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普觀一切菩薩眾會。欲為開發如來最上師子頻申大三昧故。以等虛空界方便。等三世方便。等法界方便。等一切世界。等一切業。等一切眾生心。等一切眾生欲。等一切眾生根。等一切眾生成熟時。等一切法光影方便。告諸菩薩言。佛子我今為汝。以十種法門清淨名句。開示演說師子頻申廣大三昧神通境界。何等為十。所謂等虛空界。如來所現遍法界。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切諸佛出興次第。及一切剎成壞次第。法門名句。等虛空界。一切佛剎。盡未來際一切劫中。讚歎如來殊勝功德。法門名句。等虛空界。一切佛剎如來出世。顯現無量菩提門海。法門名句。等虛空界一切佛剎。如來所坐。最勝道場。菩薩眾會。圓滿境界。法門名句。一切毛孔。於念念中。出等三世一切諸佛變化身雲。充滿法界。法門名句。以威神力。能令一身。普現十方一切剎海。光明遍照諸佛世界。法門名句。以威神力。能於一切諸境界中。普現三世一切諸佛。種種神變。如觀掌中。明了顯現。法門名句。能令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佛。顯現種種神通境界。經於劫海。相續不斷。法門名句。能令一切毛孔出聲。演說三世一切諸佛。大願海音盡未來際。加持出生。一切菩薩。法門名句。能令所處師子之座。量同法界。最勝覺解。大菩薩眾。莊嚴道場。遍一切處。盡未來際。轉於法輪。無間成熟。相續不絕。法門名句。佛子此十法句。以為其首。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清淨名句微妙法品。皆是如來智慧境界。非我及汝所能證知。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此如來所入師子頻申廣大三昧少分境界。承佛神力。一心瞻仰。觀察如來不可思議菩薩眾海。觀察如來不可思議三昧神通種種變現。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入出一切諸世界海。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入一切法幻智境界。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普現三世一切諸佛悉皆平等。觀察如來不可思議無量無邊諸語言道開悟一切諸法門海。而說偈言。

