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回 功成拂袖避世证果羽化登仙

作者: 醉西湖心月主人

    却说次日匡子同蒋氏、匡鼎,一起到庵中来看摘凡。观中住持迎接。匡子问:“李夫人安在?”住持道:“昨夜归来,今早犹未出房,想还睡哩。”启门视之,只见经卷尚在,遗下女衣一堆,别书一封,人已不见踪影矣。匡子忙忙拆开,读罢,发声恸哭,道:“是我捂他青春,弄得他三不能归。他修行去了,摘凡,摘凡,你好苦也!九死存孤,竟不能一享其养。言及于此,我肝肠裂碎矣。”昏死于地。众人急救,半晌方醒,循又昏去。如此数次,哭不肯祝匡鼎看书,然后知他是个男身,道:“真是好人,若不是他,我命也不知死在哪里,何况功名?”也放声号哭,情动旁观。蒋氏思他保孤成名,耽误他一十五载,今事完一旦去了,心如刀割,但碍他是个男子,不好十分大哭,却也泪似湘江水,涓涓不断流。恰好高尚书送亲至,闻知此事,十分诧异,道:“妇人存孤,华云龙之妾脍炙人口;门客存孤。程婴、公孙杵臼名传万古。摘凡以男身行女事,旷古保孤,人世罕有这般奇特。且为父而不顾其身,忠主而不易其行日与妇女交接而不易其操,教子成名而不居其功,脱然隐去而不露其迹,高人非子,缙绅大夫莫能及也。老夫修本达之天庭,以表此奇特。”状元放心不下,差人四下追寻。

    却说摘凡乘天未明,出城往南行走。此时他已是道(士)装束,忽听三三两两,传说新科状元不见了母亲,四下追寻。摘凡道:“寻着不雅,往小路去罢。”心慌意乱,信步行来,见一座洞山:高峰掩映,怪石嵯峨。司花瑶草馨香,红杏碧桃艳丽。崖前古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门外老松,黛色参天三十丈。双双野鹤,常来山顶舞清风;对对山禽,每向枝头啼白昼。簇簇黄藤如得索,行行烟柳似垂金。方塘积水,深穴依山。方塘积水,隐千年未变蛟龙;深穴依山,住万载得道仙客。果然不亚玄都府,真是神仙有洞天。

    摘凡看了,道:“离城不远,有此一座好山,结庐于此,亦尽好修行。只是离城忒近了些。”行来身倦,依石而坐,一觉睡去,醒来夜晚。四顾无人,一天星斗,摘凡着慌,道:“山静人稀,如何是好?”抬头四望,见山上远远有灯光透出。摘凡喜道:“且喜山中有人家住,借宿一夜,明朝再行。”遥望灯光,迤逶行来。约有里许,是好一个所在:门依双轮,日月照耀。一望山川。珠渊金井暖含烟,更有许多堪羡。叠叠朱楼画阁,疑是赤壁青田。三春杨柳九秋莲,兀是洞天罕见。

    原来不是人家,是个修真所在。从窗中透出一点灯光,明月之下,照见匾上题着“今日方知是我”。满心欢喜道:“原是个修行所在,此好借宿也。”上前叩门,里边应声道:“来也。”走出一个眉清目秀、须黑唇红的道童,开了门,迎进摘凡。摘凡道:“外方远人,迷失道路,投宿一宵,明朝早行,幸道兄勿拒。那道童道:”我只道是投胎回来的,原来是投宿的。请坐,请坐。“摘凡听他说话蹊跷,便问道:”何人投胎回来?“那道童道:”说来好笑。我有一师父,号玉华真人,果正散仙,真是快活。因游蓬莱岛,遇淡若仙姑,谈及男女世事,他便起了念头,道:‘我必要做一番女人,身历其境,看是如何滋味,再来正果未晚。’遂出神去投胎。比及到了那里,又转念头,道:‘落了女身,有好些不便。’其念再转,穗投了男胎。然那端**,却不肯放他,落在南院,做了小官。后来索性被精迷却本来,改了女妆,又为人做了妾。女人滋味,烦恼苦楚,俱已达过。计算已在人间三十五年矣,早晚想必来也。“摘凡听他句句说在自己身上来,骨悚毛酥,便问道:“他投胎到什么地方?”道童道:“福建闽县李知事家,名又仙,字摘凡。父任松江知事,解钱粮上京被劫,拘陷狱中。他卖身救父。其后娶他的是匡人龙。”摘凡心中便有些转动,便问:“他若来时,怎么光景?”道童道:“他若来时,自是不同。耸身登座,叱吒风雷,掉臂过关,安向关吏问路?”这一语,提明了摘凡的觉性,大叫一声,道:“我来矣。”踊身登座,上了风火蒲团。只听得一声霹雳,雷火交加,金光开处,现出庆云瑞彩,贝叶金灯,璎珞垂丝,幢幡宝盖,仙女奏乐钧天,仙童执拂盈目,龙虎延驾,鸾凤飞舞。早有雷神电母,五方揭帝,四大天王,接引仙师,黄巾力士上前道:“真人难数已满,吉日良时,请登法驾。“摘凡翩然上座,早已羽化登仙矣。

