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三(第五诵之五)

十诵律卷第三十三(第五诵之五)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

八法中僧残悔法之余(丹本云八法中顺行法第五)

佛在王舍城。尔时六群比丘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出界外。与余比丘作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入界内。受清净比丘随上座起迎礼拜合掌供养。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作是言。云何名比丘。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出界外与余比丘作别住六夜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入界内。受清净比丘随上座起迎礼拜合掌供养。如是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等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出界外。与余比丘作别住六夜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入界内。受住戒比丘随上座起迎礼拜合掌供养。种种呵已语诸比丘。从今行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若行别住竟人。作第四人亦不应作别住羯磨。若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若行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若不共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极少清净同见四比丘。得作别住羯磨。从今行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若行别住竟人。行摩那埵人。行摩那埵竟人。不共住人。作第四人皆不应作摩那埵。极少清净同见四比丘。得作摩那埵羯磨。从今行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行别住竟人。行摩那埵人行摩那埵竟人。不共住人。作第四人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极少清净同见四比丘。得作本日治羯磨。从今行别住人。作第二十人。不应作出罪羯磨。若行别住竟人。行摩那埵羯磨人。行摩那埵竟人。不共住人。作第二十人。不应作出罪羯磨。极少清净同见二十比丘。得作出罪羯磨。若比丘自有罪。不得受他除罪。从今说别住人行法。是别住人应当学别住人法。不应受住戒比丘随上座迎送礼拜合掌恭敬供养衣钵卧具洗手洗脚洗手洗脚水拭脚脚机。若不病不应受他按摩供养。行别住人不得共住戒比丘同一床坐。不得好床上坐。若住戒比丘行别住人不应坐。若二别住人不得共同一床坐何况多。不得在住戒比丘经行处行。不得与住戒比丘共一经行处行。不得好经行处行。不得在清净比丘前经行。二别住人不得共同一经行。处行何况多。别住人有客比丘来。应向说己所犯罪。布萨时应入僧中三自说罪。若病应遣使到僧中白言。某别住人病不得来。僧当知。别住人不得受他忏悔。不应与他受具戒。不应与他作依止。不应畜沙弥。不应受教诫比丘尼羯磨。若先受不应教诫。不应重犯罪。不应作相似罪。不应作过是罪。不应呵羯磨不应呵羯磨人。不应从清净比丘乞听。不应言我当出汝罪不应违逆清净比丘。不应遮布萨自恣及诸羯磨。不应出清净比丘罪。不应令他忆念罪。不应相言。应心悔折伏柔软恭敬。应在清净比丘后行在下行坐。若僧次第差会。应随上座次第受。应随上座次第满钵水。应随上座次第受雨浴衣。应随上座次第坐自恣。不应以是心语清净比丘。与我迎食分。恐人知我见我罪故。诸别住人共饮食时。随上座次第坐。应与诸别住人最下房舍下卧具卑下座处。诸别住人若多。随上座次第与房舍卧具坐处。行别住人。不应作前行比丘入他舍。作后行者随意。二别住人。有比丘住处无比丘不应住。无比丘无住处不应住。若行别住人与行别住竟人。若行别住人与行摩那埵人。若行别住人与行摩那埵竟人。若行别住人与不共住人。有比丘住处无比丘不应住。无比丘无住处亦不应住。行别住人。不应共清净比丘一覆住处住。不应共一覆非住处住。若行别住人与别住竟人。若别住人与行摩那埵人。若别住人与行摩那埵竟人。若别住人与不共住人。不应共一覆住处住。不应共一覆非住处住。若别住人欲行时先思惟。我今日行。当到前比丘住处不。若知能到便去。若不去者即失是一夜。若不及行是法者。应作是念。我不及行是事。应作是言。我应行别住摩那埵法。小停我不及作。长老忧波离问佛。行别住人行摩那埵人。若有因缘不及行是事。应听停几夜。佛言。应听二十五夜。从今行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亦不得作别住羯磨。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一切别住人。不得作别住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别住羯磨。从今行别住竟人。作第四人不得作别住羯磨。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竟人。皆不得作别住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别住羯磨。从今若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不得作别住羯磨。二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若三行摩那埵人一清净人。若一切行摩那埵人。皆不得作别住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别住羯磨。从今若行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若二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若三行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竟人。皆不得作别住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别住羯磨。从今不共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不共住人。皆不应作。极少清净同见四比丘。应作别住羯磨。从今若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人。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摩那埵羯磨。从今若别住竟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竟人。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摩那埵羯磨。从今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若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若三摩那埵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人。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摩那埵羯磨。从今若行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若二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若三行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行摩那埵竟人。