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三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三十六

吴锺峦(子福之)李向中 朱永佑董志宁(朱养时、刘世勋、郑遵俭等)(补)沈履祥

吴锺峦(子福之)李向中朱永佑

董志宁(朱养时、刘世勋、郑遵俭等)(补)沈履祥

吴锺峦字峻伯,号稚山,学者称为霞舟先生;武进人。崇祯甲戌(一六三四)进士。为诸生时,海内称为名宿。比通藉,年已五十有八矣;授长兴知县。丙子(一六三六)校士,钱肃乐出其门下。奄人崔璘以巡视盐粮至,守令见之皆蒲伏;锺峦独长揖。璘怒,中以蜚语,削籍归。周延儒再相,重锺峦名,遣所知道意,将登启事;锺峦笑答之曰:『公为山巨源,请容我为嵇叔夜;公为富彦国,请容我为邵尧夫』!

久之,补绍兴照磨,迁桂林推官。南都授吏部主事,抵南雄而金陵亡。子福之,以起兵太湖死。锺峦转赴闽中,由原官转员外郎。痛陈国事,时宰不悦;锺峦曰:『天下分崩,资群策犹恐不支;尚欲拒人言邪』!隆武帝以郑氏专恣,欲往赣州;锺峦曰:『闽海虽非立国之区,然今日所急者,选锋锐以复南昌,联络吴、楚以得长江,犹可自固。舍此他图,关门一有骚动,则全闽震惊矣』!上不悦。出为广东副使;未行而闽又亡,遯迹海滨。愤士大夫多失节,因作「十愿斋说」寄意:一曰吾愿子孙世为儒,不愿其登科第;再曰吾愿其读圣贤书,不愿其乞灵于西竺之三车;终曰吾愿其见危授命,不愿其偷生事仇。又集累朝革命诸忠,上自夷齐、下乞逊国,名曰「岁寒松柏集」;序之曰:『客有问云:「诸君子死节诚忠矣!然无救于国之亡也;子何述焉」?应之曰:「子不云乎?岁寒知松柏;叹知之晚也。夫诸君子皆公忠直亮之臣,较然不欺其志者也;临难而能励其操,必受命而能尽其职!使人主早知而用之,用为宰执,则如中国相司马而辽边息警;用为谏议,则如汉廷有汲黯而淮南寝谋;用为镇帅,则如军中有范、韩而西贼破胆:又安得有亡国事乎!惟不知而不用,即用之而不柄用;且惮其方正而疏之、惑于谗佞而斥之,甚且锢其党而并其同道之朋一空之。于是高爵厚禄,徒以豢养庸碌贪鄙之辈,相与招权纳贿、阻塞贤路,天下之事日就败坏而不为补救。及其亡也,奉身鼠窜,反颜事仇。嗟嗟!烈女不更二夫,况荐枕席于手刃其夫之人乎!若辈之肉尚足食邪」!又问曰:「诸君子抗节者诚清矣,曷不死之」?应之曰:「「记」云:谋人之国,国亡则死之;谋人之军,军败则死之。诸君子皆不柄用,未尝与谋军国事。「易」曰:介于石不终日,俭德避难。夫安得死之!守吾义焉耳」!曰:「然则恢复可乎」?曰:「事去矣,是非其力所能及也;存吾志耳!志在恢复,环堵之中不污异命,居一室是一室之恢复也;此身不死、此志不移,生一日是一日之恢复也。尺地莫非其有,吾方寸之地终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吾先朝之臣终非其臣也。是故商之亡,不亡于牧野之倒戈,而亡于微子之抱器;宋之亡,不亡于皋亭之出玺,而亡于柴市之临刑。国以一人存,此之谓也。子谓空言无补,将谓「春秋」之作曾不足以存周乎」?客乃慨然而退』。时流离海上。有劝之归者;复作「止归说」以谢之。

