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词辨上卷

○十六字令苍梧谣  绛州春

按词统,以十六字令始於周邦彦,片玉集中不载,见天机馀锦。句法多讠为,读不一体。词综曰:曾见宋人作苍梧谣,张安国集中三首,蔡伸道集中一首。乃知刻本讹眠字为明字,遂聊下文三字作句起,五字作句叶。或以五字作句起,三字作句叶。今读晴川集,以一字作句起,七字作句叶,如云:“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函边。”为是。因考周玉晨为邦彦从子,号晴川,有晴川词,此乃周玉晨所作。元初程钜夫曰:予於近代诸家乐府,惟清真集犁然当於心目,晴川殊有宗风。雨坐空山,试阅一解,便如轻衫俊骑,上下五陵,花发莺啼,垂杨拂面时也。[案周玉晨并非邦彦从子。]

○明月斜落日斜

唐词纪云:吕仙所制。竹坡诗话云:一名落日斜。

《词统》曰:柳永闻妇人歌此曲云:“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传是女鬼作。後好事者李玉衍为金缕曲云:“月落西楼凭栏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杨慎曰:藉此觉有身分。

○南歌子碧窗梦  水晶帘

古今词谱曰:南吕宫曲,温庭筠多作单调二十三字,“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张泌调多三字。“岸柳拖金线,庭花映日红。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温与裴П有五七言体,裴云:“不识厨中味,安知炙里心。井边银钏落,展转恨还深。”温云:“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苏东坡“莲子擘开须见薏,楸枰着尽更无期。”注曰:“此效风人体南歌子也。今体收长短句,有双调南歌子,乃南柯子,亦名双蝶令。”

○北邙月

洞微志载,郑继超遇田参军,赠妓曰妙香,留数年告别,歌北邙月送酒。明日偕过北邙,妓化狐而去。太平广记载,妖女王丽贞赋别词云:“五原分袂真胡越。燕拆莺离芳草歇。年少莺花处处春,北邙空恨清秋月。”义本此。

○三台令翠华引

三台舞曲,自汉有之,唐王建、刘禹锡、韦应物诸人,有宫中、上皇、江南、突厥之别。教坊记亦载五七言体,如“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传是李後主三台词。“雁门关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陌上朝来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传是盛小丛三台词。今词不收五七言,而收六言四句。王建词云:“鱼藻池边射鸭,芙蓉苑里看花。日色赭黄相似,不着红鸾扇遮。”故一名翠华引。

○花非花

杨慎《词品》曰:予爱白乐天花非花一首,虽高唐、洛神不及也。後张子野衍之为御御街行。沈雄曰:近刻有作古风者,唐诗揽香集中收此。

○捣练子章台柳  解红歌  柱殿秋  潇湘神  赤枣子  深院月

太平广记曰:韩字君平,有友人每将妙妓柳氏至其居。窥韩所与往还皆名人,必不久贫贱,许配之。未几,韩从辟临淄,置柳都下。三岁寄以词:“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犹在否。纵使长条以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答以词;“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夜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後为番将沙吒利所劫,会入中书,有虞候许俊诈取得之,诏归韩。

物外清音曰:曲名解红,相传为吕仙作。余考解红为和鲁公歌童,其词:“百戏罢,五音清。解红一曲新教成。两个瑶池小仙子,此时夺却柘枝名。”鲁公自制曲也。按解红,舞衣紫绯,绣襦银带,戴花凤冠,五代时饰。焉有吕仙在唐季预为此腔耶。唐词载李德裕步虚词,即双调捣练子。捣练子本无双调,词综列为李白桂殿秋二首。李集之考者多矣,不闻菩萨蛮、忆秦娥而下,别有桂殿秋也。吴虎臣得於石刻而无其腔,刘无言倚其声歌之,惟未足信。刘禹锡作潇湘神,起即叠三字一句便是,亦即捣练子,但为迎神送神之词。

古今乐录曰:乐府捣衣,清商曲也,分平仄二韵。李後主即咏本意。俞彦曰:“调名不一,宜细辨之。”

○望江南谢秋娘  春去也

海山记曰,隋炀帝开西苑,中凿五胡北海,相通泛舟,令人歌望江南:“湖上花,天水浸灵芽。浅蕊水边匀玉粉,浓苞天外剪明霞。清赏思何赊。”“湖上月,偏照列仙家。水浸寒光铺玉簟,浪摇晴影走金蛇。恰称灵槎。”“湖上柳,阴覆画桥低。宿雾洗开明媚眼,东风调弄好腰支。烟雨更相宜。”“湖上酒,终日助清欢。檀板轻声银甲暖,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本无换头,後强添之,终非六朝人语。古今词谱曰:大石调曲,朱崖李太尉为亡妓谢秋娘作望江南。白居易思吴宫、钱塘之胜,作江南忆。刘禹锡作春去也。李後主作望江梅。冯延巳作忆江南。

《词统》载贾人女裴玉娥善筝,与黄损有婚姻约。後为吕用之劫归第,赖胡僧神术,寻复归损。损作望江南曲云:“无所愿,愿作乐中筝。得近佳人纤手子,砑罗裙上发娇声。便死也为荣。”损,僖宗时人。

○竹枝(巴渝曲)

竹枝本出巴渝,故亦名巴渝词。刘禹锡序曰:岁正月,里中联歌竹枝,吹笛击鼓以应节。歌者扬袂雎舞,以曲多为贵。聆其音声,中黄钟之羽,卒章讦激如吴俞。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

《太平乐府》曰:白居易竹枝云:“瞿唐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欲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刘禹锡竹枝云:“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连雨,道是无情也有情。”沈雄曰:作者须不似子夜、欢闻体,亦不得全脱本意,又不可竟作七言绝句,如“盘江门外是侬家”,为不可及。

《词统》载:“阿娘拘束好心痴。白玉阑干护竹枝。春色到来抽乱笋,石头缝里迸芽。”“若个郎来讨竹秧。雌雄须得要成双。明年此日春雷发,管取婴脱锦腔”。此田艺衡竹枝,大意不脱本旨,如折杨柳、采莲曲之类。

○柳枝寿杯词

乐府作折杨柳,为汉饶歌横吹曲,“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怨杀行客。”盖边词别曲也。旧词如刘禹锡云:“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一曰寿杯词,如:“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年年织作平字,高映南山献寿觞。”语意自别。唐无名氏柳枝云:“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是谁栽。锦帆落尽西风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尽推此曲为第一。然不若薛能杨柳枝云:“汴水高悬百万条。风清两岸一时摇。隋家力尽虚栽得,无限春风属圣朝。”更得大体。

蛛敦儒别有一调云:“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心事违。几时归。柳枝。”绝似长相思琴调曲,而以添声为排调者。

○阿那曲(鸡叫子)

