生畜生。诸比丘。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常。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悉皆无常。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常无常。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有边。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无有边。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或有边或无边。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命即是身。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命异身异。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有命有身。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无命无身。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有有。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或有有。或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是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诸行中当作我见。当作世见。离诸行中。当作我见。当作世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是实余虚妄。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无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诸行中。当作无我见无世间见。离诸行中。当作无我见无世间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无常。此是实余虚妄。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常非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离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常非常。此是实余虚妄。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非常非非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离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是故彼等作是说言。我及世间非常非非常。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有边。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作如是说。命有边人有边。从初托胎腹中。是命死后。殡葬埋藏。是人上人。从初出生受身四种。七反堕落。七过流转。七走七行。当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有边。此是实余虚妄。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无有边。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作如是说。命无有边。人无有边。从初托胎腹中。是命死后。殡葬埋藏。是人上人。从初出生受身四种。七反堕落。七过流转。七走七行。当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无有边。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作如是说。命非有边非无边。是人从初托胎腹中。死后殡葬埋藏。上人从初受身四种。七反堕落。七过流转。七走七行。已当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是实虚余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非非有边非非无边。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如是说。世间非非有边非非无边。从初受身四种。七反堕落。七过流转。七走七行。已当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非有边非非无边。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彼命即彼身。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身中见有我及见命。于余身中亦见有我。亦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即彼命即彼身。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命别身别。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身中当见有我。及见有命。亦别身中当见有我。及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命别身别。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有命及身。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身中当见有我及有命。别身中亦当见有我。及当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有命及身。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非命非身。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身中不见有我不见有命。别身亦不见有我亦不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非命非身。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有有。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世。作如是见。寿命亦当至寿命亦当走。趣向流转。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当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世。作如是言。此处有寿命至。彼处有寿命断。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或有有或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所见。作如是言。此处命断走至。彼处趣向流转。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或有有或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见世。作如是言。人于此处命断坏已。移至彼处。命亦断坏。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我念往昔有一国王。名为镜面。时镜面王曾于一时。欲共生盲诸丈夫等游戏喜乐。即便宣告。多集生盲诸丈夫辈。集已语彼群盲等言。谓汝生盲。汝等颇知象之形类。其状云何。时彼众盲同共答言。天王。我等生盲。实不曾知象之形类。王复告言。汝等先来既未识象。今者欲知象形类不。时彼群盲同声答言。天王。我实未识。若蒙王恩。我等欲得知象形类。

时镜面王即便敕唤一调象师来。告之言。卿可速往彼象厩内。取一象来。置于我前。示诸盲人。时调象师知王意已。即将象来置王殿前。王语彼等众盲人辈。此即是象。时诸盲人各各以手摩触其象。尔时象师语众盲人。汝摩触象。以实报王。时众盲辈。有摸鼻者。或牙齿者。或摸耳者。头项背胁[月*坒]脚尾等。如是摸已。时王问言。汝生盲辈。汝等已得知象形类相貌等耶。彼等生盲同答王言。天王。我等今已知象形类。

尔时彼王即复问言。汝等诸盲。既已知象。若其知者象为何类。时群盲中。或有以手摩触鼻者。即白王言。天王。象形如绳。触牙齿者答言。天王。其象如橛。触象耳者答言。天王。其象如箕。触象头者答言。天王。象犹如瓮。触象项者答言。天王。象如屋梁。触象背者答言。天王。象如舍脊。触象胁者答言。天王。象形如篅。触象[月*坒]者答言。天王。其象如树。触象脚者答言。天王。其象如臼。触象尾者答言。天王。象如扫帚。其众盲人各如是答。天王。其象如是。天王。其象如是。复更白言。天王。我知象如是。时王告众盲言。汝亦不知是象非象。况能得知象之形类。时彼众盲各各自执。共相诤斗。各各以手自遮其面。各各相诤。各各相毁各言已。是时镜面王见彼众盲如是诤竞。大笑欢乐。王于彼时即说偈言。

此等群盲生无目横于诸事各相争

曾无有师一语教云何知是象身分

诸比丘。如是如是。世间所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亦复如是。既不能知如实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既不如实知。当知彼等。方应长夜共生诤斗。流转而行。各相形毁。各相骂辱。既生诤斗。执竞不休。各各以手自遮其面。如彼群盲。共相恼乱。于中说此偈言。

若不知彼苦圣谛亦不能知苦集因

所有世间诸苦处苦灭尽处无有余

此处是道既不知况知灭苦所行处

如是彼心未解脱未得智慧解脱处

彼既不能谛了观所趣但向生老死

未得免脱于魔缚岂能到彼无有处

诸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等能知如实苦圣谛苦集苦灭苦灭道圣谛。如实知者。彼等应当随顺修学。彼等长夜。当和合行。各各欢喜无有诤竞。同趣一学犹如水乳。共相和合一处同住。示现教师所说圣法安乐处住。此中偈言。

