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十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修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只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夀和六年冬至祀昊天於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後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豫和

上灵睠命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

太和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礼惟崇德乐以和声百神仰止天下文明

肃和

闓阳播气甄曜垂明有赫圜宰深仁曲成日丽苍璧烟开紫营聿遵乾享式降鸿祯

雍和

钦惟大帝戴仰皇穹始命田烛爰启郊宫云门骇聼雷鼔鸣空神其介祀景祚斯融

夀和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舒和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已奏黄锺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凯安【新唐书礼乐志曰贞观初更隋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郊庙朝会同用之舞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龠右翟皆委貌冠黑素绦领广褏白絝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戚服平冕余同文舞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褏金甲豹文絝乌皮鞾执干戚余同郊庙凡初献作文舞亚献终献作武舞太庙降神以文舞後改治康舞曰化康避高宗讳也旧书乐志曰凯安舞贞观中造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尅靖关中三变象东夷宾服四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讋服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按贞观礼享郊庙日文舞奏豫和顺和永和等乐麟德二年十月文舞改用功成庆善乐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後以庆善乐不可降神破阵乐不入雅乐复用治康凯安如故】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豫和

歌奏毕兮礼献终六龙驭兮神将昇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简兮祚休徵

郊天旧乐章【唐书乐志曰太乐旧有郊天送神辞一章不详?起】

苹蘩【一作登鉶】礼着黍稷诚微音盈凤管彩驻龙旗洪歆式就介福攸归送乐有阕灵驭遄飞

武后大享昊天乐章【十二首并载本集】

大隂凝至化真曜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昇曦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聼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暁降黄庭圆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頋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慙紫极无以谢玄穹

朝坛雾卷曙岭烟沈爰设筐【一作篚】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灵德聿罄庄心

樽浮九醖礼备三周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荷恩承頋托执契恭临抚庙略静边荒天兵耀神武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肃肃祀典邕邕礼秩三献已周九成斯毕爰撤其俎载迁其实或升或降唯诚唯质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仰惟明德敢荐非馨頋慙菲奠久驻云軿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中宗祀昊天乐章【唐书乐志曰景龙三年亲祀昊天上帝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作用凯安】豫和

天之历数归睿唐頋惟菲德钦昊苍撰吉日兮表殷荐冀神鉴兮降闓阳

太和

恭临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每轸泣辜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

告谢

得一流玄泽通三御紫宸远叶千龄运遐销九域尘絶瑞骈阗集殊祥络绎臻年登庆西亩稔岁贺盈囷

肃和

悠哉广覆大矣曲成九玄着象七曜贞【一作甄】明珪璧是奠醖酎斯盈作乐崇德爰畅咸英

雍和

郊坛展敬严配因心孤竹箫管空桑瑟琴肃穆大礼铿锵八音恭惟上帝希降灵歆

福和

九成爰奏三献式陈钦承景福恭托明禋

中宫助祭升坛

坤元光至德柔训阐皇风芣苡芳声远螽斯美化隆睿范超千载嘉猷备六宫肃恭陪盛典钦若荐禋宗

亚献

三灵降飨三后配神?敷藻奠敬展郊禋

舒和

已陈粢盛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乐太平

凯安

堂堂圣祖兴赫赫昌基泰戎车?津偃玉帛涂山会舜日启祥晖尧云卷征斾风猷被有截声教覃无外明皇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开元十一年祀昊天於圜丘降神用豫和六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献天神酌献配座饮福酒并用夀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礼毕送神用豫和皇帝还大次用太和】豫和

至矣丕构烝哉太平授牺膺籙复禹继明草木仁化鳬鷖颂声祀宗陈德无媿斯诚

太和

郊坛斋帝礼乐祀天丹青寰宇宫徵山川神只毕降行止重旋融融穆穆纳祉洪延

肃和

止奏潜聆登仪宿啭太玉躬奉参锺首奠簠簋聿昇牺牲递荐昭事顒若存存以俔

雍和

烂云普洽律风无外千品其凝九宾斯会禋尊晋烛纯牺涤汰玄覆攸广鸿休汪濊

夀和

六变爰阕八阶载?佑我皇祚於万斯年

夀和

於赫圣祖龙飞晋阳底定万国奄有四方功格上下道冠农黄郊天配享德合无疆

夀和

崇崇泰畤肃肃严禋粢盛既洁金石毕陈上帝来享介福爰臻受厘合祉宝祚维新

舒和

祝史正辞人神叶庆福以德招享以诚应六变云备百礼斯浃祀事孔明祚流万叶

凯安

馨香惟后德明命光天保肃和崇圣灵陈信表皇道玉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一本此下有介福何穰穰精诚格穹昊二句】

