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品彚卷五十三

明 高棅 编

七言絶句八

正变

李商隐

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宫词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沈醉寿王醒【容斋续笔云唐岐薛诸王俱薨于开元中而太真以天宝三载方入宫此篇与元稹连昌词百官队仗避岐薛俱失】

瑶池

瑶池阿母绮牕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咸阳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艶绮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过楚宫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谢云高唐云雨本是说梦古今皆以为实事此诗讥襄王之愚前人未道破】

过华清内廐门

华清别馆闭黄昬碧草悠悠内廐门自是明时不巡幸至今青海有龙孙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牕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隂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访隐者不遇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逺公帝城钟晓忆西峯炉烟销尽寒灯暗童子开门雪满松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乆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昨夜

不辞鶗鴂妬年芳但惜流尘暗洞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华吹断月中香

槿花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昬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顔莫保恩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东还

自是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端居

逺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牀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叶雨中寥落月中愁

游灵伽寺

碧烟秋寺泛湖来水打城根古堞摧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谢云意谓嫦娥有长生之福无夫妇之乐为悔前人未道破】

絶句【一作宫妓】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鬬腰肢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列子云偃师周穆王时工人献能倡者歌舞千变万化技将终倡者瞬其目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能倡者以示王皆传绘草木胶漆黑白丹青之所为王乃叹曰人之巧与造化同功乎 杨文公谈苑云余知制诰日与余恕同考试因出李义山诗共读酷爱此絶击节称叹曰古人措辞寓意如此之深妙令人感慨不已】

杜牧

宫怨

监官引岀蹔开门随例虽朝不是恩银钥却收金鎻合月明花落又黄昬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屛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苕溪渔隠诗话云此诗断句极佳意在言外其幽怨之情不待明言而自见之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消魂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谢云汉家基业之广大为何如今日登原一望五陵变为荒田墅草无树木可以起秋风矣盛衰无常废兴有时有天下者观此亦可以栗栗危惧】

赤壁

折防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道山清话云此诗正佳但颇费解说】

华清宫

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万行

长安晴望

翠屏山对凤城开碧落揺光霁后来回识六龙巡幸处飞烟闲绕望春台

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青冢

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蛾眉一坠穷泉路夜夜孤魂月下愁

洛阳秋夕

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石林诗话云牧之是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昭陵之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緑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汉江

溶溶漾漾白鸥飞緑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宣州开元寺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谿

长安雪后

秦陵汉苑参差雪北阙南山次第云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

山行

逺上寒山石迳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闻角

晓楼烟槛出云霄景下林塘已寂寥城角为秋悲更逺护霜云破海天遥

春尽途中

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敎尔别离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敎吹箫【刘云韩之风致可想书记薄幸自道耳】

怀吴中冯秀才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过枫桥

送陆洿郎中弃官归

少微星动照春云魏阙衡门路自分倐去忽来应有意世间尘土漫疑君

送隐者

无媒迳路草萧萧自古云林逺市朝公道世间唯白髪贵人头上不曾饶

许浑

楚宫怨二首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细腰争舞君王醉白日秦兵江上来

猎骑秋来在内稀渚宫云雨湿龙衣腾腾战鼓动城阙江畔射麋犹未归

四皓庙二首

峨峨商岭采芝人雪顶霜髯虎豹茵山酒一壶歌一曲汉家天子忌功臣

避秦安汉岀蓝关松桂花隂满旧山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长在水潺潺【谢云此篇讥四老一出而不复还旧隐也】

鸿沟

相持未定各为君秦政山河此地分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

途经秦始皇墓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谢云霸陵与秦皇墓相近秦极其机巧汉极其朴略千载之后哀草頽坟气消影灭秦汉无异也然行路之人知拜霸陵而不拜秦皇墓为君仁与不仁之异至是有定论矣】

缑山庙

王子求仙月满台玉箫清转鹤徘徊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谢云此诗末句与钱起湘灵鼔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峯青意度相似】