  一一毛孔中剎海  等一切剎極微數

  佛悉於中坐道場  菩薩眾會共圍遶

  一一毛孔所有剎  佛悉於中坐道場

  安處最勝蓮華座  普現神通周法界

  一毛端處所有佛  一切剎土極微數

  悉於菩薩眾會中  皆為宣揚普賢行

  如來安坐於一剎  一切剎中無不現

  十方無盡菩薩雲  普共同來集其所

  功德光明菩薩海  百千億剎極微數

  俱從會起讚如來  遍往十方充法界

  自在遊於深法界  悉住普賢無等行

  現一切剎放光明  普入無邊諸佛會

  普於十方一切剎  安住最勝諸佛所

  聽聞正法具修行  一一土經無量劫

  菩薩常修種種行  皆入普賢願海中

  住佛境界德無邊  法海光明無不遍

  通達普賢廣大行  出生諸佛無盡法

  讚佛功德海無涯  現眾神通充法界

  身雲普現如塵數  念念恒周一切剎

  甘露法雨潤群生  普遍法界令開悟

  爾時世尊。以最勝甚深廣大意樂正念思惟。欲令眾會諸菩薩等。安住如來師子頻申大三昧故。從眉間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普照現三世法界門。以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剎海。時逝多林菩薩眾會。悉見十方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所有極微。一一極微。各有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國土。種種名字。種種色相。種種莊嚴。種種清淨。種種依住。種種形狀。如是一切諸國土中。皆有最勝菩提道場。一一道場。皆有莊嚴寶師子座。一一座上。皆有菩薩。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所共圍遶。一切世主。恭敬供養。或見處在不可說佛剎大眾會中。轉正法輪。其聲無礙。遍周法界。或見處在天王宮中。龍王宮中。夜叉王宮。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王宮中。及餘人間。村營城邑。王都聚落。乃至種種眾生住處。現種種神力。說種種法門。所謂。生種種族姓。受種種色身。住種種威儀。示種種相好。佩種種圓光。放種種光網。處種種眾會。入種種三昧。起種種神變。現種種威力。發種種音聲。出種種言辭。以種種名句。演種種教法。如此會中。菩薩大眾見於如來甚深三昧廣大神變。如是盡法界虛空界。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遍一切處。種種方轉變中。種種方法門中。種種方想住中。種種方出生中。種種方分齊中。種種方解起中。種種方海中。皆依於眾生心想而住。始從前際。至今現在。所有一切國土身。一切眾生身。一切毛孔中。一切極微中。及彼一切虛空界中。一一毛端量處皆有一切剎土。極微塵數。種種剎海。種種業起。相續不斷。次第而住。其中所有。道場眾會。見佛神力。悉亦如是。以得見佛神通力故。悉能遍入十方三世一切世界眾生心中。現其影像。隨諸眾生。種種樂欲。出妙言音。隨其所應。演說諸法。普入眾會中。普現眾生前。色相有別。智慧無異。遍一切剎。盡未來際。自在示現常無休息。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其有見此神通力者。皆是毘盧遮那如來。過去修集願力。善根之所攝受。或昔曾以四攝善根之所攝受。或是往昔見聞憶念親近供養之所成熟。或是往昔令其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昔曾於如來所。修菩薩行時。經遊之處。勇猛精勤。善根所攝。或昔曾於一切佛所。與佛同種相似善根。或是如來於過去時。為求無上一切智故。