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诗义固说卷下

季弟玺性不喜与人事,日把一编,寒暑无间,制艺之暇,辄从事於诗。时有所问,因问而答,随笔记录,得十馀则。论不出於一时,故无前後次序,与前说有复出者,亦俱存之。同志者或因端发悟,庶几见风人之本义云尔。

圣贤立言以明道,诗者,立言之一体。《小序》曰诗“发乎性情,止乎礼义”者,吾性之固有,由性而有情,由性而有词。夫子曰:“辞达而已矣。”作诗之道,尽於此矣。风人开其宗,《离骚》、汉、魏守其绪,未之或易也。晋人去魏不远,乃不以达意为诗,而以修词为诗,意不中出,而词由外来,诗遂亡。其亡而不亡者,有陶公以正其归也。下此又以纤丽失之。至唐变为近体,沈、宋、王、孟、高、岑诸公,昌明博大,自是盛世之音,未免文胜於质,故当以子美为宗子也。下逮宋、元,渐迷渐失,遂流入於粗浅鄙俚而不可救。有明代起,王、李争於气格,其失也肤阔,锺、谭矫以幽澹,其失也浅弱,总相争於皮毛之外,大似退之裘葛之喻,非中论也。子欲学诗,试即性情礼义之旨,求之《风》、《骚》,求之汉、魏,求之陶、杜,其体虽变,而道实有合焉。其合之为是,则不合者之为非也。是非既明,则趋舍正而可以无背於风人矣。

射有的则决拾有准,军有旗则步伐不乱,赋诗命题,即射之的、军之旗也。近日诗家,亦知立题,而莫解诠题,滥填景物,生插故事,章法次第,漫不讲焉。譬若箭发不指的,军行不视旗,其不为节制家所诮者几希矣!

练句要归自然,或五言,或七言,必令极圆极稳,读者上口,自觉矫矫有气。若一字不圆,便松散无力。

近体诗,今人往往有出句无对句,或青黄紫绿,外虽分偶,而意实合掌。其病在诗非一气串下,若一气串下,则出之与对,浅深不同,安得合掌耶?

诗有兴比赋。赋者,意之所託,主也。意有触而起曰兴,借喻而明曰比,宾也。主宾分位须明,若贪发题外而忽本意,则犯强客压主之病;若滥引题外事而略本意,则有喧客夺主之病;若正意既行,忽入古人,忽插古事,则有暴客惊主之病。故余谓诗以赋为主。兴者,兴起其所赋也。比者,比其所赋也。兴比须与赋意相关,方无驳杂凌躐之病,而成章以达也。

盛唐绝句,声调悠扬,和平神听,是其长处。然写情景处,往往落禅家合头语蹊迳,故学者易於肤阔。至“一片冰心在玉壸”,“只今惟有鹧鸪飞”之类,犹当避忌。杜子美绝句,乃是真性情所发,得风人之旨,後人不知他妙处,何可言诗?

韩退之《南山诗》,如烂砖碎瓦,堆垒成丘耳,无生气,无情致,无色泽,宋人乃举以敌杜老《北征》诗,可怪之甚。若以退之此诗为诗,则退之文将不可为文,有是理耶?知退之之文之佳,则知《南山诗》之不佳矣。

宋人学杜者颇多,而所领会,不过是“老妻画纸为棋局”,“黄鸟时兼白鸟飞”,“林热鸟开口”,“梅熟许同朱老■〈口契〉”,“山鸟山花吾友于”之类,以为写真,遂入粗俚恶道。而杜之妙处,绝不在此。

中庸外无奇,作诗者指事陈词,能将日用眼前、人情天理说得出,便是奇诗。李长吉、卢仝辈故为险僻,欺世取名,所谓索隐行怪,後世有述者,有识之士不为也。

严沧浪以禅说诗,有未尽处,余举而补之。禅者云:“从门入者,不是家珍,须自己胸中流出,然後照天照地。”诗用故事字眼,皆“从门入者”也。能抒写性情,是“胸中流出”者也。