经故太尉段公庙

徒想追兵缓翠华古碑荒庙闭松花纪生不向荣阳死岂有山河属汉家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谢云英雄以宇宙为家所到等是逆旅何必以无家为忧彼五侯有楼台而无人到殆与寒士无家者等此篇用解其卜居不遂之郁郁也】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逺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云醉中送别见红叶青山景象可爱必不瞻望涕泣矣日暮酒醒行人已逺不能无惜别之怀兼之满天风雨离思又当何如耶】

送宋处士归山

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时世间甲子须防事逢着仙人莫看棋

秋思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寄桐江隐者

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有几人

鹭鸶

西风澹澹水悠悠雪防丝飘带雨愁何限归心倚前阁緑蒲红蓼练塘秋

赵嘏

宫乌曲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香辇不回花自发春来空带辟寒金

寄逺

禁钟声尽见栖禽关塞迢迢故国心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

经汾阳旧宅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疎冷夕阳多

灵岩寺

馆娃宫畔千年寺水濶云多客到稀闻说春来倍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题僧壁

晓傍疎林露满巾碧山秋寺属闲人谿头尽日看红叶却笑高僧衣上尘

江楼书感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连天同来翫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发青山馆

鳬鹥声暖野塘春鞍马风高驿路尘一宿青山又须去古来难得是闲人

落第寄沈询

穿杨力尽独无功华髪相期一夜中别到江头旧吟处为将双泪问春风

赠别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淮南丞相座赠歌者虞姹

绮筵无处避梁尘虞姹清歌白日新来值渚亭花欲尽一声畱得满城春

东亭柳

拂水斜烟一万条几随春色醉河桥不知别后谁攀折犹自风流胜舞腰

经王先生故居

晚波东去海茫茫谁识蓬山不死鄕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温庭筠

瑶瑟怨

氷簟银牀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鴈声逺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谢云无悲怆怨恨之词而枕冷衾寒独寐寤叹之意在其中矣】

车驾西游因而有作

宣曲长杨瑞气凝上林狐兔待秋鹰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陵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隂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赠弹筝者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敎宁王钿蝉金鴈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渭上题二首

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

烟水何曾息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所嗟白首磻谿叟一下渔舟更不归

题端正树

路傍桂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草木荣枯似人事緑隂寂寞汉陵秋

鄠杜郊居

槿篱芳树近樵家麦陇青青一径斜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防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经故袁学士居

剑逐惊波玉委尘谢安门下更何人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醉后春

唐诗品彚卷五十三

猜你喜欢
  华岳·唐圭璋
  胡铨·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三·吴景旭
  ◆铁崖先生杨维桢(古乐府 复古诗 铁崖先生集)·顾嗣立
  第二十五出 分飞·许自昌
  词苑丛谈卷十一·徐釚
  道园遗稿序·虞集
  卷二十二·冯惟讷
  卷三 茕斋歌诗三十一首·李白
  卷四百十·曹学佺
  卷三百四十五·陈廷敬
  卷八百二十二·佚名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八·陈衍
  虚舟集巻五·王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家门·梁辰鱼

    【红林擒近】〔末上〕佳客难重遇。胜游不再逢。夜月映台馆。春风叩帘栊。何暇谈名说利。漫自倚翠偎红。请看换羽移宫。兴废酒杯中。骥足悲伏枥。鸿翼困樊笼。试寻往古。伤心全寄词锋。问何人作此。平生慷慨。负薪吴

  • 卷三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三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徐祯卿【五十首】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人治乙丑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降国子监博士有迪功集又有叹叹焦桐鹦鹉花间野兴自慙等集【李献吉云昌谷诸诗温雅以发情微婉以讽事

  • 仲殊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释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苏轼称其“胸中无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七·佚名

    嘉靖五年八月壬子朔命永康侯徐源奋武营坐营○乙卯命故安昌伯钱承宗子维圻袭爵○升浙江道御史潘仿为山西按察司副使南京宗人府经历孙玺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初河南督粮参议王亿通判李思仁因揽头韩继宗及奸民张举侵没官钱