丁亥(一六四七),郑彩奉监国鲁王至中左所;用钱肃乐荐,召为通政使,不起。肃乐贻以书曰:『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司徒女子犹知君父,东海妇人尚切报仇。嗟乎!公等忍负斯言』!锺峦亦翻然曰:『出固无益,然不出则人心遂涣;济不济,以死继之』!乃就职。疏言:『今远近章奏,武臣则自称将军、都督,文臣则自称都御史、侍郎,三品以下不屑署也。至所在游食江河者,则又假造符玺,贩鬻官爵。偃卧邱园,而云联师齐、楚;保守仆御,而云聚兵十万。以此声闻,徒致乱阶。请自今严加核实:集兵则稽其军籍,职官则考其敕符』!监国是之。晋礼部尚书,原官如故,兼督学政。从监国幸浙,所至录其士之秀者见诸监国,人笑其迂;锺峦曰:『济济多士,维周之桢;可以乱世而失教士邪』。锺峦初见朝政尽归武臣,叹曰:『当此之时,惟见危授命,是天下第一等事;避世深山,亦天下第一等事』。都御史黄宗羲尝招之居四明山;答以书曰:『故人有母,固应言归。老生从王,所在待尽而已』。遂退居普陀。

辛卯(一六五一)舟山师溃,慷慨谓人曰:『昔吾师高忠宪公、吾弟子李仲达死珰祸,吾友马君常死国难,吾皆为诗哭之;吾门生钱希声从亡死、吾子福之倡义死,吾亦为诗哭之。今老矣,不及此时寻一块干净土,即旦夕疾病死,吾何以见先帝、诸君于地下哉』!乃渡海入城,与张肯堂诀曰:『吾于前途待公』!至文庙右庑,奉先师神位,举火自焚死。赋绝命词云:『只因同志催程急,故遣临行火浣衣』。时年七十有五。我朝赐通谥,曰「忠烈」。

子福之,字公介;锺峦第三子。少聪颖能文,为邑贡生。尝言于锺峦曰:『天下事,无非兵理;处乱世,非将略、兵法无以处事驭人。杜牧注「孙子」云:「得其一、二者为小吏,尽得其道者可为大吏也」。今当事统数百兵即哗矣,大吏见数十乱民即仓皇矣。有地方之责者,凡其地弁将营卒、缙绅耆老、吏胥役隶以及盗贼土豪,无不留心着眼,以法诘纠部勒之,为心腹爪牙之用。卒有事变,可以制置』。锺峦异其言。乙酉(一六四五)六月,王师下常州;吴易起兵太湖,福之与其友任源邃、总兵李某合军以应之。兵溃,李某败死;福之自书衣襟曰:『我生不辰,遭此兵燹。从李勤王,冒死不避。血战三月,誓死不二。再举再克,全军失利。公既成仁,我亦取义。不揣小子,敢附斯义』。遂自沈于湖。

李向中号立斋,锺祥人。崇祯庚辰(一六四○)进士;知长兴县、调秀水,大革漕弊。御史左光先以巡按至,州县馈遗稍后,多被劾;向中以二巨瓮盛泉水进之。光先知其廉,不与校。内迁车驾司主事;至淮上而国亡,南都进职方郎中。

时朝议将迁湖北巡抚何腾蛟他省,命丁魁楚代之;向中疏言:『臣乡湖广穷民散乱,军旅空虚;万一逆贼近武昌,则江南岂得安堵!臣谓荆、襄宜设重镇,募大兵以据上游,与淮、凤诸处相犄角;使贼不得驰骤汉、广,庶可保障江南。且承天为陵寝重地,应早为整顿。左镇驻札武昌,隐有虎据在上之势。抚臣何腾蛟一腔忠义,千里干城。小民依之,若婴儿之求慈母;将士信之,若手足之应腹心:亦可谓上下相安而军民各得者矣。近闻有升迁别省之说。夫保江南,不在逼处江干而在扼其要领;则臣省荆、襄最为急矣。安臣省者,拒贼犹后而驭兵为先,则抚臣其不可更矣!乞令腾蛟照旧和衷抚楚』!乃命腾蛟仍抚湖北,寻兼抚湖南;改魁楚总督两广军务。向中亦以嘉湖副使调苏松;甫莅任而南都又亡。松江沈犹龙之起兵也,向中预之。兵败,走入浙;寻入闽,闽中授尚宝司卿。

闽亡,奉父母居海滨。刘中藻招之朝鲁监国,授兵部侍郎,监中藻军扼沙埕。时兵战屡胜而多不戢,海上居民谣曰:『长髯总兵、黔面御史;锐头中军:有如封豕。我父我儿,交臂且死』!向中曰:『是非所以成大事也』!中藻曰:『是为监军之任,公何嫌焉』!向中乃持节召其中军将,欲斩之;中军诉于中藻,中藻曰:『汝今乃遇段太尉也』!自是军士始戢。向中在行间,衣短后衣、缚裤褶,遍历诸舶,加慰劳;勉以故国之谊,使量力输助,而无所掠。福宁一带,依之如父。向中与勷武伯章义守沙埕,王师攻福安,兵少不能援;城破,振威伯涂觉以所部突围走沙埕。向中乃合二将之师护监国入浙,次于三盘;从张名振取健跳所,晋尚书兼都察院事。时风帆浪楫,从亡诸臣多憔悴无颜色;向中丰采如故。既晋尚书,见悍帅迭起,事不可为;叹曰:『此所谓是何天子、是何节度使也』!问左右:『绝粒几日可死』?曰:『七日』。曰:『何缓也』!

