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王登极实录

吴县文震亨撰

恭闻监国自福邸至淮也,南都文武大臣及科道诸臣方集议拥立之事。佥谓以亲、以贤、以序,即当推奉为臣民主。操臣诚意伯刘孔昭、督臣马士英,各传谕所部将士,以代来中兴之意。将士闻命感泣,亦愿奉为六军主,建义旗讨贼。诸臣恭谒陵庙,告非常大变,恸哭;乃告奉监国之议。议协,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至浦口,具启迎驾于淮安;礼部司务官齎南都百官公启,迎驾于仪真。渡江,泊燕子矶,百官郊迎,命以王礼见。监国素袍角带,对百官恸哭;百官行礼,手掖之,寻赐茶。言及宗社震惊、大行异变,复哭失声。因流涕言『封疆大计,惟仗诸先生主持;至迎立,决不敢当。盖播迁以来,国母尚无消息,故不携宫眷一人,始意欲择浙东僻地暂居,以使迎奉。今值国难至此,迎立之事,何忍言』!睿音琅然,而睿容具日月表,百官瞻觐,感举额谓宗社之福。

次日,为五月朔戊子。从水西门启驾,由城外至孝陵,乘马导引官请从东门乡路入。监国逊避,从西门至飨殿,祭告礼毕,即向懿文大子陵园驻瞻良久。从朝阳门入,至东华门,步行过殿陛,行谒奉先殿礼,出西华门,暂以内守府为行宫,百官进见,行四拜礼,传令旨召诸臣入议事。

兵部尚书史可法、魏国公徐弘基、灵壁侯汤国祚各有奏;国祚以户部靳饷,奏对微激,署礼部兵部侍郎吕大器谓非对君体,止之。

京畿道御史祁彪佳,因奏纲纪法度,为国之本;吏科李沾合诸科道奏,以朝班宜肃。盖时旧京朝仪久废也。彪佳又奏早颁大号、敬天法、祖诸事。监国皆虚怀纳之。

朝毕,群臣退议登极、监国次第,咸谓『仰窥睿意,必欲发丧誓师,晓然示天下以讨贼大义,而后正位。宜先上监国玺绶,而后劝进』。乃即范金铸监国宝。以次日入朝,大臣仍面奏劝进,监国复辞。谕诸臣谓:『人生忠孝为本,今大雠未报,孤不能事君;先王殉节、国母播越,孤不能事亲:无遽登大宝之礼。且闻东宫与永、定二王尚在贼中,或可致之。又桂、惠、瑞三王皆叔父行,惟诸先生择贤迎立』。言讫泪俱。大臣及言官再奏,求允所请。监国逊谢如前。署礼部臣大器率百官跪奏劝进第一笺,传旨暂领监国,百官退;逾时,又进第二笺,命传进,手书批签,仍允监国,余所请不允。

又次日,传旨:『官止服青锦绣,朝拜仍行王礼,不必穿带朝服』。百官以典礼重大,具朝服入。监国亲行告天礼,陞座,百官四拜,魏国公弘基率百官跪进监国符宝。受讫,再行四拜礼,乃退。诸臣尚有言宜即登大位以镇人心者,御史彪佳谓『:令旨先受监国之请,其名极正,贤德益彰。既可以示谦让,海内闻之,皆知监国无因以得位之心。俟发丧,择吉登大宝,布告天下为当』。礼臣、魏国,皆然其议,议乃定。即用右都御史张慎言为吏部尚书,传旨合推阁员。疏上,先用兵部尚书可法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如故,户部尚书高弘图改礼部尚书、进东阁大学士;俱入阁办事。而召工部侍郎周堪赓为户部尚书,凤督士英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凤阳等处如故。而以前会推疏词林仅推掌翰林院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一人,传旨吏部:『予察祖制,阁员俱用词林;至先帝,间用别衙门官。今正推如何止列姜先生一人,似与祖制不符。着该部再行添推来看』。吏部会九卿再具疏,仍以曰广居首,而推礼部尚书王铎、礼部右侍郎陈子壮、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右春坊右庶子徐汧;令旨再点用首,次二员俱进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阁办事,诸臣以次待用。六卿九列既备官,复催补科道各员,皆一时人望。寻特遣彪佳颁赦谕江南云。

是举也,群臣当攀号愤变之后,天柱地维摧陷顷刻矣;值真主缵运,日月重光,实惟二祖列宗在天式凭以有此。海内闻当阳在即,用人行政,动协人情,未有朝端已见清宁而丑类不授首膏钺者。刻□□复神京,寸砾逆贼;虽在草莽,胥忍死拭目俟之。若诸臣思祖宗三百年德泽在人、大行十七载焦劳求治,洗涤肺肠,以事新主、扫除门户以修职业,何事不可办、何罪不可讨,亦何功名不可就哉!

闻法驾入都之日,都人聚观呼万岁;见两大星夹日而行,钟山紫气中五色云见。而先是龙江浮楩楠巨木千章,若为鼎新大内而出者;两都并建,聿还旧观。江北诸大师,皆上表劝进。所传辽东总兵吴三桂疾驰至山海结虏入关,大杀贼十数万,夺其辎重无算;边镇诸宿将,无不投袂奋剑,以报国仇者。中兴大业,岂灵武草次、靖康偏安之足比哉!

