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回 嘲时文先生辞馆 取言貌世族联姻

作者: 西冷散人

  话说浙江绍兴府,山水秀美不亚钱塘,而府属诸县,尤以会稽为最。府城外鳞塍错列,众山环抱,城西一山,旧有禹穴,旁立夏王庙。汉司马迁搜求天下奇书,曾到此游过。山下有一条清溪,溪水潺缓,游鱼可数。沿溪数十里,两岸都是村庄,背山临水,不下数百家。庄分东西,庄上风俗朴茂,半耕半读,颇有世外桃源之趣。西村有一康姓家,明初避乱,由金陵迁住此间。虽是世代书香,却都不曾出仕过的。传到十七世孙康逢吉名自强,始由进士出身,点子即用知县,分发福建,做了两任实缺官,也就急流勇退,告病回乡。
  逢吉少时失帖,家基中落,苦志读书,年二十入泮,就在东村何姓家教书、糊口。一日解馆回家,想经禹穴山下游玩景致。出了东村,迤逦向北,想从山后兜转回到西村。其时天气正热,逢吉行走了二三里路,到得山下,都是旷野,没处歇息。
  忽见前面有条竹径,径边有块大青石,逢吉正想找一阴凉地方,见了这径便随意过来,在那块石上坐下。坐了一会,回转身,瞥眼见石后头有木匣一只,逢吉忙拾起来,开匣看时,光艳夺目,恰是真珠和翡翠扎成的一对侧凤,约莫估来,足值二三百金,便揣在怀里,想道:“这样贵重物,如何掉在这里?”逢吉揣藏了,四下一望,没人看见,正要起身走开,忽又转念道:“这必是人家使女不小心掉下的,吾若藏过他;他找寻不着,一时情急,闹出性命来,如何过意得去?”想了一想,仍旧坐下等着。不一刻,远看见一个女子急慌慌跑过来,逢吉想道:必是那找物的来了。一面想,一面见那女子已到跟前。逢吉坐着不动,那女子转到石后边找了一回,又向逢吉打谅了一回,只怔怔的站着不敢问。逢吉看她像大人家的丫环模样,虽不十分美貌,也生得俊俏可爱,当下看了,便笑问道:“你找什幺?”
  那女子含泪说道:“先生瞧见什幺没有?”逢吉道:“有的,你先和我说找的是什幺?”女子便跪下央告道:“这是我们奶奶穿带的一对珠风,昨日借给姑娘戴了,差我去讨还的。倘若没有了,我这性命就也结果了。老爷那里见来,赏还我了罢!”
  逢吉道:“这样值钱的东西,怎幺会掉在这里地方?你说给我听,我就还你。”那女子急了,只得涨红了脸,告诉逢吉道:“方才我走了多远路,没处小便,趁个空儿,就在这石头边小便。忽地见有两个人来,急得就走,一时慌忙掉下的,幸亏撞见了好人,快赏给我罢!”逢吉见他语言温柔,神情宛转,一时又动了欲心,便向她说道:“你要还我就还你,只是一样……”话到此句逢吉笑嘻嘻伸出左右两指,做成个颠鸾倒凤的意思来给他看,口内说道:“你肯和我这个,我便还你。”那女子听了,满脸飞红,只是不语。逢吉便拉她的手,那女子摔开了,骂道:“没脸的!藏过了人家东西,还要诓骗人家。”逢吉听说骂了他,便沉下脸来说道:“我何曾藏过你的东西?你几时看见的?”