種種方便教化成熟。是故皆得入於如來不可思議甚深三昧盡法界虛空界廣大神變。或有得見入佛法身。或有得見入佛色身。或有得見入佛智身。或有得見入於如來過去所行清淨行海。或有得見入於如來究竟圓滿功德彼岸。或有得見入於菩薩莊嚴行輪。或有得見入於菩薩所證諸地。或有得見入於如來成正覺智。或有得見入佛所住諸三昧門平等神變。或有得見入於如來十種智力四無所畏。或有得見入於如來四無礙解辯才大海。入如是等十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如來種種大神變海。彼諸菩薩。以種種信。種種解。種種道。種種門。種種入。種種教。種種隨順。種種方所。種種根器。種種國土。種種世界。種種智慧。種種法聚。種種神變。種種方便。種種三昧。以如是等。入於如來神變大海。云何菩薩種種三昧。所謂入一切菩薩普遍莊嚴法界三昧。菩薩光照三世無礙境三昧。菩薩法界無斷智光明三昧。菩薩住一切佛境界三昧。菩薩光照無邊虛空際三昧。菩薩入出遊戲如來自在力三昧。菩薩勇猛無畏奮迅莊嚴三昧。菩薩入一切法界方便漩澓藏三昧。菩薩遍法界如月普現以無礙音演一切法三昧。菩薩種種法雲平等莊嚴三昧。菩薩離垢繒繫頂法王幢三昧。菩薩觀一切佛智慧海三昧。菩薩無分別光幢照一切世間差別身三昧。菩薩入如來無分別境界身三昧。菩薩大悲藏隨一切世間轉三昧。菩薩安住一切法無依跡威力三昧。菩薩照一切法最極寂靜圓滿智三昧。菩薩知諸法空巧能化現遍一切世間三昧。菩薩威力平等普出生一切佛剎三昧。菩薩於一切佛剎現成正覺莊嚴相三昧。菩薩觀一切世間色空三昧。菩薩不著一切世間最勝圓滿空三昧。菩薩出生一切如來威力母三昧。菩薩修行入一切佛究竟功德海三昧。菩薩觀察一切境界出生神變盡未來際威力三昧。菩薩入一切如來次第本事海三昧。菩薩能以威力盡未來際護持一切如來種性三昧。菩薩以決定解力令現在十方一切佛剎皆清淨三昧。菩薩一剎那中普照一切佛差別住處三昧。菩薩深入觀察無礙際三昧。菩薩能以威力令一切世界為一佛剎三昧。菩薩出生一切佛變化身三昧。菩薩以金剛智知一切諸根海三昧。菩薩知一切如來同一胎藏身三昧。菩薩知一切法界隨所安立悉住心念際三昧。菩薩於一切法界廣大剎中現成正覺及般涅槃大威力三昧。菩薩令住最上威力處三昧。菩薩照一切佛剎眾生身無分別威力三昧。菩薩入一切佛智慧旋轉藏三昧。菩薩知一切法性相差別三昧。菩薩一剎那中以無分別智普見三世法三昧。菩薩念念中普現法界藏身三昧。菩薩以勇猛智如師子王隨順悟解一切如來種姓三昧。菩薩觀一切法界圓滿智慧眼三昧。菩薩正勇猛趣向十力三昧。菩薩以普遍眼觀察一切圓滿功德三昧。菩薩遍照出生一切眾生色相圓滿三昧。菩薩旋轉不動藏三昧。菩薩演說一法普入一切法三昧。菩薩於一法以一切言辭差別訓釋辯才三昧。菩薩演說一切佛無二法句威力幢三昧。菩薩知三世無礙際三昧。菩薩隨順悟解一切劫無差別三昧。菩薩入微細十力方便三昧。菩薩以金剛智起一切菩薩行三昧。菩薩能於十方隨心速疾普現身雲三昧。菩薩現遍法界成正覺身種種神變三昧。菩薩受一切觸安樂幢三昧。菩薩出一切莊嚴具莊嚴虛空界三昧。菩薩念念中出等一切世間數變化形像雲三昧。菩薩如來無垢月光照虛空三昧。菩薩一切如來加持三昧。菩薩一光照一切法根本差別莊嚴三昧。菩薩廣演一切法義燈三昧。菩薩照十力境圓滿三昧。菩薩三世諸佛星宿幢三昧。菩薩一切佛一密藏三昧。菩薩觀一切相皆究竟三昧。菩薩無盡福德藏三昧。菩薩見盡無邊佛境界三昧。菩薩見一切法如金剛師子吼威力三昧。菩薩現一切如來變化正見平等三昧。菩薩一切佛日念念周行三昧。菩薩一念普照三世法三昧。菩薩普音演說淨光等照一切法自性清淨三昧。菩薩見一切佛差別力三昧。菩薩見一切佛覺一切差別法界如蓮華開敷三昧。菩薩觀察諸法如虛空無住處三昧。菩薩一方普出十方海旋轉藏三昧。菩薩入一切法界門三昧。菩薩一切法海差別藏身三昧。菩薩以寂靜身放差別光照一切眾生身三昧。菩薩一剎那心以大願力出生一切神通三昧。菩薩常於一切處正覺威力普遍三昧。菩薩隨順悟解以一莊嚴入一切法界三昧。菩薩正念一切佛身普照三昧。