猜你喜欢
  第四十五回 抚叛兵良将蒙冤 剿海寇统帅奏捷·蔡东藩
  卷第二百七十二·胡三省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七·陈邦瞻
  ●史通会要中·陆深
  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佚名
  ◎辜鸿铭之愤慨·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纪昀
  七九 忌日酒·周作人
  室礟传·脱脱
  邹维琏传·张廷玉
  刘玉传·张廷玉
  职官三七·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853_1 【游仙二十四首】吴筠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翔风吹羽盖,庆霄拂霓旌。   龙驾朝紫微,

  • 卷二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285_1 【关山月】李端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卷285_2 【度关山】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

  • 何·唐圭璋

      字文缜,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元祐四年(1089)生。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一。历官中书舍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死靖康之难。建炎初,赠观文殿大学士。   采桑子   百花丛里花君子,取信东君。取信东君。名策花中第一

  • 第三回 为求婚挟嫌构祸·陈端生

    第三回为求婚挟嫌构祸诗曰:堪笑求婚妄觊觎,小人行险害无辜。吉人天佑终须吉,历尽崎岖履坦途。话说刘世子未取宫袍,一怒回府。过了初八日,闻得两家已经行过聘礼,心中多加恼恨。这日却值顾公到来,相候刘家夫人,拉着公子问道:贤

  • 第三折·佚名

    (孛老同旦儿上)(孛老云)老汉王文用的父亲。自从孩儿做买卖去了,至今不见回还。天那,我这河南人多少在外做客的,怎么再没一个顺便稍封信儿来家也?(旦儿云)父亲且自宽心,这早晚回家也不见的。(邦老上,云)某乃铁幡竿白正。自

  • 第十五出 五娘投井·佚名

    (旦)暗静开门轻声啼,苦在心头谁知机。五娘若还嫁林大,死去阴司再出世。阮爹妈无所见,力阮割(刈)林大亲,爹妈生死不准阮,今不如将(终)身投落古井中去死除,也得一身清气。不知门楼上,鼓打几更了?【四朝元】三更起来,忆着那好啼。(介)见许

  • 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宋濂

        ◎世祖五   十年春正月乙卯朔,高丽国王王禃遣其世子愖来朝。戊午,敕自今并以国字书宣命。命忻都、郑温、洪茶丘征耽罗。宿州万户爱先不花请筑堡牛头山,以厄两淮粮运,不允。爱先不花因言:“前宋人城五河,统

  • ●卷一百九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九十八。   起绍兴九年十月十九日丙寅,尽十二月。   十九日丙寅新知鼎州王彦卒。   续感为公行状曰:王彦字子才河内人隶弓马子弟所政和五年微宗皇帝临轩阅试以武艺中选恩补下班祗应从泾原路经略使种

  • 御制续资治通监纲目内发明广义题辞·商辂

    御制续资治通监纲目内发明广义题辞甚矣周礼等发明广义之为诬而谬也大一统而斥偏安内中华而外夷狄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是故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此亦春秋之法司马光朱子所爲急急也兹发明广义乃专以

  • 卷之四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通志卷一百九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一东夷东夷序畧 朝鲜 濊【音秽】马韩 辰韩 弁韩弁辰 百济【耽牟罗国附】新罗 倭 夫余 高句防东沃沮【北沃沮附七余反】挹娄 勿吉【又曰靺鞨】扶桑【女国附】

  • 卷二·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二元 胡一桂 撰夏夏禹姓姒黄帝玄孙祖颛顼父鲧【史记颛顼父昌意昌意父黄帝世纪母有莘氏女曰志是为修已】受舜禅以金德王【家语】都安邑国号夏仍唐虞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元年丁巳在位二十八年】

  • 列传卷第九 高丽史九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崔思诹。○崔思诹字嘉言初名思顺后赐今名文宪公 之孙自少力学工文文宗朝登第。 王以思诹名家子博学多闻召入内侍省与语对称旨王悦。 宣宗朝

  • 达奚长儒传·魏徵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 祖父达奚俟,西魏定州刺史。 父亲达奚庆,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长儒小时即有节操,胆略过人。 十五岁,袭爵为乐安公。 西魏大统中(535~551),开始为官,当奉车都尉。 周太祖把他作为亲信,因他直质恭勤,授

  • 崇儒六·徐松

    御制【宋会要】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壬戌,诏从丁谓等请,作天章阁眉批:「按《方域》内亦有天章阁,南宋建置也。」,奉安御集。十一月,中书言:「圣制已约分部帙,望命内臣规度禁中严净之所,别创殿阁缄藏。」从之。又出御制七百二十二

  •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四·袁燮

    羔裘篇臣聞之書曰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夫衣服所以章徳也天之所命奉而行之非以私意與之也有如是之徳斯有如是之服當與而不與不當與而與之皆非所以奉天命故古人于是致意焉羔裘大夫之服也濡潤澤也豹飾緣以豹皮也晏鮮盛也英

  • 盛京疆域考·杨同桂

    历史地理著作。清杨同桂、孙宗翰辑。1902年成书。六卷。同桂有《沈故》已著录。宗翰字筱藩,山东黄县人。是书为杨、孙二人在海龙厅(今吉林海龙)为官时,参考史书记载,对历代东北建置析疑订误辑成。光绪二十八年(1902)

  • 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

    现代文学评论文。刘半农作。发表于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3号。文章反对文以载道,因为道是道,文是文,两者绝不能合为一谈。也反对只讲究字句声韵。主张文章应有作者的性灵和意识。文学家必须运用其精神,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