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章 抗暴詩

我們最好記住,即便是在天堂般的杭州,也不是遍地荷花牡丹的。蘇東坡也不能一直放聲大笑縱情高歌,一直演獨角醜兒戲,一直月夜泛舟湖上,因為還有一萬七千囚犯,因無力還債、因販賣私鹽正待審判,有蝗災尚待撲滅,有鹽渠尚待疏浚,有饑懂尚待調查。在蘇東坡這一段生活中寫的數百首詩裏,很難找到何者是主要的情調。他寫戲謔諷刺詩,啟人靈思的山水詩,盪氣迴腸的愛情詩,有的詩輕鬆愉快惹人大笑,有的詩辛酸淒苦令人落淚。可是在表面的嬉笑歡樂之下,在筵席上的戲道打趣之下,卻是一片不安、失望、憂傷,甚至恐懼的氣氛。再沒有別人把人民的。動情反映得更充分,別的作家要表達的,現在蘇東坡都用美妙的詩歌表達出來:表達的更為清楚而深刻。可是要知道,蘇東坡是離京在外,內心還有以前的創傷。對現時政局演變的方向,他感到不安,感到了隱憂,這種憂傷。他靈魂感受的比別人更敏銳。看他用多麼美妙的詩句表達出來:

天靜傷鴻猶能翼,月明驚鵲未安枝。

他在密州寫的一首詩,是寄給喬太傅的,綜括熙寧四年至九年,他在杭州、後來在密州那段寫作多產時期他的一般態度:

百年三萬日,老病常居半。

其問進憂樂,歌笑雜悲歎。

顛倒不自知,直為神所玩。

須臾便堪笑,萬事風雨散。

自從識此理,久謝少年伴。

在另一首給孔文仲的詩裏,他流露出對聲勢值赫的官場氣派的蔑視:

我本糜鹿性,諒非優轅姿。

金鞍冒翠錦,玉勒垂金絲。

旁觀信美矣,自揣良厭之。

人生各有志,此論我久持。

他人聞定笑,聊與吾子期。

跟著他有朗朗笑聲的歌,我們也聽到怒吼和歎息;在鴛鴦的鳴聲之外,我們又聽見監獄中的呻吟聲;在水車上漏接的水聲之外,我們又聽到農村老嫗的悲歎聲;湖濱樓頭的慶祝喧嘩聲裏,我們也聽到稀疏灰發人絕望的幽怨聲。

蘇東坡此人,是不可以預測的。他詩的開端,習慣上總是出之以輕鬆自然,隨之用一兩個歷史上的典故,再往後,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出現,詩人他自己更不知道。有時,他筆下寫出雖不相連貫的東西,卻構成了驚人的妙文,一首毫無用意的歌,記載刹那之間奇特的印象,然後忽然一變為苛酷、為諷刺、為離有深意的譏評。他不愧為詩文大家,動起筆來,真是"如行雲流水,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他的風格是屬於那全任自然一發不能自已的一類。在朝廷上最厭惡清議之時,他這種風格是必然會給自己招致麻煩的。

蘇東坡不知道他下一行寫什麼,而且也並不在意。在他那天才橫溢之下,他往往抓住一個題目就接連寫四五首詩,而且用同樣的韻。有一首詩,開始就寫天欲雪的氣氛,他這樣開始:

天欲雪,雲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

接到他詩的朋友寄和詩回來,蘇東坡又答以詩寄回去,詩的開頭如下:

獸在藪,魚在湖,一入池檻歸期無。

朋友再和,他又寄第三首如下:

東望海,西望湖,山平水運細欲無。

第四首開頭如下:

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他的第二首詩惹出了麻煩,因為他的思路一直順著魚和獸失去了自由的方向發展下去。從此處一步就會跳到在監獄中被鞭打的囚犯,還有那些囚犯的妻子兒女也被關入監獄的事。在這些長詩裏,他必須押前面字句的韻,而思想也自然要順著那些同韻的字發展。這詩裏有兩個要押的韻腳,一個是"道",一個是"摹"。在一首詩裏他說:"作詩火急迫亡速,"在另外詩裏自然寫出"歲荒無街歸亡速"。在押"摹"字韻時,他寫出"孤煙落日不可摹";但在另一首詩寫囚犯時,他又說"鵲則易畫虎難摹"——這分明是指暴政了。