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摩那埵羯磨。从今不共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不共住人。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作摩那埵羯磨。从今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羯磨。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人。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从今若别住竟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竟人。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从今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若二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若三行摩那埵人一清净人。若一切行摩那埵人。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得作本日治羯磨。从今行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若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若三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竟人。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从今不共住人。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不共住人。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作本日治羯磨。从今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得是众中行别住。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人。皆不应是众中行别住。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中行别住。从今行别住竟人。作第四人是众中不得行别住。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竟人。皆不得是众中行别住。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是中得行别住。从今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别住。若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若三摩那埵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人。不应是众中行别住。从今若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别住。若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若三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竟人。皆不应是众中行别住。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别住。从今不共住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别住。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不共住人。皆不应是众中行别住。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别住。从今行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摩那埵。从今别住竟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竟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摩那埵。从今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若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若三摩那埵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从今行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若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若三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竟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摩那埵。从今不共住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不共住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摩那埵。从今行别住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从今行别住竟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竟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本日治。从今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若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若三摩那埵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从今行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若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若三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若一切摩那埵竟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本日治。从今不共住人。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不共住人。皆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应是众中行本日治。从今别住人。作第二十人不应作出罪羯磨若二别住人。十八清净人。若三别住人。十七清净人。若四别住人。十六清净人。若五别住人。十五清净人。六别住人。十四清净人。七别住人。十三清净人。八别住人。十二清净人。九别住人。十一清净人。若十别住人。十清净人。十一别住人。九清净人。若十二别住人。八清净人。若十三别住人。七清净人。若十四别住人。六清净人。若十五别住人。五清净人。十六别住人。四清净人。十七别住人。三清净人。十八别住人。二清净人。若十九别住人。一清净人。若一切别住人。皆不应作出罪羯磨。极少二十清净同见比丘。得作出罪羯磨。从今别住竟人作第二十人。行摩那埵人作第二十人。若行摩那埵竟人作第二十人。若不共住人作第二十人。皆不应作出罪羯磨。从今二别住竟人。十八清净人。乃至一切不共住人亦如是。极少二十清净同见比丘。应作出罪羯磨(八法中顺行法第五竟)。