菩薩悟解最勝神通智遍一切世界三昧。菩薩一念令無量教字本母普遍法界三昧。菩薩以一教法莊嚴一切法界法光明三昧。菩薩一切佛威力光明圓滿輪三昧。菩薩以行願網攝一切眾生界三昧。菩薩見一切世界不斷絕三昧。菩薩蓮華吉祥種種神變普遊步三昧。菩薩知一切眾生身旋轉智三昧。菩薩威力普現一切眾生前三昧。菩薩悟解一切眾生音聲言辭祕密海三昧。菩薩觀一切眾生差別智三昧。菩薩無分別大悲藏三昧。菩薩入一切如來際三昧。菩薩觀察一切如來解脫處師子頻申三昧。彼諸菩薩。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菩薩三昧。而為方便。入毘盧遮那如來過去所修廣大功德念念充滿一切法界諸佛三昧大神變海。其諸菩薩。住逝多林。不離如來道場眾會。各各自見。普於十方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世界。坐於種種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皆已具足廣大智慧。普現種種神通境界。已住寂靜諸菩薩地。自在出生明利智慧。已得隨順普遍智行。從佛智慧種性而生。已證現前一切智智。得無癡翳清淨智眼。善巧調御一切眾生。住一切佛平等法性。於一切法。順悟隨解。已能觀察一切諸法自性清淨。知諸世間究竟寂滅無有所依。普詣十方一切國土。而無所著。常勤觀察一切世間。而無所住。普往十方一切剎土。而無所去。已入一切妙法宮殿而無所來。遍於諸法。了達性空。知無積聚。而恒教化成熟眾生。示諸眾生安樂行處。開示智慧解脫境界。恒以智身。住離貪際。超越一切生死苦海。普示眾生諸蘊實際。智光圓滿照徹一切。定力堅固無能傾動。於諸眾生常起大悲。了一切法悉皆如幻。知諸世間悉皆如夢。觀一切佛現差別身悉皆如影。知所說法音聲語言悉皆如響。現見諸法生成住持悉皆如化。善能積集最勝行願。普遍智慧。圓滿清淨。善巧隨順。究竟寂靜。善入總持種智境界。具足無畏諸三昧力。勇猛精進遍修諸行。住法界際獲明智眼。到一切法無所住處。修習無邊智慧行海。到智波羅蜜究竟彼岸。得般若波羅蜜之所攝持。以神通波羅蜜。度諸眾生。依禪波羅蜜。得心自在。證一切佛真實境界。以善巧智開示法藏。以明了智訓釋文詞。以辯才力說無盡法。雄猛無畏能師子吼。常樂觀察無差別法。以淨慧眼普觀一切。無生智月等照世間。觀諸眾生見真實諦。福智堅固如金剛山。一切譬諭說不能及。增長一切智慧根芽。勇猛精進摧諸魔眾。無量智慧威光圓滿。身相殊特超諸世間。得一切法無礙智慧。解了諸法盡無盡際。智慧清淨住普遍際。能遍隨順入真實際。無相觀智常現在前。善巧圓滿諸菩薩行。以無二智觀諸世間。知諸眾生往來所趣。遍諸佛剎得圓滿智。於一切法離諸暗障。普放法光照十方界。為諸世間最勝福田。廣大願輪如月普現。福德超勝如須彌山。一切世間無能過者。摧伏一切外道邪論。於一切剎普現其身。以微妙音。演說諸法。普見諸佛心無厭足。已得諸佛自在威力。隨所應化。現種種身。乘大智舟。汎生死海。周旋普濟。所往無礙。智慧圓滿。身光映徹。如日輪出普照世間。隨眾生心。現眾色像。知諸眾生根性欲樂。入於無諍清淨境界。知一切法自性無生。以自在智。能令一切小大境界互相涉入。決了佛地甚深理趣。知諸世間文字句義。以無盡句說無盡法。於一句中。演出一切修多羅海。具足獲得廣大智慧陀羅尼身。隨所受持。盡未來劫。初無忘失。一念能憶不可說劫宿住之事。一念能了三世一切諸眾生心。與諸眾生一切諸佛總持法藏。常轉清淨不退法輪。令諸眾生生大智慧入佛境界。具一切智。常善安住甚深三昧。巧能分別一切法句。而於諸法悉無所著。最勝智慧自在遊戲。於諸境界。皆得解脫。觀察一切淨莊嚴身。其身普入十方法界。隨所應化悉能遍往。知諸剎海所有極微。悉於其中現成正覺。於無色性現一切色。能以一方入一切方。其諸菩薩。具足如是無量智慧功德之藏。十方所有一切諸佛。悉共稱揚。說其功德。不能令盡。靡不咸在逝多林中。悉見於佛光明所照。深入如來功德大海。

