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二(虞集)

河东段氏世德碑铭 【 有序】

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蜀郡虞集撰并书  

泰定四年秋天官侍郎段辅出其先世遗文以示集读而叹曰嗟夫昔宋失中原文献坠地盖为金者百数十年材名文艺之士相望乎其闲至乎明道正谊之学则或鲜传者矣及其亡也祸乱尤甚斯民之生存无几况学者乎而河东段氏之学独行乎捄死扶伤之际卓然一出于正不惑于神怪不画于浮近有振俗立教之遗风焉呜呼可谓善自托于不泯者矣于是辅告集曰维段氏世居绛之稷山繇辅而上遡其可知者为前宋司理参军讳应规十一世矣司理之五世孙为金武威郡侯讳矩生三子长曰钧次曰镛又次曰铎铎以正隆二年进士官至华州防御使武威所因以得封者也镛先卒而二人以文行称谓之河东二段在防御时陇西李愈作武威墓表五世之内名德并着自武威而至于今又六世矣家学幸可征焉子为叙而篆之将刻诸墓道集辱在同朝不敢辞乃按而书之凡李愈氏已表者不具所具者自钧始钧生汝舟汝舟生恒恒生克己成己修己克己成己之幼也礼部尚书赵公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成己登正大进士第主宜阳簿及内附朝廷特举平阳提举学校官不起而克己终隐于家一时诸侯大夫士皆尊师之各有文集数十卷集所为读而兴叹者也克己之子三人思永思诚河中府儒学教授思温皇子安西王召为记室参军不赴以子辅贵赠中顺大夫礼部侍郎上骑都尉追封河东郡伯成己之子曰思义平阳路儒学教授四子之孙凡十人以英甫彦孚辅之兄彝经循顺其弟也其九人皆仕有禄位独辅最显以文行选应奉翰林三为御史徧历陕西江南及中台以司业教国子生判太常礼仪院寻式天官誉名日盛君子有望焉呜呼自司理参军至于今段氏十一传凡二百有余年而代亦三易矣文学之懿前后相属岂不伟哉彼以功名富贵赫奕一时者何可胜数然而不过一传再传而声迹俱泯自其子孙有不能知其世视此孰为得失哉故为之铭  铭曰  气葢世兮虑徧物邈无托兮久焉识眇若翰兮着微迹何千年兮如白日翩翩兮弟昆顾予庭兮鞠存嘉遯兮无闷善自托斯文皇肇造兮有区羣材来兮并驱匪伏兮有待视其家兮多书岌维岳兮润流斯河世寖显兮子孙则多邦人有言兮先生之家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三·彭定求
  卷二十九·彭定求
  宋齐愈·唐圭璋
  五言古诗·林逋
  ●灌园记目录·张凤翼
  ●甲子(同治三年)·林占梅
  端平诗隽卷二·周弼
  卷一百四十七·徐世昌
  卷九十四·王奕清
  嵗时杂咏巻四·蒲积中
  卷一百十·陈廷敬
  御选宋诗卷四十四·康熙
  85.曹唐:游仙诗·施蜇存
  九歌·屈原
  第七出 灯下搭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修撰闻(容窗集)·顾嗣立

    闻字文廷,安成人。父蒙正,八岁能举子业,号曰奇童。闻习《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公玄。登至顺庚午王文晔榜进士第,安成登第自此始。调临江录事,有善政。迁国子助教,进太常博士。顺帝祀南郊,告祭太庙,至宁宗室曰:朕,宁宗兄也,当拜否?闻

  • ◆吴惟善·顾嗣立

    惟善,字□□,鹤年表兄,樊川人。 寄武昌诸友 寄东海鹤年贤弟 小游仙 ○寄武昌诸友 黄鹄山前汉水濆,一时英俊总能文。金钗佐酒年俱少,银烛钞书夜每分。雁杳鱼沉劳远思,狼贪羊狠绝前闻。兵戈故国知谁在?目送西南日暮云。 ○寄东

  • ◆栲栳山人岑安卿(栲栳山人集)·顾嗣立

    安卿,字静能,余姚人。自号栲栳山人,以所居近栲栳峰也。与李著作季和、危学士太朴相善。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有俯仰今昔之思焉。岑氏昆季多以科名显者,而静能独沦落不偶。其《简王子英诗》云:「平生

