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彭昌 尹琳 彭玗 陈贶 沈彬

  彭昌者,其先陇西人。世习儒学,为乡里所推。初,唐相牛僧孺其祖远仕交广,罢秩还至郴衡间,为山贼所摽掠。唯僧孺母子获存,遂亡入江南,止于庐陵禾川焉。迨长为母所训,遂习先业。县之北有山名絮芋,源下有古台,古老传为聪明台,其下有涌水曰聪明泉。古今学者多此成业。僧孺乃舍其上而肄业,迨十数年,博有文学。会母死,遂葬于县之西南才德乡大学里。既随计入长安。以文投吏部韩退之,与皇甫湜大为知遇。

  使候其出,乃往署门以誉之。凡自遣补而下,迨百人皆刺谒焉。

  由是声华蔚然,擢上第。不十数年累秩相辅。时昌四世祖居于僧孺母墓之侧,应诸科举至京师,僧孺闻而引与见。问其坟陵,彭氏幼而不知,默不能对。及归为修其茔,会僧孺罢相,出镇襄阳,未几暴薨。故其坟未曾封。至今本县图经俱载聪明泉侧有牛相读书堂,余址尚存。其墓所左右前后峰峦绝秀,宛如侍卫,曲涧流波迂回而去,颇为人所钦慕,而世之子孙或农或儒,世不绝人焉。

  尹琳者,其先名濯者为晋平南将军,广州刺史,封鄱阳侯。

  濯死葬于庐陵永新县积庆乡。今坟犹存。而诸尹仅数百家,皆其子孙也。唐开元中尹氏女姿容颇丽,性识敏慧,不因保母而妙善唱歌。因重阳与群女戏登南山文峰,而同辈命之歌。乃颦眉缓颊,怡然一曲,声逗数十里。故俗耆旧云:"尹氏之歌闻于长安。"时刺史因行部至邑闻而问之,左右或进入宫,封为唱歌供奉,日受恩宠。喉音妙绝,为天下第一。于时海内乐人及至王公贵戚共以邑名呼为尹永新。佥曰:"自秦青娥之后,一人而已。"后改元,大会燕于含光殿,尽放长安百姓及戎狄之长入观大内,时燕方酣,百戏繁剧,而群音嚣喧,无由遏御,圣情烦挠,左右计无所出。高力士因推永新出,才歌一声,群噪皆默。于是皇襟洞豁,至夕而终。今存始歌处,后人号为玉女峰,为立庙祠,四时祭祀。或天邑愆亢,祷之能雨。及唐末有任翰林火学士者改其乡才德里为大学里,琳之子孙乃其后焉。

  彭玗者,籍为庐陵人,少好学,通经传。唐梁之际,天下阻兵。遂以门藉率群胥。有大志常快快不乐于吏事。每日肆坦不从职务。时曹皆鄙之。一旦,吏酋李氏因私命侪属燕饮,而玗不之召。自往赴之,见十数辈已会久之,李不具馔。玗知其忌已,遂去。伪遗其帽于席,行数里,乃复往,见其宴笑饮舀,玗乃含笑取帽而去,叹曰:"大丈夫当取富贵列鼎俎,何必狎此鼠辈而聚饮啜乎"其妇闻之曰:"请以箱奁之资易酒馔以致报,何叹恨之有。"玗从之。乃召李氏,主客皆至,酒酣,谓众客曰:"玗不调,不能从事于诸君。请自此决退耕于农矣。"既归乡里,有山名王岭。遂破家鬻产冶铁为兵,宰牛练楮为甲胄。与兄弟唱召义师,以自卫乡党为名。得勇力无赖五百余人。玗乃建立偏裨,与约号令。闻于郡县,守宰未能禁。未几,会群盗数千,攻剽抚州。虽钟传都督江西八郡不能制御。时南城人危全讽兄弟亦起义师,结连玗并力攻之。斩其贼帅,众盗奔溃。传闻其勇敢,不获制之。遂表全讽为抚州刺史,玗为吉州刺史。玗归本郡,乃广城池,务农训兵,禁人赌博。时有数卒为窃,玗乃斩之于市而以令众庶。玗欲报李,使人诱之,博于其家。李未之知,遂围之,尽诛其妻孥数十口。其偏裨将校袁大虫等十数辈因私言曰:"使君今已位重,皆言吾等力成其功,而诸将并无分禄之地。"玗窃闻之,因雪寒,伏甲于幕下,夜会诸将军,宴乐酒醉,因尽杀之。及杨行密据有江淮,而钟传死,南昌已归顺。玗强项不从,虑势孤弱,使通好潭州楚穆王马为援。因与危全讽及信州危仔昌、虔州卢览子等数州聚兵下攻。方进取江州,行密日遣大将周本征之。玗等逆战于象牙潭,为本所败,退走。乃使兄弟立寨于新淦二十里风冈拒之。

