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许有壬序

圣元基朔方立人极,世祖皇帝混破裂而一之,广轮疆理,古职方所未半。其天地之再初乎,浑沦所锺,命世卓绝之才,实辈出辅成之。故盛德大业之所著,自颢穹生民未之有也。然而百余年来,元勋伟绩世未尽白,故老知者湮没无几,家乘志铭不能家至而徧知也。仁皇御极,敕太史传功臣,而玉堂秘奥,世莫得而见焉。监察御史赵郡苏天爵伯修辑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湖北宪刻诸梓,征叙其端。有壬在京师,早知伯修之才,而未知其有是编也。惟其培学上庠,历史属久,故考之也详,择之也审。其类例仿朱子言行录,条有征据,略而悉,丰而核,其四方之争先快覩者乎。窃惟国朝真才云集,是编才四十七人,有齐民知名而未录者,盖朱子例,嗣有所得,当续书之也。若是,则四方之快覩者不一,伯修之学其益昌矣。又不知今士大夫,用心如伯修者几人,世所望于太史氏,出于事略之外者,其将有所属乎?宪长笃礼质班,幕府李谷、王大有,职风纪,育人材,俾观者率作,是亦韩子所谓「牵联得书」者也。至顺壬申良月中议大夫、前参议中书省事相台许有壬叙。 

●欧阳玄序

欧序 【欧序 原题作「国朝名臣事略序」,现改作此题,以保持各序题体例一致。】 

应奉翰林文字赵郡苏伯修,年弱冠,即有志著书。初为冑子,时科目未行,馆下士諅言词章讲诵,既有余暇月,笔札又富,君独博取中朝巨公文集而日钞之,凡而元臣世卿墓表家传,往往见诸编帙中。及夫闲居,纪录师友诵说,于国初以来,文献有足征者,汇而萃之。始疏其人若干,属以其事,中更校雠,栉去而导存,抉隐而搜逸,久而成书,命曰国朝名臣事略。他日,余与伯修同预史属,从借读之,作而叹曰:「壮哉!元之有国也,无竞由人乎!若太师鲁国、淮安、河南、楚国诸王公之勋伐, 【若太师鲁国淮安河南楚国诸王公之勋伐 「楚国」原脱「国」字,据聚珍本补。】 中书令丞相耶律、杨、史之器业,宋、商、姚、张之谋猷,保定、藁城、东平、巩昌之方略,二王、杨、徐之辞章,刘、李、贾、赵之政事,兴元、顺德之有古良相风,廉恒山、康军国之有士君子操,其它台府忠荩之臣,帷幄文武之士,内之枢机,外之藩翰,班班可纪也。太保、少师、三太史天人之学,陵川、容城名节之特,异代岂多见哉。至于司徒文正公,尊主庇民之术,所谓九原可作,我则随武子乎。嗟乎!乾坤如许大,人才当辈出,伯修是编未渠央也,姑志余所见如是云。天历己巳四月乙卯翰林待制冀郡欧阳玄谨序。 

