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义山诗集注卷一下

吴江朱鹤龄撰

九成宫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唐书。九成宫在凤翔麟游县西五里。本隋仁夀宫。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焉。按。十洲记。水经注。俱言崑崙天墉城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郊祀志亦言。五城十二楼。义山诗每用十二城。未详所本。西王母传。王母所居在崑崙之圃。阆风之苑。十洲记。崑崙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名曰阆风。西都赋。虹霓回带于棼楣。山海经。太栾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马名〉。乘两龙。博物志。夏德之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成光御之行域外。既周而还。二作马。穆天子传。八骏之乘。曰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骅骝。騄耳。王融曲水诗序。夏后两龙。载驱璿台之上。穆满八骏。如舞瑶池之隂。周礼。雍州镇曰岳山。注。吴岳也。汉志。吴山在汧县西。秦都咸阳。以为西岳。元和郡国志。吴岳在汧阳县西南五十里。甘泉。注见前。上林赋。卢橘。夏熟。善曰。卢。黒也。张勃呉録。朱光为建安太守。有橘。冬月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黒。味絶美。上林赋所云殆近是乎。海録。花木志。给客橙。出蜀土。若柚而香。冬夏花实相继。或如弹圆。或如拳。通嵗食之。名卢橘。郝天挺注。荔枝卢橘。皆当夏而熟。故贡于九成宫。杜甫诗。紫诰鸾迴纸。汉旧仪。天子信玺六。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少将

族亚齐安陆。风高汉武威。烟波别墅醉。花月后门归。

青海闻传箭。天山报合围。一朝携剑起。上马即如飞。

△萧子显。齐书。安陆昭王缅。字景乘。宣皇帝之孙也。太祖受禅。封安陆侯。累迁雍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九年薨。赠司徒。汉书。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祖四年开。道源注。神仙感应録。汉武威太守刘子南。从道士尹公授务成子萤火九佩之隠形。辟疫鬼及五兵。白刃。盗贼。凶害。永平间与虏战。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马数尺輙堕地。终不能伤。刘禹锡诗。不逐张公子。应随刘武威。十三洲记。允吾县西有羌海。谓之青海。杜甫诗。青海休传箭。史记索隠。祁连山一曰天山。亦曰白山。在张掖酒泉二郡界。唐书。西州交河郡有天山。

咏史

歴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上襚三十五条中。有琥珀枕。龟文枕。宋书。武帝时。宁州尝献琥珀枕。光色甚丽。价盈百金珍。史记。梁惠王谓齐宣王曰。寡人国小。尚有径寸之珠炤车前后各十二乗者十枚。华覈。騧马赋。鞍罽缉裘。珠轮玉光。隋书。吐谷浑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輙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有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马。蜀王本纪。蜀五丁。力士。能徙山。秦献美女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之。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共引蛇。山崩。五丁皆化为石。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注。以翠羽为旗上葆也。

赠白道者

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

△一作咏史第二首。误。

无题二首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闻道阊门蕚緑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呉王苑内花。

△南州异物志。犀有神异。表灵以角。抱朴子。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线。置犀粟中。鸡见輙惊。南人呼为骇鸡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道源注。汉武故事。鈎弋夫人少时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鈎。手得展。故因为藏鈎之戏。后人效之。别有酒鈎。当饮者以鈎引盃。白居易诗。酒鈎送盏推莲子是也。汉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注。于覆器之下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唐六典。汉御史中丞掌兰台秘书圗籍。故歴代建台省秘书。与御史为隣。杜氏通典。御史大夫所居之署。谓之宪台。后汉以来。亦谓之兰台寺。按。义山释褐秘书省挍书郎。王茂元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故此用兰台事。蕚緑华。注见前。列仙传。用秦楼客萧史事。

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迴。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渇。不赐金茎露一杯。

△道源注。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忽青鸟从西来。上问东方朔。朔曰。西王母欲来。有顷。王母至。洞玄记。东方朔望见巨灵。目之。化青雀飞去。帝乃起青雀台。三辅黄图。集灵台在华隂县界。武帝所造金茎露。注见前。按史。宪宗服金丹。暴崩。穆宗武宗复循其辙。义山此作深有託讽。与后瑶池诗同旨。

无题四首

来是空言去絶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逺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巳恨蓬山逺。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齧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晩。暂见夜阑干。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归去横塘晩。华星送寳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江淹翡翠赋。糅紫金而为色。刘遵诗。金屏障翡翠。崔颢卢姬诗。水晶帘箔绣芙蓉。李贺金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道源注。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鏁。按。玉虎是井栏之饰。或以施汲器者。老杜铜瓶诗。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旧注云。蛟龙刻铸。瓶上玉虎亦此类耳。丝。井索也。庾丹诗。银牀素丝绠。世说。韩受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贾女于青琐中见夀。悦之。与之通。充见女盛自拂拭。又闻夀有异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著人衣。歴月不歇。充疑夀与女通。取左右婢拷问之。婢以状言充。秘之。以女妻夀。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予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善曰。宓妃。宓牺氏之女。溺洛水。为神。又曰。魏东阿王求甄逸女。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黄初中。入朝。帝示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巳为郭后谗死。帝意寻悟。因令太子留宴。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将息洛水上。忽见女子来。自言。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嫁时物。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又云。岂不欲常见。但为郭后以穅塞口。今披髮掩面。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耳。言讫。不复见所在。王悲喜不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元稹诗。班女恩移赵。思王赋感甄。○窥帘留枕。春心之摇荡极矣。迨乎香销梦断。丝尽泪乾情燄。炽然终归灰灭。不至此。不知有情之皆幻也。乐天和微之梦游诗序。谓曲尽其妄。周知其非然后返乎真归乎。实义山诗即此义。不得但以豔语目之。楚词。白日晼晩。其将入兮。古乐府。月没参横。北斗阑干。阑干。横斜貌。洞玄记。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一玉钗。帝以赐赵婕妤。元凤中。宫人谋欲碎之。视钗匣。惟见白燕升天。宫人因作玉燕钗。魏文帝诗。华星出云间。乐府捉搦歌。老女不嫁只生口。梁书。溧阳公主。简文帝女也。年十四。有美色。侯景纳而嬖之。大寳元年三月。请简文褉饮于乐游苑。上还宫。景与公主共据御牀。南面坐。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佳兆聨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牀。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

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唐书。梓州。梓潼郡。属剑南道。乾元后分东西川。梓为东川节度治所。时义山为梓州节度判官。畏之。韩瞻也。唐诗纪事。韩偓父瞻。开成二年李义山同年。左传。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江总诗。新人羽帐挂流苏。洞玄记。上起神明台。有金牀象席。时韩留京师。

