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噶喇庙二则
睿亲王多尔衮以骄贵跋扈致败,削爵仆碑,视同叛逆,改其居邸为喇嘛庙,名曰“玛噶喇庙”,今在南池子内者是也。
多尔衮美丰裁,善骑射,顺治太后绝爱之,致有下嫁之故事。
太后尝谓:“此美男子态度,不可不传于后世。”乃命巧工为塑像,终不克神似。后遍征天下名画家为之绘像,亦多不洽意。
会有西洋巧工来中华,自云能以鱼皮造人,面目无不酷肖。多尔衮使试为之,果栩栩欲活。以示太后,太后亦赞赏不置,乃命各造两具,为正副,意一存宫中,一存睿邸。及败,顺治帝不忍毁太后像,康熙帝始毁之,宫中遂无迹象。而其存睿邸者,其初为某王所匿,得不毁,后入玛噶喇庙中,为乾隆帝所见,乃命毁之。有喇嘛某者,慨然曰:“此绝技也,奈何毁焉?”
乃易以伪者,而挈真者遁往外蒙。复数十年,始由某孙徒某国师携至京师,矜奇炫异,人争睹之。然止有多尔衮像,而太后像卒不可得矣。及英法联军之役,法军颇游行街市,搜罗古物。
偶入庙,见皮人,诧曰:“此数百年前荷兰人手技也,今世已罕见,得非宝耶?”遂攫之去。后喇嘛某,欲藉此炫人,乃取其祖师所仿制之一具置秘室,以为奇珍。实则系蒙人以麻皮、羊皮杂制之,粗劣已甚,绝非原物。而世以其点缀古迹,亦良佳,遂保存之。
当慈禧垂帘之际,心念睿亲王之丰采,欲得当日所制之皮人,并愿兼太后像,曾三幸玛噶喇庙。见赝鼎,以为非是,乃令喇嘛特往外蒙求之,库拨银数万两以壮其行色,逾年未至。
维时纷纷献言告奋勇者不一。或言真物现存外蒙某庙,系某僧所藏,惟吾与之稔,前僧所不能取得也。或言联军业已窃去,此外皆伪者。又或言联军所取亦赝鼎,其真者乃在藏中,今非在拉萨调取不可。太后乃命传问达赖喇嘛。及复奏,支吾其辞,不能决其有无。乃更遣人四出探之,于是使者冠盖相望于道矣。
一日,太后复幸玛噶喇庙,欲搜访睿邸遗迹。忽于土藓中得断碑,镌刻满汉文各一通,中即叙安置皮像以为纪念事。太后大喜曰:“皮像虽未得,而其据证已确凿,真莫大之幸也。”乃命人立其石庙阶下,而招巧工照镌一石,存颐和园中。无何,其喇嘛自外蒙归,求陛见,太后许召入。喇嘛言已得真正原物,且言当日镌有纪念碑,载此皮像尺寸及制作状,适相符合。又言:已入外蒙,通访不得,后历历采风,始得某老师,系前此喇嘛之嫡传。问皮像状,伊言:“前常闻之,近岁朝廷无意于故物,遂不复置意,故不审此像尚存否。”又言:“某山中古刹甚多,中有奇丽之怪器。尔自往探之,或可一遇也。”予因思太后既有命,虽道途险远所不惜,况既至此,功亏一篑,日后何等抱悔?乃决然前往,行抵一大山,四面无路可通。夜宿森林中,虎豹野兽,时来磨牙展爪,欲甘心于余。余初携一皮囊,甚厚且坚,余至夜即蜷伏其中,而手自绾其口。野兽无奈何,则曳之而走。余恐不免,乃默诵《转劫经》及神咒,果有效,野兽舍予而去。又一夜,闻皮囊上有巨声如下瀑,自口隙微窥之,则一巨人,长丈余,头如栲栳,向皮囊而溺,殆山魈之流也。一惊几晕。如是者月余,始得达某山深处。闻此古刹犹在绝顶,乃自念业已至此,决不复返,攀萝附葛,猱升数四,竟凌绝顶,果有古刹存焉。此间除一二高僧外,人迹到者绝鲜。
见余至,皆大惊。因问余来意,余告以故。高僧曰:“十年前确有此物藏弆,为某大喇嘛所赍,至今移归某山某刹矣。”余颇懊丧。高僧止之曰:“尔勿复如是。得来此间,即系大福,往往有穷毕生之力而不得至者,子尚何懊丧为?”予遂谢盛意别去,复至某山。值大雪,寒冽彻骨,几不能自持。卒亦抵彼,见主持僧,果得皮人所在。初尚不信我之举动,嗣告以中国佛爷之意,出差牒示之,始招待优厚。及索皮人,彼又不肯,非留差牒作抵押品不可。予告以差牒须于返时销差,不克留寺中。
彼尚不肯与皮人。后返庙中,持活佛之令,始得入手,今赫然在望者是也。太后笑赏其功,诏拔若干金以酬其劳,某僧不受。
顾太后终疑其尚非原物,虽僧有辞,亦姑妄听之而已。因取此像以与存庙者较,略有不同,而大致相似;审其缝制之迹,仍复粗劣。遂笑置之曰:“此无异秦始、汉武之求仙也,可以休矣。”今二像并存庙中,后有某留学生者,报告某大老曰:“母后所求之皮像,乃在巴黎某大博物馆中。”噫!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 宋紀二·司马光 卷六·李心传 ●卷三 德安守御录上(汤璹)·陈规 第七十六回 巫盅狱丞相灭门 泉鸠里储君毙命·蔡东藩 第二十二回 用秘计暗渡陈仓 受密嘱阴弑义帝·蔡东藩 第二章 隆盛时代·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零二·佚名 稽古録卷十·司马光 外集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御制读前汉书汲黯传·班固 卷三·沈枢 卷三十四·佚名 方域八·徐松 附录一 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胡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