舟山陷,叹曰:『先帝以治行拔向中,曩不死,希得当以报耳;今不如一决之愈也!我死,幸投我海中以志恨』!我大帅捕之,衰绖入见;问曰:『召君不来、捕始来,何也』?曰:『召则恐谕降,捕则仅就戮耳』!翔武而出,乃就戮;行刑者为旧部人,投之海中以成其志云。长子善毓从死。我朝赐通谥,曰「忠节」。

朱永佑字爰启,上海人。崇祯甲戌(一六三四)进士,授刑部主事,调文选司;罢归。

乙酉(一六四五),预于松江夏、陈之师;事败,航海。隆武帝进郎中,改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卿。张肯堂荐为北征监军,诏监平海将军周鹤芝营,屯于鹭门。郑芝龙之降也,弃福州、入东石;东石与鹭门近,永佑偕鹤芝流涕谏不听,乃谋遣客刺之。常熟赵牧者,勇士也;尝谒幕下。密召之,曰:『足下往见芝龙,诡称欲降北自效;彼必相亲。乘隙击杀之,以成千古名』!牧欣然去,累谒不得通,而芝龙已匆匆行。于是永佑以鹤芝军移札海坛。明年,复海口、镇东二城,以牧与林钥舞守之。四月,王师攻海口,牧出战累胜;旋以众寡不敌,城破,牧与钥舞皆死之。

监国再出师,加刑部侍郎,监军如故。寻与肯堂及都御史徐孚远航海至舟山依黄斌卿,转吏部侍郎。斌卿诛,晋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永佑初不以学问名,在舟山辄与吴锺峦讲顾氏东林之学,或笑其迂;答曰:『然则崖山陆丞相亦非邪』?时诸镇各以私意相雠杀,文臣左右之,多致祸;永佑回翔其间,能得所欢以自保。

辛卯(一六五一)九月,城破被执。令薙发;曰:『我发可薙,何待今日』!斫其胁死。仆负尸出城,血涔涔不止;仆哭曰:『主生前好洁,今无知邪』?血应声止。我朝赐通谥,曰「烈愍」。

董志宁字幼安,鄞人。以饩贡入太学,素以名节自励。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大兵长驱入浙,遍谒同里荐绅劝起兵;闻者笑为狂,独刑部员外郎钱肃乐是之,顾事莫能集。闰六月,余姚、会稽皆起兵,鄞人始会议,然莫敢主;最后,肃乐力疾至,请独任。而故太仆卿谢三宾新以迎降归,恶之;贻书定海总兵王之仁曰:『将军以所部来,斩六狂生,事即解矣。仆请以千金为寿』!六狂生者,陆宇、张梦锡、华夏、王家勤、毛聚奎,而志宁其首也。之仁初亦迎降,既而悔之(详之仁传)。鲁监国次会稽,授志宁大理寺评事,视师瓜沥。三宾亦以赂结戚畹张氏,由散寮骤跻东阁;且假劝输义饷名,干没里中军需。志宁恶之,弃官归。

江上师溃,三宾复降;时浙地尽归版图,祗舟山、石浦未下。而监国航海之军至长垣,连破闽海州县,且逼福州。于是王师之备浙者抽以备闽,残明遗老蜂起结寨于浙东,李长祥、王翊两军为主盟。志宁与华夏辈计:将以翊军下宁波,而己以翻城应之,复连长祥军下绍兴,则监国故疆可复;夏与家勤辈皆喜。御史冯京第闻之,亦请以舟山军刻日来会。部署定,复为三宾谍知发其事,搜捕四出;志宁逃之舟山。寻监国至,晋兵科都给事中,联络山寨诸军以为海上应。诸山寨感其孤忠,资粮不戒而集。