桂林路中作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禽经。子规啼。必北向。鹧鸪飞。必南翔。

无题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碁局。中心最不平。

△何逊诗。雾夕莲出水。霞朝日照梁。释名。裙下裳也。妇人蔽膝曰香衩。楚词。集芙蓉以为裳。宋玉讽赋。以其翡翠之钗。挂臣冠缨后。汉梁冀传注。萟经曰弹碁。两人对局。白黒碁各六。后先列碁相当。更相弹也。其局以石为之。魏丁廙弹碁赋。文石为局。金碧齐精。义山诗。莫近弹碁局。中心最不平。谓其中尊也。栁子厚序用二十四碁者。即此戏也。今人罕为之矣。

蝶三首

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逺恐芳尘断。轻忧豔雪融。

只知防皓露。不觉逆尖风。迴首双飞燕。乘时入绮栊。

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迴。

夀阳公主嫁时粧。八字宫眉捧额黄。见我佯羞频照影。不知身属冶游郎。

△拾遗记。石虎太极殿楼高四十丈。舂杂寳异香为屑。使数百人于楼上吹散之。名曰芳尘台。庾阐扬都赋。结芳尘于绮疎。韦应物诗。豔雪凌空散。乐府有情人碧玉歌。碧玉。宋汝南王妾。梁简文帝对烛赋。碧玉舞罢罗衣单。玉镜台注。别见。拾遗记。石崇爱婢翾风萦金。为凤冠之钗。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夀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自后有梅花粧。海録。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张萧逺诗。玉指休匀八字眉。梁简文帝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庾信诗。额角轻。黄细安。杨慎曰。温飞卿诗。豹尾车前赵飞燕。栁风吹散蛾间黄。王荆公诗亦云。汉宫娇额半涂黄。其制巳起于汉。特未见所出耳。

无题二首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鞦韆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杜甫诗。银甲弹筝用。按。银甲。繋爪之类。萟林。伐山妓女以鹿角琢为爪。以弹筝。曰繋爪。荆楚嵗时记。春节悬长绳于高木。女子袨服立其上。推引之。名曰打鞦韆。汉武帝千秋节日。以之戏于后庭。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牀。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按。王十二。必茂元之子。义山娶茂元女。故诗有谢傅门庭旧末行之句。通玩前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诗。及后韩同年新居饯西迎家室诗。葢畏之与义山为僚壻。此云悼亡日近。疑所悼即茂元女也。晋书。谢安薨。赠太傅。諡曰文靖。世说。谢道韫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杜甫诗。谢瞻不逺逺。李贺诗。檀郎谢女眠何处。或曰。檀奴。潘安仁小字。后人因号曰檀郎。潘岳悼亡诗。长簟竟牀空。晋书。嵇绍。字延祖。康之子。十岁而孤。左思娇女诗。左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小字为织素。口齿自清歴。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一云隋堤。隋书。大业十二年。幸江都。奉信郎崔民象表谏上。大怒。先解其頥。乃斩之。道源注。障泥。以披马鞍旁者。西京杂记。武帝时。贰师得天马。以緑地五色锦为蔽泥。晋书。王济所乘马。不肯渡水。曰马必是惜障泥。解之。乃渡。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谢朓诗。乡泪尽沾衣。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池上与桥边。一作楼上与池边。

赠宗鲁笻竹杖

大夏资轻策。全溪问所思。静怜穿树逺。滑想过苔迟。

鹤怨朝还望。僧闲暮有期。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汉书。张骞至大夏。见笻竹杖。问之。云贾人市之身毒国。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

垂栁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晋书。阮籍。嵇康。向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共为竹林之游。白居易诗。九龙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风飘管弦。宋武帝植蜀栁于灵和殿前。详前注。江淹诗。玉座犹寂寞。

曲池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豔与谁期。迎忧急鼓疎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张葢欲判江灧灧。迴头更望栁丝丝。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淳于髠传。堂上烛灭。主人留髠而送客。搜神记。赵昞尝临水求渡。船人不许。昞乃张帷葢坐其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渡。李陵别苏武诗。携手上河梁。

代应二首

沟水分流西复东。九秋霜月五更风。离鸾别凤今何在。十二玉楼空更空。

昨夜双鈎败。今朝百草输。闗西狂小吏。惟喝遶牀卢。

△西京杂记。庆安世。年十五为成帝侍中。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曲。陶潜诗。上絃惊别鹤。下絃操孤鸾。周处风土记。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鈎之戏。分为二曹。以挍胜负。庾阐赋。歎近夜之藏鈎。赏一时之戏望。初学记。荆楚嵗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鬬百草之戏。晋书。刘毅于东堂聚樗蒱大掷。馀人并黒犊以还。惟刘裕及毅在后。毅次掷得雉。大喜。遶牀叫曰。非不能卢。不事此耳。裕因援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既而四木俱黒。一子转跃未定。裕厉声喝之。即成卢。

席上作

淡云轻雨拂高唐。玉殿秋来夜正长。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

△原注。予为桂州从事。故府郑公出家妓。令赋高唐诗。一本题作席上赠人。注云。故桂林荥阳公席上出家妓。○郑公。郑亚也。注见迎弔桂府常侍诗。一云。淡烟微雨恣高唐。一曲清尘遶画梁。料得也应怜宋玉。只因无奈楚襄王。

访隠者不遇成二絶

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杜甫诗。玄蝉无停号。

破镜

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飞燕外传。飞燕始加大号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贺。有七尺菱花镜一奁。庾信镜赋。临水则池中月出。照日则壁上菱生。骆宾王诗。粧镜菱花暗。愁眉栁叶颦。西京杂记。高祖初入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洞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即见肠胃五脏。杜甫诗。秦台镜欲临。异苑。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公子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鑑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注见前。

无题

紫府仙人号寳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抱朴子。项曼都言到天上。先过紫府。金牀玉几。晃晃昱昱。道源注。佛有寳灯之名。神仙无此号。然佛亦称金仙。故可通用。庾信温汤碑序。其色变者流为五云之浆。其味美者结为三危之露。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拾遗记。崑崙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赠庾十二朱版

固漆投胶不可开。赠君珍重抵琼瑰。君王晓坐金銮殿。只待相如草诏来。

△原注。时庾在翰林。○旧唐书。大中三年九月。以起居郎庾道蔚充翰林学士。疑即此人也。古诗。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李花

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渚莲。徐妃久巳嫁。犹自玉为钿。

△道源注。李开不与莲同时。此只彷彿其色耳。南史。元帝徐妃。讳昭佩。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与瑶光寺智逺道及帝左右暨季江淫通。帝逼令自杀。初。妃嫁夕。车至西州。夕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杨慎曰。形容先荣后悴之意。

