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腔调第十

  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古四方之音不同,而为声亦异,于是有秦声,有赵曲,有燕歌,有吴歈,有越唱,有楚调,有蜀音,有蔡讴。在南曲,则但当以吴音为正。古之语唱者曰:“当使声中无字。”谓字则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谓之“善过度”是也。又曰:“当使字中有声。”谓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也。又曰:“有声多字少。”谓唱一声而高下、抑扬,宛转其音,若包裹数字其间也。“有字多声少。”谓抢带、顿挫得好,字虽多,如一声也。又云:“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元燕南芝庵先生有《唱论》甚详,载《辍耕录》。今采其要。

  歌之格调:

  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摇欠遏透。

  歌之节奏:

  停声,待拍,偷吹,拽棒,字真,句笃,依腔,贴调。

  凡歌一声,声有四节:

  起末,过度,揾簪,攧落。

  凡歌一句,句有声韵:

  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

  凡一曲中,各有其声:

  变声,敦声,杌声,啀声,困声。

  三过声:

  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有一口气。

  歌声变件(此惟北曲有之):

  三台,破子,遍子,颠落,实催,全篇,尾声,赚煞,随煞,隔煞,羯煞,本调煞,三煞,十煞,拐子煞。

  唱曲门户:

  小唱,寸唱,慢唱,坛唱,步虚,道情,撒炼,带烦,瓢叫。

  凡唱声病:

  散散,焦焦,干干,冽冽,哑哑,嗄嗄,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浊浊,赸赸,格嗓,囊鼻,摇头,歪口,合眼,张口,撮唇,撇口,昂头,咳嗽,添字。

  涵虚子论唱云:

  凡人声音不等:

  有川嗓,有堂声,(皆合箫管)有唱得雄的,失之村沙;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搯的,失之本调;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

  又云凡歌节病:

  有唱得困的,灰的,涎的,叫的,大的。有乐府声,撒钱声,拽锯声,猫叫声,不入耳,不着人,不彻腔,不入调,工夫少,遍数少,步力少,官场少,字样讹,文理差,无丛林,无传授,拗嗓,劣调,落架,漏气。

  右系唱曲名言,皆所当玩。夫南曲之始,不知作何腔调,沿至于今,可三百年。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由元至今,不知经几变更矣!大都创始之音,初变腔调,定自浑朴;渐变而之婉媚,而今之婉媚极矣!旧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曰“昆山”。“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今自苏州而太仓、松江,以及浙之杭、嘉、湖,声各小变,腔调略同,惟字泥土音,开、闭不辨,反讥越人呼字明确者为“浙气”,大为词隐所疵,详见其所著《正吴编》中。甚如唱火作呵上声,唱过为箇,尤为可笑!过之不得为箇,已载编中,而火之不可为呵上声,词隐犹未之及也。然其腔调,故是南曲正声。数十年来,又有“弋阳”“义乌”“青阳”“徽州”“乐平”诸腔之出。今则“石台”“太平”梨园,几遍天下,苏州不能与角什之二三。其声氵㸒哇妖靡,不分调名,亦无板眼,又有错出其间,流而为“两头蛮”者,皆郑声之最,而世争膻趋痂好,靡然和之,甘为大雅罪人,世道江河,不知变之所极矣!

猜你喜欢
  陈策·唐圭璋
  李重元·唐圭璋
  卷二·杨慎
  ●卷三·赵炳麟
  第十五出 坚垒·李渔
  ◆姚承旨燧(牧庵集)·顾嗣立
  元诗选初集辛集目录·顾嗣立
  卷四私情四句·冯梦龙
  第四折·李文蔚
  五集卷五十四·乾隆
  卷155 ·佚名
  卷十·魏源
  卷一百五十三·曹学佺
  卷一百二·吴之振
  巻十七·李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浩然斋词话 全文·周密

    刘改之赠吴盼儿词  乐天有感石上旧字诗云:“太湖石上镌三字,十五年前陈结之。”盖其妾桃叶也。自昔未有以家妓字镌石者。刘过改之尝游富沙,与友人吴仲平饮于吴所欢吴盻儿家,尝赋词赠之。所谓“云一窝。

  • 卷二百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南轩集张栻字敬夫广汉人浚子以防补官孝宗朝歴左司员外郎除秘阁修撰歴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卒嘉定中諡曰宣从祀大成殿有南轩集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