  那女子见他耍赖了,又羞又急,一时没有主意,便道:“横竖活不成了,任凭你去怎样罢!”说毕,躺在地下,将手帕掩了面。逢吉见她听从,喜出望外,便撩起衫儿,想要腾身上去,忽一抬头看时,红日当空,树阴卓午,猛然回省道:“乘人之危,玷人之节,这样行为与禽兽何异?”动了这念,便如浇了冷水一般,浑身毛骨竦然,那一团欲火,霎时间不知往那里去了。当下对那女子道:“快起来,我给你顽笑儿,你便当真起来。”那女子听了忙爬起来。逢吉便将木匣打开给她看了,交给了说道:“拿好,再不要失了。”那女子喜出望外,便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谢了,拿了木匣自去。逢吉回家静想道:“这理欲上工夫真难,今日吾见了那珠凤,便起了贪心,幸亏一念回转,才得回转。后见了她的色,又险些儿失丁身子。不过一刻时光,这理欲两关,忽腾忽败,怪不得孟子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又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吾今日的事,真正差得几希儿呢。”
  逢吉想了,汗流脊背,由是苦志用功,讲究做人处世的道理,后来成了进士,做官十余年,也极清廉公正。
  回乡时年近五旬,尚无子息,夫人何氏代他纳了一妾,三年生得一子,生的那夜异香满室,近村的人见有一颗星落下他家来。逢吉夫妇如得了活宝一般,知道这孩子有夙慧,取名济时,号黼清。到了五岁,上学读书,过目成诵,都如读过的一般。七岁《四书》读完,便能对对,且极敏捷。
  一日,父亲领了到彭尚书家去拜寿,尚书见了十分喜欢,便出了一个对道:“愿为小相。”黼清用手指了尚书,随口对道:“窃比老彭。”尚书大喜,说:“这孩子志气将来不可限量。”
  便赏了他许多书籍。到了十三岁上,《十三经》都已读全,且又论事明决,胆略过人,评论《左传》上人物,只佩服叶公一人,说其品在管仲、子产之上。若后臧弃母,终身不正视,则为有德,平白公之乱,则为有才。尤不可及者,楚国未定,兼为令尹司马;楚国既平,即致仕而老于叶。其度量宏远,襟期淡泊,有古大臣气象,迥非春秋诸名卿所能比美。又尝论书经多方多士等篇,谓周之顽民乃殷之义士,吾辈生在后世,不当轻论此辈。其议论奇确往往类此。到十六岁即喜读兵书,晓得古时名将无数。熟习天文,深知地理,于各种经世有用之书,无不博览。康老太爷见他抱负不凡,深望他功名早就,便请了一位先生,乃是时文好手,教他儿子应试工夫。那先生便把抡元夺魁的秘诀,尽心指授,又把些名家的稿子和那些近月墨卷,精选了一二百篇,教他慢慢揣摩。黼清领略一番,觉得没甚趣味,做了几时,便问那先生道:“时文有何用处?”先生答道:“取科名。”又问;“取了科名,还有什幺用处?”先生被他这一问,问得穷了,便生了气,说道:“这是国家功名,管甚幺有用没用?”黼清听了,便不再问。一日,先生出了一个题目,是“子曰:文莫吾犹人也”一句,黼清兴之所至,将时文的害处借题发挥。先生见于,疑他有意调侃,大是生气,便托故回家,一连十日不到馆。康家屡次去请,仍旧不来,正在踌躇,忽见门上传报王忠甫来了。
  这王忠甫是康逢吉乡榜同年,最相交好,就是那先生,也是他荐来的。当下逢吉听他来了,忙整衣出迎,相见于,分宾主坐定。康老太爷先说道:“这几时老同年久不出城,小弟正想来奉候呢。”忠甫道:“早要到府来拜望,只为了舍甥一头姻事忙于几天。”康老太爷忙问道:“令甥完姻幺?是那家的小姐?”
  忠甫道:“就是赵光裕侍郎的小姐。”康老太爷忙说道:“恭喜,小弟还未过去道贺呢。”忠甫道:“不敢!”随问:“令郎近来用功如何?”康老太爷答道:“说起来倒有一事,要拜托吾兄。”
  忠甫忙问:“什幺?”康老太爷便将先生的事说了一遍,托忠甫代请到馆。忠甫答应去了,到得明日,忠甫回报:“先生拘执得很,说学生嘲笑时文,他教不来的,不肯到馆了。”康老太爷把儿子埋怨了几句,也就罢了。