八法中遮法第六

佛在瞻波国。尔时世尊。十五日布萨时。在众僧前敷座处坐。观诸比丘心。观诸比丘心已。初夜默然入定。尔时有一比丘。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初夜分过。佛及僧坐久。愿世尊说波罗提木叉。佛时默然。至中夜分。是比丘第二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世尊。初夜已过中夜又过。佛及僧坐久。愿世尊说波罗提木叉。佛故默然。至后夜。是比丘第三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世尊。初夜分过中夜亦过。后夜分多过。东方欲动。佛及僧坐久。愿世尊说波罗提木叉。尔时佛语是比丘。我众不清净。时长老目连在众中坐。便作是念。佛为谁故作是言。我众不清净。我当入定观之。佛为谁故乃说是语。即便入定观一切众心。如是观时。见佛所为不清净比丘。寻从定起。诣是比丘所。捉臂拽出语言。痴人。汝远去灭去。永离比丘法。汝今僧中末后共住。时目连驱比丘出已闭门下橝。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佛所说众不清净比丘。我已驱出语言。痴人。远去灭去。永离比丘法。汝今僧中末后共住世尊。初夜已过中夜亦过。后夜多过东方欲动。佛及僧坐久。愿世尊说波罗提木叉。佛语目连。是痴人得大重罪。恼佛及僧故。目连。若佛于不净众中说波罗提木叉者。是不清净人头破七分。目连。从今汝等当自说波罗提木叉。佛不复为汝等说。目连。譬如大海渐渐深广。佛法亦如是。次第结戒次第立制次第教学。目连。若我法中次第结戒次第立制次第教学。是我法中希有。目连。譬如大海不越常限。我法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失命因缘护戒不缺。目连。若我法中所可制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失命因缘不越戒。是我法中希有。目连。譬如大海深广深广无量。佛法亦如是。深义无量。目连。若佛法义深广深广无量。是我法中希有。目连。譬如大海淳一醎味。佛法亦如是。淳一解脱味。目连。若佛法淳一解脱味者。是我法中希有。目连。譬如大海大众生住处。摩竭鱼鼋鼍婆留耆鱼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此等在海中未足为奇。有百由旬身者二百三百乃至七百由延身。此等众生处海中亦未为奇。目连。佛法海中大人住处亦如是。大人者。若阿罗汉向阿罗汉。若阿那含向阿那含。若斯陀含向斯陀含。若须陀洹向须陀洹。目连。佛法大海中大人所住。若阿罗汉乃至向须陀洹。是我法中希有。目连。譬如大海多宝无量宝种种积满。诸宝者。金银真珠砗渠玛瑙琉璃摩尼珠贝珊瑚楼枝等。目连。佛法海亦如是。多宝无量宝种种积满。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道。目连。若佛法中多宝无量宝种种积满。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是我法中希有。目连。譬如大海清净不宿臭尸。若有臭尸风吹上岸。目连。如来法海清净亦如是。不宿臭尸。臭尸者。所谓破戒人也。心乐恶法内烂外流。非梵行自说梵行。非沙门自言沙门。是名臭尸。如是等人。虽常随众而实远离。佛法清净不宿臭尸。是我法中希有。目连。譬如大海阎浮提界四大河流入。所谓恒河流夜摩那河婆罗河阿醯罗婆提摩驮河流入大海。有龙力出水及澍洪雨如车轴下。受如是水海不增不减。佛法中亦如是。刹利种以信出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得证不坏心解脱。不增不减。如是若婆罗门种违舍种首陀罗种。以信出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得不坏证心解脱。无增无减。目连。若佛法中有刹利种。乃至首陀罗种。以信出家得不坏心解脱。不增不减。是我法中希有。佛说是已语诸比丘。从今汝等自共说戒。如来不复为汝等说。尔时佛不复说戒故。诸比丘说戒。时有来者。有不来者。坐中比丘有犯罪者。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一切比丘应来。若有因缘者。应当与欲清净。中有犯戒者应遮。时诸比丘。有欲遮者。有不欲遮者。佛言。欲遮者应遮。不欲者不应强遮。诸比丘闻欲遮者应遮。不知当云何遮。佛言。若眼见事应遮。

尔时有比丘得天眼者。见诸比丘犯罪如雨駚下。见已便遮以是因缘故。斗诤事起。不得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是事白佛。佛语诸比丘。莫用天眼。随以肉眼所见应遮。诸比丘以肉眼遮时。有斗诤事起。不得布萨说波罗提木叉。佛言。应以所闻事遮。用闻遮时多有所闻。闻某比丘犯波罗夷。某犯僧伽婆尸沙。某犯波夜提。某犯波罗提提舍尼。某犯突吉罗。闻已皆遮。以是因缘故。斗诤事起。不得布萨说戒。佛言。应以疑遮。诸比丘多有所疑。若疑身犯口犯。若疑犯有残犯无残。若聚落中若阿练儿处。以是疑故。遮斗诤事起。不得布萨说戒。佛言。应以自言遮。清净者默然。