●王理序 

王序 【王序 此序题为点校者所加。】 

自古帝王有天下,或受于人,或起而取之,尧、舜禅让,汤、武吊伐,厥时义大矣。书纪虞、夏之际,易称汤、武革命,应天顺人,皆有辅佐,同心一德,后世可述焉。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传曰:「有立德立功立言,是谓不朽。」诚哉是言也。三代而降,其盛者曰汉曰唐曰宋。夫子言「革之时」,盖谓必有不得其义者矣,彼近代是也。皇元起朔方,绍帝运,接天统,资始于天,不因于人,遂大作明命,训咸宇内。一启而金人既南,辽海和辑;再启而西域率服,遂拓坤隅;三启而靖河北,秦晋戡集,河南是同,分宗子以方社,胙功臣之土;四启而庸蜀是柔;五启而江汉奄从,赵氏为臣。陆道西北见角■〈角端〉,栗海无际,舶乃旋舻。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而崇极配天矣。厥初受命,南北割裂,天气不通,二氏不享,天实丑之,乃眷北顾,俾我圣人作神民主。完颜璟割虐下民,赵叡爽盟背约,自伐丧其国家。大哉贞矣,其允时义也。易曰:「田有禽,利执言。」此之谓也。其始桓毅讨伐,虔刘戡定之;其暨肃扬恪勤,棐圉辑柔就绪之;其暨劝相富厚之,定之以上下,道之以名分,淑之以庠序,秩之以礼乐,庆之以官赏,董之以威罚,而天下成矣。列圣运于上,贤臣赞于下,穆穆明明,相须以成,相济以宁。是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有乱臣十人,非虚言也。故论本朝辅亮之臣,其佐命垂统,或鹰扬于外,或运筹于内,有同肇迹之艰难者矣。其辅翼成化,或规模弘远,或论思密勿,有登治道之鸿熙者矣。翰林修撰赵郡苏君天爵,始为成均诸生,好访当今之故,放失遗迹,构百家行状、碑志、传赞、叙述及他文该载者,见其本末。既而仕为典籍、应奉,凡三为史氏,在职八年,遂征以所知,无所乖舛。于是纪述其故,自国初至于延佑之际,自太师国王以下,或周、召懿亲,或岐、丰旧姓,或秉义效顺,或降附后见,或策杖上谒,或征起草野,功格皇天,保乂国家,所谓名世者夫。德器优远,悉心尽职,不顾己私,所谓不朽者夫。历代以来,善始善终,未有若今日之懿者也。昔汉高之臣,皆战国之余,非南面而王之,不能毕其功,全莫我若也。光武之臣,皆生西汉,多经术之士,功定天下,不过封侯,赏莫我若也。使高、光易世而居,亦不能相反,何哉?其人异也。天生圣贤,共成大业,岂汉敢望哉。书成,凡十五卷,号名臣事略。其事之所载,尽标作者姓氏,示不相掩也。其名位显著,功在帝室,求未得者,续为后录。苏君尝闵宋氏以来,史官不得尽其职,载笔之士,多乖故实。宋人详而不端,曲文以比时。辽、金简而径,事多湮昧。于是着其故,辑其阙漏,别为辽金纪年。皇道之成,与三代同风,身为史氏,顾己职业,绎而明之,君子哉其用心也。苏氏,自唐宰相味道以文章显,宋太师、文忠公轼父子兄弟, 【宋太师文忠公轼父子兄弟 「太师」原作「太史」,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云:「高宗即位,……遂崇赠太师,谥文忠。」今据改,聚珍本已校。】 称栾城焉,所从来远矣,继之者修撰君也。泰定初,故侍讲会稽袁公,荐君亮达前代文献,今侍讲蜀郡虞公,举君该洽,文辞尔雅,由是迁修撰云。至顺辛未六月辛亥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南郑王理谨叙。 

●王守诚跋 

王跋 【王跋 此跋题为点校者所加。】 

右国朝名臣事略,赵郡苏君伯修所编也,为书凡十五卷,四十又七人。惟我国家起于朔方也,则有国人族姓,服其勤劳。及定中土也,则有才臣硕辅,任其经画。凡百有为,天实相之。然犹列圣相承,历时既久,而大统始集。故世祖之用人,不以异域之臣为疑,亡国之俘为贱,拔于卒伍,聘于韦布,皆能佐一王之业,辅万世之基,致治之规,上轶隆古,何其宏远哉。槩兹在录,其从太祖之肇基王迹,事世祖之受天明命,历成宗、武宗、仁宗之继体守文,其时有后先,故人人事功或有异焉。然使昭代之典,焕乎可述,得人之际,于斯为盛。凡家传、碑志之所载者,此得以摭其略,详则具于国史。苏君学博而材周,器弘而识远,今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天历二年二月朔旦太常博士王守诚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苏亮 弟湛 柳虬 吕思礼 薛憕 薛寘 李昶 元伟·令狐德棻
  卷三十一·志第十二·礼四·脱脱
  东都事略卷十八·王称
  第一百四十二回 臧致平困守厦门 孙中山讨伐东江·蔡东藩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九十·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三四九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佚名
  ·全台绅民公约·丁曰健
  王罴传·李延寿
  卷二百十六之一·雍正
  卷三十·佚名
  第五十九章 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李宗仁
  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十九回 三杯酒病倒婵娟·陈端生

