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倚松诗集目录

别集类二【宋】

巻一

古诗上

李太白画歌

送故人

送傅仲黙登第归麻姑

送善权归豫章

石鱼行赠灵壁张氏

向居卿所藏灵壁石歌

阿智歌

寄夏思道惠示缣帛

送梅郎一首

邻居遗汤沐浴

赵元达妇孕不育后数日其犹子生一女子二子皆有戚戚之色戯作此诗开之

赠陈侯一首

立之作诗讥仆沉浮于酒次韵答之

送彭渊才如北都

赋王立之家四梅

春日饮王立之家同赋三头牡丹依次定十韵节得牡字

士大夫湛于不义虽穷极富贵君子过之弗顾而况女子失身于委巷容笑之贱亦岂能自拔哉吾友人赋叹息行有谓而作诸人既属和仆亦拟古乐府为辞伤之于其末开之以正是亦诗人之志也

次韵刘无言游法云寺

为谢无逸赋陈氏贯时轩

次韵李二

次韵吕由义见赠之什兼简若谷居仁次韵刘时可刘将赴宣州幕

次韵谢公定时夏均父招诸客泛舟游百花洲

灌兰一首

约方时敏杨信祖二子同过王立之观立之所集前辈诗文各以姓

蓘室诗王立之为宗子求

秋蚊行

戯汪信民敎授

归来怨

得交行赠王立之

雨小霁登南寺阁

上范谦叔左丞求退

赋刘仲髙髙斋诗

永处庵诗为蔡仲志刑曹作

送庄季裕宣敎

送赵亷访

韩升之主簿惠示襄阳杂咏诗淳深髙古吟讽不置輙用防后书懐赠彦履韵以释其意

张执权主簿同二知县大夫入山作诗并以见赠亦次其韵

青原台

赠道士张谦中

英游阁

为卿昙辅作一枝庵

止止堂诗送仁禅者徧参

送慧林化士

送不愚兄香严行

钝庵诗为印长老作

寄赵季成铃辖

送宋秀才

送江南景喜上人

次韵卿山主解嘲

豫章宝智上人持髙子诗求和

赠卿书记

润屋轩

钱塘清照律师芝草出其墓上为作此诗次韵吕无求同泛汴水

次韵吕居仁送李肃老兼简李去言兄弟诸同参五首

次韵答曾仲成二首

养志堂诗为襄阳吴传朋通判作

吕无求以诗坚同舟为嵩山之约次韵报之阅旧诗轴见夏均父和晁之道诗次其韵寄伯容仲成均父诸友

虚舟斋诗为王深叔作

和周提刑乐嵗诗

次韵酬潘庭立仪曹见赠之什

杲道人屡聘不起用庭立韵诗开之

元辉上人喜赋诗作东坡字萧然有出尘之姿渠亦用韵有作且乞诗为别因再次韵赠之

修上人出觉范送行诗言别因次韵饯之望鸡园

用蔡伯世韵作诗寄之兼简吕居仁兄弟十首

示故人

次韵应铨诗

客舟

巻二

律诗上

王信玉生日

九月六日驾幸蔡王府

过关山用同行韵

遇里人道及乡闾事作诗寄谢无逸

谒汉髙帝庙

赠霍明文伟

次韵张符离民师适堂即事

汪信民约诸人游城南陈氏园不果

赠隠君

次韵彭圣从秋兴

题沧浪亭

次韵米元章壮观

端午日二首

山居

送王长元同弟次元赴官

蒲适正挽辞

息虑轩

嵗暮

送宿州晁祖禹签判

九日发淮康

秋日游城南展氏园登阁

制药

麻城道中

过淮

从人覔山水扇二首

偶书

自简

以太学灯笼遗陈松老

闻说

邻鸡

久雨偶晴见日

赵元逹久不至池上作诗戯之

再用韵

书天源河上友人壁

次韵答陈考城

为谢无逸赋梅花二首

戯赵元逹

冬日书谢氏园壁

卧云堂

听松轩

观鱼阁

快目亭

病中两絶句

春日即事二首

送同舍葛茂逹还浙

次韵吕原明侍讲欢喜四絶句

寻梅二首

寄曾伯容

次韵吕居仁共二首

虞姬墓