  却说忠甫外甥姓林,也是缙绅世族,祖官到云南巡抚,名峰,父名念松,由翰林编修荐升到副都御史。念松先时只有两女,到五十岁上梦见一个人给他一枝鲜花,香艳异常。做了这梦,果于那年上生这儿子,因此取名叫琪,号梦花,年方十二,其母王夫人就送他到母舅家中,和两个表弟同伴读书。梦花质地聪明,性情却极浮动,两个表弟跟他不上,梦花放了学,每每独自一个出去顽耍。一日,正逢冬至节,先生解馆回去,忠甫也为朋友家应酬清早出门。梦花撇了两个表弟,背地里又溜出去。走出前门,恰好有两个人拿了风筝儿到旷野去放,梦花见了,就跟了一同走,不知不觉出了城,又走子二三里,到得一处土山上,看那两个放风筝儿。看了一会,怕母舅回家来寻问,便自寻路回去。走了一会,迷失了路径,想要找人问路,乡野地方,又没有人家。越走越远,心内正自着慌,忽见远远有个庙宇,便望那庙前赶来。进得山门,不见一人,看那庙中景致颇好,便一路进去,直到方丈,仍没有一个人接应。梦花心中正在疑惑,忽听东厢隐隐有笑声,梦花意在找人问路,便走进那屋,抬头看时,壁上挂一幅大画,画上画的是八仙过海。
  梦花走到画边,细细看那画,想要数那八个仙人,看一回,不免用手点一回,点到后来,无意中失手一推,咿呀一响,门随手开,门内撞出一个胖大和尚,和一个中年的妇人来。梦花吓得走不动身,原来这和尚是不守清规的,藏了妇人在庙中,怕有人看破,设法造下一间暗室,门上挂了这画,连神鬼都不知不闻,那和尚就在里面结欢喜缘,哪晓梦花年轻,见了这画顽耍起来,那门就禁不住开了。和尚见了梦花,虽是孩子,终怕他说开去,就将他当胸一把提进来。梦花早是唬得魂不附体,那和尚就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刀来,喝道:“小畜生!今日要结果你了。”梦花见了,跪在地上,只是磕头,哭道:“吾情愿拜你做师父,服侍你两个,师父饶了我罢!”那和尚那里肯依,举刀便砍,是那妇人看这孩子伶俐俏,有些不忍,一把拉开,说道:“不要杀他,就将他关在这里罢。”和尚摇头道:“使不得,留着终是祸根。”那妇人仍不放手,和尚想了一想,说道:“你要关他,我有一法,拿他锁在后院塔顶上,等他饿死,全了他的尸罢。”说毕,放下刀子,就叫两个徒弟送到塔里,锁在第一层上。临走,叮嘱梦花道:“过了七日,我来看你。”梦花在塔里足饿了两日,到第三日,那妇人私下差人送了些饼儿给他吃。梦花吃了,心下想道:“我不饿死,和尚见了,终要弄死我的。总之一死,还是跳下去死的干净。”想定主意,候到夜深揭开了一扇窗子,向下一望,离地约莫有十余丈高,怔怔的想道:“下去是必死的。”想了一想,手脚都酥软了,忽又转念道:“死在贼秃手里,还不知怎样呢,不如跳下去。”一面想,一面便纵身出去,但觉两眼眩晕,如天旋地转,一失脚从空落下,此时梦花早已魂飞魄散,及落下来,没有什幺伤筋动骨的痛苦,倒自疑心起来:“莫非吾在梦中幺?”又疑心道:“莫非此身已死了?”恍恍惚惚,就爬起来,睁眼一看,方知跌在一堆柴草上。又定睛看时,月光满地,寂无一人,想道:“奇怪。”便轻轻开开院门,很命的逃走。
  却说忠甫,自那日回来,等到晚上,不见梦花回家,忙差人四处找寻,自己也出来访问。连日连夜寻了几天,不见踪影,又不敢去回林家,正急得不了,恰好那日回来,在城外撞见了,领得回来,忠甫又喜又怒,问明原故,便告了县官。火速饬差,捉到和尚,审明正法,把那庙宇拆毁了。
  从此,忠甫管束极严,不许梦花出门一步。到得十八岁出考,进了学,送回林家。林太太见儿子年近弱冠,便托忠甫与他结头高亲。忠甫留意了两年,恰好赵侍郎要相亲,忠甫和赵家本系世交,从中给梦花做媒。侍郎见了梦花的相貌,又讨他的文章看了,甚为合意,当下允许了。两家行过聘礼,侍郎便择吉招赘。梦花在家陪他的儿子读书。梦花在赵家供给齐备,兼有两个妻舅作伴,便觉得此间乐不思蜀了。欲知端的,再看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九回 验明尸铡奸夫淫妇 又一案蛤蟆路鸣冤·储仁逊
  第三回 过路客认画图直游秘室 奉公差执牌票误捉闲人·天花藏主人
  第100回 向丽娟巧定牢笼 山万里贪欢中计·牛瑞泉
  第十三章 心药·徐枕亚
  第三十一回彩笔描蛾直上摩星塔银箫引凤偕游醉白池·平襟亚
  第六十三回 金銮殿二相施威 丞相府刘氏谢罪·
  卷三十 情中淫·曹绣君
  第十五回 沦落相逢沾泥同惜絮 缠绵示意解渴暗分柑·张恨水
  第二回 丑汉顿更恶面目 美容更受特封赠·醉西湖心月主人
  第六十一回 谭绍闻仓猝谋葬父 胡星居肆诞劝迁茔·李海观
  第八回 脱幽囚海岛漂流 困攻苦馆中卧病·旅生
  第一回 谭楚玉远游吴越 刘藐姑屈志梨园·
  第十九种 老作孽·石成金
  第十二章 情敌·徐枕亚
  第二十九回 孝哥儿荣升县令  云里守寄书认亲·讷音居士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