  爾時彼諸菩薩。得不思議正法光明照故。其心歡喜。安隱快樂。各於其身及師子座。眾寶樓閣。諸莊嚴具。遍逝多林。凡所受用。一切物中。化出種種大莊嚴雲。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所謂於念念中。普放一切微妙廣大光明網雲。充滿法界。遍能開覺一切眾生。咸令歡喜。於念念中。出現一切摩尼鈴雲。充滿法界。出微妙音。稱揚讚歎三世諸佛一切功德。於念念中。出現一切天音樂雲。充滿法界。出微妙音。演說眾生諸業果報。於念念中。出現一切諸大菩薩種種行願身色相雲。充滿法界。悉以妙音。說諸菩薩所有一切廣大行願。於念念中。出現一切如來自在種種神通妙變化雲。充滿法界。以隨類音。遍眾生界。演說諸佛廣大言音。於念念中。出現一切種種莊嚴諸相隨好菩薩身雲。充滿法界。遍一切剎。說諸如來普於十方一切國土出興次第相續不斷。於念念中。出現一切三世如來菩提場雲。充滿法界。顯現諸佛成等正覺。普遍觀察顯示成佛莊嚴功德。於念念中。出現一切諸大龍王相似身雲。充滿法界。一一身雲遍諸佛剎。普雨一切諸上妙香。於念念中。出現一切諸世間主相似身雲。充滿法界。一一世主。普遍觀察演說普賢菩薩之行。於念念中。出現一切妙寶光明淨佛剎雲。充滿法界。顯示十方一切諸佛所轉法輪。是諸菩薩。以得如是不可思議光明所照。入於廣大不可思議神通境界。法應如是出興此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神變大莊嚴雲。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欲重開示逝多林中諸神變事。觀察十方。而說偈言。