古今词谱曰:唐人为阿那曲,宋人为鸡叫子,仄韵绝句。唐女郎姚月华歌二曲,即“手拂银瓶秋水冷,烟柳鹊飞去”也。其夫北游,有感於诗而归。

“春草萋萋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白发生,犹唱开元太平曲。”相传玉川叟所吟,甘露变中,王涯、贾饣束、舒元舆、李训、郑注辈鬼为之,一下第孝廉闻之於喷玉泉,词意近是。

朱淑真曾为阿那曲云:“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时有作西楼月调者,宋人有双调鸡叫子。

○字字双(宛转曲)

《才鬼录》曰:唐中涓宿宫妓馆,见童子捧酒核导三人至,皆古衣冠。相谓曰:“崔常侍来何迟。”俄一人至,有离别意,共联四句为字字双曲:“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似非王丽真一人词也,词品竟作王丽真。诸选又以王建词为字字双云:“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意亦近似,而又见一集中为宛转曲,宜从之。

○小秦王(丘家筝)

《柳塘词话》曰:唐人绝句作乐府歌曲,皆七言而异其名,如无名氏之小秦王,一名丘家筝者。杨慎曰:予爱无名氏三阕,其一:“柳条金嫩不胜鸦。红粉墙头道韫家。燕子不来春寂寞,小窗和雨梦梨花。”其二“雁门关外雁初飞”,为盛小丛三台词。其三“十指纤纤玉笋红”,为张祜氐州第一,乃所举之讹者。

《苕溪渔隐》曰:唐人调俱失传,今可歌者,小秦王、瑞鹧鸪耳。瑞鹧鸪依字易歌,若小秦王,必杂以虚声乃可歌也。

○清平调(阳关曲  缓缓歌)

楚曲有清调、平调、清平相和曲。李供奉乃作清平调三章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一枝稼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教坊记作阳关曲,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也。冠莱公、苏东坡俱有是曲,又作缓缓歌。

屏山集曰:清平调之始也,玄宗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命李白进清平调三章,其一“云想衣裳”,半为赋语,半为公布语。其二“名花倾国”,以人喻物,以物喻人。其三“一枝浓艳”,公布寓於规、美形於刺。於是学士之才情,不啻宠妃之恚恨矣。

吴越王妃每岁归临安,王以书遗之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缓缓歌。苏东坡为易其词歌之,“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来。”即名阳关曲,是古清平调也。

○Ы乃曲(下泷船)

元结於大历中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都。还洛日,春水涨溢不得前。作Ы乃曲四首,使舟子歌之,以取适於道路云:“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词纪云:“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泷南始到九嶷郡,应绝高人乘兴船。”亦名下泷船。Ы乃,邪许声,注作棹船相应声,即吴中棹歌相和声。

○踏歌词抛球乐附

词品曰:崔液踏歌词云:“采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鸳鸯裁锦袖,悲悴帖花黄。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体裁藻思俱新,五言四句之後,末以七字作句,三字句叶。近不得其句读,律以五言,又何以别於刘禹锡之抛球乐乎。抛球乐五言六句云:“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化落後,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法驾导引

古今词谱曰:词氐比望江南多叠一句云:“朝元路,朝元路,同驾玉华君。千乘载花红一色,人间遥指是祥云。回望海光新。”传自绍兴都下,有道人携乌衣女子饮於酒肆,女子歌以侑觞,皆非人世语。或记之以问一道士,道士惊讶曰:此赤城韩夫人所制法驾导引,尘世安得有人歌之。乌衣女子,盖一龙云。

○如梦令忆仙姿  古记  比梅  宴桃源

古今词谱曰:小石调曲,有传自吕仙者,有传自庄宗者。庄宗於宫中掘得石刻,名曰古记。复取调中二字为名,曰如梦令,所谓“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是也。不知先曾有一阕云:“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注色。争注色。惊起一行鸥鹭。”传是吕仙之曲。别刻又云无名氏,此非吕仙之词。张宗瑞寓以新词,曰比梅。近选以庄宗曾宴桃源深洞,又名曰宴桃源。

○後庭花

陈氏乐书曰:本清商曲赋後庭花,孙光宪、毛熙震都赋之,双调四十四字。又有後庭花破子,李後主、冯延巳相率为之,则是“玉树後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是单调三十二字,俱与古体玉树後庭花异。非“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为商女所歌也。杨慎云:“无限江南新乐府,君王独赏後庭花。”

○天仙子万斯年曲

乐府解题曰:龟兹乐也,教坊记有是名。词谱为黄钟宫曲。朱崖李太尉为应制体,花间集多赋天台仙子,单调也,有平仄二体。韦庄词:“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裾玉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和凝词:“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赖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又韦庄词:“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醺醺酒气麝兰和。惊梦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三词俱不一体。其张先所赋“云破月来花弄影”,则又仄韵双调不在此选者。

○何满子断肠词

杜阳杂编云:文宗宫人沈阿翘,为舞何满子,则一舞曲也。误刻河字,一名断肠词。人传文宗疾亟,目孟才人。孟请歌毕,指笙囊就缢。爰歌何满子,一声肠断而殒。张祜为诗以吊之云:“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白居易曰:何满子,沧州歌者,开元中进此曲以赎死。因作七言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今用长短句,有单调、双调。

和凝词:“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第二首结句:“却爱薰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谓却爱下又是羡他,为重叠语病。殊不知羡出於爱,更申明一层语意。

○风光好

周使陶奉使江南,傲睨特甚。韩熙载为饰妓秦弱兰,以充邮亭卒女,前洒扫。悦之,遂私焉。赠以风光好曲云:“好姻缘。恶姻缘。氐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取鸾胶续断弦。是何年。”云巢编又谓,陶惑於任社娘,故有此词。再阅天机馀锦曲云:“柳阴阴。水沉沉。风约双凫立不禁。碧波心。”後有换头,则此曲当以“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为下段。抑又犯於虞美人影之过变也,似不必为此。

○伊川令

“西风昨夜穿帘幕。闺院添萧索。最是梧桐零落。迤逦秋光过却。人情音信难托。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此伊川令范仲胤妻寄外词也。范为相州录事,久不归,其妻制此词寄之。伊字旁朱写人字,范戏语有“料想伊家不要人”句。妻复答云:“闲将小楷作尹字,情人不解其中意。共伊间别几多年,身边少个人睡。”见词统,毕竟是北宋人语。

○长相思(山渐青  双红豆  忆多娇  青山相送迎)

乐府解题曰:长相思,古怨思二十五曲之一。本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又“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致缠绵之意。玉台新咏载徐陵、萧淳各有长短句,而非词也。唐词纪载令狐楚五言:“君行登陇上,妾梦在闺中。玉箸千行落,银床一夕空。”张继五言:“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皆非词也。止收双调三十六字,如:“深画眉。浅画眉。蝉鬓篷松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此白居易作。花庵词客,称为世人莫及。

