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例存疑卷五十二

总类

比引律条

比引律条:

按,律无正条,则比引科断。今略举数条开列于后,余可例推。

谨按。前明律例之外又有比附律六十余条,系嘉靖年间奏准纂入。盖因例无专条,即可援此以定罪也。国朝屡次増删,祗存三十条,仍其名为比引律条。

比引律条一,僧道徒弟与师共犯罪,徒弟比依家人共犯律免科。

比引律条一,强窃盗犯,捕役带同投首,有教令及贿求,故捏情弊,比照受财故纵律治罪。

比引律条一,发卖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和沙土,货卖者,比依客商将官盐插和沙土货卖律,杖八十。

比引律条一,男女定婚,未曾过门私下通奸,比依子孙违犯教令律,杖一百。

比引律条一,打破信牌,比依毁官文书律,杖一百。

比引律条一,运粮一半在逃,比依凡奉制书有所施行而违者律,杖一百。

比引律条一,既聘未娶子孙之妇,骂舅姑,比依子孙违犯教令律,杖一百。

比引律条一,遗失京城门锁钥,比依遗失印信律,杖九十,徒二年半。

比引律条一,妻之子打庶母三伤者,比依弟妹殴兄姉律,杖九十,徒二年半。

比引律条一,杀义子,比依杀兄弟之子律,杖一百,徒三年,故杀者,杖一百,流二千里。

比引律条一,考职贡监生假冒顶替者,比照诈假官律治罪。

比引律条一,奸义子妇,比依奸缌麻以上亲之妻律,杖一百,徒三年。强者,斩。

比引律条一,奸乞养子妇,比依奸妻前夫之女律科断,其子与妇断还本宗。强者,斩。

比引律条一,奸义妹,比依奸同母异父姉妹律,杖一百,徒三年。强者,斩。

比引律条一,奸妻之亲生母者,比依母之姉妹论。

比引律条一,奸义女,比依奸妻前夫之女律,杖一百,徒三年。强者,斩。

比引律条一,偷盗所挂犯人首级,丢弃水中,比依拆毁申明亭板榜律,杖一百,流三千里。

比引律条一,夫弃妻之尸,比依尊长弃毁缌麻以下卑幼之尸律,杖一百,流三千里。

比引律条一,兄调戏弟妇,比依强奸未成律,杖一百,流三千里。

比引律条一,拖累平人致死,比依诬吿人因而致死一人律,绞。

比引律条一,官吏打死监候犯人,比依狱卒非理凌虐罪囚致死律。各绞。

比引律条一,弓兵奸职官妻,比依奴及雇工人奸家长期亲之妻律,绞

比引律条一,伴当奸舍人妻,比依奴及雇工人奸家长期亲之妻律,绞。

比引律条一,奴婢诽谤家长,比依骂家长律,绞。

比引律条一,奴婢放火烧主房屋,比依奴婢骂家长律,绞。

比引律条一,弃毁祖宗神主,比依弃毁父母死尸律,斩。

比引律条一,义子骂义父母,比依子孙骂祖父母律,立绞

比引律条一,骂亲王,比依骂祖父母律,立绞。

比引律条一,义子奸义母,比依雇工人奸家长妻律,立斩。

比引律条一,谋杀义父之期服兄弟,比依雇工人谋杀家长之期亲律。已行者,立斩。已杀者,凌迟。

《律例通考》云,按比附各条,顺治康熙年间律内共载有六十九条,悉仍明律旧例。并于比附律条四字下,注有比附各条,革久不用,今亦存留备考字样。并旁批或有万无可引者,然后从此等语。雍正三年,律例馆奏准删去四十一条另録附后仅存二十八条。又増入强窃盗犯,捕役带同投首,有教令及贿求,故捏情弊,比照受财故纵律治罪一条,及考职贡监生假冒顶替者,比照诈假官律治罪一条,共计三十条,篆辑如右,至今仍之。

又云,前三十条内有已经定为正条,列入本律,毋庸比照者,有与现行定例不符者,均应删除。如强窃盗犯捕役带同投首一条,已列入名例犯罪自首条内,作为正条。又,考职贡监生假冒顶替一条,已列入吏职制贡举非其人下作为正条。又,拖累平人致死一条内列入刑诉讼诬吿条下作为正条,倶毋庸比依字样。又,妻之子打庶母伤者一条,査刑鬪殴妻妾与夫亲属相殴律内已附有,乾隆二十一年定例仍依律分别科断,则此处比依弟妹殴兄姉律杖九十,徒二年半之处,与现行定例不符。又,夫弃妻之尸一条,査发冢律毁弃缌麻以上卑幼死尸,各依凡人毁弃,依服制递减一等。《辑注》云,律无夫弃妻尸之文,,注添弃毁夫尸,依缌麻以上尊长律上请,则夫毁弃妻尸者,当比照期亲卑幼定拟等语,此处比依尊长弃毁缌麻以下卑幼之尸律杖一百,流三千里之处,无论律无弃毁缌麻以下卑幼之尸之文,且不问失与不失,一律满流,尤与现在定律不符。又奴婢放火烧主房屋一条,査刑律杂犯放火故烧人房屋律,注云,若奴婢雇工人犯者,以凡人论。又,例载凡凶恶棍徒图财放火者,现在分别斩绞立决监候,以及军徒枷号杖责,各按其情罪轻重定拟,此处比依奴婢骂家长律拟绞之处,不特较之凡人本律罪名反轻,且与分别办理之附例不符矣。再,运粮在逃一条,査旗丁不拘重运回空,如有无故潜逃,弃船中途不顾者,照守御官军在逃律治罪,仍于面上刺逃丁二字,此例已载入兵军政从征守御官军逃律后。又,乾隆二十七年兵部议覆漕运总督杨条奏,嗣后,旗丁不论重运回空,如有中途弃船潜逃者,除再犯仍照律分别问拟军绞外,其有初次潜逃之丁,拏获之日,将该丁杖一百,再加枷号一个月,满日重责四十板,照例于面上刺逃丁二字,交与各本卫管束等语。现在通行立有正条,此处比依。凡奉制书有所施行而违者律杖一百之处,似可毋庸比律定拟。以上七条均应删除,以归简净,以免互岐。