覇王城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絶句

律诗下

用海印和尚韵和吴提刑游山颂

用前韵示谢公定学士

用前韵示官人

同前韵示同参

答惠海首座五首海乃圆照禅师小师喜官人悟道

阆人蒲君锡提举参老师悟道唱和四首别用韵寄诸同参

寄夏均父二首

海印生日

同广徳和尚及诸禅伯游山有作次其韵再次前韵

次韵答吕居仁

再次前韵

吾友汪信民博士近闻参道甚力昨日得书云防其偶其言耿耿有不释然者因寄此颂开之且挽其进

龟山戯赠谐文章

次韵吕无求入山防宿北窓

无求用前韵作雪诗见寄亦次其韵

赠灵岩徳云庵主

徳云庵

次韵鉴碧轩

再次前韵

杨梅

次韵

戯乞石菖蒲

次韵卿山主梅花

送广上人

再次韵关子开

用前韵答吕无求

用前韵答湛长老

次韵孙向仲自灵隠归余杭二首

送以照上人

次韵灵隠小轩

次韵答刘通判二首

晁以道赠杨中立诗有谈禅诋毁之语盖以讽予因用其韵解嘲且开之云

用曾伯容韵赠不愚兄

赠伯容

和不愚兄庵颂三首

用朱元方韵寄深明郎中二首

送曾伯容还汉上

次韵镜上人三首

改徳士颂五首

法门复故圣恩深厚矣自此恐云巢不能久栖当为众一起承示佳句因用韵备载之

不愚兄再示佳句如璧亦重用来韵

比复僧相不愚戯作三颂恐傍观以谓吾徒实有喜愠故复次来韵不免道破兼寄祖禹同参道人

再次韵且召游山

适承再示佳句亦强勉再成一首

昨日一诗乃是见赠亦复次韵为报

复用韵成一首持作狡猾尔勿诮吾作梦也想当一笑

复用韵自咏倚松一首

昨日承佳赠浮实甚矣谨再用韵酬赠复用前韵寄伯容兼其三子

再用韵戯作二庵图

不愚兄示上元佳句谨次韵为笑

再次前韵

再用韵戯纪山中之胜

用韵奉赠巢云兄

老懒一首亦次元韵

均父约去年十月还襄阳今已二月矣尚未闻汉上消息因诵旧寄渠诗二首用其韵寄之

次韵赵承之殿撰二首

田熈载比失解留诗别承之殿撰承之用其韵以宠其行如璧亦次其韵

扪虱新篱

次韵湛老菖蒲二首

刘仲髙仪曹左顾林下重话十年之别作诗见赠次韵

再次韵

山居杂颂七首

再送不愚兄二首

送本觉上座

蜜蜂颂四首

寳志禅师梁天监中将入寂然一烛付后阁舍人吴庆庆以事闻帝叹曰大师不复留矣烛者将以后事嘱我乎颂

次韵防公首座賛广徳磨衲升座五首送浃上座如余杭刻慈觉老人语录五首蔡伯世吕隆礼敦智李肃老求颂二首偶作

腊月八日送尘禅者在长芦

送池州诸化士四首

荅惇上人七首

雨中同无求游龙山胜相观文六金铜像歴诸小刹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

上竺知客肇师示蘓仲豫参寥唱和韫秀堂二絶句求和因追次其韵二首

师节受业师慈慧公善草书得海老琴诀之妙以医隠于防稽比以草书四诗招师节归山师节次其韵报之余亦为赋四首

送印大师参灵卿老

乞石菖蒲

蜜蜂

次韵赠髙致虚四首

送通上人为长芦行乞

送玘上人

偶成

谢人送石菖蒲

长老欲敲去竹枝透风作凉以颂止之题宗子赵明叔盘车图后

汉上示众

眠石

王通判雪中来访以颂谢之

晚起

双池通老以笋见遗发之皆腐矣作颂戯之闰老求席因以戯之

谢洞山和尚惠蒌蒿种

和曽伯容梅诗二首

待不愚入山未至

谢扶上人装毗卢像

江上

送化士

送张师哲秀才出山

张师哲求袜様

荣大师昔从余出应天宁后为洞山古羊副荘往来称之因作小颂为寄

送璞和尚出应双泉之命