三月十日流杯亭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偷随栁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方舆胜覧。巴州西龛寺。唐乾元间严郑公武所剏。其水曲折。可以流觞。一统志。流觞亭在巴县西龛山上。本草。木兰。大树。皮似桂而香。花粉红色。二三月间开。述异记。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吴王阖闾植此搆宫殿。又。七里洲中。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

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

潘岳无妻客为愁。新人来坐旧粧楼。春风犹自疑聫句。雪絮相如飞不休。

长亭岁尽雪如波。此去秦闗路几多。惟有梦中相近分。卧来无睡欲如何。

△招国里。在京师。白居易传。自皇子陂归招国里。雪絮。用谢道韫事。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留赠畏之

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闗报早霜。中禁词臣寻引领。左川归客自迴肠。

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空寄大罗天上事。衆仙同日咏霓裳。

待得郎来月巳低。寒暄不道醉如泥。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

户外重隂黯不开。含羞迎夜复临台。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

△原注。时将赴职梓潼。遇韩朝迴三首。○第二首絶句。唐人选入才调集。注云。遇韩朝迴。汉官仪。尚书郎直宿建礼门。奏事明光殿。三秦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珠玑为帘箔。金戺玉阶。昼夜光明。当闗。门卒也。东观汉记汝郁传。汝郁载病。徵诣公车。台遣两当闗扶入。拜郎中。絶交书。卧喜晩起。而当闗呼之不置。杜甫诗。诏许辞中禁。左川即东川。后汉祢衡传。黄祖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衡揽笔作赋。文无加点。辞采甚丽。按此语谓韩瞻子偓也。偓。小字冬郎。尝即席为诗。一座尽惊。汉武内传。王母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云笈七籖。最上一天名曰大罗。在玄都玉京之上。合三十六天。总是三尊所统。故经云。三界之上眇眇大罗。萟林。世传大罗天放榜于蘃珠宫。故称蘂榜。异闻録。开元六年八月望。上与申天师洪都客作术。夜游月宫。榜曰。清虚广寒之府。少前。见素娥十馀人乘鸾舞于广庭桂树之下。音乐清丽。遂归。製霓裳羽衣之曲。蔡寛夫诗话。唐开成初。尉迟璋尝倣古作霓裳羽衣曲以献。诏以曲名。赐贡院为题。是岁。榜首李肱所试诗即此题也。此曲世无谱。好事者每惜之。○或云。义山与畏之。疑皆李肱榜进士。故有末句。其年。髙锴权知贡举。按。新旧书皆云义山开成二年进士。集中有李肱画公诗。亦不云同年。后汉周泽传。一日不斋醉如泥。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壻。辜负香衾事早朝。

△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女弟昭仪。遗云母屏风。琉璃屏风。梁戴暠诗。丹凤俯临城。赵次公杜注。秦缪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言京都之盛曰凤城。唐书。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庾信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铁铗染浮烟。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牀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窓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巳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含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捡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道源注。太平御覧。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道源注。南越志。高州巨海有大犀。出入有光。其角开水辟尘。岭表録异。辟尘犀。妇人为簮梳。尘不著髮。天寳遗事。宁王有暖玉盃。会昌年间。扶馀国贡火玉三斗。色赤。光照十步。寘之室中。不复挟纩。道源注。锦带。仙家以鹤传书。山海经。女牀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东京赋。鸣女牀之鸾鸟。飞燕外传。真腊夷献万年蛤。不夜珠。光彩皆若月照。人无妍丑。皆美豔。帝以蛤赐后。以珠赐婕妤。后以蛤装成五色金霞。帐中常若满月。久之。帝谓婕妤曰。吾昼视后。不若夜视之美。每旦。令人忽忽如失。婕妤闻之。即以珠号枕前不夜珠。为后夀。太真外传。成帝穫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沉约东武吟。誓辞金门宠。去饮玉池流。古诗。江南可採莲。莲叶何田田。列仙传。秦穆公以女弄王妻萧史。日于楼上吹箫作凤鸣。神仙传。卫叔卿与数人博。其子问向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是洪崖先生。郭璞游仙诗。古拍洪崖肩。禽经。鸑。鷟凤之属也。五色而多紫。楚词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又云。折琼枝以继佩。别赋。耸渊鱼之赤鳞。道源曰。此句暗用瓠巴鼓瑟游鱼出听语。说苑。鄂君乘青翰之舟。张翠羽之葢。越人拥楫而歌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恱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揄袂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汉武内传。帝閒居承华殿。忽见一女子。美丽非常,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七月七日。王母暂来。帝下席跪诺。于是登延灵之台。盛斋存道以候之。至七月七日二更后。王母果至。玉轮注。见前。天问。夜光何徳。死而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兔。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书。惟三月哉生魄。传。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汉志。死魄。朔也。生魄。望也。本草。珊瑚似玉。红润。生海底盘石上。一嵗黄。三嵗赤。海人先作銕网沉水底。贯中而生绞网出之。失时不取则腐。○汉武内传。上元夫人命侍女纪离容径到扶广山〈左来右力〉青真小童出六甲。左右灵飞。致神之方十二事。以授刘彻。乃告帝曰。夫五帝者。方面之天。精六甲六位之通灵。佩而尊之。可致长生。王母因授以五岳真形圗。帝拜受俱毕。王母与夫人同乘而去。

对雪二首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栁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逺。留待行人二月归。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栁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粧。闗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原注。时欲之东鲁。灵光殿赋。玉女窥窓而下视。哀江南赋。倚弓于玉女窓扉。白帖。诸曹郎署曰粉署。刘孝绰对雪诗。浮光乱粉壁。积照朗彤闱。旧唐书。东峤县即大庾岭。属韶州。一名梅岭。白帖。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洛神赋。车殆马烦。宋书符瑞志。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唐太宗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说文。骓。马苍黒。杂色。一曰苍。白色。陈乐府明下童曲。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骓。按。陈孔谓陈暄孔范。陆谓陆瑜。皆后主狎客。李贺诗。陆郎去兮乘斑骓。又。牵云曳雪留陆郎。皆用此。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纔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洛神赋。腰如约素。宓妃。即洛神。飞燕外传。帝临太液池。后歌归风送逺之曲。帝以文犀簮击玉瓯。酒酣风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乎。帝令冯无方持后裾。风止。裾为之绉。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绉。号留仙裾。拾遗记。每轻风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裾。本草。石蜜。又名崖蜜。人以长竿刺出。多者至三四石。味醶色緑。比他蜜尤胜。青陵蝶。注见前。