  时寨中得玉笥山道士刘守真,能驱鬼神。每吴兵掠寨,刘则噀水调角,风雨电雷倏忽而起,吴不能攻,迨数年。一夕刘死,遂战不利,弃寨而还。玗夙将既先诛戮,无以御敌,乃抛郡退保朱川。遂连马氏,因尽掠百姓户口几千余家入彬衡。马氏以玗为柳州刺史,兄弟皆莅县邑,迨十年而玗死。因乡酋龙宝光裂裳为旗,夜呼内外,曰:"有欲返江南者请从此行。"凡得数百户迨千余人以归。其副使发兵数百遮之,宝光乃帅丁壮执大斧长刀临水拒之,相与战退追兵而还。至今王岭风冈寨址存焉。及马氏归顺江南,余民皆至,惟玗之子孙耻而不返。初玗既入湖南,行密使掘其坟,上坟陵惟见大蛇长二犬许,目未开遂杀之,玗亦死。

  处士陈贶者,闽中人,少孤贫,好学。出游庐山刻苦修进,诗书蓄数千卷,有诗名闻于四方。慵于取士,宇于山麓。岁时伏腊,庆吊人事,都未暂往。时辈多师事之。有季父为桑门,每赖其给。有诗数百首,骨务强梗,出于常态,颇有闽仙之致,脍于人口。其中有《景阳台怀古》云:"景阳大庙地,运极自依依。一会皆同是,到头谁论非。酒浓沉远虑,花好失前机。

  见此兴亡事,正当家国肥。"嗣主闻之,以吊帛徵之。乃袱巾绦带,布裘鹿鞟,引见宴语,因授以官。贶不受,苦辞。嗣主见其言语朴野,翔集疏逸,不却其志,因锡以粟帛放还旧居,十余年卒,时及七十。贶五十方娶,有庆之者曰:"处士新郎燕尔安乎"贶答曰:"呵呵,仆少处山谷,莫预世事,不知衣裾之下有此珍美。"及更咍及就徵,或问:"细君置之何所"

  对曰:"暂寄师叔寺中。"或曰:"妇人年少,为德不一,何不防闲。"答曰:"锁之矣。"或曰:"其如水火何"贶曰:"钥匙亦付之矣。"淳质如此。名士过其故居多著咏焉。

  沈彬者,筠阳高安人。少好学读书,有能诗之誉。属唐末离乱,随计不捷,南游湘湖,隐云阳山十年许。与浮图辈虚中、齐已以诗名互相吹嘘,为流辈所慕。寻归乡里,访名山洞府,与学神仙,慕乔松虚无之道,往来多之玉梁閤皂二山,入游息焉。先主移镇金陵,旁罗隐逸名儒宿老,命郡县起之,彬赴辟命。彬知其欲取杨氏,因献《观画山水图诗》有云:"须知手笔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先主夙闻其名,览之而喜,遂授秘书郎,入赞世子。未几,以老乞骸骨归,乃授吏曹郎致仕,年将八十,修养不怠。嗣主至南昌,彬乃撑舟往见。嗣主以畴昔师授,令免拜跪嗣主,顾问对曰:"老臣自处山野,不知老之将至,世事不与,因山妻谓臣曰:"汝主人郎君今为天子,何不往拜异免寒饥以毕残龄。'臣不觉欢悸忘老。"而嗣主甚加哀悯,问其子息,对曰:"臣垂老有子,尚幼。"遂署秘书省正字,厚赐粟帛盐货放还。寻卒。彬生平虚怀好道,积有年岁,观其出处未见功效。然彬近居阜上,有一大树可数拱,未殂前常指之谓家之曰:"吾死可葬于是。"既葬,穴其处,乃古冢尔。观其间俨然且绝朽腐之物,复见一石灯,台上有漆,一益圹头获一铜牌,上镌篆文云:"隹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

