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

小乘律小乘论贤圣集传(一百九十四部一千三百四十一卷)

小乘律(一百四部四百二十八卷)

·十诵律一部五十九卷

右后秦弘始年弗若多罗译。罗什度语。出长房录。

·十诵律一部六十二卷(一千六百六十五纸)

右东晋卑摩罗叉。于寿春石涧寺译出三卷。足前五十九成六十二卷。出长房录。

·十诵比丘尼戒一卷(或有经字与昙摩特所出少异)

右西晋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二十九纸)

右东晋孝武帝代太康六年竺昙无兰于杨都谢镇西寺。合僧纯昙摩持竺僧舒三家共为一卷。出长房录。

·毗尼诵一部三卷(是十诵后善诵)

右东晋安帝代罽宾国三藏律师卑摩罗叉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二十九纸)

右前秦沙门昙摩持共竺佛念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三十四纸)

右前秦沙门慧常共昙摩持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教授比丘尼二岁坛文一卷

右前秦昙摩持共竺佛念译。出长房录。

·十诵律释杂事问一部二卷

右前秦昙摩蜱译。出静泰录。

·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

右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出长房录。

·十诵律杂事一卷

右后秦罽宾沙门昙摩耶舍译。出宝唱录。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一卷(与昙摩持译者少异)

右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一部二卷

右宋废帝代律师释僧璩译。出长房录。

·四分律一部四十五卷(或七十卷或六十卷一千五百二十八纸)

右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于常安译。出长房录。

·四分比丘僧戒本一卷(二十七纸)

右后秦佛陀耶舍于常安译。出内典录。

·昙无德羯磨一卷(四十六纸)

右前魏正元元年昙谛于洛阳译。出内典录。

·四分羯磨经一卷(或云比丘尼羯磨十五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于杨州祇洹寺译。出长房录。

·四分比丘戒本一卷

右梁天监三年灵曜寺沙门僧威出。见宝唱录。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右天监三年灵曜寺沙门僧威出。见宝唱录。

·摩诃僧祇律一部四十卷(一千一百三十五纸)

右东晋安帝代义熙十二年沙门佛陀跋陀罗共法显。于杨都及庐山译。出长房录。

·僧祇戒本一卷(初出)

右前魏嘉平年沙门昙柯迦罗于白马寺译。出长房录。

·摩诃僧祇比丘尼羯磨一卷

右东晋义熙年中沙门佛驮于道场寺译出长房录。

·僧祇大比丘戒本一卷(第二译二十纸)

右东晋安帝代义熙十二年沙门佛陀跋陀罗。于杨都及庐山译。出长房录。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第二出与魏世柯迦罗出者小异)

右东晋安帝代法显共觉贤译。出长房录。

·弥沙塞五分律一部三十四卷(六百九十四纸)

右宋景平元年沙门佛陀什共竺道生智胜释慧严。于杨都龙光寺译。出长房录。

·弥沙塞比丘戒本一卷(或云五分戒本十九纸)

右宋景平年沙门佛陀什等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弥沙塞羯磨一卷

右宋景平年沙门佛陀什等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弥沙塞尼戒本一卷

右梁普通三年释明征于建初寺出。见宝唱录。

·弥沙塞律抄一卷

右师子国沙门僧伽跋弥译。出宝唱录。

·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

右后汉明帝代竺法兰译。出长房录。

·犯戒罪报轻重经一卷(一名犯罪经二纸)

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

·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一部四卷(或二卷四十七纸)

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

·恒水不说戒经一卷

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达摩录及王宗录。

·道本五戒经一卷(出长房录)

·威仪经一卷(出长房录)

·衣服制经一卷(出长房录)

·沙弥离威仪经一卷(出长房录)

·大戒经一卷(出长房录)

·戒消灾经一卷(或云戒伏消灾经四纸)

右吴代支谦译。出长房录。

·大比丘威仪经一部二卷

右道安云。晋代竺法护出。见僧祐录。

·诫具经一卷

右西晋沙门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迦叶结集传经一卷(或云结集戒经)

右西晋武帝代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诫王经一卷

右西晋武帝代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诫罗云经一卷

右西晋代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遗教法律三昧经一部三卷(或二卷)

右西晋法炬法立译。出长房录。

·二百六十戒三部合异二卷

右东晋孝武帝代竺昙无兰。于杨都谢镇西寺译。出长房录。

·毗尼母论一部八卷(一百一十二纸)

右东晋太安年符兰译。出达摩郁多罗录。

·阿毗昙心偈一部四卷(八十纸)