有一非法遮说戒。有一如法遮说戒。若比丘于五种犯中。无根遮说戒。是名非法。如法者。若比丘于五种犯中。有根本遮说戒。是名如法。有二种非法遮说戒二种如法遮说戒。二非法者。于五种犯中无根。若作若不作遮说戒。是名二非法。二如法者。于五种犯中有根作不作。是名二如法。复有三种非法遮说戒。三种如法遮说戒三非法者。若比丘无根破戒。无根破见。无根破威仪。是名三非法遮说戒。三如法者。有根破戒破见破威仪。是名三如法遮说戒。复有四种非法遮说戒。四如法遮说戒。四非法遮者。无根破戒破正见破正命破威仪。是名四非法遮说戒。四如法者。有根破戒破正见破正命破威仪。是名四如法遮说戒。复有五非法遮说戒五如法遮说戒。五非法遮者。无根波罗夷遮说戒。是名非法遮。无根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遮说戒。是名五非法遮。五如法遮者。有根波罗夷遮说戒。是名如法遮。有根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遮说戒。是名五如法遮。复有六非法遮说戒。六如法遮说戒。六非法者。无根破戒作不作。无根破见作不作。无根破命作不作。是名六非法遮。六如法者。有根破戒作不作。有根破见作不作。有根破命作不作。是名六如法遮说戒。复有七非法遮说戒。七如法遮说戒。七非法者。无根波罗夷遮说戒。无根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从恶口起突吉罗。从偷兰遮起突吉罗。是名七非法遮。七如法者。有根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从恶口起突吉罗。从偷兰遮。起突吉罗。遮说戒。是名七如法遮。复有八非法遮说戒。八如法遮说戒。八非法者。无根破戒作不作。无根破见作不作。无根破命作不作。无根破威仪作不作。遮说戒。是名八非法遮说戒。八如法者。有根破戒作不作。有根破见作不作。有根破命作不作。有根破威仪作不作遮说戒。是名八如法遮说戒。复有九非法遮说戒。九如法遮说戒。九非法者。无根有残作遮说戒。若无根有残不作。若无根有残作不作。若无根无残作。若无根无残不作。若无根无残作不作。若无根有残无残作。若无根有残无残不作。若无根有残无残作不作遮说戒。是名九非法遮。九如法者。有根有残作。有根有残不作。有根有残作不作。有根无残作。有根无残不作。有根无残作不作。有根有残无残作。有根有残无残不作。有根有残无残作不作遮说戒。是名九如法遮说戒。复有十非法遮说戒。十如法遮说戒。十非法者。若比丘不犯波罗夷。若比丘犯波罗夷。僧未出是罪。若不轻呵僧。若比丘轻呵僧。僧未欲出罪。若不舍戒。若僧未欲出舍戒事。若随顺如法僧事。若破戒破见破威仪。不见不闻不疑。遮说戒。是名十非法遮。十如法者。若比丘犯波罗夷。若僧欲出波罗夷事。若轻呵僧。若僧欲出轻呵僧事。若舍戒。若僧欲出舍戒事。若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若破戒若破见若破威仪。若见若闻若疑。遮说戒。是名十如法遮说戒。若比丘犯波罗夷者。有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相貌。若从他闻某比丘犯波罗夷。若彼自说我犯波罗夷。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展转闻信闻疑。某比丘犯波罗夷。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得布萨说戒。是名比丘犯波罗夷。僧欲出波罗夷事者。如比丘犯波罗夷事。僧欲捡挍是比丘事时。有是难起及余难若八难中一一难起是。事未决断。僧从坐起去。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听。今僧欲捡挍某比丘犯波罗夷事。有是难起及余难起。若八难中一一难起。是事未断。僧从坐起去。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后布萨时。当先断某比丘事。是名白。若诸比丘后布萨时。能先断是比丘事者善。若不能断。诸比丘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得布萨说戒。是名僧欲出比丘犯波罗夷事。轻呵僧者。若比丘见余比丘轻呵僧相貌。以是相貌轻呵僧。若从他闻某比丘轻呵僧。若彼比丘自说我轻呵僧。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展转闻信闻疑。某比丘轻呵僧。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得说戒是名轻呵僧。