  汝應觀此逝多林  廣博莊嚴量無際

  一切身雲皆示現  以佛威神充法界

  清淨色相莊嚴身  十方無量諸佛子

  咸來影現道場中  眾會普觀無不見

  從諸佛子毛孔中  演佛法音若雷震

  焰雲種種莊嚴相  普遍十方一切剎

  又於寶樹華葉中  出現梵釋莊嚴相

  動止威儀恒寂靜  從禪定起而遊步

  佛身一一毛孔中  常現難思眾菩薩

  相好端嚴甚微妙  悉與普賢菩薩等

  逝多林上諸嚴具  充遍虛空發妙音

  讚說三世諸菩薩  種種莊嚴功德海

  逝多林中諸寶樹  亦出無量妙音聲

  演說一切諸群生  種種業報差別海

  林中所有諸境界  悉現三世諸如來

  十方剎海極微中  皆起神通無不遍

  一切剎海極微中  所有十方諸國土

  於佛一一諸毛孔  普遍莊嚴皆顯現

  寶焰香雲皆現佛  等眾生數遍世間

  一一咸起大神通  方便隨宜而化度

  如虛空量寶宮城  盡妙莊嚴如日現

  寶藏及與菩提樹  靡不普遍於十方

  十方三世諸如來  所有道場菩薩眾

  劫海修行功德相  一切於此林中現

  普賢大行諸菩薩  已於剎海具莊嚴

  其數無量等群生  於此林中無不見

  爾時彼諸菩薩。蒙佛三昧光明照故。一一皆得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大悲門。以得如是大悲門故。攝受利益安樂眾生。即於其身一一毛孔。各出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眾色光明。一一光明。各各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菩薩身雲。復出一切世主相似身雲。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諸眾生身相言音。種種方便教化調伏。令其成熟。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諸天宮殿退墮無常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眾生隨業受生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夢中境界令心覺悟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圓滿諸行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圓滿大願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震動世界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如來悉捨內外檀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如來修諸功德正行圓滿尸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斷截肢體心無動亂羼提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勤修種種智慧神通毘梨耶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修諸靜慮等持等至神通解脫禪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智光照世般若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勤求佛法為一一名句一一文義。皆捨國城妻子財物無數身命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於諸如來親近供養。諮求請問一切法要心無疲厭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隨諸眾生根欲成熟。往詣其所開發示導令其悟入智海光明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大福智聚。摧伏眾魔制諸外道勝幢威力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工巧技術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心行微細差別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諸法種類差別殊勝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種種心樂差別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根行差別煩惱習氣令其除滅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品類差別業報明智門。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諸方便門。往詣一切眾生住處。攝受調伏。而成熟之。所謂。或往梵王宮。或往帝釋宮。或時往詣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閻摩羅界諸王宮中。或往畜生餓鬼地獄之所住處。以平等大悲。平等大願。平等智慧。平等三昧。教化攝取。而調伏之。彼諸眾生。或有見已而調伏者。或有聞已而調伏者。或有憶念而調伏者。或聞音聲而調伏者。或聞名號而調伏者。或見圓光而調伏者。或見光網而調伏者。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詣其所。令其獲益。而此林中一切菩薩。為欲成熟諸眾生故。雖以神力或時現處種種嚴飾諸宮殿中。或時示現住自樓閣寶師子座。道場眾會。所共圍遶。充滿十方一切剎海。普遍示現。皆令得見。然亦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又此菩薩為欲成熟諸眾生故。示現無量變化身雲。或現其身眷屬莊嚴。或現其身獨一無侶。所謂或現沙門身。或現婆羅門身。或現異道出家身。或現苦行身。或現充盛身。或現醫王身。或現商主身。或現婬女身。或現妓樂身。或現毘沙門身。或現世主身。或現奉事諸天身。或現工巧技術身。現如是等諸變化身。往詣一切諸眾生所。隨其所應。起如幻智。於諸世間。猶如帝網。行菩薩行。以種種形相。種種威儀。種種音聲。種種言論。種種住處。演說諸法。所謂或說一切世間工巧事業。或說一切福德智慧照世明燈。或說一切所證真實威力加持。或說一切業力所持莊嚴世趣。或說一切建立十方清淨乘位。或說一切圓滿智燈照法境界。如是菩薩。雖普周遍十方法界。教化調伏。成熟眾生。而亦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

猜你喜欢
  一二 露遮经·佚名
  卷第二·如玺
  卷四百五十三·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二 第一合诵·佚名
  卷三百七十四·佚名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六·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卷上(支谦译)·佚名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佚名
  三无性论卷下(出无相论)·佚名
  卷四·佚名
  普曜经卷第四·佚名
  卷三十二·赜藏主
  卷第二十九·智旭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义疏上·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易祓·唐圭璋

      祓字彦祥,一作彦章,号山斋,长沙人,一云宁乡人(今湖南省)。淳熙十一年(1184),上舍释褐。庆元六年八月,除著作郎。九月,知江州。开禧元年(1205),左司谏。迁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开禧三年(1207),追三官融州安置。至嘉熙时尚在。有周易

  • 古诗镜卷三十三·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三 明 陆时雍 编 乐章第一 汉 唐山夫人 安世房中歌 【汉书礼乐志曰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乐至秦改名曰夀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

  • 卷一百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八目録鳞介类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唐蒋贻恭】题画龙【宋楼钥】毘陵天庆寺观画龙【宋戴复古】画龙【宋刘叔赣】段志坚画龙【元元好问】题家龙溪画龙【元李祁】题陈所翁画龙【元李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丁酉朔遣礼部左侍郎李廷机祭 先师孔子○各省直乡试遣官主考左庶子吴道南右赞孙如游俱顺天左谕德冯有经右中允傅新德俱应天翰林院简讨蒋孟育户科左给事中萧近高俱浙江翰林院简讨赵用光刑科右给事中曹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六·朱国祯

    山泰山曰岱宗。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之长。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华山如峩冠道士振衣天末。嵩则眠龙而癯者也。盖天地磅礡之气。至中州开舒二室。室者。藏也。蜿蝘奇丽。横亘其中数十里。余老矣。