○醉太平(凌波曲  醉思凡  四字令)

按起调以两字藏韵作句,张炎论之最严。龙州词,当改作“情真意真。眉清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思君忆君。魂凭梦萦。翠绡香爰云屏。更那堪酒醒。”旧见“张颠米颠。书船画船。夫仙妇仙。鸾弦凤弦”等语。辛词只作仄韵云:“态浓意远。眉颦笑浅。剪罗衣窄絮风软。欺鬓云翠卷。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软。欲上秋迁又惊懒。且归休怕晚。”换头俱异,别是一体。

海昌查容氵片翁集,有贺江右人纳双姬者云:“章江贡江。蜂狂蝶忙。桃根桃叶相当。弄明珠一双。深妆浅妆。莺商燕量。巫山巫峡中央。锁芙蓉一双。”但卒章合用一韵为嫌耳。

○薄命女(长命女)

乐府解题曰:长命西河女羽调曲,唐五言体云:“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狐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和凝集中云:“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冷霞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梦断锦闱空悄悄。强起愁眉小。”力崇词格者,当不取诗体也。

冯延巳别有长命女词:“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再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留为章法,词则俚鄙。

○昭君怨

《柳塘词话》曰:调本两韵,如苏轼、韩驹、万俟雅言、辛弃疾、郑域、张,俱得体。而明之陈继儒,强为一韵曰:“水上奏琵琶。一痕沙。”遂名之为一痕沙。此老未为知词。换头亦系两韵六字者,万俟雅言春到南楼雪尽一首,换头云:“莫把阑干倚。”前人谓倚字上落一频字,及查蔡伸道、程观过、吴幼清俱有此体。

○太平时柳柳枝  贺圣朝

贺方回衍杜牧之“秋尽江南叶未凋”诗,陈子高衍王之涣“李夫人病已经秋”诗,以七字现成句而和以三字为调。花间集,起於张泌、顾,换头句仍押仄韵。六一词犹押平韵,一名添声杨柳枝。

○生杳子(赖卸头)

查谓古槎字,未见有咏博望事者。诸选载牛希济换头云:“语已多,情未了。”咸以已字为衬,及阅“绣工夫,牵心绪”,孙光宪又作三字句。至“谁家绣毂动香尘”,多谁家二字,又岂以谁家二字为衬,列之三体宜也。

《柳塘词话》曰:尊前集中,刘侍读生查子一阕云:“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独步出幽闺,月晃波澄绿。芰荷风乍触。一对鸳鸯宿。虚掉玉钗惊,惊起还相续。”尧山堂外纪中,欧阳彬生查子一阕云:“竟日画堂欢,入夜重开宴。剪烛蜡烟香,促坐花光颤。待得月华来,满院如铺练。门外簇骅骝,直待闻鸡散。”因思韩生查子词“空楼雁一声,远屏山半灭”,足色悲凉,不言愁而愁自见,何必又赘“眉山正愁绝”耶。觉首篇“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如此结构,方为含情无限。

《古今词话》曰:陆放翁见题驿壁云:“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询知驿女之作,爰纳为妾。後妻妒又出之,遂赋生查子云:“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

朱淑真赋元夕生查子,有云:“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後。”词品曰:词则佳矣,岂良人妇所宜道耶。但其元夕诗:“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与词相合,其行可知。

○醉公子(四换头)

双调醉公子,一名四换头,平仄互叶,词意四换。如虞美人、菩萨蛮、减字木兰花之类。五言体云:“昨日春园饮,今朝倒接。谁人扶上马,不省下楼时。”词选氐以顾、尹鹗之所著为正。

怀古录曰:“门外︵吠,知是萧郎至。划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此唐人词也。前辈谓读此可悟诗法。或以问韩子苍,子苍曰:只是转折多耳。且如喜其至,划袜下阶,是一转矣。而苦其今夜醉,又是一转。喜其入罗帏,又是一转。不肯脱罗衣,又是一转。後两句是自为开释,又是一转。虽与诸家不同,直是赋醉公子也。柳塘词话曰:体是四换韵者,顾、薛昭蕴可法也。无名氏词为两韵,半平半仄体。尚有尹鹗词,只用两韵者,“暮烟笼藓砌。戟门犹未闭。尽日贪。不管人独。刚到促呼茶。豪憨谁耐他。拥被宁孤睡。醒眼难禁醉。待得酒醒时。天街唱晓鸡。”此为申明无名氏词意,而不嫌其透露。

○点绛唇(沙头雨  南浦月  十八香)

古今词谱曰:本仙吕宫,又入高平调。张仲宗结语云:“遥隔沙头雨。”名沙头雨。又“邀月过南浦”,为南浦月。

词品曰:苏叔党,东坡少子。草堂所录“新月娟娟”,“高柳蝉嘶”两首是也。时禁苏文,故隐其名。若以为汪彦章作则谬矣,汪自有“永夜恹恹,画帘低月山卸斗”,见於浮溪文藻。

诗话总龟曰:林和靖不特工於诗,且工於词。如咏草一首:“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终篇不露一草字。如觉范咏梅一首:“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终篇不露一梅字,同一雅洁。

○浣溪沙(小庭花  满院春  广寒秋  霜菊黄  踏花天)

古今词谱曰:黄钟宫曲。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又名小庭花。

李後主用仄韵,“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固是独唱。

薛昭蕴首句不用韵,“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深浦里,几回愁杀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亦仅见也。

《乐府纪闻》曰:张侍郎爱姬早逝,犹子曙代为浣溪沙云:“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写置几上,朝回见之,一恸曰,此必阿灰所作也。阿灰,曙小字。

竹坡丛话曰:苏东坡云:鲁直作浣溪沙,自以水光山色,替却玉肌花貌,此真得渔父之风者。鲁直过泸,泸帅有宠妓盼盼,命之侑酒。鲁直赠以浣溪沙,有云:“见人无语但回波,奴料有心留宋玉,氏缘无奈楚襄何。”盼盼唱惜春容而帅不知也。

○卜算子(百尺楼)

古今词谱曰:歇指调曲,平韵即巫山一段云也。秦湛词:“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又名百尺楼,有八十九字中调。

女红馀志曰:惠州温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东坡至,喜曰:“吾婿也。”日徘徊窗外,听公吟咏,觉则亟去。东坡知之,乃曰:“吾呼王郎与子为姻。”未几,东坡渡海归,超超已卒,葬於沙际。因作词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僧皎然送春词:“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着来,何似休归去。”高宾王全用之:“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十二阑干六曲屏,题遍伤春句。”