辛卯(一六五一)舟山破,志宁自刎死。宇■〈火鼎〉葬其遗骸;先一夕,梦志宁曰:『吾刖一足,奈何』?启视,果失右趾,大惊;束蒲补之。妻罗氏,继室也;闻讣仰药死。子二:士骏、士骧,为兵部高宇泰所匿。及长,痛父之志,皆蹈海不返。又其仆文周者,当志宁入舟山时,妻孥在急捕中;文周匿之,挺身赴官,鍜炼几死而卒不言,乃获免。后悼其主之祀绝也,以缟衣蔬食终其身焉。我朝赐志宁通谥,曰「忠节」。

朱养时,江阴人;鲁监国授为兵部郎中。辛卯(一六五一)二月,我台州分守道耿应衡遣奸细入舟山托于日者,谓监国禄命宜禳灾星,定西侯张名振设醮禳之;养时疏争曰:『如此举动,贻笑敌人』!不听。九月,舟山破,自缢死。我朝赐通谥,曰「节愍」(补)。

刘世勋字胤之,上元人。崇祯末,以武进士历官都督佥事。监国驻舟山,进安洋将军。辛卯(一六五一)九月,大兵分道下舟山,张名振奉监国出海而命世勋城守;世勋料简城中步卒尚有五千、麾下死士五百,居民助之,乘城而守。大兵屡攻屡却,乃益兵攻之;城陷,世勋朝服北面望海再拜,自刎死。我朝赐通谥,曰「烈愍」。

同时殉难者,多于南、北两都。论者谓王师南下所不易拔者,江阴、泾县合舟山而三。文臣可纪者:通政使会稽郑遵俭、定西监军御史余姚梁隆吉,俱全家自杀。吏部主事福建林瑛与妻陈氏,分梁自缢死。杨鼎臣,投井死。户部主事苏州江用楫、礼部主事会稽董元、兵部主事福建朱万年、长洲顾珍、临山卫李开国、工部主事长洲顾宗尧、所正鄞县戴仲明、中书舍人山阴顾玢、陈所学、副使马世昌,或全家投井死、或全家自焚死。太医院副使章有期,率御医童广等自焚死。武臣则左都督张名扬(名振弟也)、锦衣卫李向荣、马泰、副将单登云、杜芳、夏霖、解龙、朱起光、沈云、曹维周、韩绍琦、夏时霖、张圣治、薛三冑、任则治、童自龄等,率兵民巷战死。诸生则张名甲(名振之兄也)、顺天顾明楫(名振之幕宾也);名甲奉祖先木主自焚死,明楫衣巾入太庙题诗壁上扼吭死。又有福建林世英,亦诸生也;马呈图、贡图(名振妻马氏之侄也)。此外,则湮没无可考焉。我朝赐遵俭、瑛、用楫、元、万年、珍、开国、宗尧、仲明通谥,俱「节愍」;名扬谥「烈愍」(补)。

沈履祥号复庵,慈溪人。崇祯丁丑(一六三七)进士;知侯官县,调瓯宁。南都立,上治安、责成二疏,颇见采纳。鲁王监国,授御史,督饷台州。辛卯(一六五一)八月,王师攻舟山,道出台州;城陷,走山中。被获不屈,杀于野。家人求其尸,得首于桑园、得身于积尸中;以其有服带可据,合而纫之以葬焉。我朝赐通谥,白「节愍」。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赵尔巽
  王隱晉書卷一·汤球
  ●卷一百九十三·徐梦莘
  卷第四十七·徐鼒
  象纬纪·张瀚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六十六·佚名
  二七六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准郭祚炽在额外校对上効力行走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阿桂
  史记集解卷九十九·裴骃
  常衮传·刘昫
  冯琦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九十七·佚名
  奏谳书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零七·彭定求

        卷407_1 【酬卢秘书】元稹   偶有冲天气,都无处世才。未容荣路稳,先踏祸机开。   分久沉荆掾,惭经厕柏台。理推愁易惑,乡思病难裁。   夜伴吴牛喘,春惊朔雁回。北人肠断送,西日眼穿颓。   唯望魂归去,那知

  • 赵□·唐圭璋

      参失调名后按语。   失调名   鱼游春水   寸心千里。

  • ●续编·卷四·沈瘦东

    诗,文人慧业也,非钝根人能了。或问:"诗人如何?"曰:"志欲壹而思欲深。又须置身如在魏晋以上,自然襟怀超妙,下笔与众人异。"徐天池先生云:"淤泥填大干,荷叶自抽绿。"斯得之矣。否则字字尘臭,如村婆絮谈,涎沫飞洒,岂不令人憎厌?杜少陵