蘇東坡這個人,快樂時很難說不快樂,不快樂時也難做快樂狀。好多朋友和他通信,彼此作詩相酬唱。這時劉絮和李常都在九江。孫覺在湖州,在杭州達北不遠。這些都是反對王安石新政的一批朋友,現在都在東南各地為官。他們都對時局感到厭惡,因為當時王安石仍未失勢,他們不像以前那麼激烈,意見姑且放在心頭。韓琦和歐陽修已死。富弼和范鎮退隱林下。司馬光潛心治學。張方平縱情飲酒。東坡之弟子由則明哲保身,閉口不言時事。只有蘇東坡不夠圓滑。在看見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時應當不應當不顧後果,坦率表示自己的感慨,這是一個問題。也許蘇東坡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他一邊寫令人心曠神。冶可驚可喜的田園詩,同時也寫鄉間並不那麼美麗的詩。他若不是瘋狂不顧利害,便是義憤填胸不能自製。他知道他的詩很快就會傳到京師,但是他卻毫不在乎。

蘇東坡寫的這些詩,漸漸累積成卷,若認真看看某些行是否足以證明他蔑視當政者的威信,倒也有趣。單獨看,那些句子只是偶一置評;但合起來看,則是些動人的抗暴詩。少數幾個例子,便已足夠。他用平易的文字寫被徵調的人民挖通運河以通鹽船。他以官員之身監督工人,他親眼看見黎明之時,工人聞號聲而聚集開工,他用寥寥幾個字便寫出"人如鴨與豬,投泥相濺驚"

在到杭州西南的富陽之行時,他寫出天放晴時清新可喜的詩句,開始如下: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鋼化

但是他還是對其他情形閉目不見,他在歌詠"春入深山處處花"時,也寫農民的食糧。農民正在吃竹筍,他說竹筍好吃,但是沒有鹹味,因為"爾來三月食無鹽",原因是朝廷的專賣食鹽扼殺了鹽業。他若一放手寫去,他就無法節制,他會寫出農民的兒子私用農民的貸款,停留在城內把錢揮霍淨盡,回家時兩手空空,只學到一口京腔而已,因為官家很精明,在放款處附近就開設了酒館娛樂場所。

他往北遊到太湖地區,他看見好友,高大長須的孫覺。他這位書畫名家,在友人的名家書法集上題了一首詩。在詩裏他說的也是:"嗟餘與子久離群,耳冷。已灰百不聞。"他寫了一首極美的詩描寫水車瀉出的水流時,他起的題目是"吳中田婦歎":

今年粳稻熟苦遲,庶見霜風來幾時。

霜風來時雨如瀉,耙頭出菌鐮生衣。

眼枯淚盡而不盡,忍見黃穗臥青泥。

茹苦一月被上宿,天晴獲稻隨車歸。

汗流肩赤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犧。

賣牛納稅拆屋炊,膚淺不及明年饑。

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里招鬼兒。

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歸。

他也寫快樂的詩歌,給杭州錢塘江潮時的"弄潮兒"。每年八月中秋,各地人都自老遠跑到錢塘江岸邊觀看潮水自海外奔騰而至,不停高漲,湧入狹窄的錢塘江口。在高xdx潮來臨之前,總是舉行水上特技表演。現在我們還不清楚當年是如何在波濤上漂浮。在水上表演的人名叫"打浪兒",似乎那些深識水性的人乘小舟出海,船上飾以紅綠旗幟,出去迎接湧來的高xdx潮。蘇東坡給那些"打浪兒"編出通俗的歌曲唱。歌曲裏說雪白的浪花吞沒了"打浪兒"的紅旗幟,浪潮遮蔽住半個越山的景色。但是他也寫出早晨酒醒後內心的感觸:

眾人事紛擾,志士獨悄悄。

何異琵琶弦,常遭腰鼓鬧。

三杯忘萬慮,醒後還皎皎。

憂來不自寐,起視天漢渺。

闌幹玉繩低,耿耿太白曉。

在日後引起是非的一首詩裏,他挖苦了當權派,把他們暗比做夜嫋。他那時正同周抓遊歷嶺南。根據記載,後來在審問蘇東坡時,嶺南的一個太守草擬了一篇呈文,請求簡化免役稅的徵收。這位太守曾經帶著呈文經過杭州到京都,現今南返,他在杭州告訴蘇東坡說:"我被夜嫋逐回矣。"

蘇東坡問他:"你的話什麼意思?"那位太守說他曾攜帶呈文到京都,將呈文遞交一個稅吏,稅吏命武裝侍衛送他出城。蘇東坡要看那篇文字,發現所提的是一個很好的簡化徵收辦法。

蘇東坡又問:"你說夜嫋是什麼意思?"