《柳塘词话》曰:紫竹卜算子云:“绣阁锁重门,携手终非易。墙外凭他花影摇,那得疑郎至。合眼想郎君,别久难相似。昨夜如何绣枕边,梦见分明是。”是有缱绻意而非秽亵语,携手梦见,方乔可谓不孤。

青楼雅述曰:唐仲友守台,命营妓严蕊作红白桃花如梦令,赏以双缣。後朱晦庵为节使,欲摭仲友罪,置蕊於狱。蕊曰:“身为贱妓,不敢妄言以污士大夫也。”岳霖为宪,怜蕊无辜,猝命作词。蕊口占卜算子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忄吴。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还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便是侬归处。”立命出之。

○巫山一段云

乐府解题曰:汉铙歌巫山高为思妇词,一曰状巫峡。按太平广记,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号云华夫人,居巫山,诗家所谓神女也。峡下有神女祠,过此为无我滩矣。词盛於花间,李、毛文锡诸人。又唐昭宗宫人题於宝鸡驿壁者,换头用六字句,叶仄韵,与柳郎中之咏游仙相类。昭宗宫人云:“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柳郎中云:“一曲云谣为寿,倒尽玉壶春酒。微醺争撼白榆花,踏研讨会九光霞。”笺体中应备之。

○采桑子(罗敷令  丑奴令)

教坊记曰:采桑子,即古相和歌中采桑曲。

古今词谱曰:大石调曲。

词品曰:花蕊夫人因蜀亡制采桑子,题葭萌驿壁云:“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度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才半阕而为军骑促行。有戏续之云:“三各宫女如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恩爱偏。”此必後人侮之者,岂有随昶行而书此败节之语。

○菩萨蛮(重叠金  子夜歌  女王曲  花间意)

古今词谱曰:调属正平,又中吕四换头曲也。

《古今词话》曰:温庭筠善属词,唐宣宗好歌菩萨蛮,令狐相公假温手修撰以进,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为重叠金。

杜阳杂编曰:唐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当时号为菩萨蛮。优者作女王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丹铅录曰:开元时南诏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因以制曲。杨慎改蛮为,以戒经华被首为据。胡元瑞驳之,非真正妇女入贡,盖皆妇女髻也。

中朝故事曰:乾宁三年,帝次华州,登城楼歌一词,有曰:“何处是英雄。迎侬归故宫。”又曰:明年秋制此词。既为韩建迎归矣,何又作此词,且改为“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绝非昭宗声口。

旧曲有衍古诗而作者,如“牡丹带露真珠颗。佳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只道花枝好。一晌发娇嗔。碎ソ花打人”。宣宗尝爱唱之,戏语左右,似妇人支解其夫者。词品以为远在花间之先也。

张表臣过吴江词云:“垂虹亭下扁舟住。秋风烟雨长桥暮。白蒙听吴歌。佳人双脸波。劝倾金凿落。莫作思家恶。绿鸭与鲈鱼。如何可寄书。”或曰,不闻鸭可寄书。表臣不答。信乎柳州云,作之难,知之又难,雌霓之赏为少也。

南唐卢绛,衡山人,为蜀主昶刺史,夜梦白衣妇人歌菩萨蛮词以侑酒,即“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酲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也。绛默记之,询之,曰:“妾乃玉真也,他日富贵,相见於固子坡头。”後入宋临刑,有白衣妇人同事。问其名则耿玉真,其地则固子坡也。

○谒金门(花自落  垂杨碧  空相忆  春早湖山)

古今词谱曰:双调曲,教坊记有儒士谒金门。

花庵词客曰:张宗瑞词:“睡起愁怀无处着。无风花自落。”为花自落。又“楼外垂杨如此碧。问春来几日”,为垂杨碧。皆以篇末之语而立新名者。

《古今词话》曰:李嗣主谓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若陛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韦庄以才名寓蜀,蜀主建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庄作谒金门云:“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春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清平乐(忆萝月)

词品曰:李白应制清平乐见吕鹏遏云集,共四首。自禁庭春昼,禁闱秋夜之词,脍炙人口。黄玉林以後二首无清逸气,赝作也,逸之。杨慎补作二首,人以为远不忘谏,填词中风雅也。胡元瑞又混以清平调驳之,良误。

古今词谱曰:李白换头一句仄粘,一句平粘,下句称是,两首一体。惟孙光宪“等闭无语,愁肠欲断”效之。温庭筠俱用仄粘,韦庄之“春愁南陌全”,效之。要知换头第一、第二、第四俱用平粘,而第三用仄粘,大概如是。

○忆秦娥(秦楼月  双荷叶  碧云深)

唐词纪曰:商调曲也,凤楼春即其遗意。李白之箫声咽,用仄韵。孙夫人之花深深,用平韵。张宗瑞为立新名曰碧云深,至谢逸止二十三字作调。

《乐府纪闻》曰:相传文宗宫妓沈翘翘舞何满子词。文宗曰:“浮云蔽白日,此文选中,念君臣值奸邪所蔽,正是今日。”乃赐金玉环。翘翘泣曰:“妾本吴元济女,投入掖庭。”本艺方响,因奏梁州,音节殊妙。文宗选金吾秦诚之出宫,诚後使日本。翘翘制曲曰忆秦郎,即忆秦娥也。

○荆州亭江亭怨

乐府杂录曰:荆州亭四十六字,花庵收为清平乐令。因检山谷词,鲁直登荆州亭柱间,见词云:“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洒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鲁直凄然曰:“以为余发也。”夜有女子见梦曰:“我家豫章,附客舟堕水死,有感而作,不意公能识之。”鲁直觉而叹曰:“此必吴城小龙女也。”

○喜迁莺(鹤冲天  万年枝)

古今乐录曰:黄钟宫曲,多赋登第,赋宫词。

古今词谱曰:正宫曲,韦庄词:“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和凝词:“严妆拢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故名鹤冲天、万年枝。前後和凝、薛昭蕴为一韵者,韦庄、欧阳修为两韵者,至毛文锡换头,一概和仄韵。

薛昭蕴词云:“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花色融,人竞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流连。归路草和烟。”

毛文锡词云:“芳春景,暧晴烟。乔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绮丛间。锦翼鲜,金毳软。百啭千娇相唤。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欧阳修词云:“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

花庵词客曰:夏竦於庆历朝为一不肖,然喜迁莺词必以之为冠冕。如“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梁州”,此景德中水殿按舞时应制之作。

○阮郎归(醉桃源  碧桃春)

花庵词客曰:宋仁宗见新燕掠水,曾觌应制作阮郎归词云:“柳阴庭馆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飘扬。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卸将归画梁。”仁宗极赏叹其末二句。