公子

外戚封侯自有恩。平明通籍九华门。金唐公主年应小。二十君王未许婚。

△西京杂记。汉掖庭有云光殿。九华殿。金唐公主。未详。

赋得鸡

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塲好自娱。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韩诗外传。鸡有五德。敌在前敢鬬者。勇也。曹植鬬鸡诗。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塲。阳乌。日也。蜀都赋。阳乌迴翼于高标。

明神

明神司过岂令寃。暗室由来有祸门。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左传。石言于晋魏榆。

钱龙惕笺此诗为甘露之变作也。当时事起仓卒。王涯贾餗等实不与闻。仇士良执而讯之。五毒俱备。涯等诬伏。遂族诛之。一时不以为寃。实以涯等执政时。招权僣侈结怨于民。故曰明神。司过决无寃滥暗室祸门自招之也。然涯等国之大臣。一旦以无辜之事骈首就戮。专杀者自谓举世无人。一物可欺。抑知其取精多而用物弘。凭石而言得无虑乎。训注之咆虓于中国也。士大夫咸怨忿之。及其败也。又以畏中官之势未有言其寃者。岂惟不寃之又从而快之。如杜牧之诗曰。元礼去从缑氏学。江充来上犬台宫。又曰。其冬三凶败。涣汗开汤罟。他可知矣。独义山于此事抑扬反覆致其不平之意。以示诛戮不出于文宗。其人虽恶。犹然寃也。况履霜坚氷其渐。可无深戒哉。然犹不敢显言。特于是诗微寓其意。可见当时奄人暴横。士林胁息如此。悲夫。

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道源注。度人经。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名碧落。白帖。天河。谓之银汉。亦曰银河。李密诗。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晩林。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荆楚嵗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者。则以为得巧。

壬申七夕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逺。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七香车。注见前。何逊七夕诗。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谓月中桂树。古诗。天上何所有。歴歴种白榆。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见浮槎去来。不失期。多齎粮乘槎而往。十馀日至一处。遥望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其人还。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杜甫诗。沧海有灵槎。

壬申闰秋题赠乌鹊

绕树无依月正高。邺城新泪溅云袍。几年始得逢秋闰。两度填河莫告劳。

△通鑑日録。宣宗大中六年闰七月乙未。朔八月一日甲子。秋分。魏武乐府。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魏武都邺。唐书。相州邺郡。属河北。道乾元二年。改为邺城。

端居

逺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牀敌素秋。堦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梁元帝纂要。秋曰白藏。亦曰素秋。

夜半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鬬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窓絃。

△嵇康琴赋。徽以荆山之玉。杜甫诗。收书动玉琴。

玉山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

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

△穆天子传。天子北征。东还至于羣玉之山。阆风巅。注见前。尸子。凡水方折者有玉。圆折者有珠。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沉约诗。玉水记方流。庄子。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诗疏。凤皇非梧桐不栖。三十国春秋。凉州胡安盗发晋文王张骏墓。得赤玉箫紫玉笛。

张恶子庙

下马捧椒浆。迎神白玉堂。如何铁如意。独自与姚苌。

△北梦琐言。梓潼县张恶子神。乃五丁拔蛇之所也。或云。巂州张生所养之蛇。因而立祠。时人谓为张恶子。其神甚灵。方舆胜覧。张恶子庙。即梓潼庙。在梓潼县北八里七曲山。按。图志。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巂人也。因报母仇。遂陷县邑。徙居是山。其墓在隆庆府梓潼县东二十里。楚词。奠桂酒兮椒浆。乐府。白玉为君堂。道源注。《梓潼七十五化》云。建兴末。作儒士。称谢艾。为张〈左车右丸〉主簿张重华嗣位石季龙使将。麻秋侵冦。命艾以千人击之。秋单骑宵遁。继而往闗中与姚苌为友。然厌处凡世。思归蜀峰。约苌曰。苟富贵。无相忘。后苌以龙骧将军使蜀。至凤山访予。予礼待之。假以铁如意。祝之曰。麾之可致兵。苌疑予。予为之一麾。戈盾戎马万馀。列之平坡。今试兵埧是也。后苌以苻坚死。即帝位。因号秦焉。即其地祝之庙。先号九曲。葢梓潼来朝九折而去。后号七曲。迨至隋唐。其灵尤著。

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窓迥有时见。簷高相续翻。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卢谌诗。摵摵芳叶零。广絶交论。分雁鹜之稻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汎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晋罗含传。含致仕还家。堦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徳行之感。道源注。岭表録异。鹦鹉螺。旋尖处屈而朱。如鹦鹉觜。故以名。殻装为酒盃。竒而可玩。亦有范金为其形者。梁简文帝书。车渠屡酌。鹦鹉骤倾。

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欎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原注。典略云。夫子见南子在锦帏之中。乐府解题。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手也。书。顾命雕玉仍几。注。雕。刻镂也。招。当作折。招腰争舞。英华作细腰频换。西京杂记。戚夫人能作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王僧逹诗。缕金罗袖欝金裙。世说。王恺以〈左米右台〉糒澳釡。石崇以蜡烛代薪。荀令香法。见前。刘向有熏炉铭。南史。江淹尝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见还。淹乃探懐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妙句。朝云。用神女事。

北楼

春物岂相干。人生只强欢。花犹曾敛夕。酒竟不知寒。

异域东风湿。中华上象寛。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

△倚。英华作俯。

拟沉下贤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寛。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唐诗纪事。沉亚之。字下贤。呉兴人。登进士第。太和初。李同捷反。授柏耆行营。计会使亚之以殿中侍御史为判官。谕旨耆。诛同捷。诸将嫉其功。譛之耆。贬循州司户参军。亚之贬南康尉。有集九卷。道源注。金斗。熨斗也。隋书。李穆奉熨斗于高祖曰。愿以此熨安天下。梁简文帝诗。熨斗金涂色。白居易诗。大珠小珠落玉盘。

飞来绣户隂。穿过画楼深。重傅秦台粉。轻涂汉殿金。

相兼惟栁絮。所得是花心。可要凌孤客。邀为子夜吟。

△古今注。萧史与秦穆公鍊飞雪丹。第一转与弄玉。粉。今水银腻粉是也。道书。蝶交则粉退。汉书。赵昭仪居昭阳舍。殿上髹漆。切皆铜沓冒。黄金涂。注。切。门限也。沓冒。其头也。涂以金。涂铜上也。子夜注。见前。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簷。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

△原注。隋独孤信举止风流。曽风吹帽簷。侧观者塞路。说文。绶。韍维也。红绶。即朱绂。白居易诗。鹘衔红绶遶身飞。

代魏宫私赠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原注。黄初三年巳隔存没。追代其意。何必同时。亦广子夜呉歌之流。魏志陈思王传。黄初二年。植贬爵安乡侯。改封鄄城侯。四年来朝。帝责之。置西馆。未许朝。水经注。魏武引漳流。自城西东入。迳铜雀台下。洛神赋。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背阙归藩路欲分。水边风日半西曛。荆王枕上原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