右东晋太安元年僧伽提婆译。出达摩郁多罗录。

·教诫比丘尼法一卷

右东晋武帝代沙门瞿昙僧伽提于庐山译。出长房录。

·杂问律事一部二卷

右东晋安帝代卑摩罗叉译。出长房录。

·杂问律事一部二卷(译处不同文与前异见别录)

右东晋安帝隆安四年三藏律师昙摩译。出长房录。

·迦叶结集戒经一卷

右东晋释嵩公译。出长房录。

·迦叶禁戒经一卷(一名摩诃比丘经一名真伪沙门经三纸)

右东晋释退公译。出长房录。

·比丘尼戒一卷

右前秦简文帝代律师慧常共昙摩持竺佛念等。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鼻柰耶律一部十卷(一名戒因缘经)

右后秦竺佛念等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优婆塞戒本一卷

右北凉昙无谶共沮渠蒙逊译。出宝唱录。

·大爱道比丘尼经一部二卷

右僧祐录云。凉土异经。

·解脱戒本一卷(出迦叶毗律二十一纸)

右后魏瞿昙般若留支译。出长房录。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亦直云明了论二十四纸)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长房录。

·遗教论一卷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长房录。

·僧涩多律一卷(陈言总摄)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长房录。

·沙弥威仪经一卷(十九纸)

右宋求那跋摩于杨都译。出内典录。

·优婆塞五戒略论一卷(一名优婆塞五戒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于祇洹寺译。出长房录。

·优婆塞五戒相一卷(十五纸)

右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出宝唱录。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二十三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于祇洹寺译。出宝唱录。

·萨婆多摩得勒伽一部十卷(二百四十四纸)

右宋元嘉年僧伽跋摩于杨都译。出内典录。

·六斋八戒经一卷

右宋文帝代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贤者律仪经一卷(亦云威仪经)

右宋武帝代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迦叶禁戒经一卷

右宋孝武帝代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优婆塞五戒经一卷(一名五相经)

右宋孝武帝代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真伪沙门经一卷(一名摩诃比丘经三纸)

右宋孝武帝代沙门慧简于鹿野寺译。出长房录。

·决定诸部毗尼一部二卷

右宋代升明元年释道俨依诸律出。见长房录。

·他毗利律一卷

右前齐武帝代。沙门摩诃乘于广州竹林寺译。出长房录。

·善见毗婆沙律一部一十八卷(四百二十六纸)

右南齐武帝代沙门释僧猗。于广州竹林寺请外国法师僧伽跋陀罗译。出长房录。

·毗跋 一卷

右齐永明年外国沙门释法度译。出宝唱录。

·弟子耆域述慢戒经一卷

右宋孝武代北凉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贤者威仪经一卷

右宋孝武代北凉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经律分异记一卷

·三乘无当律一卷(长房录)

·四部律所明轻重物名一卷(长房录)

·比丘戒所出本末一卷(长房录)

·诸律解一卷(长房录)

·比丘波罗提木叉一卷(僧祐录)

·结界文经一卷(僧祐录)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或云优波离律二十三纸长房录)

·应行律经一卷(三纸宝唱录)

·比丘诸禁律一卷(僧祐录)

·大沙门百一羯磨一卷(二十二纸长房录)

·五戒报应经一卷(宝唱录)

·瞻波国佛说戒经一卷(长房录)

·目连问经一卷(二十七纸)

·沙弥尼十戒一卷

·五部威仪服饰经一卷(一名五部僧服色名经宝唱录)

·贤者杂事经一卷(僧祐录)

·在家律仪经一卷(长房录)

·犍捶法一卷(长房录)

·出律仪要一部二十二卷(长房录)

·沙弥十戒并威仪一卷(二十一纸宝唱录)

·沙弥离戒经一卷(长房录)

·舍利弗问经一卷(十一纸长房录)

·二百五十戒一卷(长房录)

·优婆塞五学略论一部二卷(长房录)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一部九卷(或八卷一百九十七纸长房录)

以上除正律本外并是诸律枝派。

小乘论(五十四部八百五十六卷)

·阿毗昙九十八结法一卷(长房录云阿毗昙九十八结经)

右后汉安世高译。出长房录。

·分别功德论一部五卷(或四卷或三卷七十二纸)

右西晋代竺法护译。释增一阿含义。出达摩郁多罗录。

·三法度论一部二卷(或三卷)

右东晋太元十六年僧伽提婆于庐山译。出长房录。

·杂阿毗昙心一部十三卷

右东晋安帝隆安三年。沙门法显共觉贤译是第二出与前秦僧伽跋澄出者大同小异。出高僧传。

·阿毗昙心一部十六卷(或十三卷)