古今词谱曰:大石调曲也。黄山谷多作独木桥体,咏茶一首,全用山字。

李後主阮郎归云:“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苏东坡“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此定体也。独王山樵阮郎归第二句便失平粘,云:“风中柳絮水中萍。聚散两无情。”不知何意。且眼媚起句:“霏霏疏影转征鸿。人语暗香中。”朝中措起句:“平册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太常引起句:“君王着意履声间。合押紫宸班。”少年游起句:“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月宫春起句:“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是皆犯之矣。

○眼儿媚(秋波媚)

花庵词客曰:宋齐愈为固陵如对,曰:卿文章新奇,可作梅词进呈。词云:“霏霏疏影转征鸿。人语暗香中。小桥斜渡,曲屏深院,水月。人间不是藏春处,玉笛晓霜空。江南处处,黄垂密雨,绿涨薰风。”盖眼媚也。立进此。天语称喜,又谕近臣曰:齐愈词非惟不经人道,自花开至结子黄熟,并天色言之尽矣。

王荆公子多病,因令其妻楼居而独处。荆公别嫁之。念之,为作秋波媚词云:“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柳塘词话》曰:起是平粘仄粘俱通,故阮阅一首“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是也。又卓田一首平粘起者,“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断万人头。因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君看项籍并刘季,一怒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雪浪斋日记曰:王荆公问黄山谷曰,李後主词何处最佳。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对。荆公曰:“未若山花子“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也。按“手卷真珠”、“菡萏香消”二首皆元宗作,荆公误属後主。

古今词谱曰:黄钟宫曲,曾钟宫曲,曾几南唐轶事,元宗手写此二词,以赐金陵妓人王感化。

明林章词云:“燕子楼中觅梦魂。杜鹃枝底认啼痕。惟有远山江上出,翠氤氲。风送杨花三月雪,水莲芳草一天云。又是去年时候也。尽黄昏。”近代王士礻真寄京口程昆仑云:“黄鹤山前黄鹤鸣。杜鹃楼上杜鹃声。记得戴招隐地,共经行。北固云山春望远,南徐风雨暮潮生。一片澄江如练影,接芜城。”同一情致。

○柳梢青(早春怨  云淡秋空)

古今词谱曰:中吕宫曲,有平仄二调,谢逸、贺铸俱仄韵。

词品无名氏词云:“晓星明灭。白露点、秋风落叶。故址颓垣,冷烟荒草,前朝宫厥。长安道上行客。依旧是、名深利切。改变容颜,销磨今古,陇头残月。”此五代新说载鬼仙词,非太白、长吉之流不能及此。按之以柳梢青曲,第二句皆遗失一字耳。

谢逸词云:“香肩轻拍,尊前忍听,一声将息。昨夜浓欢,今朝别酒,明朝行客。後回来则须来,便去也如何去得。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连山色。”此以仄韵证之也。

淳熙中,张材甫应制词云:“柳色初浓,馀寒寒如水,秋雨如尘。”复命曾海野和词云:“桃靥红匀,梨腮粉薄,鸳径无尘。”词品曰:句句叶而起句不叶,则亦未知词者矣。夫柳梢青起句,不用韵者间有。既在应制联赓之作,是亦可通融者,极言其未知词也,过矣。

○周峰碧

宋无名氏眉峰碧词云:“蹙损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便忍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声,分明叶上心头滴。”宋徽宗手书此词以问曹组,组亦未详。微宗曰,朕粘於屏以悟作法。真州柳永少读书时,遂以此词题壁,後悟作词章法。一妓向人道之,永曰:某亦愿变化多方也。然遂成屯田蹊径。

○贺圣朝

旧本叶清臣落句,俱作四字三句云:“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知他来岁,牡丹时候,相逢何处。”虽犯旁宫,如秋波媚、洞天春、柳梢青、诉衷情等曲,未尝不稳贴清圆也。以原调考之,应改作两句云:“三分春色二分愁,间一分风雨。知他来岁牡丹时候,相逢何处。”是上作七字句,下作五字句,又五字句作空头句,更妙在间字、候字。若间字改更字,候字改再字,便属粗浅。今证以马庄父春游词云:“游人拾翠不知远,被子规呼转。红楼倒影背斜阳,坠几声弦管。荼コ香透,海棠红浅,恰平分春半。花前一笑不须悭,待花飞休怨。”

○朝中措

艺苑雌黄曰:欧阳公送刘贡父守扬州,为朝中措词云:“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锺。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或以公短视故云。东坡笑之,因赋快哉亭水调歌头以道其事,有云:“尝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盖指烟雨而然也。

○人月圆青衫湿

宋王诜词云:“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名之曰人月圆。古今词谱曰:大石调曲,北剧多收为引子。

金源乐府曰:吴激赴金人张总家集,出侍侑觞,故宋宫姬也。时宇文叔通赋念奴娇将成,见激作人月圆云:“南朝千古伤心事,还唱後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叔通遂阁笔,退而语人曰:“吴郎近以乐府高天下。”

○醉乡春醉乡广

醉乡春者,秦少游谪岭南时所作也。藤州地志云,秦少游醉饮於海棠桥野老家,度一曲以题于柱间云:“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酎共舀。觉颠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闻修志者不识舀字,改之,怪甚。

○惜分飞

《乐府纪闻》曰:东坡守杭,毛滂为法曹掾,与一妓善。秩满当辞,流连惜别。明日,东坡宴客,妓即歌惜分飞以侑酒云:“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断云残雨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东坡问是谁作,妓愀然以毛法曹对。东坡语坐客曰:“郡寮有词人而不及知,某之罪也。”折柬追还,为之延誉,滂以此得名。

○西江月壶天晓  白香  醉高歌

古今词谱曰:调始於欧阳炯中吕宫曲,以隔韵叶者。後则渐滥而无纪极矣,惟东坡重阳词近之。欧阳词云“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浅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几丛芦苇。扁舟倒影寒潭里。烟光远罩轻波。笛声何处响渔歌。两岸香暗起。”此又以七字句为换头者。东坡词云:“点点楼前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喷嚏一,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恐又是平仄一韵,然已合调耳。

花庵词客曰:“照野イイ浅浪,横空暧暧微霄”,东坡用陶语“山涤馀霭,宇暧微霄”也。公以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醉饮,乘月一至溪桥,曲肱少寐。及觉已晓,乱山葱茏,不谓人世也。黄九疑公有突兀之句,故小叙及之。

《柳塘词话》曰:宋赵与仁西江月,又作一体云:“夜半河痕依约,雨馀天气冥。起行微月遍池东。水影浮花,花影动帘栊。量减难辞醉白,恨长莫尽题红。雁声能到画楼中。也要玉人,知道有秋风。”见草窗词选。