△魏志。呉质。字季重。济隂人。以文才为文帝所善。出为朝歌长。迁元城令。封列侯。洛神赋。背伊阙。越轘辕。又曰。余从京师。言归东藩。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寰宇记。巫山县西有阳台古城。即襄王所游之地。亦曰阳云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长江。西谿丛语。楚襄王与宋玉游高唐之上。见云气之异。问宋玉。玉曰。昔先王梦游高唐与神女遇。玉为高堂赋。先王。谓懐王也。玉是夜梦见神女。寤而白王。王使为神女赋。后人遂言襄王梦神女。非也。愚按。宋玉作赋。本假梦为词。即懐王亦岂真有梦乎。西谿此辨。尚是呓语。○此诗为洛神辨诬。明思王感甄之说。未足深信。

牡丹

压迳复縁沟。当窓又映楼。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比其豔于佳人之倾国。唐国史补。长安贵游尚牡丹。每春暮。马若狂人。种以求利。一本有数万者。史。封禅书。海中有三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十洲记。四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元洲。炎洲。长洲。充洲。凤麟洲。聚窟洲。流洲。生洲。

百果嘲樱桃

珠实虽先熟。琼莩纵早开。流鸎犹故在。争得讳含来。

△汉书葭莩注葭芦也莩其筒中白皮至薄者吕氏春秋仲夏之月羞含桃注含桃樱桃也鸎鸟所含食故曰含桃

樱桃答

衆果莫相诮。天生名品高。何因古乐府。惟有郑樱桃。

△乐府集石季龙宠惑优僮郑樱桃而杀郭氏更纳清河崔氏樱桃又譛而杀之樱桃美丽擅宠宫掖乐府由是有郑樱桃歌十六国春秋石虎郑后名樱桃晋冗从僕射郑世达家妓也

晓坐

后閤罢朝眠。前墀思黯然。梅应未假雪。栁自不胜烟。

泪续浅深绠。肠危高下弦。红顔无定所。得失在当年。

△一云后閤一作阁广韵绠井索道源注弦急则絶以比愁肠易断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锺山何处有龙盘。

△北湖即玄武湖注见前道源注金陵志南埭上水闸也王荆公赠段约之诗闻君更欲通南埭非鸡鸣埭也刘禹锡金陵懐古诗一片降旗出石头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锺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锺山龙盘即蒋山也

一片

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仗俨云旗。天泉水暖龙吟细。露畹春多凤舞迟。

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孙氏瑞应图非气非烟五色絪緼谓之庆云九枝灯注见前齐地记齐有天齐泉汉书注临菑城南有天齐水五泉并出离骚既滋兰之九畹兮注十二亩为畹春秋运斗枢玉衡星散为榆元命苞三月榆荚落

日射

日射纱窓风撼扉。香罗掩手春事违。迴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碧鹦鹉即青鹦鹉也注见前

题鹅

眠沙卧水自成羣。曲岸残阳极浦云。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一作雀○孔翠孔雀翡翠也杜甫诗孔翠望赤霄秋思雕笼养谢灵运诗羁雌恋旧侣鲁陶婴黄鹄歌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言孔翠之羁孤不若鵞羣有眠沙卧木之适也

华清宫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燕

△注见前道源注雍録朝元阁在骊山天寳七载玄元皇帝见于朝元阁改名降圣阁太真外传天寳四载七月于凤凰园册太真宫女道士杨氏为贵妃半后服用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汉书飞燕立为皇后宠少衰女弟絶幸为昭仪居昭阳舍李白诗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懐谯秀

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惟是有寒芜。

△道源注方舆胜覧长卿山在梓潼县治西南旧名神山唐明皇幸蜀见山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因改名长卿山谯周巴记刘璋分巴以永宁为巴东郡垫江为巴郡阆中为巴西郡是谓三巴孙盛晋阳秋谯秀字元彦巴西人谯周孙李雄盗蜀安车徵秀不应桓温平蜀返役上表荐之

齐宫词

永夀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齐书废帝寳卷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夀三殿皆帀饰以金璧萧衍兵入建康王珍国张稷引兵入殿御刀丰勇之为内应宝卷方在含德殿作笙歌兵入斩之稷召僕射王亮等令百僚署牋以黄油裹寳卷首遣博士范云等送诣石头金莲注见前按晋成帝七年作新宫舆地圗云即台城也容斋随笔晋宋后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西京杂记昭阳殿上设九金龙皆衔九子金铃每好风日幡眊光影照耀一殿铃镊之声惊动左右齐书庄严寺有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墖诸寳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逺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唐书凤翔府扶风郡属闗内道至德二载号西京一作雨说苑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荆州记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范煜赠诗云云

青陵台

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莫讶韩慿为蛱蝶。等閒飞上别枝花。

△详前注一统志台在开封府封丘县界英华作春英华作许注见前

东还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採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抱朴子华芝赤葢白茎上有两叶三实服之可以长生唐书河南登封县神龙元年改曰嵩阳嵩山有中岳祠有嵩阳宫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知访寒梅过野塘。久留金勒为迴肠。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薰炉更换香。

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塲。

△谢庄衣见前又谢惠连雪赋纨袖慙冶注见前英华作要舞英华本原注时余在惠祥上人讲下故崔落句有梵王宫地罗含宅頼许时时听法来○维摩经长者维摩诘以其方便现身有疾因以身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师利汝诣维摩诘问疾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而为供养

春风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若教春有意。惟遣一枝芳。

我意殊春意。先春巳断肠。

蜀桐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枉教紫凤无栖处。斵作秋琴弹坏陵。

△一作梧一作霏潘岳赋天霏霏以垂雾英华同一作广琴操十二曲曰壊陵伯牙所作壊一作懐应璩与刘劭书听广陵之清散

蜀桐

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王褒云阳记鈎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既殡尸香闻十里帝哀悼乃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其上往来汉武故事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寳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汉书李夫人早卒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帝居他帐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益相思悲感

判春

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笑处如临镜。窥时不隠墙。

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珠玉终相类。同名作夜光。

△古乐府桃生露井上李树生道旁江总李花诗当知露井上复与夭桃隣登徒子好色赋此女子登墙窥臣三年神女赋穠不短纎不长搜神记隋珠盈径寸夜有光明可以烛室十洲记周穆王时西湖献玉杯是百玉之精明夜照夕

促漏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迭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上艹下左言右隻〉水纹。

