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列传三十二 逸士传 沈寿民、刘城、张拱干、杨湛露、魏禧

列传三十二逸士传

沈寿民、刘城、张拱干、杨湛露、魏禧

沈寿民,字眉生,号耕岩;宣城人也。当壮烈帝时,中原盗贼充斥,而疆事日败,廷臣多树党、营私、争门户相水火,无一人肯为上分忧者。上愈厌薄之;思罗山泽之士,不次擢用。丙子乃诏复保举之制,而应天抚臣张国维以寿民应诏。寿民通古今大略,尝感慨时事;及公交车征至,而杨嗣昌方夺情起,视事中枢。寿民慨然曰:事有大于此者乎?乃具疏劾之。通政司张绍先不敢奏;寿民遗之书曰:无使并获罪执事。绍先不得已,请上裁;嗣昌亦惶恐待罪。疏入,留中不报。黄道周叹曰:此何等事?在朝者不言而草野言之,吾辈愧死矣!于是,台省何楷、钱增、林兰友及翰林刘同升、赵士春相继劾嗣昌,最后道周亦以廷讦嗣昌得罪,皆自寿民发之。寿民以此名闻天下,亦以此报罢。自是不复应举,与宜兴周镳读书茅山。阮大铖在南京为任侠,以新声高会招徕文士,思以起用;寿民恶之。其劾嗣昌也,并及大铖。于是,顾杲、吴应箕推寿民意,出南都防乱揭,合诸名士以攻之。大铖大惧,闭门谢客;然恨甚,未有以发也。及甲申南都建,大铖复得志,乃先论杀周镳,欲更按揭中姓氏诛之,以寿民为首。寿民变姓名,入金华山中。会国亡,事解;遂不返,采藜藿充食。有知而饷之者,谢不受;曰,士不穷,无以见志;不奇穷,无以见操守。郡守朱元锡遗以千金,寿民受而庋置壁中,三年不发视。溧阳陈名夏与寿民交;名夏仕本朝,入内阁,将特书荐寿民,使人寓书,寿民对使者焚之。答书曰:龚胜、谢枋得智非不若皋羽、所南,卒以陨厥躯者,缘多此物色耳。凡今之欲征仆、荐仆者,直欲死仆者也。名夏乃止。乙未,始返故庐,田园已半为人所侵占;或请直诸,曰:身既隐矣,焉用直为?当事闻其名,候之不见,或伺之半道;寿民望见冠盖,辄遁去。乙卯五月属疾,门人吴肃公侍;寿民命之书曰:以此心还天地、以此身还父母,以此学还孔、孟。语毕而卒,年六十九。所著有闲道录。寿民性虽孤峭,然其少时慷慨重然诺、笃友谊,自言才疏意广。甲申以前贷金至六百,皆急朋友之急也。

刘城,字伯宗,贵池人。少负隽才,与吴应箕齐名。史可法开府安庆,甚器重之;每大事,谘访焉。崇祯丙子,诏大吏保举天下才智杰出之士,与甲科并用;江南布政使张秉文以城应诏。既至铨司,议以知州用;城辄移疾归。其友人曰:今国势抢攘,主上旁求俊又,搜及山泽,藉以拯难;子抱匡世才,乃将试而复藏乎?城叹曰:进士势,积重久矣;我非甲科,一旦出而与之争衡,徒自困耳。即任事,且有出而掣吾肘者,何以副主上之知哉?若夫言利以剥民,齮龁用事大臣以得当人主博一官,我又耻而不为也。盖指给事中陈启新云。归而名愈高。及江南建国,廷议分江北地为四镇,驻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军;城闻之戚然曰:祸始此矣。亟上书可法曰:四镇多桀骜不臣,或起降贼,非怀忠义,朝廷亦非素以恩德抚循也。主弱必叛、敌强必降;主敌皆弱,则专制自为,互相吞并,干戈起于肘腋,敌未至而先自败矣。公之出也,名虽督师,实不容于朝耳;既无老成宿将挟以俱行,何以弹压四镇而收其用?根本不固,而侍四人者防江,是使狼守门,虎来未必能拒;而主人先不能动足,后必悔之。其后四镇果跋扈不可制。可法慨然谓门客应廷吉曰:国事决裂至此,拨厥所由,当戮四镇以为大臣误国者之戒。昔之建议封四镇者高硁斋也,赞成之者姜燕及马瑶章也,依违其间无所救正者余也;惟伯宗尝与我书预言之,吾愧伯宗多矣。城见马、阮擅政,知必败,杜门不出。及江南亡,吴应箕以起兵死难,愈愤恨不自聊,彷徨山泽。未几,竟死。

