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韩昌黎诗

  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险处亦自有得失。盖少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专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痕迹。有心与无心异也。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恐昌黎亦不自知,後人平心读之自见。若徒以奇险求昌黎,转失之矣。

  游韩门者,张籍、李翱、皇甫、贾岛、侯喜、刘师命、张彻、张署等,昌黎皆以後辈待之。卢仝、崔立之虽属平交,昌黎亦不甚推重。所心折者,惟孟东野一人。荐之於郑馀庆,则历叙汉、魏以来诗人,至唐之陈子昂、李白、杜甫,而其下即云:"有穷者孟郊,受才实雄骜。"固已推为李、杜後一人。其赠东野诗云:"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我愿身为,东野变为龙。"是又以李、杜自相期许。其心折东野,可谓至矣。盖昌黎本好为奇崛皇,而东野盘空硬语,妥帖排,趣尚略同,才力又相等,一旦相遇,遂不觉胶之投漆,相得无间,宜其倾倒之至也。今观诸联句诗,凡昌黎与东野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可知昌黎之於东野,实有资其相长之功。宋人疑联句诗多系韩改孟,黄山谷则谓韩何能改孟,乃孟改韩耳。此语虽未免过当,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昌黎作《双鸟诗》,喻己与东野一鸣,而万物皆不敢出声。东野诗亦云:"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居然旗鼓相当,不复谦让。至今果韩、孟并称。盖二人各自忖其才分所至,而预定声价矣。东坡《读孟郊诗》则云:"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

  又似煮彭越,竟日嚼空螯。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元遗山《论诗绝句》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亦抑孟而伸韩。

  盘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若徒ㄎ摭奇字,诘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昌黎诗如《题炭谷湫》云:"巨灵高其捧,保此一掬悭。"谓湫不在平地,而在山上也。"吁无吹毛刃,血此牛蹄殷。"谓时俗祭赛此湫龙神,而己未具牲牢也。《送无本师》云:"鲲鹏相摩,两举快一啖。"形容其诗力之豪健也。《月蚀诗》:"帝箸下腹尝其皤。"谓烹此食月之蟆,以享天帝也。思语俱奇,真未经人道。至如《苦寒行》云:"啾啾窗间雀,所愿晷刻淹。不如弹射死,得亲包Ь。"谓雀受冻难堪,翻愿就い炙之热也。《竹簟》云:"倒身甘寝百疾愈,愿天日恒炎曦。"谓因竹簟可爱,转愿天不退暑,而长卧此也。此已不免过火,然思力所至,宁过毋不及,所谓矢在弦上,不得不发也。至如《南山诗》之"突起莫间","诋讦陷乾窦","仰喜呀不仆","塞生忄句矜","达壮复奏";《和郑相樊员外》诗之"禀生肖剿刚","烹斡力健倔","龟判错衮黻","呀豁疚掊掘";《征蜀》诗之"刂肤浃痍疮,败面碎黥吉刂","岩钩踔狙猿,水漉杂骨。投{大卯}闹宫{隆石},填隍亻威亻密亻脊","堞高喜,抉门呀拗<门曷>","ㄣ梁排郁缩,闯窦扌契窟{穴}";《陆浑山火》之"{亡皿}池波风肉陵屯","电光覃目暖"。此等词句,徒聱雅啬舌,而实无意义,未免英雄欺人耳。其实《石鼓歌》等杰作,何尝有一语奥涩,而磊落豪横,自然挫笼万有。又如《喜雪献裴尚书》、《咏月和崔舍人》以及《叉鱼》、《咏雪》等诗,更复措思极细,遣词极工,虽工於度帖者,亦逊其称丽。此则大才无所不辨,并以见诗之工,固在此不在彼也。

  昌黎古诗用韵,有通用数韵者,有专用一韵者。《六一诗话》谓"其得韵宽,则泛入旁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譬如善驭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骋,惟意之所至;於蚁封水曲,又疾徐中节,不少蹉跌。此天下之至工也。"今按《此日足可惜》一首,通用东、冬、江、阳、庚、青六韵;此外如《元和圣德诗》,通用语、{鹿吴}、马、有、哿五韵;《孟东野失子》诗,通用先、寒、删、真、文、元六韵,馀可类推。其用窄韵,亦不止《病中赠张十八》一首。如《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一首,又《会合联句》三十四韵,洪容斋谓除"蠓"、"蛹"二字,《韵略》未收,馀皆不出二肿之内。今按"蠓"、"蛹"二字,《唐韵》本收在三肿,则皆本韵也。