右晋孝武帝代罽宾沙门僧伽提婆译。出长房录。

·阿毗昙心一部四卷

右晋孝武帝代僧伽提婆于庐山为远法师译。出长房录。

·尊婆须蜜所集论一部十二卷(或十卷三百七纸)

右前秦建元十九年僧伽跋澄共佛念译。出长房录。

·阿毗昙毗婆沙一部十四卷(或十一卷僧祐录云杂阿毗昙毗婆沙或有心字)

右前秦代僧伽跋澄。秦言众现译。出长房录。

·阿毗昙心一部五卷

右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共道安于长安译。出义善寺录。

·鞞婆沙阿毗昙论一部十九卷(或十五卷或十四卷或云毗婆沙亦云广说四百五十纸)

右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出长房录。

·三法度论一部二卷

右前秦昙摩难提于长安译。与僧伽提婆译者小异。出长房录。

·阿毗昙八犍度一部三十卷(或二十卷一名迦旃延阿毗昙八犍度四百五十纸)

右前秦建元年沙门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出长房录。

·舍利弗阿毗昙一部三十卷(或二十卷或二十二卷七百六十纸)

右后秦弘始十年沙门昙摩崛多共昙摩耶舍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成实论一部二十四卷(或二十卷或十六卷或十四卷四百七十七纸)

右后秦罗什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阿毗昙八犍度毗婆沙一部八十四卷(或一百九卷或六十卷一千三百七十八纸)

右北凉沮渠代浮陀跋摩共道挻等。于姑臧译。出长房录。

·犊子道人问论一卷

右后魏代兴和年瞿昙般若留支。于邺都金花寺译。出长房录。

·阿毗昙甘露味一部二卷(或云甘露味阿毗昙)

右魏齐王代失译。出长房录。

·众事分阿毗昙论一部十二卷(二百三十七纸)

右宋元嘉十二年文帝代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杂阿毗昙毗婆沙一部十四卷(第二出)

右宋文帝元嘉十年僧伽跋摩于长干寺译。出长房录。

·杂阿毗昙心一部十卷

右宋元嘉三年伊叶波罗译。至择品辍。出长房录。

·杂阿毗昙心一部十三卷(或十四卷三百二十七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译。出长房录。

·解脱道论一部十三卷(或十二卷一百九十八纸)

右梁代天监十四年僧伽婆罗。于杨都占云馆译。出长房录。

·三世分别论一卷

右梁承圣年三藏真谛于广州译。出长房录。

·法胜阿毗昙论一部六卷(一百三纸)

右后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译。又达摩郁多罗录云。姚秦代跋澄诵佛念译。出内典录。

·别译法胜阿毗昙心一部六卷(一百二十二纸)

右齐天统五年耶舍共法智译。出达摩郁多罗录。

·四谛论一部四卷(七十纸)

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南康郡译。出长房录。

·随相论一部二卷(三十四纸或云求那摩谛随相论)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内典录。

·十八部论一卷(七纸)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内典录。

·部异执论一卷(九纸一名执部异论)

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寺译。出长房录。

·立世阿毗昙论一部十卷(一百七十三纸)

右陈代永定三年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二寺于始兴郡译。出长房录。

·俱舍论偈一卷

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二处译。出长房录。

·俱舍释论一部二十二卷(四百五十八纸)

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寺译。出长房录。

·须跋陀罗因缘论一部二卷

右周武帝代三藏法师耶舍崛多。于四天王寺译。出长房录。

·大毗婆沙论一部二百卷(三千一百九纸)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西京译。出内典录。

·顺正理论一部八十卷(一千四百二十纸)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大慈恩寺译。出内典录。

·显宗论一部四十卷(六百四十四纸)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大慈恩寺译。出内典录。

·发智论一部二十卷(三百六十四纸)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内宫中译。出内典录。

·阿毗达磨俱舍论一部三十卷(四百七十纸)

右大唐显庆年三藏玄奘于内宫中译。出内典录。

·俱舍论颂一卷(三十四纸)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识身足论一部十六卷(二百七十一纸)

右大唐显庆年三藏玄奘于宫中译。出内典录。

·法蕴足论一部十二卷(一百九十二纸)

右大唐显庆年三藏玄奘于宫中译。出内典录。

·异部宗轮论一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阿毗达磨五事论一部二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品类足论一部十八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界身足论一部三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集异门足论一部二十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五事毗婆沙论一部二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入阿毗达磨论一部二卷(二十纸)