  漆灯犹未爇,留待沈彬来。"由是坟之。其子廷瑞亦为道士,性嗜酒,酷于风雅,常游守宰之门。皆贵之,呼为沈道者。然坦率不由刺候,每直造阶置而坐者数数矣。会宰治讼繁剧,廷瑞辄醉至,因忌而戏之曰:"沈道者何日道成时"廷瑞乃应声夺笔就几而书曰:"何顺问我道成时,紫府清都自有期。手握灵□人不识,体含仙骨俗争知"云云。宰乃惭谢,常衣褐单弊稍覆其体,虽至穷冬凝氵互风雪凛冽,不加纩帛,而姿颜若故。

  或人怜遗之衣服,亦多转施贫寒。或佯遗忘而已。后卒于玉笥山,死之日,有人见乘舟江上而去。后视其坟,陷裂尺余矣。

猜你喜欢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陈寿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柯劭忞
  卷十七 本纪十七·赵尔巽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梁启超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六·乾隆
  读礼通考卷九十·徐乾学
  名山藏卷之五十三·何乔远
  四十七 内务府奏请将宫中用车交三处织造报效承造摺·佚名
  七○九 谕内阁嵇璜着兼文渊阁领阁事并充国史馆总裁·佚名
  卷五十七·鄂尔泰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三。·金富轼
  卷十九 礼十四(凶礼 )·龙文彬
  李瑞霖·周诒春
  三十四年(上)·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王夫之

    ◎金堡列传(姚湘印、司奇、丁时魁、张孝起附) 金堡,字卫公,别字道隐,浙江仁和人。为诸生时,孤介旷远,不屑为时名。弱冠,博通群书,熟知天下利病。文笔清坚,度越溪径。应崇祯丙子乡试,五策谈时政,娓娓数万言,危词切论,直攻乘舆无讳

  •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儿出世 弧矢见志游子离乡·蔡东藩

      “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这是元朝的伯颜,拒绝宋使的口头语,本没有甚么秘谶,作为依据。但到事后追忆起来,却似有绝大的因果,隐伏在内。宋室的江山,是从周主宗训处夺来。宗训冲龄践阼,晓得甚么保国保家的法儿?而且周主

  • 补遗卷第一·徐鼒

    男承礼谨譔列传宗藩辽王术雅(周王孙) 岷王禋■〈氵纯〉 韩王某 赵王由棪 淮王常清(上饶王常沅) 益王由本 惠王常润 颍王由棪 邓王器■〈土鼎〉 太子琳源 桂王由■〈木爱〉 太子慈烜 遂平王绍鲲 安昌王恭■〈木枭〉 通

  • 读礼通考卷一百一·徐乾学

    变礼一干学案黄勉斋变礼六篇一曰奔丧二曰闻丧三曰并有丧四曰道有丧五曰因吉而凶六曰因凶而吉闻丧奔丧本一事勉斋厘爲二篇反以闻丧次于奔丧又取杂记诸文入于篇中未免割裂今仍用奔丧原文合爲一篇重改作也因吉而凶则如他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正统十四年三月辛巳朔琉球国中山王尚思达遣使臣梁同等奉表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赐金织纻丝袭衣彩叚表里等物有差○监察御史丁瑄等奏福建尤溪贼首郑永祖胁从四千人来攻延平府都指挥雍野蒋贵等各帅官军民壮三千人分路剿