    却说状元差人寻了两日,不见摘凡踪迹,十分挂念。匡子如有所失,泪痕从未一干。工部莫须有知到京必无善状,服毒而死。旨下:“田产入官,妻子边戍。”大仇已雪匡鼎又与高小姐完亲,一家全美,只是丢摘凡不下。高尚书奏本上,圣旨下:“李又仙孝义可旌,既入终南,敕封孝义真人。就差状元赉lai旨,前往终南披宣,以报养育之恩。”合家欢喜。匡子欲同往,高尚书曰:“老拙闲居,也同一行。”蒋氏亦必欲去。如是,并其媳同往焉。匡子曰:“吾欲绕道福建,以访李家父母,少酬万一之报。”匡鼎道:“是。”因到沈小山家,问李家可曾有人来么。小山道:“十四年前,李老爷亲自来寻。此时太老爷已背时,无处查问,只得到吴老爷衙中询问一番。住了三月,流泪回去了。又三年前,有一会试相公,到寒家整整住了半载,寻访不着,大哭一场去了。问他,乃是李公子的亲弟。留一路引在此,人若知在何方,不惜千金取赎。”匡子道:“他今已往终南山修行去了。高尚书与吾儿奏本,圣上敕封他为孝义真人,今特往闽访问他家,与他父母说个真信。如有路引,绝妙,绝妙。”沈小山道:“这个极好,他家想他,一似农夫望岁,可怜!替他说一声,也免他父母倚门盼望。”匡子取了路引,别了小山,回见状元,道以前事。大家又出了一回眼泪。次日登途,一路夫马接应,好兴头也。

    来到闽县,寻着李家,门上通报了。其弟李继纲出迎。献茶后,问:“老大人光降何事?”状元把前后事说了一遍。其父母听见,举家号泣,哀声盈耳。状元道:“蒙令兄哭志教养之恩,今承旨往终南,敕封令兄为孝义真人,必欲寻见方回。吾父不舍令兄,同尊翁与学生齐往终南寻会何如?”李生大喜,入见其父。其父已备知,整衣而出,以通家礼见了。与高尚书、匡人龙相会,谈及前事,皆都流泪。

    并收拾行李同往。一路无词,约有二月,始到终南,终消问息,觅综寻迹,一连十数日,并无踪影。偶见一二修行之士,问亦不晓。众人焦躁,走投无路,渐入深境,并无退心。忽见:一天瑞彩光摇拽,五色祥云飞不彻。鹿鸣空内九回声,紫芝色秀千层叶。中间见出真人相,才子风流原自别。袖舞虹霓透汉霄,腰悬宝囊无生灭。终南山上号玉华,为情甘把凡胎谪。

    摘凡跨鹿,半云半雾落下山来。下了鹿,迎着众人道:“有劳列位,不远千里相访,足见高谊。“众人视之,见其头戴云凌巾,身披鹤氅,风流儒雅,更胜当时,大家一齐向前迎接。其父抱之痛哭。摘凡谓其弟曰:“老母生吾身体,吾无能侍养,吾弟孝侍多方,真是可敬可法。”对匡子说:“吾乃玉华仙子,因赴蓬莱,偶作妄想,思作女身,遂投凡世。虽真性不移,犹然男胎,而夙孽缠身,**不肯饶我。前则**南院,后则簪笄ji从君。孽缘所使,不得不然。感君情侠,保孤教育,吾事以毕,孽亦顿消。复此真身,超然物外,再不复入人世矣。君自珍重,无复我念。”状元披宣诏敕,摘凡谢恩,道:“愿皇祚永昌,万岁!万岁!万万岁!! 摘凡欲辞去,众人固留,摘凡曰:“心去意难留矣。”谢了一声,飞身上鹿。众人扯住号哭,他把风云角一拍,雷声响处,鹿足腾空,起在半天。摘凡道:“列位珍重,我去也。”云霞飘渺,倏然不见。回视道童两人,亦在空中,壶盒杳无踪迹。道童曰:“列位不要哭了,我师父好到蓬莱弱水也。”

    众人哭了一回,只得收拾归家。状元回京徼旨,奏明前事。敕辽东文武,谨加防守。未几而开元、广宁、辽阳俱陷焉。八千女鬼,却应在魏忠贤“魏”字上,仙机过后方知,岂是当时可测?其父归家,与其母同食火枣,遂不复饮食,入武夷山,后不知所终。其弟果发甲。蒋氏与匡子俱至百岁,一朝无事,匡子曰:“摘凡差人请我。”而卒。高尚书与夫人分食胡桃,白发复黑,齿落重生,寿九十有七,无事而终。高氏果生一男一女。状元感摘凡教育之恩,以女嫁其弟之子,同朝为官,俱有德政,位至三公,世世婚姻,甲第不绝云。

猜你喜欢
  第八出 番衅·孟称舜
  第二十回 收宝剑天缘成就 再花烛钦赐团圆·
  第五十二回 秋心院遗迹话故人 花月痕戏场醒幻梦·魏秀仁
  罗汝敬序·李昌祺
  第85回 众公差智锁凶徒 时香兰公堂诉苦·牛瑞泉
  第五十三回 劳大夫拙用美人计 可新妇巧点探花郎·蔡召华
  第卅五回 寂寞柳边舟传言绝客 徘徊门外月闻药投亲·张恨水
  第二十六回 阵前把云福擒缚 说大义玉龙投降·
  第十九回 意外遭两人错配 梦中事一半先灵·绿意轩主人
  第十一回 至诚心登堂晋谒 暗有意且寓陈蕃·天花藏主人
  第十三回 触疠气鼠瘟流毒 比匪人狴狱遭刑·彭养鸥
  第101回 劝香醪灌醉山贼 全大义佳人行刺·牛瑞泉
  第二十八回 瓜州渡樱桃死节 润州城郑子吹箫·梦笔生
  第十七回 评诗画风窠三集 宜嫁娶鹊渡双圆·临鹤山人
  第十六回 催妆得句贵姊迎妆 寻梦留香仙妃通梦·郭则沄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