禅者云:“万事引归自己。”近时题咏诗,多就轴上册头,描模着语,於己豪无关涉,此诗作他何用?必须写入自己,乃有情也。

禅者云:“打成一片。”诗有宾有主,有景有情,须知四肢百骸,连合具体。若泛填滥写,牛头马身,参错支离,成得甚物?亦须“打成一片”乃得。

禅者云:“佛法事事现成。”唯诗亦然。作一诗,题前题後,题内题外,原有现成情景在,只要追寻得到,情景自出耳。

禅者云:“莫将父母生身鼻孔扭捏。”作诗任真而出,自有妙境,若一作穿凿,失自然之旨,极其成就,不过野狐外道,风力所转耳。

禅者云:“生路渐熟,熟路渐生。”剿拉字眼,涂抹烟雲,诗家熟路也。由志敷言,即言见志,生路也。学者一意为言志之诗,不屑为修词之诗,初时亦觉难入,追琢既久,自觉有阶可升,剿拉涂抹之途荒,而抒意言志之途熟,便可到家矣。

○节录古人论诗

梁刘勰云:“大舜云:‘诗言志,歌咏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其论最正,即卜子“发乎性情,止乎礼义”之谓也。

又曰:“八体屡迁,八体:一典雅,二远奥,三精约,四显附,五繁缛,六壮丽,七新奇,八轻靡。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数语宜玩,所谓性情真,为其能达意也。今人见一二语稍切实者曰性情语,殆未解此矣。

又曰:“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後纬成,理定而後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後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云云。正中今日学者之病。

又云:“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切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饰,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其说得半。咏物必推子美,乃为当家,以其取义在不即不离之间,而寄託深远也。此是子美胜於古人处。

文中子云:“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激以怨。吴筠、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谢庄、王融,古之纤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孝绰兄弟,古之鄙人也,其文淫。湘东王兄弟,贪人也,其文繁。谢脁,浅人也,其文捷。江总,诡人也,其文虚。皆古之不利人也。颜延之、王俭、任虻有君子之心焉,其文约以则。”最可玩。言之邪正,心术关焉,故观其诗可以知其人。

徐祯卿云:“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於中,必形於声。故喜则为笑哑,忧则为吁歔,怒则为叱咤。然引而成音,气实为佐;引音成词,文实与功。盖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然情实幼眇,必因思以穷其奥;气有粗弱,必因力以夺其偏;词难妥帖,必因才以致其极;才易飘扬,必因质以御其侈;此诗之流也。”语亦在半离半合之间。

又曰:“由质开文,古诗所以擅巧;由文求质,晋格所以为衰。”此语却是。

○书汉魏诗乘编後

汉诗无字不活,无句不稳,句意相生,缠绵不断,而章法次第,井然有章,真《三百篇》之嫡派,所谓“质极而文,淡而不厌”者也。魏诗多一分缘饰,遂让汉人一分,然未甚相远。曹氏父子兄弟,妙处可与汉人争席。七子中仲宣最胜,应、刘诸人气稍散缓,押韵或不浑成,遂有疏滞字句,又不及曹、王矣。外此嵇、阮犹可观。阮公《咏怀》诗赋至八十二首,未免过多,胸中安能有八十二种意旨耶?故往往有复处、率处、滞处、参错处。《文选》收取十七首,然求其可入汉人而敌曹、王者,四五而已。甚矣诗之取裁贵简也!

又曰:《书》云:“诗言志。”卜子曰:“发乎性情。”性情之发为志,而形之於言为诗,风人之义也。後人不明此义,但粉饰字句以为诗,乌得有诗哉!汉、魏之诗,能言其志,故学为诗者不可不读也。余得此刻,喜其简便,随意批点,好事者往往持新本易去。丁丑仲冬,淮上刘文起见之,又持此本求易。余以案头所存太狼藉,故点次原本付之。刻中差讹甚多,天寒日短,亦未暇改正也。

诗义固说

猜你喜欢
  卢祖皋·唐圭璋
  卷二十·陈廷敬
  第二十九出 逮社·孔尚任
  第六十三回 奉诏书画成大士·陈端生
  ●红梨记目录·徐复祚
  第二折·佚名
  第四折·佚名
  杨果·隋树森
  卷八·王昶
  卷一·韦庄
  卷四十四·陈思
  唐诗拾遗卷六·高棅
  卷二十·高棅
  天台续集卷上·李庚
  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章 湘娥思忆·屠隆

    【月云高】〔旦占步摇上〕金銮召对。君王赐殊礼。太乙燃藜下。女史熏香侍。寂寞春闺。月痕绣床裏。〔占〕水绿湘江渺。纵有鱼笺难寄。门掩房栊睡起迟。鸟语雕栏花影移。〔小重山〕〔旦〕夫壻朝回初拜官。凝