当时保举亦多得士,惜其未尽登廊庙也;或试之州县,沉于下僚,故卓然可观者鲜矣。若刘生者,用世才也,而迄无所试以死。悲夫!

张拱干,字九临,吴江人。少沉潜好学,为诸生有名。太仓张溥、张采、松江陈子龙、夏允彝,方结应社、几社,以招致四方能文之士,而吴江独推重吴■〈曾羽〉、计名、沈应瑞、张起及拱干为之魁。南都建国,阮大铖报夙怨,疏参复社,指为党人;拱干与沈寿民、张名烈,皆缇骑逮问。会国亡,事得解。薙发令下,拱干与其父君美不奉制,为镇将吴某所捕系。时,同系者四十余人,以次受戮;次及拱干父子,吴帅忽沉思曰:吾稔知此人,三吴才士也。杖而释之。拱干乃剪发黄冠,日诵道德经,杜门不出。溧阳陈名夏在政府,雅知拱干,言于朝,以中书舍人召;不赴。作荀彧、田畴二论以见志,部使者闻其名请见,皆不报。戊戌、己亥间,海氛不靖,江、浙富室多为人告密,填牢户、流塞外者不可胜数;故大家巨族,朝夕难保。拱干喟然流涕,愈屏绝交游,坐卧一小楼,颜曰「独倚」;亲戚见其匮乏,馈之米则受,进以金帛不顾也。为文初学昌黎,晚喜正斋、同甫之文;曰:吾才小,苦拘束,非此不足以拓心胸也。年四十七而终。无子。乡人私谥曰:「贞毅先生」。

杨湛露,字燕侯,宜兴人。儿时嬉戏,拾炭画桓侯像绝肖;人奇之。及长,遂通五经,诸子百家及星历、阴阳、卜筮之书靡不究。弱冠饩于庠,有盛名,遂为教授大师;弟子着籍者数十百人。周延儒之再相也,重其名,欲延致宾馆;不赴。所亲劝之曰:公势焰倾天下,吐气为云、嘘气为雨,子承班东阁,公卿皆日接席,此功名之会也;何辞之遽?笑不答。及延儒败,诸客亲密者皆得罪,人始服杨君之高识。年四十,以明经当贡礼部;会甲申变,遂弃不顾。南京不守,散遣生徒,绝意进取。扫除一室,终日危坐。意有所触,则走荒蹊旷野中,抚膺长恸;家人掖之,然后得还。苏抚檄郡县讲学曰:得贤而有文者以主讲席。县皆推重湛露。守令遣博士至家迎之;湛露瞠目曰:诸君何学之讲也?言已,涕泗横流。博士咋舌还,不敢复强。杨阁部廷麟官翰林时,尝谒其师卢司马,过宜兴读其文,奇之;命驾到门,不肯见。及阁部赣州死难,则立位而哭之曰:吾重知己也。晚喜导引五禽之术;然家益贫,往往日晏未炊,处之泰然。县官赐民年八十以上米帛,吏部送至门,辞不受。年九十而终。