○杜华明

梁溪轶事曰;关注子东,避地梁溪。梦至广寒宫,夹两池,水无纤尘,地无纤草,门钥不启。或告之曰,呼月姊则开矣。子东如其言,见二仙子,霞彩焕发,非复人间。引者曰,月姊也。子东再拜。因问往日梁溪之会,令歌太平乐犹记及否。子东歌之,复作桂华明云:“缥缈神仙开洞府。遇广寒宫女。问我双鬟梁溪舞。犹记得,当时否。碧玉词章教仙女。为按歌宫羽。皓月满窗人何处。声永断,瑶池路。”

○少年游

古今词谱曰:黄钟宫曲,林君复、苏东坡俱有之,亦不一体,其更变俱在换头也。东坡词换头云:“卷帘对酒邀明月。”非对酒卷帘也,刻误。落句云:“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异矣。耆卿换头云:“薄情慢有归消息,鸳鸯被,半香消。”异矣。小山换头云:“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则又异矣。馀则俱同,当以美成词为正。

《乐府纪闻》曰:美成在汴日,主角妓李师师家。道君幸之,美成避匿其左右。遂赋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归去,直自少人行。”直写其事,流传於外。道君怒,以课吏谪之。

○瑶池宴

古今乐录曰:黄鲁直与季常书曰:琴曲有瑶池宴,无名氏所制,词不稳帖,而声如怨咽。或改之别作闺怨,殊为奇妙,勿妄以与人也。为按拍歌之云:“飞花成阵春心困。寸寸。别肠多少愁闷。无人问。偷期自残妆粉。抱瑶琴,寻出新韵。玉纤趁。南风未解幽愠。低云鬓。眉峰敛晕娇和恨。”一如王实甫之游艺中原曲云。按以仙吕点绛唇可歌也。

○忆馀杭(忆西湖)

潘阆字肖遥,太宗朝人,狂逸不羁,坐事系狱,往往有出尘之语。词品曰:有忆西湖虞美人一阕,於时盛传,东坡爱之,书於玉堂屏风。词综曰:潘痕有酒泉子二阕,石曼卿见此词,使画工绘之作图。柳塘沈雄起而辩之,非虞美人,亦非酒泉子,乃自制忆馀杭也。旧刻词曰:“长忆西湖湖水上。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飞起。到来闲想整纶竿。思入水云寒。”复见词综共刻三首,其二首首句俱失三字,今为正之。其一:“长忆孤山山影独。山在湖心如黛簇。”其二:“长忆西湖添碧溜。灵隐寺前天竺後。”如失山影独三字,添碧溜三字便不成词矣。[(按今肖遥词有十首,皆酒泉子,起句亦皆四字。)]

○鹊桥仙(广寒秋  呈红)

古今词谱曰:仙吕宫曲,又入高平调,与步蟾宫稍异。

《古今词话》曰:张宗瑞有“天风吹送广寒秋”句,为广寒秋。

词综载:“一竿风雪,一穰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岂向红尘深处。潮来解缆,朝平举棹,潮落放歌归去。旁人错比做严光,自是无名渔父。”梅苑所载宋无名氏词。疑放翁所作,而集中不载,细味卒章,真是高隐之笔。

天机馀锦有无名氏呈红一曲云:“粉香犹嫩、霜寒可惯。争奈向、春心已转。玉容别是,一般闲婉。悄不管、桃深杏浅。月影帘栊,金波是面。渐细细、香风满院。一枝折寄,故人虽远。莫辄使、江南信断。”前後第四句,各添一字,仍是鹊桥仙咏梅也。按呈红者,服带之饰,天子用黄呈,王侯用红呈,卿士用墨呈,见艺苑。

○浪淘沙(卖花声  过龙门)

古今词谱曰:歇指调曲。尧山堂外纪曰:幼卿女史过龙门有词,仍立名曰过龙门,又曰卖花声。别有中调卖花声六十六字。

浪淘沙亦有诗体而入选列前单调者,亦即歇指调也。唐词纪名为水鼓子,作者如白居易、刘禹锡辈。惟司空图一首为得大体,词云:“不必长漂玉洞花。曲中止爱浪淘沙。黄河却胜天河水,万里萦纡入汉家。”

柳耆卿作歇指调云:“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将环佩上华ブ。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蔌蔌轻裙。妙尽纤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四肢娇困也,眉黛双颦。”起句少原调一字。

宋子京别作浪淘沙以别刘原父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到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河传

旧记河传为隋炀帝开汴河所制劳歌也,其声犯角,词多失传。海山记曰:炀帝宫中障壁有广陵图,帝视之“移时不能举步。谓萧后曰:“朕不爱此画,为思旧游处。”爰指图中山水,及入村落寺院,历历皆在目前。昔年征陈主日游此。及幸江都,作泛龙舟词,歌龙女曲,创柳是迷楼,设锦帆殿脚,此河传乃後人所造劳歌也。

《柳塘词话》曰:河传水调,本秦皇南幸之曲。如汴渠、是柳、迷楼、锦帆、乌铜屏、四宝帐、殿脚女、女相如诸阕,各有故实。维扬宗元鼎即以大业遗事咏之,更用花间限体复仿艳情,千载而下,殊为香也。余集有河传共十四体,久为笺出,以求未尽。

○摘红英(撷芳词)

《太平乐府》曰:政和中,京师有姥入内教歌,传得禁中撷芳词,唐人作也。张尚书帅成都日,入竞歌之。却於前段“记得年时,共伊曾摘”,其下添“忆忆忆”三字。换头落句“燕来也,又无消息”,於下添“得得得”三字。撷芳,擅芳,禁中园名。

《柳塘词话》曰:今以张仲举词按之云:“莺声寂。鸠声急。柳阴一片梨云湿。惊人困。教人恨。待到平明,海棠应尽。青无力。红无迹。残香粉那禁得。天难准。晴难称。晚风又起,倚阑争忍。”卒章原无三叠字,若有三叠字,此即陆放翁之钗头凤,毫不异也。

○鹧鸪天(思佳客  於中好  离歌)

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狱空。仁宗宫中宴集,宴晏几道作鹧鸪天以歌之,得旨受赏。大意行上平之盛,又见祥瑞之徵,而末句略近之,极为得体。词有云“朝来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是也。亦以志一时之治化云。

宋子京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有塞帘者,呼曰小宋。子京乃作鹧鸪天“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句。闻之仁宗,内家自陈。因宣学士侍宴,遂以内家赐之。仁宗曰,蓬山不远矣。

芦浦笔记,有述宣政一时之事者,仅记其词云:“宣德楼前雪未融。贺正人见彩山红。九衢照影纷纷月,万井吹香细细风。复道远,暗相通。平阳主第五王宫。凤箫声里春寒浅,不到珠帘第二重。”为无名氏之作。刘兴伯曰,此备述宣政之盛,非想像者所能道。

○瑞鹧鸪(太平乐  舞春风  桃花落  五拍)