太守回答說:"這是一個很通俗的寓言。一天,一隻燕子和一隻蝙蝠爭吵起來。燕子認為日出是一天之始,而蝙蝠則認為日落是一天之始。兩鳥相持不下,他們去請教鳳凰。在路上,他倆遇見一隻鳥,那個鳥兒向他們說:"近來我們沒有看見鳳凰。有的鳥說他請假不在,有的說他正在睡一大覺。現在夜嫋正在代替他的職位。你們去問他也沒有用。"

蘇東坡寫的那首詩,是給周郎的,詩裏顯出消沉失望,大有退隱之意:

年來戰紛華,漸覺夫子勝。

欲求五畝宅,灑掃樂清淨。

獨遊吾未果,覓伴誰複聽。

吾宗古遺直,窮達付前定。

奈何效燕蝙,屬欲爭前瞑。

後來,這些詩都被當權派搜集會仔細研究。內容並無煽動叛亂,沒有公開批評,沒有公然反對當局。但是這些詩卻如蚊叮蟲咬,令人覺得刺痛、煩擾、不安;這種刺激若是過多,也會擾人通宵,難以入睡。再加上蘇東坡的一位好友王洗駙馬把這些詩刊印出來,可就更使人煩惱。在詩是表情達意最通俗的文學形式的時代,兩行巧妙的詩,比長篇大論的表章更有力量。而蘇東坡當時是家喻戶曉;他的詩在文人雅集時是要歌誦的。對蘇東坡的呼聲不能再置之不理了。

在神宗熙寧七年(一O七四)九月,蘇東坡在杭州的任期屆滿。他弟弟子由那時正在山東濟州任職,蘇東坡已經呈請調到山東去。他所請照準,這次他是升任密州太守,密州高青島很近。他在濟州只有兩年,然後又調到徐州任太守,在徐州是從熙寧十年(一0七七)到元豐二年(一O七九)三月。

蘇東坡在向杭州南山、北山上寺院的方丈至交告別之後,攜眷啟程北上。他妻子已經買了一個非常聰明的丫鬢,才十二歲,名叫朝雲,她以後在蘇東坡的生活裏非常重要。

密州是一個很窮的縣分,主要只長麻、棗、桑樹,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淵之別。當時官員的薪俸已經減低。蘇東坡在他《菊賦》的序言中說:"餘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貧,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膠西,意且一飽,而齋廚索然,不堪其憂。日與通守劉君延式循古城廢圃,求花菊食之,如腹而笑。"

王安石已去職,現由呂惠卿當權,創行了新所得稅法。免役稅的分派遠非縣中人民所能負擔。孩童死于道邊。這一時期蘇東坡寫的詩中曾說繞城而走,葬埋屍體,熱淚盈眶,幾年後,他在一封信裏曾提起他救了三四十個饑餓的孤兒,在自己家裏撫養。

這是蘇東坡最難過最沮喪的一段時光;說也奇怪,這位大詩人在最難過的日子卻寫出了最好的詩歌。按照中國的標準說,到了這一時期,他的詩才達到完全成熟的地步。這時憤怒與苛酷的火氣已無,只剩下安詳平和與順時知命的心境。甚至他對大自然之美的喜悅與生活中的樂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灑脫而不執著。顯然和他在杭州年輕時之富有火氣大為不同了。他對陶淵明的詩越發愛好,他那首《西齋》詩和陶詩相比,簡直可以亂真。在這首詩裏,不但可以看到真正的寧靜滿足,還有與自然的渾然一體,以及對大自然本身的聲音色彩顯示出靜謐的喜悅。原詩如下:

西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覺日長。

昏昏既非醉,福禍亦非狂。

寒衣竹風下,穆然中微涼。

起行西園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開一枝,桑棗沃也光。

鳴鳩得美蔭,因立忘飛翔。

黃鳥亦自喜,新音變圓吭。

杖察觀物化,亦以觀我生。

萬物各得時,我生日皇皇。

只有詩人達到這種與自然渾融為一時,他才能寫出下面《吏隱亭》這樣的詩句:

縱橫憂患滿人間,頗怪先生日日閑。

昨日清風眠北偏,朝來爽氣在西山。

從這種神秘觀,他獲得了精神上的解脫,這種解脫正仿佛白雲無心飄浮在山峰之上一般。他的"望雲樓"詩如下:

陰晴朝暮幾回新,已向虛空付此身。

出本無心歸亦好,白雲還似望雲人。

說來也頗有趣,往往為了子由,蘇東坡會寫出最好詩。蘇東坡在由杭州到密州時,心中思念子由,他寫了一首詞,調寄沁園春: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斂。星霜耿耿,雲山搞錦,朝露團團,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含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悠游車歲,且鬥搏前。

又在密州時,想起不能見面的弟弟,他寫出了公認最好的中秋詞。批評家說這首詞寫出之後,其他以中秋為題的詞都可棄之不足惜了。這首詞調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閥,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婢娟。

上面這首"水調歌頭"是熙寧九年(一0七六)在密州時作的。

猜你喜欢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佚名
  千百年眼卷九·张燧
  读礼通考卷二十九·徐乾学
  新加坡之记念诏书·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序·缪荃孙
  金佗稡编卷十三·岳珂
  卷之八十一·祁韵士
  李成梁传·张廷玉
  卷十三·佚名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一十五·彭定求