  • ●绎史摭遗卷十·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武臣列传李定国(靳统武)郑成功(子经、孙克塽)案前史「原例」中,以孙可望降附本朝,例不得载,详于「李定国传」;以李成栋事属无始,但于其子元胤传中见诸;以郑氏父子、祖孙仿「吴越世家」例,专合一传之。此三者,温

  • 第二十九册 天聪四年五月至六月·佚名

    第二十九册 天聪四年五月至六月五月二十日,致刘三、四、五书云:“所谓得一城而复失者,盖指建昌矣。建昌马光远已率军民投诚。本欲遣兵驻守之,但因城小城狭,且又恐降民受苦,故未遣兵往。建昌马参将前来於观见返回其间,

  • 卷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八董鄂氏和和理      鲁克素屯布       兑齐巴顔阿格巴顔     郎格努恺爱塔     胡勒琥商顔和罗     卓托南都伊拉齐    巴苏阿都兑齐     

  • 邓景山传·刘昫

    邓景山,曹州人。以文吏见称。天宝年中(742),邓景山从大理评事任至监察御史。至德初年(756),被提升为青齐节度使,转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邓景山执政严谨干练,在朝廷闻名。任职四年,逢刘展作乱,招引平庐副大使田神功带兵马讨伐

  • 节愍太子李重俊传·刘昫

    节愍太子李重俊,后宫生,中宗第三子。圣历元年(698),封义兴郡王。长安年中,授卫尉员外少卿。神龙初年(705),封卫王,拜洛州牧,赐实封千户,不久迁任左卫大将军兼任不亲自到职的扬州大都督。神龙二年(706)秋,立为皇太子。重俊性情

  • 耿廷箓传·张廷玉

    耿廷箓,临安府河西人。天启四年(1624)中乡举。崇祯年间任耀州知州,有才干。崇祯十五年(1642)夏,上疏论当前政局,其中说:“将多不如将良,兵多不如兵精,饷多不看账簿上的数字,要核实。”又说“:诸臣应当忘记个人的恩怨,要讲廉耻。

  •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二人物志二十二大臣传八【满洲镶黄旗八 传清 保祝 高斌补熙 完顔伟】傅清【子明仁】傅清满洲镶黄旗人追赠一等公李荣保之次子雍正元年由

  • ●自序·多隆阿

      昔夫子教人學詩則在興觀羣怨與事父事君之大而鳥獸草木之名其餘緒也惟為餘緒故後之學者往往略見大意直有學究性命之奧而於目前之物猶多承沿舊誤不能辨正者或據此說以攻彼據彼說以攻此彼此聚訟雖極之連編累牘不能明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八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善覺品第一百八十三   出覺者.心樂遠離.若離五欲及色無色界.樂此遠離故名出覺。此遠離樂無諸苦故.隨   

  • 莲华面经卷下·佚名

    随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离菩提树。毗沙门王共百万亿夜叉之众。同时举声悲啼雨泪以手抆泪。而说偈言。  如来容色甚微妙  超胜众生无比者  如是庄严殊特身  不久之间当灭度  尔时帝释天王。复与

  • 差摩现报品第二十九·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罗阅祇竹林精舍。与尊弟子无央数众。尔时国中。有一婆罗门。居贫穷困。乏于钱谷。勤加不懈。衰祸遂甚。方宜理尽。衣食不供。便行问人。今此世间。作何等行。令人现世蒙赖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三之七缘与因义差别云何。有说。因缘遍不遍异。初四二缘摄六因故。二三二缘非因摄故。六因四缘体。虽无别而义有异。且等无间及所缘缘。既非因摄。

  • 菩萨地持经 第五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五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方便处戒品之余◎菩萨欲学菩萨律义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者。若在家若出家。发无上菩提愿已。于同法菩萨。已发愿者。有智有力。善语善义。能诵能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