豫和

大号成命思文配天神光肸蠁龙驾言旋眇眇阊阖昭昭上玄俾昌而大於斯万年

太和

六成既阕三荐云终神心具醉圣敬愈崇受厘皇邸回跸帷宫穰穰之福永永无穷

封泰山乐章【唐书乐志曰开元十三年明皇封泰山祀天乐降神用豫和六变迎送皇帝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并用夀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终献亚献用凯安送神用豫和中书令张说制辞】

豫和

款泰坛柴泰清受天命报天成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

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

相百辟贡八荒九歌叙万舞翔肃振振铿皇皇帝欣欣福穰穰

高在上道光明物资始德难名承眷命牧苍生寰宇谧太阶平

天道无亲至诚与邻山川遍礼宫徵维新玉帛非盛聪明会真正斯一德通乎百神

飨帝飨亲维孝维圣缉熙懿德敷扬成命华夷志同笙镛礼盛明灵降止感此诚敬

太和

孝敬中发和容外彰腾华照?如昇太阳贞璧就奠玄灵垂光礼乐具举济济洋洋

肃和

奠祖配天承天享帝百灵咸秩四海来祭植我苍璧布我玄制华日裵回神烟容裔

雍和

俎豆有馥洁粢丰盛亦有和羮既戒既平钟鼔管磬肃唱和鸣皇皇后祖来【一作赉】我思成

夀和

烝烝我后享献惟夤躬酌郁鬯跪奠明神孝莫孝乎配上帝亲敬莫敬乎教天下臣

夀和

皇祖严配配享皇天皇皇降嘏天子万年

舒和

六钟翕协六变成八佾倘佯八风生乐九歆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

凯安

烈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黄钺诛羣盗朱旗扫多罪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改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

豫和

乐已终禋燎上怀灵惠结皇想归风疾回风爽百神来衆神往

祈谷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正月上辛祈谷於南郊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褚亮作其豫和太和寿和凯安五章词同冬至圜丘按贞观礼祀感生帝同用此词显庆以後同用冬至圜丘词】

肃和

履艮斯?居中体正龙运垂祉昭符启圣式事严禋聿怀嘉庆惟帝永锡时皇休命

雍和

殷荐乘春太坛临曙八簋盈和六瑚登御嘉稷匪歆德馨斯饫祝嘏无易灵心有豫

舒和

玉帛牺牲申敬享金丝鏚羽盛音容庶俾亿龄禔景福长欣万宇洽时邕

明堂乐章【唐书乐志曰季秋享上帝於明堂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夀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夀和凯安五章词同冬至圜丘贞观中褚亮等作】

肃和

象天御宇乘时布政严配申?宗禋展敬罇罍盈列树羽交映玉币通诚祚隆皇圣

雍和

八牖晨披五精朝奠雾凝璇篚风清金县神涤备全明粢丰衍载絜彛俎陈诚以荐

舒和

御扆合宫承宝历席图重馆奉明灵偃武修文九围泰沈烽静柝八荒宁

武后明堂乐章【并载本集】

外办将出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頋已诚虚薄空慙驭兆人

皇帝行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皇嗣出入升降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迎送王公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登歌

礼崇宗祀志表严禋笙镛合奏文物维新敬遵茂典敢择良辰絜诚斯着奠谒方申

配飨

笙镛间玉宇【一作鸣玉】文物昭清晖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宫音

履艮包羣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角音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荐珪篚陈诚实

徵音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炽景开隆暑冀延神鉴俯兰罇式表?襟陈桂俎

商音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功宣建武义表惟明爰申礼奠庶展翘诚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羽音

葭律肇启隆冬苹【一作藴】藻攸陈飨祭黄锺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雩祀乐章【唐书乐志曰孟夏雩祀上帝於南郊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夀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夀和凯安五章词同冬至圜丘贞观中褚亮等作】

肃和

朱鸟开辰苍龙启暎大帝昭飨羣生展敬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协庆

雍和

绀筵分彩瑶图吐绚风【一作凤】管晨凝云歌晓啭肃事兰羞?申桂奠百谷斯登万箱攸荐

舒和

凤曲登歌调令序龙雩集舞泛祥风彩旞云回昭睿德朱干电发表神功

雩祀乐章【唐书乐志曰大乐旧有雩祀降送神辞二章不详所起或云开元中造】豫和

鸟纬迁序龙星见辰纯阳在律明德崇禋五方降帝万宇安人恭以致享肃以迎神

豫和

祀遵经设享缘诚举献毕于樽彻临于俎舞止干戚乐停柷敔歌以送神神还其所

御定全唐诗卷十

猜你喜欢
  彭叔夏·唐圭璋
  杨万里·唐圭璋
  ◆白云先生许谦(白云先生集)·顾嗣立
  目录·杨慎
  四集卷六十六·乾隆
  卷119 ·佚名
  七言卷四十五·洪迈
  卷五十九 先宋诗上·佚名
  卷三十八·吴之振
  宛陵羣英集巻七·汪泽民
  卷六·陈元龙
  卷二百十一·佚名
  卷四十三·查慎行
  卷二十五·查慎行
  第四回 是人人痛·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戴教授表元(剡源集)·顾嗣立