  • 第三十一章 卓锡地府·屠隆

    〔小生扮阎罗天子冕旒神将曹官左右侍从上〕玉阶金殿森罗。铁面铜头来往。善恶幽隐悉知。报应毫厘岂爽。人言地府幽冥。日月大明高敞。业眼看做冥冥。道眼看做朗朗。愁人见月凄凉。欢士对之欣赏。天宫雨是宝珠。修罗雨

  • 卷六·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六 宋 王安石 编 沈千运四首 感怀弟妹 今日春气暖东风杏花坼筋力久不如却羡涧中石神仙杳难准中夀稀满百逐世多夭伤喜见鬓髪白杖藜竹树间宛宛旧行迹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兄弟可存半空为亡

  •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三卢鸿一【新唐书作卢鸿】卢鸿一字浩然范阳人徙家洛阳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楷隶隐於嵩山开元中以谏议大夫召鸿一固辞乃聼还山诗十首编为一卷嵩山十志十首草堂草堂者盖因自然之谿阜前当墉

  • 列传七·薛居正

    康君立,蔚州兴唐人,世为边豪。乾符中,为云州牙校,事防御使段文楚。时群盗起河南,天下将乱,代北仍岁阻饥,诸部豪杰,咸有啸聚邀功之志。会文楚稍削军人储给,戍兵咨怨。君立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谋曰:“段公懦人,难与

  • 卷三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脱脱

        刘安世 邹浩 陈瓘 任伯雨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虞城多奸猾,喜寇盗;犀浦民弱而驯。航为政,宽猛急缓不同,两县皆治。知宿州。押伴夏使,使者多所要请,执礼不逊,且欲服球文金带入

  • 卷十五 開寶七年(甲戌,974)·李焘

      起太祖開寶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庚申,占城國遣使來貢方物。   甲戌,遣使發廩賑揚、楚等州饑民。   戊寅,幸玄化門,賜治城壕卒衣履。遂幸新水磑,還宴射苑中。   燕國長公主之喪,上哀慟,謂左右曰:「明年誕

  • 卷四·胡思敬

      ◎差使变为实官国初盛时,官少事稀,三品以上许专折言事,尊为大员,极清贵自重。及其衰也,变乱六官,每部增设丞、参。厅丞三品,视副都御史;参议四品,视翰林侍读学士。然皆由堂官保荐,不设厅印,不联衔奏事,司曹拟稿径诣尚侍取诺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二景泰四年冬十月甲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乙酉吏部言太子太保兼工部尚书石璞奏保东昌府推官田畯鱼台县典史彭旭俱有才能乞各量升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纪昀

    唐纪 【十一】 德宗二顺宗 ○德宗二 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大赦予刺史一子官增户垦田者加阶壬戌以左龙武大将军王栖曜为鄜坊丹延节度使庚午宣武军行营节 度使刘昌为泾原节度使壬申刘元佐为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甲戌华州

  • 七九二 谕内阁承办《热河志》之纂修褚廷璋等着照例议叙·佚名

    七九二 谕内阁承办《热河志》之纂修褚廷璋等着照例议叙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初四日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现在《热河志》办理完竣,所有承办之纂修褚廷璋、戴衢亨、汪学金,俱着加恩照例议叙。钦此。(军机处上

  • 卷三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陈?世家第六      史记三十六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後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於

  • 卷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郊庙南齐武帝永明元年当南郊而立春在郊後世祖欲迁郊尚书令王俭啓案礼记郊特牲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易说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卢植云夏正在冬至後传曰啓蛰

  • 卷八·陈天祥

    <经部,四书类,四书辨疑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八     元 陈天祥 撰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注必时其亡而往者欲其称也遇诸涂而不避者不终絶也随问而对者理之

  • 卷十八之下·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八之下 明 何楷 撰 周幽王之世诗 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出序】愚意为太子宜臼遭谗而作【按小弁之诗曰君子信谗如或醻之巧言之诗曰乱之又主君子信谗即此诗首章

  • 学佛当具择法眼·印光

    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磨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九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九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二四念处。问云何四。答谓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问此四念处。几色。几非色。答一是色。三非色。三不可见。一分别

  • 春秋大全·胡广

    明胡广等于永乐十二年 (1414年) 奉诏纂集,次年告成。70卷。《四库全书》本为37卷,卷首载有《春秋大全序论》、《春秋大全诸国兴废说》、《春秋大全列国图说》、《春秋大全年表》。其书沿袭元人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