魏禧,字冰叔,赣之宁都人。与其兄祥、弟礼,并能文章,而禧尤知名;世称三魏云。为诸生,试辄冠其曹。及甲申之变,禧闻号恸,从博士后,日哭临县庭,居则愤惋叱咤。谋从曾给事应遴起兵诛贼,不果。已而,谢诸生服,隐居教授。方流寇之炽也,宁都独远寇;禧谓其兄弟曰:不可恃也;倘猝至,如老亲何?距宁都四十里金精山有翠微峰,四面削起百余丈,中径折;自山根至巅,若斧劈然。缘折凿磴道梯而登,出其上,穴如瓮口。禧往相度,笑曰:此可避世。因结庐其上,移家居焉,于瓮口置闸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而南昌彭士望、林确斋、乐平王刚、福清林全春、广济舒益与禧姊婿邱维屏偕至;闲居讲易、读史,学者所谓易堂诸子是也。其后数年,土寇大起,宁都诸豪家率被掠,而翠微独完。禧有才略,善劈画理势。居家肆力为古文辞,凌厉雄健,不屑抚拟前人;好左氏春秋及苏洵文,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其议论伟如也。年四十,乃出游,涉江逾淮,抵吴、越间。有隐逸士,不惮千里造访;于吴门交徐枋、金俊明、西陵交汪沨、乍浦交李天植、常熟交顾祖禹、昆陵交恽日初、杨浑,方外交药地、桥木,皆遗民也。禧名既高,会中朝举博学宏词,有以禧荐者;辞不就。郡守县令督促就道,不得已舁至南宫,固称病笃;抚军某亲往候之,禧絮被蒙头而卧,叹息而去。又二年,卒于仪真;年五十七。有文集二十二卷、诗集八卷、左傅经书若干卷。时以博学宏词凡百余人,独禧与盩厔人李颙不至。颙字中孚,以道着关中。

或曰:易堂诸子,非逸名也;往往感慨重然诺、立义声公卿间。子何独取于禧?休曰:此其所以为逸民也。夫虞仲王太子受封有爵士,柳下惠为鲁士师,而孔子皆以逸民称之;况禧之高节也欤!禧兄祥,字伯子,负经济大略;戊午楚乱,大师聘往贼营说贼,将降为所杀,人尤惜之。要之,有易堂之学,而后可逸也已。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 袁 昂子君正·姚思廉
  卷四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二·脱脱
  卷上·李肇
  卷十三 崇祯十年丁丑·计六奇
  卷二 太宗·王夫之
  第二回 借衣冠热中魏实甫 望门墙冷窥胡雪岩·陈蝶仙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八六○ 满票签为发报进呈全书之期另添马匹负送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卷一百十四·司马迁
  第十章 山东道上·冯玉祥
  《后汉书》简介·范晔
  许楫传·宋濂
  卷三名例律·窦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二十八·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二十八   明 袁表马荧 编王翰林集下五言律诗送陈校官之溧阳春归残腊里行色在孤舟山讶毘陵翠河经溧水流青氊寒榻共绛帐夜灯留时雨诸生望休过太白楼送无为知州邹以信一麾新出守五马独専城

  • 卷三百六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六鳯仙花类五言古鳯仙花         【宋】刘 敞手植中庭地分破紫兰畹绿叶纷映阶红芳烂盈眼辉辉丹穴禽矫矫翅翎展感寓          【明】刘 基庭前金鳯花向

  • 卷二百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镜类四言古镜铭          【汉】李 尤铸铜为鉴整饰容顔修尔法服正尔衣冠镜铭          【梁】简文帝金精玉英氷辉沼清高堂悬影仁夀摛声云开月见水净珠明

  • 辽史拾遗卷十九·厉鹗

    钱塘厉鹗 撰列传第一后妃陈大任辽史后妃传鹗案金史党怀英传曰承安二年召为翰林学士承防泰和元年增修辽史诏分纪志列传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陈大任继成辽史云太祖淳钦皇后舒噜氏契丹国志曰后任智用权立中子徳光在其国称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佚名