檀越许分一株素馨见赠作小诗速之赠颍昌府化士

应上人作法华佛事过余求颂为作短偈谢徐通叔

寄冯大辩二首

送双泉祥氊头

送古上人化漆金州

再送古上人

赠相师

常上人还乡省视其师

次韵周提刑出邓鄙五首

过厉山驿

过汉东

枣阳值雨

普照寺观竹

偶作

次韵答周提刑二首

次韵春日寄山中故友

别草庵

陈道人世縁不顺隠于术糊其口于四方云将复如京师乞怜于轻财重义之士冀或有怜之者因其求颂为作短句

寄襄阳求天麻圎

洞山宗禅师欲刻五百大阿罗汉又建大阁居之其门人钦上人实领其化縁事为作小偈送之

赠皇甫道人

蔷薇

赠熊正臣

和刘仲髙过虎溪絶句

和愚和尚梅颂

曲留仲髙

戯邀道人观残花

趣舒以明主簿入山二首

赠徐道人

韩承务过余求颂

祝大夫解房州印过山有颂次韵

赠祝大夫令人

早起作颂访愚禅师

范机宜磨头昼眠有作次其韵

送春

芍药花开招大众看

仲髙留题转物堂亦次其韵

感新荷

黄蝶

薝卜

百舌

嘲杜防

归鸿

山间

石竹

闻故人来

闻杜鹘

示众看花

访韬光庵主不遇

寄吕善叔主簿

赠善公华严法师

赠吕无求县丞约游嵩少

赠毛雍玉县丞谢到山中

臣等谨按倚松诗集二巻宋饶节撰节字徳操本抚州士人尝为曽布客后与布书论新法不合乃祝发为浮屠更名如璧挂锡灵隠晚主襄阳之天宁寺尝作偈云闲携经巻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遂号倚松道人集中诗大半为僧后所作吕本中称其萧散似潘邠老宋史艺文志倚松集十四巻今止存二巻则阙佚者已多矣旧抄本巻末有庆元己未校官黄汝嘉重刋一行是宋刻已然又其巻首标目下别题江西诗派四字疑宋人删择编入江西诗派集中者后人不见全本因独传此而缮录者尚仍其旧耳今删其题字以符诸家专集之例云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 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彭定求
  前  言·袁枚
  ◆王教谕虎臣·顾嗣立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三齣·张景
  第四折·王实甫
  序·蒋敦复
  《词综》(发凡)·朱彝尊
  东海渔歌卷五·顾太清
  四集卷八·乾隆
  卷484 ·佚名
  卷八十八·朱彝尊
  卷三百八十·曹学佺
  卷五十三·陈焯
  卷七十九·陈邦彦
  卷七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主簿将孙·顾嗣立

    将孙字尚友,别号养吾,辰翁子。少质鲁,长而颖悟过人,为文较辰翁愈奇崛。皇庆癸丑,荐授光泽 【一作「将乐」。】 主簿,草庐先生吴澄题其集曰:国初庐陵刘会孟氏突兀而起,一时气焰震耀远迩,乡人尊之。其子尚友,式克嗣响。会孟諔诡变

  • 第三十一出 伏阙·姚茂良

    【点绛唇】〔末上〕紫陌鸡鸣。东方将曙云开暝。金莲花炬。阁道辉光映。日侍金銮遶建章。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裏。朝朝喜得觐龙光。自家黄门官。値早朝时分。恐有百官奏事。只得在此伺候。〔外〕【前