僧欲出轻呵僧事者。如比丘轻呵僧。僧欲捡挍是比丘事时。有是难起及余因缘。若八难中一一难起。是事未断。僧从坐起去。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听。今僧欲捡挍某比丘轻呵僧事。以是难起若余因缘若八难中一一难起。是事未断。僧从坐起去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后布萨时。当先断某比丘是事。是名白。若诸比丘后布萨时能先断是比丘事者善。若不能断。诸比丘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应布萨说戒。是名欲出轻呵僧事。舍戒者。若比丘见余比丘舍戒相貌。以是相貌舍戒。若从他闻某比丘舍戒。若彼比丘自说我舍戒。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展转闻信闻疑。某比丘舍戒。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得说戒。是名舍戒。欲出舍戒事者。如比丘舍戒僧欲捡挍是比丘事时。有是难起及余难起。若八难中一一难起。僧从坐起去。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听。今欲捡挍某比丘舍戒事为是难起及余因缘若八难中一一难起。是事未断。僧从坐起去。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后布萨时。当先断某比丘是事。是名白。若诸比丘后布萨时。能先断是比丘事者善。若不能断。诸比丘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应布萨说戒。是名欲出舍戒事。不随顺如法僧事者。随僧所作事。若白一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立十四人羯磨。若比丘见余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相貌。若从他闻某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若彼比丘自说我不随顺如法僧事。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展转闻信闻疑。某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若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应布萨说戒。是名不随顺如法僧事。破戒者。有比丘犯波罗夷。犯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若诸比丘。见比丘犯戒相貌。若从他闻某比丘破戒。若彼自说。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展转闻信闻疑。某比丘破戒。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得说戒。是名破戒。破见者。除身见为本六十二见。若起余见。谓无罪无福无施无善无恶无善恶果报无今世后世无父无母。无世间阿罗汉得正行今世后世自身作证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从是身更不受后有。若诸比丘见是比丘破见相貌。若从他闻若彼比丘自说。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展转闻信闻疑。某比丘破见。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若此住处彼住处。欲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僧不得说戒。是名破见。破威仪者。有比丘于和上阿阇梨一切上座所。作邪恶破威仪行。若诸比丘见是比丘破威仪相貌。若从他闻某比丘破威仪。若彼自说。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展转闻信闻疑。某比丘破威仪。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若此住处彼住处。欲遮是比丘说戒者。应作是言。遮某比丘说戒。某比丘在众中。不得说戒。是名破威仪八法中遮法第六竟。