谨按。现行条例已嫌烦多,若再加以比引条例,则益觉复杂矣。《通考》所云亦甚允当,似可照办。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六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内篇 断限第十二·刘知几
  卷四十·吴广成
  卷之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六十九·佚名
  ◎官场真是戏场(第一出送盒子第二出打皂王)·李定夷
  通志卷一百八十八·郑樵
  七九七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汇缴应禁书籍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敬乡录卷一·吴师道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阿桂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三·佚名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一百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337_1 【北极赠李观】韩愈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

  •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臧懋循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杂剧(元)谷子敬撰●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岳阳楼自造仙家酒截头渡得遇垂纶叟 正名 西王母重餐天上桃吕洞

  • 渚山堂词话卷二·陈霆

    朱淑真词闻之前辈,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世因题其稿曰断肠集。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断肠独斯人哉。古妇人之能词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其词曲

  • 卷十一·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一     宋 陈起 撰万俟绍之 绍之字子绍郢人有郢庄吟藁方洪序曰相家子也按宋宰辅表万俟卨外无爲宰执者岂卨之族欤又大观中万俟湜知泽州以循吏着语云前有王琪

  • 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柯劭忞

      徐寿辉 陈友谅 理 明玉珍 升   徐寿辉,一名贞一,蕲州罗田人。以贩缯为业。往来蕲、黄间。   初,袁州有妖僧彭莹玉,用泉水治病多愈,远近神之。至正十年,其徒周子旺以妖术惑众,从之者五十余人,僭称国王,官王获而杀之。

  • 卷之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二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三雍正九年夏四月丙午命范时捷协办西宁总兵官事务上谕兵部曰提督冯允中熟悉边情老成练达但闻近患目疾行走须人扶掖于训练操防稍觉未便西宁一镇闗系要其总兵官事务着徳成协同办

  • 李焘传·脱脱

    李焘字仁甫,眉州丹眣人,唐宗室曹王的后代。父李中考中进士,主管仙井监。李焘刚成年,愤恨金仇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都是有关挽救时局的大问题。绍兴八年(1138),李焘考中进士。皇上调李焘为华阳主簿,又调为雅州推官。因人事

  • 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六象纬考【十一】月五星凌犯【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月五星凌犯咸据诸史列占应今钦天监於月星相距之度分皆可预推盖由行度迟速经纬远近得之则端临所谓史氏记述岂足凭姑述故事广异闻者

  • 卷十一·毛奇龄

    <经部,五经总义类,经问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一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朱襄【字赞皇无锡人】问乐有七律其说见于周景王之问伶州鸠而韦昭注国语则以黄钟宫林钟征太蔟商南吕羽姑洗角应钟变宫防宾变征当之窃疑州鸠所称七律似

  • 卷二·吴浩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二华亭吴浩撰书经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此九字蔡传以为当在肆觐东后之下词意诚顺然公羊郑伯使宛来归邴何休注引书亦不改疏以五器为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授羔雁雉之器谓如者以物相授与之言器各异饰

  • 卷第十六·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六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之一 述曰:&ldquo;般若为诸佛母,三世诸佛皆从般若得生。故曰:&lsquo;从初得道,乃至泥洹,于其中间,常说般若。&rsquo;当知一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一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一卷 并序([宋、时])东都沙门(宝臣)述达磨西来。本自不立文字。楞伽东付。以印传佛心宗。虽丛林此话大行。而衲子犹患幽眇。粤有实叉难陀大德。出于李唐久视年间。互收三翻之品题。证足一经之妙

  • 红字·霍桑

    美国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著。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850年,以北美殖民时期生活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白兰的恋爱悲剧,控诉了清教统治的殖民地区法律的残酷野蛮及宗教的灭绝人性,肯定了女主人公对幸福的追

  • 魏文帝集·曹丕

    三国魏曹丕撰。曹丕,即魏文帝,字子桓,沛郡谯(今安徽亳县)人。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曹丕在政治上继承曹操,利用吴蜀的矛盾和互相攻伐,使魏获得暂时安定。对于发展农业生产,也比较重视,所以郭沫若说他是“一位旧式

  • 宣德鼎彝谱·吕震

    八卷。明吕震等撰。吕震,字克声,临潼 (今陕西临潼县)人。洪武年间入太学,永乐年间任礼部员外郎,宣德年间任礼部尚书。为人奸险佞谀,不识大体,但精力充沛,记忆超人。著有 《宣德鼎彝谱》。是书为奉明宣宗之命而编撰。

  • 赞禅门诗·佚名

    唐人七言诗。诗后有“丁卯年二月廿三日沙弥明慧记”题款。《全唐诗》未载。诗云:“丈六谁迹(?)三世钦,菩提理绝去来今。欲升彼岸无学道,一切都缘草计心。”应为当时敦煌寺院僧人学禅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