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营制篇第十五

军兴调发,而将帅莫知营制。被调者,辄令绿营将官营出数十人,多者二百人,共成千人、三千人之军,将士各不相习。

依例领军械,锅帐锹斧枪矛皆窳钝不足用。州县发夫驮运载,军将拱手乘车马,入于公馆,其士卒或步担一矛,倚民家及旅店门,居人惶怖,唯恨其不去。及遇寇作屯,垒壁不及肩。负贩往来营门,隘杂哗嚣,十军而九。有能者因宜约束,自为风气,诸将虽欲画一,率非所统,无所行其禁令。唯满、蒙军稍整齐,而骄横贵倨,言语不相晓,其死亡辄当奏报,又各有贵将,督、抚莫能统,尤不轻调发,所发者多绿营额军。其弊如此,民间徒知其扰累,莫肯怜其送死。故征役者益怨恨,仇掠于寇所不至之地,而愚民避官迎贼之议起矣。

楚军起于江忠源,其时以三百人从乌兰泰,不能成营制。

后忠源官尊师众,第从先廓之,而法制不改。曾国藩既请练军长沙,奋然以召募易行伍,尽废官兵,使儒生领农民,各自成营。搜考规则,今古章式无可放效,独戚继光书号为切时用,多因所言变通行之。未几,湘军大效,而王珍、罗泽南、胡林翼各撰其军营制为书。珍自序甚矜诩所作,谓不可使贼得,然所言,世俗之所知也。琦善者,不以能军名,与雷以諴俱屯扬州城下。雷营终夜击柝燎火,治守备;琦善营寂然暗静,无火光人声。他日,以諴过营,琦善微讽之,曰:“公营中甚旺盛。”以諴不语。徐曰:“凡夜守设火,贼得窥我,吾击刁斗,则不闻外声,此危道也。”李元度之战,士呼噪甚勇。席宝田诵孟子书讥之曰:“先生之号则不可。”军中以呼杀为号子,故宝田云云。由此观之,良史、兵书所言,雷、李行之,而不免訾于琦善、席宝田,军事变化焉可言乎?

自湘军众盛,人人知兵。新募军,规制一日立就,领军者不必颁条教。所谓楚鄂湘军章程,至今将帅皆无其书。而淮军本放湘军以兴,未一年,尽改旧制,更放夷军。后之湘军,又更效之。水军之立,尤困于思虑,船一桨一版,位置失宜,辄絓碍不可行,及后成功,率取木轻料薄为先。寇平后,无行阵之事,乃更改大船制,务于闳厚。是故今之湘军非昔也,况其将帅昔愚而今骄,昔惧而今侈,昔戆拙而今谝柔,虽复用儒生将农人,则所谓儒者不儒,而农者不农,曾国藩之所为咨嗟于暮气者耶!军兴,名将推塔齐布、刘腾鸿、李续宾、多隆阿。

而郭嵩焘服罗泽南,左宗棠推王珍。珍,泽南弟子也。泽南亡,有续宾及珍。珍死,则张运兰冗阘沉默,卒以败死。然则泽南殆可谓名帅,非但名将,要其言战,在续宾下远甚。而续宾诸人,存则勃焉,死则忽焉;旧部名将,无豪发之效,又况读其书,观其迹者乎。本湘军所以起,为救额兵之敝也。曾国藩首建义旗,终成大功,未尝自以为知兵,其所自负独在教练。至今湘军尊上而知礼,畏法而爱民,犹可用也。观将能否,但于列队时,号三吹,军士肃肃,蚁缀而出,则胜负可见矣。是故兵法不可言,而营制不可诬也。

凡立营,十人为队,八队为哨,队、哨有长,队有斯养,队十二人,其正制也。八队之械:一、五抬枪,二、四、六、八刀矛,三、七小枪。抬枪迟重则增二人。故百六人而成八队,统以哨长,哨百七人,置哨官领之。四哨为营,亲兵六队,队长、斯养如哨之制,队十二人。六队之械:一、三主炮,二、四、六皆刀矛,五为小枪,凡七十二人,不置哨长,合四哨四百二十八人,皆统于营官,故曰营五百人,而哨、营官不数。