十诵律卷第三十三

猜你喜欢
  卷第五·李通玄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唐慧琳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智顗
  菩提資糧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季总彻禅师语录叙·佚名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卷二百三十·佚名
  四分律卷第十八(初分之十八)·佚名
  袪世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及唤起佛教徒的自醒·太虚
  龙舒净土文序·王日休
  卷十二·僧祐
  卷第八·祖琇
  卷六·野竹福慧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赵匡义、郑恩同上)(赵匡义云)符家园圃真堪赏,柳绿花红景物奇。某赵匡义是也。这个是郑恩兄弟。俺两个去符彦卿花园内赏玩新春之景,与兄弟酒肆中多饮了几杯酒,来迟了些。兄弟,兀的士户人等都散了也,俺回家去罢。(郑恩云)二

  • 楚辞集注卷第三·朱熹

    天问第三【离骚十三】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彷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何而问之【一】,以渫愤懑。楚人哀而惜之,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此篇所

  • 卷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五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刘 崧【五十首】崧字子高泰和人明初以人材举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寻放还征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请老许之复召为国子司业有槎翁集【宋景濓云子高天

  •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班固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 卷一百三十 宋紀十二·司马光

      旃蒙大荒落(乙巳),一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元年(乙巳、四六五年)   春,正月,乙未朔,廢帝改元永光,大赦。   丙申,魏大赦。   二月,丁丑,魏主如樓煩宮。   自孝建以來,民間盜鑄濫錢,商貨不行。庚寅,更鑄二銖錢,形式轉細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四·汪楫

      崇禎五年十月  ○崇禎五年十月  五年壬申十月乙丑朔孟冬帝親享太廟  陞常自裕為兵科左給事中宋之普為右給事中  陞賀世壽為通政使  以李行恕為山東副使  山東廵按謝三賓以登州水城內竪立船桅又挑濬板

  • 卷三百九十五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丙戌,詔:「內外官司承傳宣、內降,或奏請得旨,並即隨事申尚書、中書省、樞密院覆奏。若事小,或已得旨,不候覆奏,及須索限即日供奉,許官司施行訖,申尚書省或樞密院,月終類聚,詣實照據。」(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黑龙江之风流案·李定夷

    黑龙江省广信公司,总握全省金融命脉,势力之大,莫与伦比。董事中有一苏馨远者,其为人也,小有才,颇占权势。养尊处优,生平无他好,除自私自利外,专事渔色。被其奸污之妇女,已难以数计。人或畏其多金,亦或利其多金,以故无过问者。近以

  • 卷二十六·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六乾隆二十九年秋七月癸丑陜甘总督杨应琚等疏奏哈密等营改巴里坤镇标管辖杨应琚等奏言查巴里坤提督与乌鲁木齐总兵互相更调经将军臣明瑞

  • 第四节 史 学·吕思勉

    自曹魏以降,作史职在著作,而隶于秘书,隋世仍沿其旧,有著作郎一人,佐郎八人。炀帝又于内史省置起居舍人二。《隋书·百官志》。唐贞观二年(628年),省起居舍人,移其职于门下,置起居郎二员。显庆中,又置起居舍人,属中书省,与郎分在左

  • 卷二十八·戴锡章

    献宗皇帝李德旺,神宗遵顼次子也。光定十三年二月,神宗废太子德任,以德旺为太子。十二月,神宗诏传位于太子,乃即位时,年四十二,改元乾定。时蒙古主使史天祥徇西夏,破贺兰山还,遇敌射伤,额出血,目为之昏。(《宋史·夏国传》及《元史

  • 治国第四十八·管仲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

  • 卷六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祭义第二十四之一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祭义者以其记祭祀齐戒荐羞之义也此於别录属祭祀 方氏慤曰陈乎外者祭之法存乎中者祭之义君子於祭岂徒法为哉亦有义存焉尔郊特牲曰礼之所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三·圆晖

      从此第三。明四念住。就中分二。一明别相念住。二明总相念住。且初明别相者。论云。如是已说入修二门。由此二门。心便得定。心得定已。复何有所修。颂曰。  依已修成止  为观修念住  以自相共相  观身受

  • 劝发菩提心集卷中·慧沼

    翻经沙门慧沼撰一赞受戒门 二显过劝持戒门 三明护戒门 四受意门 五说受益门 六正受门 七受戒得益门 八受十善戒门 九赞忍护戒门 十白衣五戒门 十一供养门 十二供养见利门 十三障治门 十四胜劣门 十五善

  • 阿剌伯海的女神·徐訏

    短篇小说集。徐訏著。收散文6篇,小说1篇。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慧日

    凡三卷。今残存上卷。唐代慧日撰集。又作净土慈悲集、往生净土集、慈愍三藏文集、慈悲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援引诸经论赞西方净土之文,以劝说念佛往生。据卷上归敬偈所载,系为怜愍一切众生,无明覆心迷于净土,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