  • 王安国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熙宁初,赐进士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历崇文院校书、秘阁校理。与兄政见不合,反对新法。后为吕惠卿所陷,放归田里。熙宁七年卒,年四十七。《东都事略》有传,《宋史

  • 许浑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武则天时宰相许圉师后裔 。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就任涂、太平二县县令 。大中三年(849),迁监察御史,因病去官,东归京口。后起任润州司马,历

  • 梁本纪第三·欧阳修

    末帝,太祖第三子友贞也。为人美容貌,沈厚寡言,雅好儒士。太祖即位,封均王,为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化二年六月,太祖遇弑,友珪自立,杀博王友文,以弑帝之罪归之。以王为东京留守、开封尹,敬翔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三·乾隆

      晋  孝宗穆皇帝  【戊申】永和四年秋八月加桓温征西大将军  朝廷论平蜀之功欲以豫章郡封温左丞荀蕤【字令逺崧之子】曰温若复平河洛将何以赏之乃加温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注见前】公温既灭蜀威

  • 皇王大纪卷三十五·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桓王十二年冬十有一月鲁侯狩于郎王使冢宰渠伯纠聘于鲁侯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逐之出居于魏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魏芮皆姬姓魏地南枕河北涉汾水西迫于秦东阨于晋魏

  • 通志卷一百四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五十四梁孔休源 裴子野 刘孝绰【子谅 孝绰弟潜潜弟孝胜 孝胜弟孝威 孝威弟孝先 孝绰从弟孺孺弟览 览弟遵 遵从弟苞】刘峻【兄孝庆刘沼峻从孙杳】何逊 刘显【从

  • 通志卷一百三十四·郑樵

    列传第四十七宋褚裕之【兄秀之 淡之秀之子湛之】蔡廓【子兴宗】何尚之【父叔度子偃】张裕【子永】张邵【子敷 兄子畅 畅弟悦 畅子浩 淹】范泰【子煜 孔熙先】荀伯子【族弟昶 昶子万秋】徐广【郄绍】郑鲜之 裴

  • 卷五·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五宋 彭百川 撰真宗圣政大宋至道三年三月癸巳奉遗制即位四月戊戍始见羣臣於崇政殿西序癸卯宰相吕端加左仆射甲辰太子宾客李至为工部尚书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工部侍郎郭贽翌日求对恳辞

  • 目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钦定大清会典目录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卷一宗人府卷二内阁卷三吏部叙官文选清吏司官制一官制二卷四官制三官制四卷五铨政卷六考功清吏司考察致仕告病功过期限交代囘籍稽勲清吏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 洪武十三年冬十月戊午朔,享太庙。 敕四辅官王本等曰:“自胡惟庸不法之后,特召天下贤材,而有司又多泛举,尚书范敏独能荐卿等以辅朕。朕视卿等皆年高笃厚,故九月告于太庙,议立四辅,以王本、杜

  • 春秋阙如编卷二·焦袁熹

    金山焦袁熹撰桓公【下】八年春正月己卯烝时祭无用书以五月再烝非礼异常时故先书此月烝为下张本春秋所重莫先天祖交接鬼神之事茍违常典必谨録之天王使家父来聘夏五月丁丑烝烝冬祭也子月既烝而辰月复烝必有所为然非礼明

  • 佛说伏淫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加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居士阿那邠祁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阿那邠祁居士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唯世尊。世间有几伏淫而可知者。汝居士。世间有十伏淫。云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二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二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悉地出现品第六之余复次凡加持法。如前云加持风等。作七点等法犹未尽。此中具足明之。凡一切为障害道者。皆用此法令不动也。一切一境者。令一切住心而体也。作此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本)·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撰论。触谓三和分别变异等。辨其体业 问何故心王但辨自性.行相不说作业。心所即辨作业.自性不说行相耶 答互相影显。或已略明故今不说。前第二云。识.受.想等了别领纳等行相各异故。受等所依说是触业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九·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二释本觉名。疏二。初随文别释。责意云二者。但反覆成难。而实无二故。本疏云。进退成难。以对等者。下云。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今此且约对于新生。立为本有。以始觉从修新生。本觉性自元有。由是对

  • 校雠通义·章学诚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着《和州志》、《艺文志序例》基础上,仿宋人郑樵(1104-1162)《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