若能知是悉有苦及有所生诸苦处

既知一切悉皆苦应令悉灭无有余

既知得灭由于道便到苦灭所得处

即能具足心解脱及得智慧解脱处

则能到于诸有边如是不至生老死

长得免脱于魔网永离世间诸有处

起世经阿修罗品第六上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去须迷留山王东面。过千逾阇那已。其大海下有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八万逾阇那。七重垣墙而为围绕。七重栏楯周匝庄严。乃至七重金银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普遍围绕。杂色可观。七宝所成。金银鞞琉璃颇致迦赤真珠车磲玛瑙等七宝。彼城垣墙高百逾阇那。广五十逾阇那。彼诸垣墙。相去各各五百逾阇那。间厕置立于门。其门高三十逾阇那。广十二逾阇那。彼等诸门。各有种种却敌楼橹园苑陂池。诸园池中。有种种树。树种种叶。叶种种华。华种种果。果有种种香。香气远熏。复有种种杂类众鸟。各各自鸣。其音和雅。出种种声。

诸比丘。彼阿修啰。大垣墙中。别为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置立宫殿。其宫名曰设摩婆帝。其城纵广六万逾阇那。七重垣墙。乃至车磲等七宝所成。彼城垣墙高百逾阇那。广五十逾阇那。彼城垣墙相去五百逾阇那。间厕置立于门。彼等诸门高三十逾阇那。广十二逾阇那。彼等诸门亦有楼橹却敌台阁。有诸园苑及以陂池诸华沼等。有种种树。及种种叶。与种种华。并种种果。种种香熏。有种种鸟。各各自鸣。其音和雅。出种种声。

诸比丘。彼设摩婆帝城。其王住处。正居中央。为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置聚会处。名曰七头。其处纵广五百逾阇那。七重栏楯。挍饰庄严。复有七重金银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四方而为围绕。杂色可观。甚可爱乐。各各悉是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楼橹却敌。杂色可观。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而彼下分。青鞞琉璃以为间错。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迦衣。

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聚会处所正中。自然而有宝所成柱。高二十逾阇那。彼宝柱下。为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安立宝座。高一逾阇那。广半逾阇那。杂色可观。甚可爱乐。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栴邻提迦衣。其座二边各有十六小阿修啰所住之处。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柔软可喜。触之犹如迦栴邻提迦衣。

诸比丘。其阿修罗七头聚会处所东面。有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千逾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啰行树。四面普皆周匝围绕。杂色可观。甚可爱乐。亦为七宝之所成就。所谓金银鞞琉璃颇致迦。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楼橹却敌台阁园苑陂池诸华沼等。有种种树。与种种叶。及种种华。种种果。种种香熏。有种种鸟。各各自鸣。其音和雅。出种种声。

诸比丘。其阿修罗七头聚会处所南面西北面等。各有诸小阿修啰王辈宫殿住处。其处纵广九百逾阇那。或八百或七百六百五百四三二百逾阇那。其最小者。犹尚纵广百逾阇那。七重垣墙。乃至略说。种种众鸟。各各自鸣。诸比丘。又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东面南西北面。复有诸小阿修啰辈宫殿住处。其处纵广九十逾阇那。或有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逾阇那。其最小者。犹纵广十二逾阇那。七重垣墙。略说乃至。有种种鸟。各各自鸣。诸比丘。其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东面。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有苑。名娑罗林。其林纵广千逾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及马瑙等七宝所成。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楼橹。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乃至车磲马瑙等宝。

诸比丘。其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南面。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有苑。名奢摩梨林。其林纵广千逾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及马瑙等七宝所成。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楼橹。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乃至车磲马瑙等宝。

诸比丘。其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西面。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有苑。名俱毗陀啰林。其林纵广千逾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及马瑙等七宝所成。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楼橹。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乃至车磲马瑙等宝。

诸比丘。其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北面。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有苑。名难陀那林。其林纵广千逾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及马瑙等七宝所成。普四方面各有众宝诸门安住。而彼诸门有诸楼橹。杂色可观。乃至车磲马瑙等宝之所成就。其此诸门唯无台阁。自余同等。

诸比丘。其娑罗林。奢摩梨林。二林中间。鞞摩质多啰阿修罗王有一大池。名曰难陀。其池纵广五百逾阇那。其水凉冷。轻美不浊。澄洁常清。七重宝砖。以为间错。七重版砌。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绕。杂色可观。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普四方面各有阶道。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谓马瑙等。复有种种诸华出生。所谓优钵罗。钵陀摩。究牟陀。奔茶梨迦。其如火者火色火形火光。金者金色金形金光。青者青色青形青光。赤者赤色赤形赤光。白者白色白形白光。绿者绿色绿形绿光。圆如车轮。其光明照一逾阇那。其香亦熏一逾阇那。其池又有诸藕根生。大如车轴。割之汁出。色白如乳。其味甘甜。如无蜡蜜。

诸比丘。其俱毗陀啰。及难陀那。二林中间。为鞞摩质多啰阿修罗王有一大树。名苏质多啰波吒罗。其本周围七逾阇那。根下入地二十一逾阇那。其树上出高百逾阇那。枝叶荫覆五十逾阇那。周回纵广五百逾阇那。其外亦有七重垣墙。略说乃至。周匝围绕。杂色可观。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普四方面亦有七宝诸门而住。又彼诸门亦有楼橹却敌台阁。略说乃至。种种众鸟。各各自鸣。