    第十八卷第六十九回三杯酒病倒婵娟郭沫若评:所以根据作者的性格和作品发展的逻辑,《再生缘》的结束只能是悲剧的结束。我相信在作者的意识中是旋过这样的想法的:一、让孟丽君在吐血中死去。她的口吐鲜血,在最后被元成宗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梅鼎祚

    第二十一齣 杭海【神仗儿】〔生冠带持节领衆军上〕行边列队。行边列队。飞尘曡骑。歎关山迢递。随处烽烟四起。啣玉命。下彤墀。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自家奉命参军平卢。兼访范阳消息。

  • 第四折·佚名

    (张千排衙上,云)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包待制上,诗云)冬冬衙鼓响,公吏两边排。阎王生死殿,东狱吓魂台。老夫包拯,自十日前西延边赏军回来,打西关里过,有一火告状的是刘安住。老夫将一行人都下在开封府同衙牢里,只不审问。你道

  • 陵阳集巻三·韩驹

    宋 韩驹 撰近体诗上泰州使君陈莹中当年贤路杂薫莸叹息诸公善自谋今日在前皆鼎镬后来知我独春秋海边已击师襄磬湖上新逢范蠡舟惟有书生最无事不妨挟册更西游闻富郑公少时随侍至此读书景徳寺后人为作祠堂因防余旧诗后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耶律斜轸传·脱脱

    耶律斜轸,字韩隐,于越曷鲁之孙。生性聪明机敏,不善治理生计。保宁元年(969),枢密使萧思温荐举耶律斜轸有治理国家的才干,皇上说:“这我也知道,只是他放荡不羁,怎么会屈身接受控制呢?”萧思温回答说“:他外表上显得放浪,其器量才

  • 卷九·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九宋  彭百川  撰仁宗诸臣谋国远略天圣元年秋八月先是钱惟演自河阳赴亳州朝京师图入相张咏奏惟演险人今若遂以为相必大失天下望太后遣内侍持奏示之惟演犹望

  • 卷二百三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征伐宋宁宗嘉定九年礼部侍郎兼侍读袁燮上疏曰臣闻用兵之道有难有易知其为难而求夫所谓易者斯无敌矣故兵法曰古之善战

  • 晋纪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太元十二年(丁亥、387)·司马光

    晋纪二十九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丁亥,公元387年) [1]春,正月,乙已,以朱序为青、兖二州剌史,代谢玄镇彭城;序求镇准阴,许之。以玄为会稽内史。 [1]春季,正月,乙已(初八),东晋任命朱序为青、兖二州剌史,代替谢玄镇守彭城;朱序请求改镇淮

  •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正义】:括地志云:“天齐池在青州临淄县东南十五里。封禅书云‘齐之所以为齐者,以天齐也’。”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集解】:吕氏春秋曰:“东夷之土。”【索隐】: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後,掌四岳有功,封之於

  • 戒子通录卷五·刘清之

    苏丞相训子孙诗颂【字子容丹阳人元佑丞相绍圣家居作述怀百韵以代家训今取其略云 按以后録宋人语标题内俱不直书其名盖当时尊礼先进之意今亦各仍其旧】我昔就学初髫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始时授章句次第敎篇韵

  • 卷十五·赵鹏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筌卷十五    宋 赵鹏飞 撰定公元年春王羣公之元年不以有事无事皆书王正月谨始也岁之终天子颁来岁之正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行之所以尊王室而大一统也王室既微正朔之颁与否固不可知而天下诸侯实用

  • 卷八·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八     宋 崔子方 撰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古者四邑为丘丘有牛马之赋四丘为甸甸然后有甲士步卒之赋今曰丘甲其以甸赋而赋丘乎然其详不可考矣经意以见

  •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上·佚名

    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法会大众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

  • 北山集·郑刚中

    诗文别集。三十卷,其中诗九卷。宋郑刚中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刚中撰《北山集》三十卷。作者自序云:“《北山初集》即余所谓《笑腹编》也。余以绍兴乙卯(1135年)至甲子(1144年)岁所录文字自号《北山中集》;《

  • 童歌养正·彭继先

    《童歌养正》是彭继先创作的蒙学读物。

  • 中日兵事本末·罗惇曧

    清罗惇曧撰。记叙清同治元年(1862)后中日关系及日本侵略朝鲜,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过程。并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斥责清政府腐败昏庸及其将帅的贪鄙无能;认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