  联句诗,王伯大以为古无此体,实创自昌黎。沈括则谓"虞廷《赓歌》,汉武《柏梁》,已肇其端。晋贾充与妻李氏遂有连句。六朝以前谓之'连句',见《梁书》及《南史》。其後陶、谢诸公,亦偶一为之。何逊集中最多,然皆寥寥短篇,且文义不相连属,仍是各人之制而已。"是古来原有此体,特长篇则始自昌黎耳。今观韩集中《会合联句》,则昌黎及孟郊、张籍、张彻四人所作;《石鼎联句》,则轩辕弥明、侯喜、刘师命所作,独无昌黎名,或谓弥明即昌黎托名也;《郾城夜会联句》,则昌黎与李正封所作;其他如《同宿》一首,《纳凉》一首,《秋雨》一首,《雨中寄孟几道》一首,《征蜀》一首,《城南》一首,《远游》一首,《斗鸡》一首,皆韩、孟二人所作。大概韩、孟俱好奇,故两人如出一手;其他则险易不同。然即二人联句中,亦自有利钝。惟《斗鸡》一首,通篇警策。《远游》一首,亦尚不至散漫。《征蜀》一首,至一千馀字,已觉太冗,而段落尚觉分明。至《城南》一首,则一千五六百字,自古联句,未有如此之冗者。以《城南》为题,景物繁富,本易填写,则必逐段勾勒清楚,方醒眉目。

  乃游览郊墟,凭吊园宅,侈都会之壮丽,写人物之殷阜,入林麓而思游猎之娱,过郊坛而述祀之肃。层叠铺叙,段落不分,则虽更增千百字,亦非难事,何必以多为贵哉!近时朱竹、查初白有《水碓》及《观造竹纸》联句,层次清澈,而体物之工,抒词之雅,丝丝入扣,几无一字虚设。恐韩、孟复生,亦叹以为不及也。

  自沈、宋创为律诗後,诗格已无不备。至昌黎又斩新开辟,务为前人所未有。

  如《南山诗》内铺列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月蚀诗》内铺列东西南北四方之神,《谴疟鬼》诗内历数医师、炙师、诅师、符师是也。又如《南山诗》连用数十或"字,《双鸟诗》连用"不停两鸟鸣"四句,《杂诗》四首内一首连用五"鸣"字,《赠别元十八》诗连用四"何"字,皆有意出奇,另增一格。《答张彻》五律一首,自起至结,句句对偶,又全用拗体,转觉生峭。此则创体之最佳者。

  昌黎不但创格,又创句法。《路旁堠》云:"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此创句之佳者。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乃《送区弘》云:"落以斧引以纟墨徽。"又云:"子去矣时若发机。"《陆浑山火》云:"溺厥邑囚之昆仑。"则上三字相连,而下以四字足之。自亦奇辟,然终不可读。故集中只此数句,以後亦莫有人仿之也。

  《元和圣德诗》叙刘辟被擒,举家就戳,情景最惨。曰:"解脱挛索,夹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伛偻。牵头曳足,先断腰膂。次及其徒,体骸撑拄。末乃取辟,骇汗如写。挥刀纷纭,争寸刂脍脯。"苏辙谓其"少酝藉,殊失《雅》、《颂》之体"。张┉则谓"正欲使各藩镇闻之畏惧,不敢为逆。"二说皆非也。

  才人难得此等题以发抒笔力,既已遇之,肯不尽力摹写,以畅其才思耶!此诗正为此数语而作也。

  《南山诗》古今推为杰作,《潜溪诗话》记"孙莘老谓《北征》不如《南山》,王平甫则谓《南山》不如《北征》,各不相下。时黄山谷年尚少,在座,曰:'若论工巧,则《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与《国风》、《雅》、《颂》相表里,则《北征》不可无,《南山》虽不作可也。'其论遂定"云。此固持平之论,究之山谷所谓工巧,亦未必然。凡诗必须切定题位,方为合作;此诗不过铺排山势及景物之繁富,而以险韵出之,层叠不穷,觉其气力雄厚耳。世间名山甚多,诗中所咏,何处不可移用,而必於南山耶!而谓之"工巧"耶!则与《北征》固不可同年语也。

  昌黎诗亦有晦涩俚俗,不可为法者。《芍药歌》云:"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锺家。"所谓"黄锺家",果何指耶!《答孟郊》云:"弱拒喜张臂,猛缩爪。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则竟写挥拳相打矣,未免太俗。