右大唐显庆年三藏玄奘于宫中译。出内典录。

·阿毗昙心偈一部四卷

右明五阴十二入九十八使。出宝唱录。

·三弥底论一部四卷(或三卷或云三弥祗论四十纸)

右出长房录。

·辟支佛因缘论一部二卷(二十四纸)

·杂心论一部十六卷

·六足阿毗昙论一卷(出长房录)

贤圣集传

三十六部九十一卷

·佛所行赞传一部五卷(一百五纸马鸣菩萨赞)

右东晋宝云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阿育王传一部七卷(或五卷一百一十五纸)

右梁天监年僧伽婆罗于杨州译。出内典录。

·付法藏传一部四卷(九十四纸)

右后魏世沙门昙曜译。出长房录。

·付法藏经传一部四卷(或二卷)

右后魏代沙门吉迦夜译。出长房录。

·禅秘要经一部四卷(亦云禅秘要无经字)

右吴支谦译。出长房录。

·禅秘要一部五卷(一名禅法要或为三卷七十纸)

右宋元嘉年沙门昙摩蜜多译。出内典录。

·禅秘要法一部三卷(或四卷七十六纸)

右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出内典录。

·禅法要解一部二卷

右北凉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禅法要解一部二卷(五十八纸)

右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出内典录。

·治禅病秘要一卷(三十二纸)

右北凉代安阳侯沮渠京声译。出内典录。

·不净观禅经修行方便一部二卷

右晋代佛陀跋陀罗译。出静太录。

·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

右宋元嘉年昙摩蜜多译。出静太录。

·百句喻集一部十卷(第三译或五卷)

右南齐永明年沙门求那毗地杨州毗耶寺译。出长房录

·百喻集一部四卷(僧伽私那撰四十四纸)

右南齐永明十年沙门求那毗地译。出内典录。

·百喻集一部二卷

右南齐永明年沙门求那毗地译。出玄法寺录。

·菩萨本缘集一部三卷(或四卷僧伽斯那译撰五十三纸)

右吴代支谦于江南译。出内典录。

·僧伽罗刹集一部三卷(或二卷或五卷九十九纸)

右前秦代沙门昙摩难提译。出长房录。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要偈一卷(一名劝发诸王要偈七纸)

右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出内典录。

·请宾头卢法一卷(二纸)

右后汉安世高译。出内典录。

·宾头卢为王说法一卷(七纸西域抄集)

右出真寂寺录。

·请宾头卢法经一卷

右宋孝武帝代沙门慧简译。出长房录。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一卷(八纸)

右宋代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马鸣菩萨传一卷(二纸)

右后秦代罗什译。出内典录。

·龙树菩萨传一卷(四纸)

右后秦代罗什译。出长房录。

·提婆菩萨传一卷(四纸)

右后秦代罗什译。出长房录。

·婆薮盘豆传一卷(十四纸)

右陈代真谛译。出长房录。

·大阿罗汉难陀蜜多罗法住记一卷(七纸)

右大唐龙朔年玄奘于玉华宫译。出内典录。

·赞观世音菩萨颂一卷(四纸)

右大周长寿二年慧智于佛授记寺译。

·劝发法王要偈一卷(七纸龙树菩萨造)

右宋代僧伽跋摩译。出长房录。

·大勇菩萨分别业报集一卷

右宋文帝代僧伽跋摩译。出长房录。

·譬喻集一部十卷(二百二十二纸)

右东晋成帝代康法邃类集众经撰出部义甚要好。出内典录。

·佛从上所行三十偈一卷

右吴黄武年支谦译。出静泰录。

·法句集一部二卷

右吴黄武年支谦译。出静泰录。

·合微密持法记一卷

右是西域圣贤所撰。出真寂寺录。

·记法住传一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

·十报法三统略一卷

右宋文帝代求那跋陀罗译。出长房录。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永觉元贤
  卷一百一·佚名
  卷第二十四·志磐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七[宋刻]·惟白
  卷第十·道原
  卷第三之上·大慧宗杲
  开元释教录卷第四·智升
  卷第三十六·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一·智旭
  告全国僧寺住持·太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佚名
  卷第二十二·白岩净符
   第六十一則 風穴若立一塵·胡兰成
  治禅病秘要法卷上·佚名
  众护法孝廉文学请启·如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回 官船内情收义女·陈端生