    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教授建康府。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国子主簿,皆以兵乱不就。元成宗大德八年,表元年六十余矣,执政者荐之,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其后翰林集贤以修撰博士交荐,不起,卒年

  • 卷九 献帝·王夫之

      〖一〗   有诡谲鸷悍之才,在下位而速觊非望者,其灭亡必速。故王莽、董卓、李密、朱泚俱不旋踵而殄。又其下者,则为张角、黄巢、方腊之妄,以自歼而已矣。其得大位,虽夺虽僭,而犹可以为数十年人民之天下之祸乱为己任;君

  • 第四节 新加坡·老舍

    一、巴黎与三等舱离开伦敦,我到大陆上玩了三个月,多半的时间是在巴黎。钱在我手里,也不怎么,不会生根。我并不胡花,可是钱老出去的很快。据相面的说,我的指缝太宽,不易存财;到如今我还没法打倒这个讲章。在德法意等国跑了一圈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管蔡世家第五·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司马迁在本书《太史公自序》一篇中介绍了本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意图。他说:“管蔡相武庚,将宁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周公为盟;太妊十子,周以宗强。嘉仲悔过,作《管蔡世家第五》。

  • 裴矩传·魏徵

    裴矩字弘大,是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他,曾任魏国都官尚书。 父亲裴讷之,曾任北齐太子舍人。 裴矩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到长大成人,勤奋好学,很爱好写文章,有聪明才智。 伯父裴让之对他说:“看你超凡的才识,足以成为人才,但是要求得

  • 刺孟篇第三十·王充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何以利吾国乎?”孟子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惠王曰“何以利吾国”?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于径难以货财之利也?《易》曰:“利见大人”,“利涉大川”,“

  • 亡徵第十五·韩非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 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好 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用时日,事鬼 神,信卜筮而好祭祀

  • 尚书序·金履祥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髙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厯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

  • 卷三·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卷毛诗注疏卷三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国风邶序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衞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笺不遇者君不受己之志也君近小人则贤者见侵害音义【柏木名音百字又作栢顷音倾

  • 卷十八·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八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聘礼第八之四聘遭丧入竟则遂之注曰遭丧主国君薨也入竟则遂国君以国为体士既请事已入竟矣关人未告则反敖氏曰入竟则遂为其已承主国君之

  • 佛说盂兰盆经疏下·宗密

    充国沙门宗密述四正解经文(二)。正解经文于中复二。初释题目。二解本文。初释题目。佛说盂兰盆经 此经总有三译。一晋武帝时。刹法师翻云盂兰盆经。二惠帝时。法炬法师译云灌腊经。应此文云。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

  • 卷第七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论】将释此品约立四门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释能说法主四随文

  • 第十三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丑二 偈颂 分二  寅初 标颂  二 正颂  今初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尔时,如来详释长行已竟之时,世尊更欲重宣,此结解惟在六根之义,中有三意存

  • 石墨镌华·赵崡

    碑刻辑录。明代赵崡编。六卷,附录二卷。编者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其家附近为汉、唐故都,古代碑刻较多,加上嗜好金石,故蓄有众多旧碑,且多是宋、元以上为欧、赵所未收者。将其跋尾共二百五十三种刊刻成册,每碑目下,各注

  • 劝学篇·张之洞

    张之洞撰。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刊行。共二卷,四万余言。上卷为内篇,分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守约、去毒九篇;下卷为外篇,分益智、游学、设学、学制、广译、阅报、变法、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

  • 时贤本事曲子集·杨绘

    词话。一称《本事曲》、《本事曲子集》。北宋杨绘(1017—1088)撰。一卷。绘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神宗时以侍读学士出知毫州,历应天、杭州。与苏轼交善。东坡词集中与之酬答唱和之词达十三首。有集八十卷,已佚。

  • 历代贡举志·冯梦祯

    梦祯字开之,秀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是书叙历代贡举之制,如叙周官,而於大司徒、乡老、太宰、内史选士之法不详。叙汉制,而误以董仲舒之举贤良在建元之初。魏晋以降,中正九品之法盛行。辽、金、元亦有进士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