古今词谱曰:南吕宫曲,又入平调,即平韵七言律,邓玉楼春也。词品曰:可以按调而歌者,瑞鹧鸪耳。

《乐府纪闻》曰:宣和间,关注寓梁溪古柏院中,梦美须髯者揖坐,使两女子以铜盆酌酒。谓注曰,自来歌曲,先奏天庭,後落人间,他日休兵,有乐府曰太平乐。两女子舞,主人击节。犹记其五拍云:“玄衣仙子从双鬟。缓节长歌一解颜。满饮铜盆效鲸吸,低回舞袖作弓弯。舞留月殿春风冷,乐奏钧天晓梦还。行听新声太平乐,犹留五拍到人间。”此即舞春风也。

冯延巳词云:“严妆才罢怨春风。粉墙画壁宋家东。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燕燕巢帘幕卷,莺莺啼处曲房空。少年薄亻幸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在五代时已有瑞鹧鸪者,一名桃花落。

○玉楼春(惜春容  木兰花令)

古今词谱曰:大石调曲,词统又作林锺商调。词中不失玉楼春三字者,顾也。通首一韵者,徐昌图、温庭筠、欧阳修、宋祁也。前後两韵者,牛峤、韦庄也。

温庭筠词云:“家临长信住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暖春鸡早。笼中娇鸟晓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容颜镜中老。”诗家收为春晓曲,讠为矣。何以赵弘基花间集,竟失之也。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

无名氏闻笛词云:“红楼十二春寒侧。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词品曰:此词悲感凄怆,在简斋忆昔午桥之上而不知名,或以为张子野作,非也。子野卒於南渡以前,何得云三十六宫秋草碧乎。

明初开国如刘文成春感云:“春来触处花成绮。春去可怜花委地。催耕布强知时,去国杜鹃空有泪。双鱼不见人千里。落絮牵愁和梦起。芭蕉多事惹西风,故作雨声惊客耳。”明季中翰如沈闻华秋怨云:“盼尽玉郎离别处。空剩紫骝芳草路。年年同嫁与东风,只有小楼红杏树。愁病恹恹魂欲去。一霎芭蕉寒响聚。空嗟薄命玉容人,值得数声秋夜雨。”情词凄感更为胜之。自听秋雨後,不敢种芭蕉。信然。

○步蟾宫

沈雄曰:步蟾宫系平调,不知原起是何人,但见蒋竹山咏桂一首。词统有传一士人访妓,妓在开府侍宴,候之以寄阍者,误达开府。开府见词清丽,呼士人以妓与之。词云:“东风捏就腰肢细。系六幅裙不起。看来只惯掌中行,怎教在烛花影里。更阑应是铅华褪,暗蹙损、眉峰双翠。夜深著纟两小鞋,斜靠著、屏风立地。”

黄山谷词云:“虫真个恶伶俐。恼乱得、道人眠起。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断、落花流水。不如随我归云际。共作个、住山活计。照清溪,匀粉面,插山花,算做胜、风尘滋味。”调异录之。

○虞美人

古今词谱曰:“正宫曲,又入仙吕,四换头曲也。唐词落句七字句,以三字句叶。宋词落句只九字一句叶耳。不得误以四字句,五字句混之者。

贾氏谈录曰:褒斜谷中有虞美人草。益州记曰,雅州出虞美人草,唱虞美人曲,则随风而舞,且应拍者。又高邮桑景舒,旧传有虞美人曲,歌之则枝叶皆动。景舒曰,此吴音也。因取琴试操吴音,枝叶亦动,谓之虞美人操,全非词家所谓宫音也。唐词有乌骓欲上,专咏西楚事。

李後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以此阕为最。

关注曰:叶右丞词,能於简澹处,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岂近世乐府之比哉。而尤以虞美人为绝唱,如“美人不用敛歌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是时。“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此唐无名氏虞美人原曲,以三字句作结者。

○一斛珠斗黑麻  醉落魄  醉罗歌

梅妃传曰:江采九岁诵二南诗,期以此见志。开元中,选侍明皇见宠,所居悉植梅花,故号梅妃。时太真迁上阳,明皇於花萼楼念之。会夷使贡珠,命封一斛赐妃。妃谢以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明皇以新声度曲曰一斛珠。

无名氏词:“醉醒醒醉。凭君会取真滋味。浓斟琥珀香浮蚁。一入愁肠,便有阳春意。须将幕席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兀兀陶陶里。犹胜惺惺,惹得闲憔悴。”黄山谷曰,此或传是东坡语,非也,与蜗角虚名,解下痴条之曲相似,疑是王仲父作。

○踏莎行

古今词曰:春旅词云:“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湘江去。”少游踏莎行也。东坡独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东坡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黄山谷曰:“绝似刘宾客楚蜀间语。”

《柳塘词话》曰:唐子畏春闺,若不经意出之者,词云:“可怪春光,今年偏早。闺中冷落如何好。因他一去不归来,愁时只是吟芳草。奈尔双姑,随行随到,其间况味余知道。寻花趁蝶好光阴,何须步步回头笑。”此与巨源、简斋同一真趣,而有妙理。余恐其流於渔樵问答也,特拈一词云:“双燕相依,深闺奇语。钩帘未放衔泥去。央伊趁晓向天涯,探郎昨夜和谁住。桃叶轻风,杏花微雨。芹香不啄来何遽。喃喃恼逐絮颠狭发明薄幸人如许。”稍为明破,亦以云救也。

王阮亭曰:彭羡门善於言情,春暮之什,亦自矜胜。词云:“莺掷金梭,柳抛翠缕。盈盈娇眼慵难举。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尺五楼台,秋千笑语。青鞋湿透胭脂雨。流波千里送春归,棠梨开尽愁无主。”此即张子野“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也。贺黄公谓其无理而入妙,羡门“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句,愈无理则愈入妙,便与解人参之,亦不易易。

○小重山(朝玉阶附)

尧山堂外纪曰:韦庄留蜀,蜀主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韦庄念之,因作小重山宫词,流传入宫,姬闻之不食死。词云:“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前事暗消魂。罗衣湿,新旧啼痕。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柳塘词话》曰:汪藻词亦美赡,一时不为流传者,曾为张邦昌雪罪表故也。乃其小重山秋闺云:“月下潮生红蓼汀。残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去,点点乱寒星。”却从庾信“秋风驱乱萤”不及寒星句来,而景自胜。过变云:“别语记叮咛。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又从小杜“银烛秋光冷画屏”不及夜长句来,而情自胜。严次山曰:吴淑姬小重山一阕,如怨如诉,自起自倒,诵之有难以为情者,匪直深於意态也。

选声集曰:杜安世有朝玉阶,与小重山落句稍异者,词云:“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高空双燕舞翩翩。无风轻絮坠,暗苔钱。拟将幽怨写香笺。中心多少事,语难传。思量真个恶姻缘。那堪长梦见,在伊边。”上作五字句,下作二字叶,有黄蓬雍仄韵。