    第四卷第十三回官船内情收义女郭沫若评:原作的体裁是很谨严的,它严格地遵守着七言排律的作法,字句平仄几乎一丝不苟。(《序〈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本》)诗曰:捐生一坠望明楼,玉洁冰清死不羞。石氏绿珠应共志,周家络秀可同俦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刘季真领番卒上,诗云)帅鼓铜锣一两敲,辕门里外列英豪。三军报罢平安喏,紧卷旗幡再不摇。某北番刘季真是也,我父亲乃定阳王刘武周。只为俺二十年前,父亲手下有一员上将,乃是尉迟敬德,因与唐兵交战。困在介休县,不想那敬

  • 提要·徐釚

    【臣】等谨案词苑丛谈十二卷国朝徐釚撰釚字电发别号虹亭呉江人康熈已未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工于填词所刻菊庄乐府有名于时又撰有南洲草堂词话亦颇足资谈柄已着于録是书専辑词家故实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证谐谑外编

  • 卷495 ·佚名

    张耒 赠无咎 快哉亭下水连城,落日断霜相映明。 人在卷帘尊俎里,诗从挥麈笑谈生。 扬州何逊风流在,江夏黄香句法清。 □□□□□□□,□□□□□□□。 张耒 赠无咎 欺马街泥未肯干,重城含雾晓漫

  • 皇清开国方略巻十一·阿桂

      太宗文皇帝【天聪元年丁卯七月至二年戊辰十二月】  天聪元年秋七月己巳敖汉部柰曼部来归先是正月有喀尔喀古逃至言察哈尔林丹汗兴兵攻掠喀尔喀服从者収之拒敌者被杀扎噜特部奔依科尔沁部二月  太宗与柰曼部

  • 卷三·陆以湉

    ◎论文魏文帝《典论·论文》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似不若杜牧之《答庄充书》为得其要,云:“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盖文而无意,则气亦无所统驭。

  •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一 提倡美术·许寿裳

    教育总长蔡孑民先生就职以后,即竭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在政务百忙之中,自撰《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说:“

  • 李继岌传·欧阳修

    唐庄宗有五子:长曰继岌,其次继潼、继嵩、继蟾、继山尧。继岌母亲是刘皇后,其余都未说明他们母亲的名号。庄宗即帝位,继岌当北都留守,判六军诸卫事。升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当宰相,建议按唐朝惯例,皇子都当宫使

  • 卷六·萨囊·彻辰

    <史部,杂史类,钦定蒙古源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蒙古源流卷六 额纳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等源流 其扎赉尔呼图克实古锡之女苏密尔福晋生格哷博罗特台吉格哷森扎台吉二人卫喇特巴图特巴噶尔观鄂托克之阿拉克丞相之子孟克

  • ●目录·刘衡

    图治之道在恤民贫 恤贫民之道在保富民 保富在除弊 除弊在禁制棍蠹诬扰 禁制棍蠹诬扰在熟读律例 读律在熟读诉讼断狱两门共四十一条 律宜全读惟首卷之名例律却宜后读 富民涉讼必致破家之故 保富之道莫要于批驳呈词先审

  • 一气·胡宏

      一气大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消物尽,旧迹亡灭,是所以为鸿荒之世欤?气复而滋,万物生化,日以益众,不有以道之则乱,不有以齐之则争。敦伦理,所以道之也。饬封井,所以齐之也。封井不先定,则伦理不可得而敦。尧为天子,忧之

  • 蒙斋中庸讲义卷一·袁甫

    宋 袁甫 撰中庸尧舜禹相授受曰中中者何非动静而动静函非刚柔而刚柔具浑焉不可名状而又未尝不可名状是之谓中一中之外秋毫不容加也夫苟曰秋毫不容加今子思名其书曰中而继以庸何哉庸常也常中也上天下地万象昭布往古来

  • 卷十六·佚名

    教外别传卷十六过去六佛毗婆尸佛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尸弃佛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

  • 毗沙门天王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法师不空奉 诏译  尔时毗沙门天王。在于佛前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为未来诸有情等利益安乐。丰饶财宝护持国界故。说自真言。我此真言

  • 叙·书玉

    沙弥律仪者。明事之典也。云栖要略者。显理之书也。事即戒相威仪。理即无作戒心。事无理不明。理无事不显。事理一如。戒心明矣。盖如来大慈。说是戒经。使出家者。无为无欲。清净自守。但经律深奥。义广难明。故大师

  • 卷之一·佚名

    林我禅师语录卷之一嗣法门人 海珍编 海兹录住河南南阳府岝峉山当道护法本山勤旧等请住法海禅寺于康熙乙巳年十月十五日开法至佛殿拈香云。丹霞燎火御寒。云门一棒打杀。南阳上来此间。净瓶沩山踢倒。法海今日就地

  • 舍利弗悔过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菩萨藏经同本,文甚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