    万历四年十一月己卯朔起病痊河南道御史田乐为原官○先是各边墩军每遇投降人口悉拒不纳云川卫人滕良者归自虏中其侄滕友学守墩惧而沮之因越墙归为銕山堡操守任服义扶其侄五十而逐良良乃赴按台诉御史沉涵以闻下兵部言内

  • 卷八·请恤清单·丁曰健

    谨将先后剿办戴逆等案内阵亡伤毙台湾水陆文武员弁、各营兵丁同郡局、嘉、彰等处义勇并南、北路屯番暨殉难之义首、幕丁等查明,敬缮清单,恭呈御览。计开:补用同知潘恭赞:该员在浙江随同克复遂、松、宣、处各

  •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灾祥略【一】【臣】等谨按史家皆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列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後代作史者皆因之人主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其机甚捷其理甚微而为灾异之学者

  • 职官四·徐松

    尚书省【宋会要】尚书都省。旧制:尚书令、左、右仆射、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主都省事。国朝以诸司三品以上官或学士一员权判。凡尚书诸司,悉他官主判。其事务至少者,但中书批状,送印领判。都省总领省事,及集议、定谥、

  • 三十年·佚名

    (甲申)三十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春正月1月1日○辛丑,正言李世最承嚴批,陳啓引避。略曰:「臺閣論事之體,或旣發旋停,或旣停旋發,惟視事理當否。日者兩重臣之啓,旣是重發之論,發論臺官,雖有一時引避之擧,公議所在,固當請出,而尹憲柱不待

  • 卷十三 十三之二·孔颖达

    《鼓锺》,刺幽王也。[疏]“《鼓锺》四章,章五句”至“幽王”。○正义曰:毛以刺鼓其淫乐,以示诸侯。郑以为作先王正乐于淮水之上。毛、郑虽其意不同,俱是失所,故刺之。经四章,毛、郑皆上三章是失礼之事,卒章陈正礼责之。此刺幽

  •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二顔渊第十二凡二十四章顔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仁者本心之全德【庆源辅氏曰仁义礼智皆心之徳而仁包义

  • 第十章 勤职业·佚名

    人的心理是安逸就想淫欲,劳碌就想善法。这本是老生常谈。但少年子弟,耽于酒色,嗜好淫乐而没有节制,不一定是他原本就没出息。大多由于没有职业来消磨时日,懒惰放肆,饮鸠止渴,于是就走上了荒淫一路。所以要戒邪淫,一定要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宗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后以教证。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一下观佛相好发心者。若见如来。父母生身身相昉着。明了得处辉丽灼烁。毗首羯磨所不能作。胜转轮王相好缠络世间希有。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我度众生无数无央。是为见应

  • 西方合论 第三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三卷第三部类门夫如来说教。广有多门。经中或偶一拈题。或因缘举出者。不可胜载。唯念佛一门。频形赞叹。如高峦之峙平原跃空而出。类金星之晃沙碛映日即明。故知。法门殊胜。未有逾此一门者也。今

  • 卷十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五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书复桐城汪刺史承念承施。至再至三。德薄行微。诚难消受。然草衣木食。穴处岩居。乃上古之风规。亦道人之本分。此贫衲所愿学而未能者也。嗣后幸勿以

  •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岑仲勉

    我国军事家几无不晓得孙子兵法那一本书,但墨翟的守城方法,似乎还未得到人们的十分注意。墨翟的时期,大约比孙武不过略后几十年。据墨子公输篇说,以技巧著名的公输般替楚困造成云梯,要来攻打宋国。

  • 漫叟诗话·佚名

    诗话。宋佚名撰。一卷。此编不署撰人,原有《说郛》本及《萤雪轩》本,系残卷。今人郭绍虞补辑成今本。总六十一则。杂记诗人轶事及诗句等。较为零碎,间有价值较大之资料。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有《漫叟见闻录》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