○临江仙(庭院深深  雁後归)

《唐词纪》曰:临江仙,多赋水媛江妃,南唐人多效为之。

《古今词谱》曰:仙吕宫曲。尧山堂外纪曰:乐曲有念家山,後主倚其声为念家山破,在围城中,赋临江仙未终而城破。词云:“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曲阑朱箔,惆怅卷金泥。门掩寂寥人散後,望残烟草凄迷。”後刘延仲足成之云:“烬香闲袅凤皇。空持双带,回首故依依。”

《古今词话》曰:鲁直守当涂,贺方回过之。人日席上,取薛道衡诗句作词,名雁後归,即临江仙也。

《乐府纪闻》曰:李清照每爱欧阳公蝶恋花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作庭院深深曲,即临江仙也。

《柳塘词话》曰:花间集起句,不拘平仄粘,有用韵有不用韵者,有作七字句起,有作六字句起者,韦庄为减字词,晏几道为添字词,共有九体。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二·彭定求
  ◆周征士权(此山集)·顾嗣立
  第三十四出 代选·周履靖
  第三十五出 秋夜女工·王世贞
  卷三十九·白居易
  人境庐诗草·卷五·黄遵宪
  谷响集卷三·善住
  五集卷一·乾隆
  口供·闻一多
  南湖集巻下·贡性之
  卷四百二十四·陈廷敬
  卷三百六十·陈廷敬
  卷六百六十四·佚名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卷四十三 【仙神鬼怪】·陈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永丰祯(农务集)·顾嗣立

    祯字伯善,东平人。官旌德宰,六年再调永丰,山斋萧然,终日清坐。每岁教民种桑若干株,凡麻苎禾黍牟麦之类,所以莳艺芟获,皆授之以方。又图画所为钱镈耰耧耙■〈耒八〉诸杂用之器,使民为之。名其书曰《农器图谱》、《农桑通诀》。

  • 初集跋 张廷玉等·乾隆

    御极以来抚辰熙绩畴咨僚采一日万几胥待理於渊衷之宥密仰惟宵衣旰食之勤自朝至於日中昃劳亦至矣而操觚拈韵动千百言且日以为程如天之有行未尝间息十余年来存稿之积文笥者盈四千余篇【臣】等及在廷臣工以校刻御制文集请

  • 卷十一·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一吏部侍郎汤右曾撰寒云寺寂寞寒云寺云来特地寒坏墙尘自合老柏干皆攒厨欲分香饭天教趁冷官贝多真实语只道汝心安修武道中怀旧山阳里天高落木空覆盃岩石上吹笛竹林中寂寞人埋照昂藏鹤入笼达生

  • 卷三十四·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四    元 方囘 编川泉类 浮游浪波之上玩泳泉壑之间大而沧海黄河长江巨湖之汹涌小而溪谷陂池之靓深雄壮而观潮凄酸而阻风闲寂而弄水寻源皆类於此 五言【三十二首】 游禹穴回出若耶

  •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八月。庚申朔。秋分。夕月于西郊。遣庄亲王载勋恭代行礼。记注  ○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丑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御史李肇锡奏、州县宜多用正途。请饬妥议章程

  • 第二八六移同治十二年闰六月二十五日一一七○三--一○·佚名

    淡水分府何,移知蚶江分府及惠安知县:难妇已由其生母领回即补分府、署台湾北路淡水分府何为移覆事。(注)本年闰六月初五日,准惠安县(贵县)文开:「本年五月二十四日,据卑县樟柿铺、埔上乡生员陈宝书呈称:『生

  • 第四章 徽商的活动范围和经营方式·佚名

    第一节 活动范围632 自安太至宣徽,其民多仰机利,舍本逐末,唱棹转毂以游帝王之所都,而握其奇赢,休歙尤夥,故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其株守乡土而不知贸迁有无,长贫贱者,则无所比数矣。 

  • 跋·李之芳

    李文襄公佐圣天子平逆藩耿精忠之乱,功在东南、勳在社稷;太常纪之、太史载之,非草茅下士所敢置笔也。惟公生平宦绩,多在吾浙。其初仕也,为金华府理刑官;其由部郎历御史台,则巡鹾两浙;嗣又奉审理盐差之狱,继又特简为浙江总督。以

  • 卷八 礼三(吉礼 )·龙文彬

    ◎郊礼配位洪武元年十一月庚子、冬至,始祀上帝于圜丘。有司议配祀,太祖谦让不许,亲为文告太庙曰:“历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有未就,政治有关失;去年上天垂戒,有声东南,雷火焚舟、击殿吻,恐无以承上帝好生之

  • 士容论第六·吕不韦

    士容一曰: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

  • 第六章 20·辜鸿铭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辜讲一位学生(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理解。孔子回答:“了解一个人在人类社会中的本质义务,内心敬畏宇宙的神灵,并远离对神灵不敬的习

  • 目录·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九经古义目録     五经縂义类卷一周易古义卷二周易古义卷三尚书古义卷四尚书古义卷五毛诗古义卷六毛诗古义卷七周礼古义卷八周礼古义卷九仪礼古义卷十仪礼古义卷十一

  • 卷五十八·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八     婺源江永撰職官下   通禮七補大宰乃施典於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殷置其輔【乃者更申勅之以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長謂之牧所謂八

  • 卷第五·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五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法嗣四十三人西印度堀多三藏韶州法海禅师吉州志诚禅师匾檐山晓了禅师河北智隍禅师洪州法达禅师寿州智通禅师江西志彻禅师信州智常禅师广州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自融

    北平庆寿简禅师禅师名印简。字海云。山西宁远人也。得道于庆寿璋禅师。璋字仲和。乃天目齐之裔也。斋参五祖演和尚。得演记莂。遂隐天目。当其时。出五祖之门者。化遍南州。而三佛之裔称盛。独齐公居天目。甚枯淡。法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五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五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余于见灭所断无明。几随眠所缘故随增非相应故。几随眠相应故随增非所缘故。几随眠所缘故随增亦相应故。几随眠非所缘故随增非相应故。答所

  • 荥阳外史集·郑真

    明代诗文别集。100卷。郑真撰。郑真是元代学者郑觉民(字以道)之子,明代洪武四年(1371)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早年与宋濂齐名,但一生偃蹇,名位不显,其集流传很少。《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将其编入别集类,但《

  • 伤寒捷诀·严宫方

    清·严宫方编著。全书约2万字, 为1卷。作者将《伤寒论》分条分证编成歌诀, 以冀后学易读而捷成, 故名《伤寒捷诀》。本书首列伤寒总诀治法, 太阳伤寒、伤风, 阳明经病、腑病, 少阳病, 三阴传经热证、直中寒证。次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