  • 卷一百八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八十七鼓类五言律咏鼓          【唐】李 峤舜日谐鼗响尧年韵土声向楼疑吹击震谷似雷惊仙鹤排门起灵鼍带水鸣乐云行巳奏礼曰兾相成同穉孝鼎卿咏津鼓限阳字 【明】程

  • 列传第三十四 齐武帝诸子 文惠诸子 明帝诸子·李延寿

    武帝二十三男:穆皇后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张淑妃生庐陵王子卿、鱼复侯子响,周淑仪生安陆王子敬、建安王子真,阮淑媛生晋安王子懋、衡阳王子峻,王淑仪生随郡王子隆,蔡婕妤生西阳王子明,乐容华生南海王子罕,傅充华生巴陵

  • 東觀漢記卷七·多人

      傳二   齊武王縯   縯字伯升。〔一〕王莽末年,天下大旱,蝗蟲蔽天,盜賊群起,四方潰畔。伯升遂起兵舂陵。〔二〕范曄後漢書卷一四齊武王縯傳李賢注   伯升進圍宛,莽素震其名,大懼,使畫伯升像於埻,〔三〕旦起射之。〔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八十二·徐乾学

    元纪三十【起阏逢执徐四月尽防防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竒】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夏四月甲午朔命库库特穆尔讨博啰特穆尔 呉王退朝与孔克仁等论前代成败因曰秦以暴虐宠任邪佞之臣故天下叛之汉髙起自布衣能以寛大驾驭羣雄遂

  • 卷四十九·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礼记礼运第九昔者节注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聚毛本误祭疏内同】孔子节音义逮【监本误逺】疏凡説事必须因渐【渐毛误惭】观阙

  • 卷十七·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七    明 夏良胜 撰平天下之义【创业之治 守成之治中兴之治 经常之治】咸彖曰天地感而万物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程頥曰天地二

  • 附錄十誦比丘衆學法三本類勘表·欧阳竟无

      十誦比丘衆學法  梵本     有部本     藏本   〈一百一十三戒〉 〈一百一十三戒〉 〈九十九戒〉   〈一百一十二戒〉   一不高着內衣   一       二       二   二不下着

  • 卷第十五·佚名

    祖堂集 祖堂集卷第十五 祖堂卷十五 西堂 西堂和尚嗣马祖,在虔州。师讳智藏。 有一秀才问曰:&ldquo;有天堂地狱不?&rdquo;师云:&ldquo;有。&rdquo;又问曰:&ldquo;有佛法僧宝不?&rdquo;师云:&ldquo;有。&rdquo;秀才云:&ldquo;

  •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一·佚名

    随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无边善方便行品第一  尔时婆伽婆。更游王舍鹫鸟丘中。共大比丘众。满千比丘。共菩萨摩诃萨。有八十俱致菩萨摩诃萨。种种佛刹来集。皆得陀罗尼忍三摩地一生补处。证得过去未来智道。言说清

  •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梵行品之四起卷。是第二叹经灭恶之能。恶即阐提四重五逆皆能灭之。旧解阇王是实逆。经力能灭非无此义。而密迹经云。阇王是方便示现灭逆之方。例知调达

  •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卡尔维诺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说两部分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读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书的“隐设读者”,也是实际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

  • 岱史·查志隆

    《岱史》,明朝查志隆编撰。书成于万历年间。十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岱岳(即[[泰山])史志。据卷首序文称:山东长芦巡盐御史谭耀有感于前人所撰岱岳史志简略侵废,乃命属下转运史查志隆重新编辑续补而成此书。全

  • 养鱼经·范蠡

    陶朱公撰,清马国翰辑。又名《陶朱公养鱼法》、《范蠡养鱼经》,全书仅343字,开创了我国科学养鱼的纪录,比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所著的《动物史》(该书把鱼列入分类系统)还早10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陶

  • 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海空智藏等圣真说报恩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向海空智藏述父母恩。《道藏》中有《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10卷,出自

  • 闽川闺秀诗话·梁章钜

    清代诗歌史料著作。4卷。梁章钜撰。书中论及福建女诗人103人,其中卷1录38人,卷2录29人,卷3录15人,卷4录21人。体例上逐人分条记述,分别录其姓名、字号、籍贯、婚配,列其诗集或代表诗作,并简述其诗歌特色。所录诗人风格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