其书记、医匠或有或无,营官主之,其费于公费取之。营之用器,哨队备之,其军器立营时给之,坏敝营官修之,于公费取之。唯铅弹药绳帐棚得以时领,营官给十帐,八夹二单;哨官三帐,一夹二单;亲兵队二帐,一夹一单;哨队队二帐,皆单。

凡营帐单者八十,夹者十八。辎重军装行粮,长夫运之,率百人而卅六夫,营夫无过百八十,亦无得阙不足。行而索夫,军有司诛之。

其当行,令三百五十人各备战器,百五十人督长夫、护用器,前有探马,后有押帮,各从其营,无有或错。其行,率日三四十里,黎明而发,未哺而息。行所至为垒,营官相其地,准之以绳,从面为壕。壕丈五尺,复壕土为墙,厚一丈,其崇八尺,墙壕容二丈,远其余土。队为一棚,棚有灶厕,厕有外、内,外厕四之,内厕一之。火药有窖,以堇涂之,涂皆孔之。

其军市设于绳墙垒外,其垒近市,则严其门禁,午夜籍之,出入无验,讥而诛之。夜号之字,营官授之。守夜之卒,营五十人,寇近则百人,以更为班,班十人若二十人,哨长察之。五更咸兴,朝暮练操,以声警之。故行不可速,止不可懈,行速则病,止懈则散。军虽强,久顿必荒,宁驱市人,勿将旧军,屯兵待战,是谓自乱。作壕之法,外内重设,外壕广六尺,深八尺,内壕半之。环而沟之,必有横涂,相距二丈,垒墙既成,去其外涂,留其内涂。作墙如城,其高七尺,子墙半之,墙厚六尺,左右二门出入谨之。其作筑之,见敌则并力,无事则长夫之役也。步行率八刻而行十五里,寒日短而行易,暑日长其行难,以昼四十六刻率之,行十六刻而三十里,其十六刻以筑营垒,余十二刻而后昏暮,则神暇形壮,可以待敌。故百里而趣利者蹶,此军家之大忌也。

初欲立水师,湘中不知战船形制,依古法作筏载炮,将以截流,又欲为艨艟大舰,皆不能旋运。曾国藩令放竞渡舟,设短桡、长桨,如蛇之足;又得广东船式,作快蟹、长龙、三版三等船。未几,水师总兵自登州至,主作柁罟大船,一战而败,语在《水师篇》。其后水军益利,所至克捷,虽被炮伤、死,船余一二人,犹足胜寇,然后知水军万全过陆军,而用法益得严。初议避炮,依近代兵书法,张鱼网湿絮牛皮藤牌,铅丸辄洞中之;又编竹如细鳞,施絮革人发密覆之,铅丸来势益猛。

及战,而杨载福、彭玉麟等倡勇敢,悉屏盾盖,当炮冲而进,于是炮失势,而士气益勇。故凡言畏炮者,怯将也,不待接战,败军而废之矣。曾国藩以俱教士,以慎行军,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杨岳斌、鲍超以无惧为勇,以戒慎为怯,自将则胜,用将则败。《论语》曰:“临事而惧。”帅之言也。《记》曰:“我战则克。”将之言也。为将者功名成,富贵得,则知俱矣。

知惧必败,水师为甚。彼不胜,其惧故也。接流争先,小舟为强,船有三等,无三版不行。船置一哨官,制其进退,百船虽退,一船可进。其辎重则有公船。暴风掀波,三版必摧,则保于大舟,大舟不可战也,快蟹、长龙以备指挥,败则弃之,而以三版归,此江湖水师之恒也。战于海中,岛夷之利耳,中国无故而与争于海,非所闻也。