△一作字唐书内官有掌书二人掌符契经籍宣传啓奏杜甫诗宫女开函近御筵是也通俗文染青石谓之点黛李贺诗深帏金鸭冷一作岂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注姮娥羿妻也服药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江总经故妃殿诗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乐府西州曲採莲南塘秋李贺乐词官街栁带不堪折早晩菖蒲胜绾结道源注言纵如姮娥入月终是独居神女为云徒成幻梦岂若南塘之鸳鸯长匹不离哉高棅曰此诗拟深宫怨女而作

江东

惊鱼拨刺燕翩翾。独自江东上钓船。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沉郎钱。

△方割切力达切谢灵运赋鱼水深而拨刺杜甫诗船尾跳鱼拨刺鸣鹪鹩赋肓翩翾之陋体兮谢絮注见前晋食货志呉兴沉充铸小钱谓之沉郎钱此以比榆荚也汉有小钱名榆荚钱李贺诗榆荚相催不知数沉郎青钱夹城路

读任彦昇碑

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梁台初建应惆怅。不得萧公作骑兵。

△南史任昉字彦昇乐安博昌人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入梁歴官御史中丞出为新安太守卒梁书武帝与昉遇竟陵王西邸从容谓昉曰我登三府当以卿为记室昉亦戏帝曰我若登三事当以卿为骑兵以帝善射也

荷花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迴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櫂歌。

△楚词瑶席分玉瑱英华作晓曹植乐府白马饰金羁英华作覆雪赋援绮衾兮坐芳缛注见前英华作愁前汉武帝秋风辞箫鼓鸣兮发擢歌

五松驿

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只应既斩斯髙后。寻被樵人用斧斤。

△按白氏长庆集有望秦赴五松驿诗此驿在长安东贾谊有过秦论

灞岸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寃魂哭虏尘。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杜甫诗行人但云点行频三辅黄圗霸桥在长安东灞水上说文亭邮表徐曰表双立为桓今邮亭立木交于其端或谓之华表按桥柱亦曰华表杜甫桥成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是也

送臻师二首

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水经注灵鹫山胡语云耆闍崫山山是青石逺望似鹫鸟形故曰灵鹫法显亲宿其山诵首楞严香花供养道源注法华释注灵山灵鹫山也又名狼迹山前佛今佛皆居此地既是灵圣所居故呼为灵山法华经尔时世尊告舍利佛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尔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増上慢未得为得未证为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拂席而起譬喻经王舍国人欲作寺钱不足入海得名寳珠杜甫诗僧寳人人沧海珠道源注阁笔记梵云楞伽此云不可往惟神通者能至其上峯顶有夜义城佛于此说楞伽经楞伽经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大衆中唱如是言我是过去一切佛及种种受生尔时作曼陀转轮圣王六牙大象及鹦鹉鸟释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经说道源注善眼仙人以比臻师也楞严经引诸沉冥出于苦海庄子七圣皆迷无所问途去未因过去未来之因法华经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是诸佛土若算师知其数否传灯録释迦佛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涌金莲花梵网经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

七夕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迴。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庾信诗思为鸾翼扇愿备明光宫

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

晓用云添句。寒将雪命篇。良辰多自感。作者岂皆然。

熟寝初同鹤。含嘶欲并蝉。题时长不展。得处定应偏。

南浦无穷树。西楼不住烟。改成人寂寂。寄与路绵绵。

星势寒垂地。河声晓上天。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

△国史补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一作徒梁褚云蝉诗天寒响屡嘶楚词送美人兮南浦鲍照诗始出西南楼栁子原集序粲然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楚词望夫君兮归来

马嵬二首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西二十五里左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燕犀燕地之犀甲也郑玄周礼注燕近强胡习于甲胄或曰谓弓也列子燕角之弧朔蓬之干郭璞毛诗拾遗今西方有以犀角及鹿角为弓者长恨歌渔阳鞞鼔动地来国史补玄宗幸蜀至马嵬驿缢贵妃于佛堂梨树之前太真外传妃死瘗于西郭之外一里许道北坎下时年三十八嵗英华作堪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英华作决长恨传玄宗命方士致贵妃之神旁求四虚上下跨蓬壶见最髙仙山上多楼阁署曰玉妃太真院玉妃出揖方士问天寳十四载以还事言讫悯然取金钗钿合各折其半授使者还献上皇将行乞当时一事不闻于他人者为验玉妃曰昔天寳十年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时夜始半独侍上上慿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方士还奏上皇嗟悼久之此诗起二语正指其事言夫妇之愿他生未卜而此生先休徒髣髴其神于海外耳能无悲乎西京赋陈虎旅于飞亷周礼鸡人夜呼旦以班百官汉官仪宫中不得畜鸡卫士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王维诗绦帻鸡人报晓筹○按仙传拾遗云玄宗属念贵妃往往废寝则虎旅鸡人皆増感怆矣旧书肃宗纪杨国忠讽玄宗幸蜀至马嵬顿六军不进大将军陈玄礼请诛杨氏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长恨歌六军不发可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见上玄宗纪诏曰聿来四纪人亦小康

可歎

幸会东城宴未迴。年华忧共水相催。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氷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盃。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梁冀传冀爱监奴秦宫官至太仓令得出入妻孙夀所夀见宫輙屏御者託以言事因与私焉飞燕外传后所通宫奴燕赤凤雄健能超观阁兼通昭仪赤凤始出少嫔馆后适来幸是日连臂蹋地歌赤凤来曲杜甫诗恩分夏簟氷洛神赋注东阿王入朝帝示甄后玉镂金带枕李白序开琼筵以坐花拾遗记崑崙山第九层山形渐狭小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羣仙种耨焉洛神赋秣驷乎芝田陈思王谢灵运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竒才博识安可继也秦宫赤凤以刺当时之事也陈思之于宓妃情通而不及乱作者殆以自况欤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絶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若到阆中还赴海。阆中应更有高楼。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寰宇记嘉陵水一名西汉水又名阆中水周地圗云水源出秦州嘉陵因名嘉陵江

别薛嵒宾

曙爽行将拂。晨清坐欲凌。别离真不那。风物正相仍。

漫水任谁照。衰花浅自矜。还将两袖泪。同向一窓灯。

桂树乖真隠。芸香是小惩。清规无以况。且用玉壶氷。

△奴卧切英华作清淮南王招隠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二语义山自谓也义山释褐秘书省枝书郎旋调补弘农尉故有芸香之句