  •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革殿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三百八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正月。辛亥。上御仁寿殿。赐廷臣大学士等燕。外记注  ○谕内阁、谭继洵奏、特倢■<曰融>■<石木>不职营官等语。湖北管带武刚中营副将李中发、当该营裁撤时。未能妥为弹压。以致勇丁鼓噪。其

  • 清波杂志序·周煇

    余故人周昭礼嗜学攻于文当世名公卿多折节下之余与昭礼定交今不翅二十年矣每一别再见喜其论议益该洽文益工今老矣而志益壮一日示余以所撰清波杂志十有二卷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虽寻常细事多有益风教及可补野史所阙遗者

  • 卷之六十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八 传第五十二 扎萨克一等台吉诺尔布列传 诺尔布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图汗格埒克延丕勒族弟其五世祖锺图岱号巴图尔有子丹巴号昆都伦陀音为喀尔喀八扎萨克之

  • 胡村月令:白蛇娘娘·胡兰成

    胡 村月令:白蛇娘娘我乡下不晓得屈原,只知端午节是与白蛇娘娘的事。白蛇为许仙,真是宛转蛾眉马前死,都只为人世的恩情。她又是个烈性女子。而她盗取官库,且偷了天上的仙草,对白鹤童子及法海和尚都是舍了性命去斗,这样叛逆,也

  • 太宗本纪·脱脱

    (上)太宗孝武惠文皇帝,名德光,字德谨,乳名尧骨。太祖第二个儿子,母亲是淳钦皇后萧氏。唐天复二年(902)生,出生时神光异常,与此同时猎人打到了白鹿、白鹰,人们都认为这是吉兆。待到成年,相貌端庄厚重、秉性宽厚仁慈,军国大事多

  • 汉纪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6)·司马光

    汉纪四十二 汉安帝元初三年(丙辰,公元116年) [1]春,正月,苍梧、郁林,合浦蛮夷反;二月,遣侍御史任督州郡兵讨之。 [1]春季,正月,苍梧、郁林、合浦三郡蛮夷反叛。二月,朝廷派遣侍御史任指挥州郡兵进行讨伐。 [2]郡国十地震。 [2]有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谥法二二字谥文正(文臣)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李东阳(正徳)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大傅谢迁(嘉靖)右俱勤学好问内外宾服文贞(文臣)少师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杨士奇(正统)右勤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丙午夏四月壬子朔。 癸丑,夏主明昇遣其学士虞某来聘。 乙卯,上阅古车制,至周礼五辂曰:“玉辂太侈,何若止用木辂。”詹同对曰:“昔颜渊问为邦,孔子答以乘殷之辂,即木辂是也。孔子以其朴素浑坚,质而

  •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印光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谓业消智朗,然有浅有深,不可即生满足想。摄心正念,善境或愈显,或即泯,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即已。见善境,心地清凉,了无躁妄取著

  •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佚名

        慈氏菩萨说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归命卢舍那  十方金刚佛  亦礼前论主  当觉慈氏尊  今说三聚戒  菩萨咸共听  戒如大明灯  能消长夜闇  戒如真宝镜  照法尽无遗  戒如

  • 坚瓠集·褚人获

    笔记小说集。作者褚人获,参见附录小传。本书除正集十集外,另有续集、广集、补集、秘集,余集,全书共十五集,六十六卷。其中二集彭榕序作于康熙辛未(1691),余集张潮序作于康熙癸未(1703),可见成书时间大约从康熙三十年

  • 庐山草堂记·白居易

    白居易著。见《白氏长庆集》,收于《唐代散文选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白居易游庐山,爱其地,修筑草堂。第二年草堂落成,写了这篇记。先写修筑草堂,爱其峰寺胜境。草堂规模不大,“三间两柱,二室四牗”,陈设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