  昌黎诗中律诗最少。五律尚有长篇及与同人唱和之作,七律则全集仅十二首。

  盖才力雄厚,惟古诗足以恣其驰骤,一束於格式声病,即难展其所长,故不肯多作。然律中如《咏月》、《咏雪》诸诗,极体物之工,措词之雅;七律更无一不完善稳妥,与古诗之奇崛判若两手。则又其随物赋形,不拘一格之能事。

  昌黎以主持风雅为己任,故调护气类,宏奖後进,往往不遗馀力。如荐孟郊於郑相,荐侯喜於卢郎中,可类推也。其於友谊亦最笃。先与柳宗元、刘禹锡交好;及自监察御史贬阳山令,实以上疏言事,柳、刘泄之於王亻丕、王叔文等,故有此迁谪。然其赴江陵诗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言语泄,传之落冤雠。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是犹隐约其词,而不忍斥言。及柳、刘得罪南窜,昌黎忧其水土恶劣,作《永贞行》云:"吾尝同僚情岂胜,具书所见非妄徵。"则更於旧日交情,无幸灾乐祸之语。迨昌黎贬潮州,柳尚在柳州,昌黎《赠元协律》诗,谓"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且有《答柳州食蟆》等诗。既死,犹为之作《罗池庙碑》。是昌黎与宗元始终无嫌隙,亦可见其笃於故旧矣。

  昌黎以道自任,因孟子距杨、墨,故终身亦辟佛、老。其於世之求仙者,固谓"吾宁屈曲在世间,安能从汝巢神山"矣。《谏佛骨》一表,尤见生平定力。

  然平日所往来,又多二氏之人。如送张道士有诗,送惠师、灵师、澄观、文畅、大颠皆有诗文。或疑其交游无检,与平日持论互异;不知昌黎正欲借此以畅其议论。如谢自然白日天,则叹基伙妖魅所惑,化为异物;华山女说法动人,则讥其煽诱少年,争来听讲;於澄观则欲"收敛加冠巾";於惠师则云"吾疾游惰者,怜子愚且淳";於灵师亦云"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於文畅则草序排讦。

  惟於大颠无贬词,则以其颇聪明识道理;於张道士亦无贬词,则以其上书言事,不用而归,固异乎寻常黄冠者流也。贾岛本为僧,名无本,因昌黎言,且弃僧服而举进士。然则与二氏之人往来,亦复何害!并非以空谷寂寥,见似人者而喜也。

  《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垲爽,妻受诰封,所往还无非公卿大夫,以诱其勤学,此已属小见。《符读书城南》一首,亦以两家生子,提孩时朝夕相同,无甚差等;及长而一龙一猪,或为公相,势位赫奕,或为马卒,日受鞭笞,皆由学与不学之故。此亦徒以利禄诱子,宜宋人之议其後也。

  不知舍利禄而专言品行,此宋以後道学诸儒之论,宋以前固无此说也。观《颜氏家训》、《柳氏家训》,亦何尝不以荣辱为劝诫耶!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六·彭定求
  补遗 卷三·袁枚
  第七回 只为求亲牵旧恨 翻教别友动新愁·萧晶玉
  第四折·杨显之
  第三折·白朴
  ●丁卯(同治六年)·林占梅
  《词综》(卷二十七)·朱彝尊
  卷十四·吕本中
  卷3 ·佚名
  卷四百三十九·曹学佺
  卷十三·高棅
  卷四·孟浩然
  外集卷十五·陈元龙
  卷七十二·陈廷敬
  卷一·黎民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子翚·唐圭璋

      子翚字彦冲,崇安人。生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以父韦合任授承务郎、通判兴化军,辞不就,归隐武夷山,学者称为屏山先生。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四十七,谥文靖。有屏山集附词。   蓦溪山   寄宝学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 卷八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八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静志居诗话明制设内书堂以教小内侍用史官四员主之从学者约四十人其后拨入读书者多至三百人所以教之者有方矣而三百年来此辈善诗文者盖寡予为搜访仅得六人焉此外若杨友

  • 卷八十六·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八十六陆防【二】近体诗村中晚望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短鬓堪成雪双眸旧有花何须万里外即此是天涯袭美题郊居十首次韵近来唯乐静移傍故城居闲打脩琴料时封谢药书夜停