富平少侯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牀在井头。

綵树转灯珠错落。绣檀迴枕玉雕锼。当闗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七国谓汉景时七国隋明馀庆诗三边烽乱惊汉书张安世封富平侯子延夀嗣延夀卒子放嗣放敬武公主所生娶皇后弟平恩侯许嘉女与上卧起宠爱殊絶西京杂记韩嫣以金为弹丸一日失数十每出儿童随之长安语曰苦饥寒逐弹丸乐府淮南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绠汲寒浆吴曽漫録山海经崑崙墟九井以玉为槛银牀者以银作栏犹所云玉槛耳名义考银牀非井栏乃辘轳架也广韵辘轳圆转木用以汲水开元遗事韩国夫人上元夜然百枝灯树高八十馀尺?之高山百里皆见拾遗记魏明帝检寳库中得一玉虎头枕单池国所献其颔下有篆书云帝辛之枕尝与妲已同枕之是殷时遗物也语林王武子从荆州来敦欲杀之平子恒持玉枕以自防古诗玉枕龙鬚席郎眠何处牀魏都赋木无雕锼当闗注见前

有懐非惜恨。不奈寸肠何。即席迴弥久。前时断固多。

热应翻急烧。冷欲彻微波。隔树澌澌雨。通池点点荷。

倦程山向背。望国阙嵯峨。故念飞书及。新懽借梦过。

染筠休伴泪。绕雪莫追歌。拟问阳台事。年深楚语讹。

△湘中记衡山如阵云九向九背乃复不见用湘妃事鲍照诗蜀琴抽白雪郢曲绕阳春杜甫诗朱?绕白雪

赠宇文中丞

欲构中天正急材。自縁烟水恋平台。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旧唐书太和六年八月以御史中丞宇文鼎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列子西极化人见周穆王王为改筑宫室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名曰中天之台汉书梁孝王治複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注平台在大梁东北原注公感歎亡友张君故有此句○晋书嵇绍传绍字延祖康之子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山涛传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晓起

拟杯当晓起。呵镜可微寒。隔箔山樱熟。褰帷桂烛残。

书长为报晚。梦好更寻难。影响输双蝶。偏过旧畹兰。

庾信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

闺情

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春窓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

△郑谷蝶诗微雨宿花房王元之蜂记蜂酿蜜如脾谓之蜜脾本草蜡是蜜脾底也古效切

月夕

草下隂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兎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杏花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

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

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吴王採香径。失路入烟村。

△秦中记唐人举进士会杏园谓之探花宴去声谢灵运集有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注援卫也英华作到灵枢金景内经下离尘境上界玉京元君注玉京者无为之天也玉京之下乃崑崙北都太霄隠书无上大道君治无极大罗天中玉京之上七寳玄台金牀玉几一作佳水经注金谷水出河南太白原东南流歴金谷谓之金谷水经石崇故居洛神赋铅华不御善曰博物志烧铅成胡粉拾遗记王母取緑桂之膏然以照夜张协诗尺烬重寻桂张衡七辨玄酒白醴蒲萄竹叶张华轻薄篇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醖酒王献之桃叶歌桃树连桃根禽经子规夜啼达旦血渍草木方舆胜覧姑苏灵嵒山有西施採香径此诗因杏花而寓失路之感玩首末语可见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逺。雨后背牕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揜。玉局败碁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隠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燄。迴照下帏羞。

△阮籍诗膏火自煎熬鲍昭诗凤楼十二重桂树玉盘龙诗耿耿不寐如有隠忧汉武故事上起神屋以白珠为帘箔玳瑁押之象牙为篾萧贯晓寒歌海牛押帘风不入梁简文帝诗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陈启源曰梁纪少瑜灯诗惟馀一两燄纔得解罗衣结语从此化出

清河

舟小迴仍数。楼危凭亦频。燕来从及社。蝶舞太侵晨。

绦雪除烦后。霜梅取味新。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

△汉武内传上药有玄霜绦雪

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好借嫦娥著。清秋踏月轮。

追代卢家人嘲堂内

道却横波字。人前莫谩羞。只应同楚水。长短入淮流。

△傅毅舞赋目流睇而横波道源注横波同楚水谓其情之长也以淮代懐乃隠语如古乐府石阙衔碑之类

代应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襄阳耆旧传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常侍早卒妇任城王曹子文女也道源注古乐府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此云三十六纯举雌言之

离亭赋得折杨栁二首

暂慿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寄永道士

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诗。君今併倚三珠树。不记人间落叶时。

△真诰王屋山仙之别天谓阳台也始得道者皆诣阳台是清虚之宫也注见前一作计

华州周大夫宴席

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巳醉眠。若共门人推礼分。戴崇争得及彭宣。

△旧唐书周墀字德升长庆二年擢进士第开成四年正拜中书舍人武宗即位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潼闗防御等使海録唐制吏部三铨尚书中铨两侍郎分东西两铨裴秀诗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汉书张禹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沛郡戴崇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悌多智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疎之崇每禹禹将入后堂馀食妇女相对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不过一肉巵酒相对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

荆山

压河连华势孱顔。鸟没云归一望间。杨僕移闗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

△唐书虢州湖城县有覆釡山一名荆山寰宇记荆山在鼎湖县南出美玉即黄帝铸鼎之所一统志在陕州闦乡县南二十五里○此诗一统志收入富平荆山非是相如大人赋放散畔岸骧以孱顔注不齐貌汉书元鼎三年冬徙函谷闗于新安应劭曰时楼船将军杨僕数有大功耻为闗外民上书乞徙东闗以家财给用武帝意亦好广濶于是徙闗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离思羁愁日欲晡。东周西雍此分途。迴銮佛寺高多少。望尽黄河一曲无。

△唐书陕州陕郡本弘农郡属河南道上声唐书代宗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入冦奉天上出幸陕州十二月上还京物理论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一直一曲九曲以达于海

过郑广文旧居

宋玉平生恨有馀。逺循三楚弔三闾。可怜留著临江宅。异代应教庾信居。

△唐书玄宗爱郑虔才更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长安志韩庄在韦曲之东退之与孟郊赋诗又送其子读书处郑庄又在其东南郑十八虔之居也离骚序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懐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西谿丛语唐余知古渚宫故事曰庾信因侯景乱自建康遁归江陵居宋玉故宅宅在城北三里故哀江南赋云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老杜云会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李义山亦云可怜留著临冮宅异代应教庾信居是也然子美移居夔州八宅诗云宋玉归州宅云通白帝城又有江山故宅空文藻之句葢归州亦有宋玉宅也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路遶函闗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天池辽濶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水经注潼闗歴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闗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容轨天池九万风见庄子

莫愁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乐府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梦令狐学士

山驿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晖。右银台路雪三尺。凤诏裁成当直归。

△李肇翰林志翰林院在银台门北麟徳殿西厢重廊之后学士院在翰林之南别戸东向引铃门外虽宣事不敢入又曰学士毎下直出门相谑谓之小三昩出银台门乘马谓之大三昩邺中记石虎诏书以五色纸衔木凤皇口中飞下端门令狐綯传綯为翰林承?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及綯至皆惊