起世因本经卷第五

猜你喜欢
  唁赵戴文电·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卷三十八·赜藏主
  大悲妙云禅师传·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上·智旭
  卷第九·佚名
  覆灵涛法师书·太虚
  阎罗王众赞叹·佚名
  阿毗昙甘露味论 卷上·佚名
  目录·野竹福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二卷·安慧
  卷第二十九·佚名
  起世经卷第九·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五·净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耕烟草堂诗钞卷三·戴梓

    仁和戴梓文开甫着 图司寇定斋惠墨 赠江致盈 为张建侯进士写照竣赋此赠别 望北楼泛槎二首 雪菊 题画四绝 渟潦澄翠 雉堞悬溜 茅舍书声 西邻茂树 万井朝烟 千甍夕照 送高圣玺归里

  • 卷一百三十一·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二 越王侗【字仁谨炀帝之孙元德太子昭之子美姿容性寛厚大业三年立为越王十三年帝幸江都侗留守东都宇文化及弑逆遂即位改元皇泰寻为王

  •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范晔

    杨震 子秉 孙赐 曾孙彪 玄孙脩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

  • 列传第八 刘怀珍李安民王玄载弟玄邈·萧子显

    刘怀珍,字道玉,平原人,汉胶东康王寄后也。祖昶,宋武帝平齐,以为青州治中,至员外常侍。伯父奉伯,宋世为陈南顿二郡太守。怀珍幼随奉伯至寿阳,豫州刺史赵伯符出猎,百姓聚观,怀珍独避不视,奉伯异之,曰:“此儿方兴吾宗。”本州辟主簿。

  • 卷第九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六〔起着雍困敦(戊子),尽重光单阏(辛卯),凡

  • 卷之二·佚名

    乙未春正月戊午朔滁师乏粮诸将谋所向子兴言计多失 上数谏之子兴不听 上郁郁因致疾一日议出师遣人召 上上以疾辞召至再三乃力疾往子兴命定计 上曰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欲谋所向惟和阳可图然其城小而坚可以计取难以力胜

  •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吕思勉

    文化是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后世认为共主之国一个国家的历史,其余各方面的情形,都很茫昧。固然,书阙有间,不能因我们之无所见而断言其无有,然果有文化十分发达的地方,其事实也决不会全然失

  • ◎禀牍笑柄·李定夷

    扬友某营官,皖人也。目不识丁,一切来往公文,皆由幕友主持。乃前月奉调,移营才毕。忽又撤任,某茫然不知其故。继有知者,传出内容,一时传为笑谈。盖军营惯例,移扎之后,应上一禀于上官,请示期点验。此次某营官禀词云:某自奉札移屯某

  • 宋宝祐四年登科録卷二·佚名

  • 补后汉书年表卷八·熊方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号谥姓名 始封侯状 子  孙 曽孙  五世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

  • 敬晖传·刘昫

    敬晖,绛州太平人。二十岁,参加明经科考试而中举。圣历初年(698),敬晖任卫州刺史。当时河北出现突厥的强盗,到了秋收季节还修城不止。敬晖到任就对大家说“:固若金汤的城墙并不是粮食,哪里有放弃收获而修城郭的?”下令停止修

  • 人禽之别·梁漱溟

    儒家似乎把人类看得特别高贵。如&ldquo;天地之性人为贵&rdquo;,相传以为孔子之语。即在孟子书中对于人禽之别,亦极力发挥此义。吾人以前甚易视为冲口而出之语,背后未必有若何一定之道理为之根据。其实不然。人禽之别实为

  • 卷四百七十九·佚名

    △第三分缘起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五亿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龙。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行卷第六(一十四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行说夫常光界本无色象有应则形。菩提道既辟要途非行不至。维摩经云。五百长者子宝积。白佛言。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愿说菩萨净土之行。佛言。宝积。众生是菩萨净土。肇法师云。至人

  • 筏喻初学·虚舟普度

    参学弟子徐善编今时禅者好说过头话譬如筑室基址未曾立栋梁椽梠亦安所附丽乎西陵诸居士谬从予问道予为述三皈五戒四弘誓愿真实露布不假文饰名曰筏喻初学汉文帝有言卑之母甚为高论令今可施行耳老僧亦云。最初必重皈依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三·澄观

    第七无著行体即方便。依二方便由回向故。不住生死。由拔济故不住涅槃。俱无住故名为无著。本业后四亦各有三方便。三者一进趣向果。二巧会有无。三一切法不舍不受。初即回向。二由巧会故方能拔济。不舍不受相同般若。

  • 翻译名义序·法云

    宋唯心居士荆溪周敦义述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义。以为内典总目。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然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

  • 春·朱自清

    春,朱自清散文集,收1924年至1932年所撰文章14篇,1933年出版。包括:《吴稚晖先生文存》、执政府大屠杀记、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翻译事业与清华学生、悼何一公君、新诗、唱新诗等等、那里走、近来的几篇小说、悼王善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