        卷515_1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朱庆馀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 ◎卷上·钟嵘

      ◇古诗  其体源出於《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氾王所制。“客从远方来”、“

  • 卷三百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九黄精类五言古饵黄精         【唐】韦应物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九蒸换凡骨经着上世言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自懐物外心岂与俗士论终期脱印绶

  • 卷八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七贯休循吏曲上王使君需宿需宿炳烂光合蒸蒸婺民锺此多福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伊飞伊走乳乳良牧和气无形春光自成大信不信贻厥无朕需女需女尔亦须语使君为理玄风震古需女需女尔亦须语我愿

  • 奢纵第二十五·吴兢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

  • 卷五十四 漢紀四十六·司马光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昭陽單閼(癸卯),凡七年。   孝桓皇帝永壽三年(丁酉、一五七年)   春,正月,己未,赦天下。   居風令貪暴無度,縣人朱達等與蠻夷同反,攻殺令,聚衆至四五千人。夏,四月,進攻九真,九真太守兒式戰死。詔九真都

  • ●跋·王致远

      公生于绍兴甲戌十二月一日,年二十二游太学,越三年中□宫选,登进士第,淳熙辛丑黄由榜也。与水云陈公同年。淇老自总角时,受先君遗训,云公幼读书,朝请公每夜燂汤于炉,黎明,公靧面盥手而习诵,勤书如此,宜乎成名。筮仕,时为南康军

  • 卷二十·六朝(北齐、周)·蒋一葵

    【齐神武欢】 〔小字贺六浑。累世北边,故其俗遂同鲜卑。魏永熙初,授天柱大将军。文襄澄,欢长子。文宣洋,欢第二子也。〕 神武尝宴群臣,酒酣,各令歌乐,武卫斛律丰乐歌云:“朝亦饮酒醉,暮亦饮酒醉。日日饮

  • 卷二百五十八·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夏四月辛亥朔 享 太庙○丙辰○夜有星如盏大赤色光烛地出轸宿西南行至近浊○丁巳○忽剌温女直板察苦进马赐钞币织金纻丝袭衣等物○庚申○修大祀坛墙垣及汉寿亭侯庙○丙寅○朝鲜国王李祹遣陪臣李湛奉表

  • 八四五 弘历御文渊阁赐四库全书总裁等官宴并赏赉有差·佚名

    八四五 弘历御文渊阁赐四库全书总裁等官宴并赏赉有差【真按:以其文内云上御,便译题为弘历御,实在也不伦.题为上御即可.由此直呼乾隆名讳,亦知为今人编者所题名矣(见凡例).今大陆中国人每喜直呼古代帝王者,尤其明君亦

  • 刑德第五十五·桓宽

    【题解】本篇就“刑”和“德”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法治”和“礼治”的问题,展开辩论。大夫提出“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则民慎,设法而奸禁。”御史也

  •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馀·佚名

    佛言:善男子,勿作是语。如来常所化众生身。是名化身。世尊,其义云何。世尊,佛所说住是三昧则得法身。云何复言是变化身。如来法身。若为教化作杂食身。云何此身虚妄耶。真法身者,云何复作杂食之身。若作食身是义不然。佛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复次。云何修一习一 所缘诸相作意。谓即于彼彼诸相。作意思惟。以思惟故。能作四事。谓即修一习一 如是作意。又能远彼所治烦恼。又能练此作意及余。令

  • 大乘位与大乘各宗·太虚

      一 发端  二 曩在“起信唯识释”之发凡  甲 地上宗自证而造论  乙 地前依他教而起言  三 今广其意以判各宗  甲 以论立宗者  乙 以经立宗者  丙 以传立宗者  四 各宗多明“境”或“行果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师子吼菩萨品之五师子吼言。世尊。如经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三·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住福州府雪峰寺語錄崇禎十二年,己卯四月二十二日,入院。京臺王光祿請上堂。拈香祝聖竟,就座,召大眾,曰:「心外無我,我外無物,物外無人,人外無心。所以道:盡大地是個解脫場,一機一境盡從自己胸中流出,直得蓋天蓋地。

  • 分成两半的子爵·卡尔维诺

    《分成两半的子爵》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通过讲述梅达尔多子爵在战争中被炮弹劈成两半,一半极恶,一半极善,恶的子爵处处行恶,善的子爵时时行善,善恶处于痛苦的对立

  • 瓦釜集·刘半农

    诗集。刘半农著。1926年4月北新书局出版。收录作者1920年至1924年的民歌体诗共21首。前面有开场歌,后面附录“手攀扬柳望情哥”等19首情歌。《瓦釜集》是刘半农运用江阴方言整理的“四句头山歌”,也是“五四”诗坛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