水军虽亦有刀盾枪矛,无所用,精桨柁炮手,指臂相使。

凡三版,桨十人,柁一人,头篙一人,炮手二人。炮置船首尾,旋而发之。炮一发,舟一顿,则进愈疾矣。亦或置腰炮为观美,临敌无所用之。长龙,桨十六人,橹四人,余如三版之数。快蟹,桨二十八人,橹八人,舱长一人,头、柁各一人,炮手六人。凡快蟹、长龙船各一,三版船八而为一营,营官领之。盖三百八十八人而成营,其船人或稍增。要本兹制,作营之法相距欲疏,小船依洲,大舟横流,要避暴风,无令相撞。军皆守船,尤禁登岸。其后长江水师章程编于《方略》,大略准此。

其帆桅篙橹桨炮随时修制,不可一限。三版露载无篷版,各施夹帐覆船。军士又私造长龙,编为公船,以食以居。故军容唯水师为壮,而应对便辟、多逸少劳,亦始于水师云。

湘军成马队,至湖北乃有之。恒用北将,束以湘营制,而多隆阿以此显。初以三百七十八人为营,四人为棚,六棚为哨。

后讨捻寇,更改以三百二十二人为营,营五哨,人各给一马,唯马夫火棚夫无之。又有步队十人,立什长,别为一棚,以供杂役。营官长夫八,公长夫四十。营官一员、帮办一员、先锋官五员、哨官十员,给蓝夹帐十四、白单帐三。每棚白单帐一,马棚帐一。凡白单帐六十六,蓝夹帐十三,马棚帐七十二。长夫八棚,白单帐八。其马,初从口外买之,官价匹银八两,多病道毙,后或随所至而买补焉。岁百马病毙更易无过卅六,余各令乘者补之。又别储朋马银,月可百余两,以备买价,其银出于杂费,营官掌之。

凡营官一员,月给银二百两,不计官位。异军特起,亦不相统,或令受他将节制,辄不相能,非其所置,莫能属也。一营则哨官四员,日给银三钱,月支银卅六两;哨长四员,日给银二钱,月支二十四两;什长卅二人,日给银一钱六分,月支百五十三两六钱;亲兵七十二人,护勇二十人,日给银一钱五分,月支四百十四两;正勇三百卅六人,日给银一钱四分,月支千四百十一两二钱;火勇卅二人,日给银一钱一分,月支百卅八两六钱;长夫百八十人,日给银一钱,月支五百C13两。

凡一营,月支口粮公费银二千九百十七两四钱。小尽之月,日给扣;建月,给不扣。水师之制依此为准,头篙、柁工依哨长,舱长依什长,唯无长夫,而哨官倍之,故水军一营,月支千九百十一两二钱。

马队依前制,营官一员,月给银八十两,哨官月给银十两八钱,先锋官月给银六两,亲兵马兵月给银四两八钱,步兵什长如亲兵之饷,步兵月给银四两五钱,火棚长夫如步军之制。

凡马,月支麸豆银二两,每营马二百六十八匹,凡一营月共支银二千六百六十三两八钱。

凡统将,得专置营官,营各献助公费,月或百金,或二百金,至二千人,又公加公费银百两,夫价银卅两。统五千者倍之,统万人者三之。万人则廿营,营助百金,并之则月三千金,此湘将之廉者也。楚军之制,于所统营各置司籍一人,则军阙未补者、或竟阙者、或除名者,饷皆入于其将,军械修补之费不与焉。故将五百人,则岁入三千,统万人,岁入六万金,犹廉将也。唯多隆阿统万人,而身无珍裘、靡葛之奉,家无屋,子无衣履。其天人乎?勤所事,诚有所不暇也。刘长佑军士辄取足额,席宝田争之,以为徒自弱,必不能战,所谓廉将者,非□于用之足贵也。然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将卒亲睦,各护其长。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岂所谓以利为义者耶?而昧者徒取战胜,不用文儒,则冒死之将汩廉捐耻,日趋于乱。

猜你喜欢
  末帝纪中·薛居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三·李心传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蔡东藩
  卷四十六·佚名
  卷二百四十八·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八·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温睿临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纪昀
  十国春秋卷二十三·吴任臣
  汉纪六十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217)·司马光
  弇山堂别集卷五·王世贞
  卷三十三·佚名
  卷三十八俸饷二·冯煦
  朱神惠·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79 ·佚名