  • 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八·柯劭忞

      李璮 王文统   李璮,小字松寿,益都潍州人,李全子也。或曰璮本衢州徐氏子,其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太祖二十一年,全叛宋,举山东州郡归附国王孛罗,承制拜全山东淮南楚州行省,而以其兄福为副元帅。太宗三年,全

  •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王肃

    公西赤问于孔子曰:“大夫以罪免卒,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则葬之以士礼,老而政仕者,死则从其列。”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檀弓问子服伯子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人之道,昔

  • 第九十六回 讨河东王师败绩 走山南阉党失机·蔡东藩

      却说僖宗还都,已经抱病,勉强趋谒太庙,颁诏大赦,改称光启五年为文德元年,入宫寝卧,无力视朝,未几即致大渐。群臣因僖宗子幼,拟立皇弟吉王保为嗣君,独杨复恭请立皇弟寿王杰。杰系懿宗第七子,为懿宗后宫王氏所出,僖宗一再出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佚名

    正统七年十二月丁亥朔○遣官省 郊祀牲○赐沙州卫都督困即来纻丝六表里绢六匹织金纻丝衣一袭靴袜各一双其余俱赐纻丝表里等物有差○戊子郑王赡埈妃张氏薨妃中兵马指挥本之女宣德二年册封至是薨讣闻 上遣中官赐祭命有司

  • 武王伐纣书卷上·佚名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分吴魏刘。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话说殷汤王姓子,名履,字天乙,谥法除虐去残扫汤。是契十四世孙主癸之子,以伊尹相汤伐桀,三让而践天子之位。顺天革命,改正朔,天下号曰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色尚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五·佚名

    玄宗一以宰相张说兼节度使巡边【范祖禹】渤海王武艺母弟门艺来奔武艺请罪之上诈报云已流于岭南【温公】王毛仲掌监牧马蕃育至四十三万匹加开府【范祖禹】帝使王忠嗣攻石堡城忠嗣言不可后助董延光取之不克李林甫因谮忠

  • 慕容白曜传·魏收

    慕容白曜,是慕容元真的玄孙。父亲慕容琚,历任官职都以廉洁清白著称,朝廷赐给爵位为高都侯。慕容琚卒于冠军将军、尚书左丞任上,朝廷追赠为安南将军、并州刺史、高都公,谥号为简。慕容白曜年轻时曾任中书吏,由于性情敦厚正直

  • ●宋人轶事汇编卷五·丁传靖

    王元之子嘉 言曾孙汾 崔遵度 王元之,济州人,年七八岁,已能文。毕文简为郡从事,闻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即对曰:&ldquo;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rdquo;文简大奇之,留于子弟间讲学。一日太

  • 卷九·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九新安首源姚际恒宣公文公庶子,母敬嬴,在位十八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踰年即位,故书。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未?而娶也,直书之而其恶自见。称「妇」,有姑之辞也,称「妇姜」与「妇姜氏」,无

  • 卷二十·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荡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五序音义卷内召公召伯皆同【伯误作】疏瞻仰召旻皆云刺幽王大坏【仰经作卭】纲纪文章【文监本误又】一章疏上帝至辟君 言其不敢斥王【斥字监本

  • 第二讲 性命·钱穆

    一上一讲,提出了&ldquo;道理&rdquo;两字,此一讲,则另提&ldquo;性命&rdquo;二字作讲题。道理是在外面的,性命是属内部的,这是我们自己身体内之所有。若就西方哲学术语说,道理应属宇宙论范围,性命则属人生论范围。性命二字,也如

  • 致云南唐省长书·太虚

    蓂公省长崇鉴:允钦威德,意必从禅那般若中来!曩荷电邀,即图参谒,以事牵率,未遂所怀。顷与王梦菊居士过从,每闻胜行,弥深向慕!盖环顾华国,杀机遍发,兹晋省亦沦战涡;而卓然获保宁谧者,唯公之治下耳。按庶民所求,本只在安生乐业而已。有

  •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四·希叟绍昙

    小参结夏小参。(拈主丈云)二千年前。摩竭提国。(卓下云)亲行此令。车不横推。理无曲断。二千年后。静深堂上。(卓云)小店新开。阿魏无真。水银无假。当场辨的。应用无亏。垂一机。坐断天下人舌头。使一星。毒入天下人

  • 东坡易传·苏轼

    易学著作。又名《毗陵易传》。宋苏轼撰。全书共九卷。苏籀《栾城遗言》载:苏洵晚年作《易传》未成而卒,命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由此可知苏轼这本书包含了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的《易》解成果。苏籀《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