  • 总目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定全唐诗总目一    总集类太宗【一卷】高宗中宗睿宗【共一卷】明皇【一卷】肃宗德宗文宗宣宗昭宗【共一卷】文德皇后则天皇后徐贤妃上官昭容杨贵妃江妃【共一卷】章怀太子韩王元嘉越

  • 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刘昫

    御史台 秦、汉曰御史府,后汉改为宪台,魏、晋、宋改为兰台,梁、陈、北朝咸曰御史台。武德因之。龙朔二年改名宪台。咸亨复。光宅元年分台为左右,号曰左右肃政台。左台专知京百司 ,右台按察诸州。神龙复为左右御史台。延和年

  • 目録·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九华阳国志目録     载记类卷一巴志卷二汉中志卷三蜀志卷四南中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卷六刘先主志卷七刘後主志卷八大同志卷九李特雄寿势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讃论卷十一

  • 康熙五十一年一月至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蒋良骐

    康熙五十一年正月,刑部等题,察审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内有大逆等语,应即行凌迟。已故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亦有大逆等语,应剉其尸骸。汪灏、方苞为名世作序,俱应立斩。方正玉、尤云鹗闻拿自首,应发往宁古塔安插。编修刘岩

  • 明儒言行録卷一·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叶仪字景翰浙江金华人洪武初辟召元末受学于白云许谦语以学者必以五性人伦为本以开明心术变化气质为先遂朝夕惕厉研究奥防已而授徒讲学士争趋焉其语学者曰圣贤言行尽于六经四书其微词奥义则近世先儒之

  • 何燮传·张廷玉

    何燮,字中理,福建晋江人。乡试中举。崇祯年间为亳州知州。该州自崇祯八年(1635)以后,多次受到农民起义军的攻击,加上饥荒,百姓死或逃走者已过半数。燮尽心安抚,修缮军械防备义军的攻击。不久,山东、河南人民纷纷起义,进攻亳州

  • 卷38·陈邦瞻

    ○学校科举之制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行科举新法。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

  • 三十四年·佚名

    (甲午)三十四年清道光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丁卯朔,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曰:是日卽月正元日也。顧今艱虞溢目,百度解紐,豈無可警可飭之事?而予則曰課勸農功,最爲目下急務。蓋農者,不可緩也。無農則無食,無食則無民,無食無民,且將無

  • 还·佚名

    ——赞美男子汉【原文】子之还兮①,遭我乎狱之间兮②。并驱从两肩兮③,揖我谓我儇兮④。子之茂兮⑤,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6),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7),遭我乎峱之阳兮(8)。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

  • 目録·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读春秋略记目録    春秋类卷首总论卷一隐公卷二桓公卷三庄公卷四闵公卷五僖公卷六文公卷七宣公卷八成公卷九襄公卷十昭公卷十一定公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九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九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犍度智品之五云何名身。云何句身。云何味身。乃至广说。问曰。何以故作此论。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彼尊者

  • 卷第二十三(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三(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四分初灭诤法佛在舍卫城。尔时诸比丘好共斗诤更相言讼。比丘比丘共诤。比丘比丘尼共诤。比丘尼比丘尼共诤。比丘尼比丘共诤。时阐陀舍比丘助比丘尼。未生诤便

  • 卷第十二·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十二 游山 驰书 缘化 应化 神异 因果 沐浴 偃息 游山(辞送附) 百丈海禅师侍马祖游山归。忽然哭。同事问云忆父母邪。师云无。云被人骂耶。师云无。云哭作甚么。师云问取和尚。同事往问马祖。祖云

  • 六 集·佚名

    第一之五十第一 应请品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应诺世尊言:“唯然,大德!”世尊曰——二“诸比丘!成就六法之比丘,是

  • 太上正一阅箓仪·杜光庭

    太上正一阅箓仪。唐末杜光庭编集,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唐末杜光庭删定。述阅简箓出其中神将神兵之科仪。

  • 最上秘密那拏天经·佚名

    三卷,宋法贤译。说那拏天之修法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