    林景熙 书陆放翁诗卷后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淳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 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外集卷七·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七 宋 李幼武 纂集 谢良佐 上蔡先生 字显道上蔡人释褐登第授秦州教建中召对除书局官後复去为筦库以飞语坐系诏狱禠官 习举业已知名往扶沟见明道明道语人曰此秀才展拓得开将来可望

  •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钱穆

    要谈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首先应该提到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此项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创始于三千年前的周公,完成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此项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 洪武十七年闰十月乙未朔,故元国公抹陀等四人自沙州来归,诏赐衣服、文绮、钞锭。 增置府军前卫、羽林左卫中、左千户所。 左都御史詹徽言:“四川成都府有吏诉其知府张仁受贿,同知蔡良于

  • 厚黑丛话卷四·李宗吾

    成都《华西日报》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月  两月前成都某报总编辑对我说:“某君在宴会席上说道:李宗吾做了一篇《我对于圣人之怀疑》,把孔子的面子太伤了,我当着一文痛驳之。”静待至今,寂然无闻,究竟我那篇文字,对于孔子

  • 春秋地理考实卷一·江永

    婺源江永撰隐公元年鲁【孔頴达疏杜预采太史公书世本旁引传记以为世族谱略记国之兴灭谱云鲁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也周公股肱周室成王封其子伯禽于曲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自哀以下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灭鲁春秋传説彚纂括

  • 牧民解第六十三·管仲

    失传。

  • 卷二十一·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一天子之孝爱亲【臣】谨按天有四时而统于一元人有四德而具于一仁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独得其全焉者也既得天地生物之心为心自有恻怛慈爱之意而父母其身之所以生者也于其生生之本故爱悉

  • 卷五·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五宋 王质 撰齐风鸡鸣一章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非鸡鸣乃蝇声非东眀乃月光所以不安二章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三章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防且归矣无庶

  • 卷十一·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十一 明 姚舜牧 撰 周颂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 诗序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旣成洛邑相成王朝诸侯率以祭文王焉

  • 佛说佛名经卷第六·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坚城佛 南无见细佛 南无无畏德佛 南无生王佛 南无实语佛 南无称上佛 南无择智佛 南无不行威德佛 南无人华佛 南无远离诸畏佛 南无能与无畏佛 南无金华佛 南无无畏作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四·澄观

    疏。第三约位明入法界者标也。于中有三。初约所入有因有果。次明能入唯渐与顿。后因果既其无碍下双结能所疏。次正释文。然科二会总有四义。从总别圆融下融上四义。一总别圆融融第四总别本末无碍融第一本末二会略无第

  • 四教义卷第十一·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门。二空门。三空有门。四非空非

  • 卷第二十三·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二十三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三世中峰本禅师法嗣全华府伏龙圣寿千岩元长禅师萧山董氏子。天资明敏。经目成诵。年十九薙发受具。会行丞相府饭僧。师随众入。中峰在座。呼曰。汝日用何如。师曰念佛。峰曰。佛今

  • 入蜀记·陆游

    《入蜀记》6卷,南宋陆游撰。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8)十二月被授夔州通判,次年闰五月十八日以故乡山阴动身赴任,于十月二十七日方抵夔州。《入蜀记》就是他在赴蜀途中记其所见所闻的一部日记。此书与一般行记惟知流连

  • 雪屐寻碑录·盛昱

    共16卷。成书于晚清,有民国间 《辽海丛书》本行世。作者盛昱身为清朝皇族的后裔,一生以发扬弘大满族文化为己任,曾辑有《八旗文经》一书,以保存和传播满族文化。此后对满族文献的搜集也并没停止。晚年辞官家居时,得知

  • 明宫十六朝演义·许啸天

    明宫十六朝演义,8册120回,许啸天著。民国十六(1927)年三月新民书局出版。又称《明代宫闱史》、《明代宫廷艳史》、《明代宫廷秘史》、《细说明宫十六朝》等。本书从成吉思汗出生起,到康熙时永历帝身死南明王朝彻底灭亡止,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