涉洛川

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

△洛阳记城南五十里有大谷旧名通谷洛神赋经通谷凌景山又曰容与于杨林流眄乎洛川善曰杨林地名多生杨因名五臣本作阳洛神赋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原注灌均陈王典籖譛诸王于文帝者○魏志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刼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有感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一醆芳醪不得尝。

△战国策有祠者赐其舍人酒一巵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乃左手持酒右手画地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巵曰蛇故无足子安能为遂饮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宫妓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鬬腰支。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宫妓内妓也教坊记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尝在上前也三秦记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昼夜光明三辅黄圗武帝时后宫八区中有披香殿雍録唐庆善宫有披香殿王諲诗披香殿里荐蛾眉梁邵陵王诗软媚著腰支汉书武帝作鱼龙角抵之戏师古曰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燿日光西京赋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列子周穆王西巡狩道有献工人名偃师偃师所造能倡者輙步俯仰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技将终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欲诛偃师偃师立剖散倡者以示王内外肝胆支节等皆假物也

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李白诗风吹栁花满店香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昔歳陪游旧迹多。风光今日两蹉跎。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

△道源注法书要録永和九年王右军与亲友四十二人修禊于兰亭挥毫製序兴乐而书遒媚劲健谓有神助醒后日再书数十百纸终不能及右军自珍爱之秘藏于家七传而至智永子徽之派也舍俗为僧居越之永欣寺后授弟子辨才人所罕见唐太宗遣御史萧翼以计赚取太宗不豫命太宗以此本从塟昭陵愚按南部新书云兰亭序武徳四年欧阳询就越诈求之始入秦王府麻道嵩奉教搨两本一送辨才一王自收贞观十三年褚遂良请入昭陵其説与此不同

李义山诗集注卷一下

猜你喜欢
  晏殊·唐圭璋
  卷二十三·阮阅
  提要·魏泰
  谭苑醍醐卷七·杨慎
  第四十八章 东游仙都·屠隆
  第三场·老舍
  第二十八出 诛心·姚茂良
  第三本·杨景贤
  荆溪林下偶谈卷三·吴子良
  卷十·杜文澜
  茶山集卷四·曾几
  卷五·徐世昌
  荆溪集钞·吴之振
  卷七·乾隆
  卷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聂侍郎古柏(侍郎集)·顾嗣立

    古柏,字里未详。官吏部侍郎。黎崱《安南志略》云:至大四年,遣礼部尚书乃马歹、吏部侍郎聂古柏、兵部郎中杜与可奉使安南,宣仁宗皇帝即位诏。诗集失传,仅见傅习、孙存吾《皇元风雅》数篇而已。 九华山 望玉笥山弗克登览留诗

  • 卷二·杜文澜

    卷二忆王孙萋萋芳艹忆王孙一首、为秦观词、顾从敬艹堂诗余误为李重元作、万氏因之、按此词佗刻为李甲作、李甲字景元、则艹堂之作重元、当是景元之讹、应从淮海集更正、调笑令此调见全唐诗、与转

  • 卷四十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四十五李俊民二【以下从鹤鸣老人全集补入】萧权府三害图长桥之蛟南山之虎在彼州曲父老所苦岂独苦此亦有周处周乃慨然耻闻斯语薄险投深踊跃健武尔蛟既除尔虎既去周乃自励履规蹈矩爰

  • 玉川子诗外集序·卢仝

    唐玉川先生卢仝履道守正之莭见于昌黎退之之文当时洛中才名硕德者如温石二处士咸应辟署吏于诸侯惟先生自顾俯仰不能与世合筑环堵以居休焉遂志而浩浩自娱观其出处之迹若人哉安可轻量矣又传先生春秋之学举世莫淂见其书故

  •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陈寿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

  • 卷三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脱脱

        王存 孙固 赵瞻 傅尧俞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

  • 卷一百一十七·志第七十·礼二十等·脱脱

        ◎礼二十   ○入阁仪 明堂听政仪肆赦仪附 皇太后垂帘仪 皇太子正至受贺仪 皇太子与百官师保相见仪   入阁仪。唐制:天子日御正衙以见群臣,必立仗。朔望荐食陵寝,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乃自正衙唤仗由宣

  • 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十·赵尔巽

      宗稷辰 尹耕云 王拯 穆缉香阿 游百川沈淮   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道光元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起居注主事,再迁户部员外郎。咸丰元年,迁御史。疏请饬各省实行保甲,略言:“州县宜久任,时日宜宽假,填写门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二乐略【一】【臣】等谨案虞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故郑樵志乐谓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其所列四门皆系以声而辄以声歌湮没风雅不分为言盖必有声律身度之圣人斯能推阐精微折衷美善以昭盛

  •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五人物志一百五忠义传十七【蒙古八旗二康熙十三年至十四年共六十二人】博洛博洛蒙古镶黄旗人以护军校管护军参领事得巴图鲁号康熙十三年从征

  •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司马迁

    大宛【索隐】:音菀,又於袁反。之迹,【正义】:汉书云:“大宛国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东至都护治,西南至大月氏,南亦至大月氏,北至康居。”括地志云:“率都沙?国亦名苏对沙?国,本汉大宛国。”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索隐】:陈

  • 卷一五四·邱濬

    ▲四方夷落之情(中)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薰鬻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羸(与骡同)、駃騠(生三日而超其母)、騊駼(生北海)、驒奚(駏

  • 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一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极甚深难见难觉。不可寻思超寻思境。聪慧微密智者所证。一切分别毕竟离故。世尊,若诸有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常乐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一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一卷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名师子如来也。从释迦文降生鞞提国。为大婆罗门梵摩渝子。厥名郁多罗。父命观佛。寻侍四月具睹相表威变容止。还白所见。父得不

  • 准提净业卷之一·谢于教

    佛说七俱[月*氏]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唐武周沙门 地婆诃罗 译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月*氏]母佛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南无飒哆南(一)三藐三勃陀俱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明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其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明崇祯元年(1628)。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

  • 雪堂拾遗录·雪堂道行

    一卷。全称《雪堂行和尚拾遗录》,又作《禅门拾遗录》、《雪堂行拾遗录》、《雪堂道行禅师拾遗录》。宋代雪堂道行编。辑录黄龙悟新、翠岩圆玑、黄龙恭、文殊宣能、白杨法顺、张无尽、黄山谷等禅林缁素三十余人的机缘

  • 礼忏文·佚名

    礼忏作为一种佛教仪式,是礼拜与忏悔的简称。礼忏文则是记录佛教信徒礼忏仪式的文书。我国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保存有一定数量的礼忏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