  • 四集卷二十九·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九古今体一百二十八首【乙未五】西直门外节临龙见举常雩清晓还宫斋宿吾半月园居踈命驾今来农况阅沿途麦芃五寸?盈寸都为优沾春雨饶蓄目青葱同一色轻舆缓度不知遥高低苖硕緑如油三月难逢

  • 卷一百四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一刀类五言古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宋】苏 轼寳刀匣不见但见龙雀镮何曽斩蛟蛇亦未切琅玕胡为穿窬辈见之要领寒吾刀不汝问有媿在其肝念此力自藏包之虎皮斑湛然如古井

  • 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脱脱

        史弥远 郑清之 史嵩之 董槐 叶梦鼎 马廷鸾   史弥远,字同叔,浩之子也。淳熙六年,补承事郎。八年,转宣义郎,铨试第一,调建康府粮料院,改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十四年,举进士。绍熙元年,授大理司直。二年,迁太社

  • 卷二百八·列传第一百五·柯劭忞

      张起岩 许有壬 宋本(褧) 王结 仇浚 王思诚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邱人,徒家济南,高祖迪,迪子福,附见《张荣传》。起岩,福曾孙也。祖铎,东昌领事推官。父范,四川行省儒学提举。   起岩弱冠,以按察司举为福山县学教谕。

  • 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驱除叛酋 颁朱谕惨戮同胞·蔡东藩

      却说青海在西藏东北,本和硕特部固始汗所居地,固始汗受清朝册封,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又受清封为和硕亲王,前文已经表过。应二十九回。达什死,子罗卜藏丹津袭爵。罗卜藏丹津阴谋独立,欲脱清廷羁绊,遂于雍正元年,召集附近诸部,

  •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夏四月。丙寅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  ○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外记  ○谕内阁、御史彭述奏、近日军营积弊。营官公费。统领并不给足。仅酌予薪

  • 耶律题子传·脱脱

    耶律题子,字胜隐,北府宰相兀里之孙。擅长射箭,又擅长绘画。保宁年间,担任御盏郎君。九年(977),奉命出使汉,详细地向汉陈述两国通好的长久之计,汉主刘继元对他特别礼敬尊重。统和二年(984),率兵与西边详稳耶律速撒一道讨伐陀罗

  • 春秋公羊传谳卷五·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公羊传谳卷五   宋 叶梦得 撰成公元年春三月作丘甲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丘使也作丘甲者谓不以甸出甲士而使丘出甲士也盖古者谓甲士皆曰甲故赵鞅言晋阳之甲尉止言西宫之甲作者时起而用之不以为常犹

  • 原例·王质

    诗总闻原例闻音者凡音韵是古音无有不叶特称谓之殊呼吸之别传写舛讹连析差跌与夫古人取叶之法不同转纽之法亦异虽古律不可以此而推然吟咏讽诵亦有所助葢倐见古人之心期语法有不期而防者作闻音一闻训者凡字义是古训多不

  • 卷五·佚名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神通知他心念亦不可荆何谓知心。达诸群黎过去所念当来所思现在所想。又其菩萨知心如幻,则随时宜劝诲众生。说报应行祸福所趣。某人心和所报善德。某人行中得中间报。某人行劣得劣弱报。某人志性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七·澄观

    疏。第三具足优婆夷寄无违逆行。忍顺物理名无违逆。疏又表忍必自卑下。上直约善友依报释。此下约表位释。忍必谦卑卑而不可逾。故小而大容。上通三忍法忍同如。即谛察法忍。内空外假者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即假

  • 第十一品·佚名

    第一章 三亦随眠论今言“随眠是无记、无因、心不相应”者,名三亦随眠论。此处,凡夫善无记心转依之时,应言为有随眠,于其刹那彼之因,依其因而随眠非有因,与其心不相应,故言“无记、无因、心不相应”者,乃

  • 龙文鞭影·萧良有

    蒙学课本。原名《蒙养故事》,又称《训蒙四字经》。明萧良有纂辑,夏广文为之作注。书中内容,采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故事及神话传说,按照韵部,编成对文,加以排列。清杨臣诤认为此书“有裨后学”,“逸而功倍”,加以订补,

  •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修法之仪轨。应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并流通。

  •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法成

    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毗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陀那罗汉以预言方式讲述于阗国佛教之兴废,乃至像法灭尽等事。本书仅为藏文原本之部分汉译,乃伯希和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