  • 西汉年纪卷二十一·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宣帝五凤元年皇太子冠皇太后赐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帛八百匹大夫人八十匹又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为父后者爵一级【本纪 考异曰按汉书本纪太子冠在此年荀纪于元康三年叙二疏去位事已云太子冠至是又重

  • 第七册 天聪元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第七册 天聪元年七月至八月七月初四日,汗往迎来归蒙古诸贝勒,由都尔鼻山岗渡辽河,至十里外驻跸。初五日,引来归蒙古诸贝勒朝见时,汗率诸贝勒出营迎之。汗遂在会见地率来归蒙古诸贝勒拜天,行三叩头礼毕,汗还升座。大贝勒坐於

  • 通志卷一百九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载记第七南凉秃髪乌孤 利鹿孤 傉檀南燕慕容徳 超 慕容钟 封孚北凉沮渠防逊 牧犍南凉秃发乌孤河西鲜卑人也其先与后魏同出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其地东至麦田牵

  • 董其昌传·张廷玉

    董其昌,字玄宰,松江府华亭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改庶吉士。曾任编修及皇长子讲习官,任湖广副使时,为势豪所忌,辞职归家。后来又起任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等,均辞不就任。光宗即位后召为太常少卿,熹宗天启二年(1

  • 乙、关防·佚名

    福建浙江总督关防福建台湾巡抚关防(绘)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地方关防督办台湾防务福建巡抚行营关防福建巡抚部院行营营务处之关防福建巡抚部院行营中军马之关防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总理营务处布政使衔江苏遇缺即补道斐凌

  • 总目·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总目田赋考【凡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二钱币考【凡六卷】卷十三【至】卷十八户口考【凡二卷】卷十九【至】卷二十职役考【凡五卷】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征榷考【凡六卷】卷二十六【至】卷

  • 周书·君牙·佚名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

  • 由经济理论说到僧寺经济建设·太虚

    ──三十五年十一月作──经济理论大概可分为三种:一、自由的放任经济;二、集体的计划经济;三、民主的计划经济。自由主义的放任经济,是英美等自有经济学以来正宗经济学所主张的。但已显见其弱点:1、恐慌频仍。2、失业众多,3、

  • 大品经游意·吉藏

    隋 吉藏撰大品游意斯道幽微。深远难测。无知无照。无名无相。理绝百非。道亡四句。言语无所厝其辨。情识无所没其虑。虽复一相无相。万用无亏。至寂至空。道光法界。故开经宗之始。以不住法住。辨其义之终。以无得为

  • 西方合论 第六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六卷第六称性门夫一切贤圣。称心而行。法性无边。行海叵量。是故或一刹那中。行满三祇。或恒河沙劫。未成一念。飞空鸟迹。辨地位之分齐。泪日风花。明过现之影像。无胫而走。舍阿弥以何之。不疾而

  • 华严经传记卷第二·法藏

    京兆崇福寺僧沙门法藏集讲解第六上·东晋南林释法业·宋京师中兴寺求那跋陀罗·魏中天竺勒那摩提·魏北台释智炬·齐邺下大觉寺释慧光·齐邺下大觉寺释僧范·齐治州释昙衍

  •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二·今释

    同门弟乐说今辩重编示众戊申十月十五日为老和尚祝寿秉拂未升座以前举扬了也若向者里会得去那里纳败阙不堪共语若向那里会得来者里纳败阙不堪共语一座铁昆仑通身无缝罅正好拈向大火聚中锻炼所以三世诸佛口挂壁上一切众

  • 暴风雨前·李劼人

    李劼人著。作于1936年。以四川成都为背景,写辛丑条约至辛亥革命前夜的社会变化。作品通过成都一个半官半商家庭内外的矛盾纠葛,着重写一群知识分子在维新浪潮中的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成都闹起了红灯教的反清活动,不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