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德长孙皇后传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河南府洛阳县人。其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因后来成为魏宗室的长房子孙,故称之为长孙氏。高祖长孙稚,任大丞相,封冯翊王。曾祖长孙裕,封平原公。祖父长孙兕,任左将军。父亲长孙晟,字季,涉猎书史,矫健勇猛,通晓兵法,出仕隋朝任职为右骁卫将军。

长孙皇后性喜图书史籍,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视听言动严守礼法规范。长孙晟之兄长孙炽,仕周为通道馆学士。曾闻知太穆皇后幼时劝北周武帝抚接突厥之女,暗暗记在心中。常对长孙晟说:“这是聪明智慧之人,必生奇异之子,不可不考虑她的婚姻之事。”因此长孙晟将其女嫁给太宗。长孙皇后回娘家省亲时,其舅高士廉之妾看见高达二丈的大马站立在长孙皇后的居舍之外,感到害怕,士廉命人占卦,得坤卦相逢泰卦。卜筮者说:“坤卦之义,顺承上天,势厚载物,坤卦以母马为象征,属于象征地的一类;由单卦坤,溃化为泰卦,表示天地交感而万物畅通之意,还表示天地相宜之意。其卜辞与归妹卦表示应出嫁之义相协和,表示妇人之事。女子处于尊位,行为中正而举止温顺,这是后妃之象啊。”其后秦王与隐太子李建成嫌怨已成,长孙皇后内助秦王尽孝以侍奉高祖,谨慎地顺承高祖诸妃,以消除猜疑。到太宗进入宫中分发将士铠甲兵器时,长孙皇后亲临其地慰劳勉励将士,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振奋,不久成为皇太子妃,接着成为皇后。

长孙皇后性情俭节朴素,凡所服用之物,够用就行。愈益喜爱观览书籍,虽是梳妆时也不废止。与太宗谈话,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就推辞说:“母鸡负责早晨打鸣,其家就会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她一直不回答。后廷之中如有遭受罪责者,她必定助帝发威请求加以惩治,等太宗气头一过,再慢慢为之开脱,最终不使人受冤屈。下嫔生下豫章公主后死去,她视公主如同己出。媵侍宫人生病,她将自己所用的饮食药品转送给她们服用,其下都感怀其仁德。其兄长孙无忌,与太宗本是布衣之交,因是佐命元勋,常常出入内室,太宗打算任用他辅佐朝政,长孙皇后一再认为不妥,乘便对太宗说:“妾既已托身于紫宫,尊贵已到极点,实在不愿私亲再掌朝廷大权。汉代的吕氏、霍氏,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太宗不听,自用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她便暗地晓谕无忌坚辞其职,太宗没办法,只好同意其请,她才喜笑言开。异母兄长孙安业品行不良,父死之后,将她与无忌赶回外祖之家。长孙皇后身贵之后,从来不提此事。安业擢升至将军职位,后来因与李孝常等人谋反,将被诛杀,长孙皇后为他叩头请命说:“安业之罪,罪该万死。但从前对我不慈,天下皆知;如今按法处决,人们必说我报复兄长,岂不是会牵累陛下吗!”结果安业得以免死流放越辒。太子承乾乳母奏请增添东宫器物,长孙皇后说:“太子所担忧的是没有德行与名声,何须增添器物呢?”

后来随从临幸九成宫,当时正逢染疾在身,恰遇柴绍等人急变奏闻,太宗披甲而起,长孙皇后带病乘车跟从其后,宫中执事人员劝她不要随行,她却说:“皇上震惊,我怎能独自安逸呢?”病情加重后,太子想奏请大赦,广渡俗人出家修行,以祈福免灾。长孙皇后说:“死生自有天命,非人力所可支撑。如果修福可延寿命,我从未作恶;既然行善并无效验,我还希求什么呢!况且赦令是国家大事,佛、老都是异方之教,全是皇上不为之事,怎能因我之故搅乱天下之法!”太子不敢奏闻太宗,便告知房玄龄,房玄龄奏闻此事,太宗很是嗟叹赞美。群臣奏请大赦,太宗也表示同意,长孙皇后极力阻止,太宗只好作罢。到临终时,与太宗诀别,当时房玄龄因受责斥免职归家,皇后说:“玄龄长期侍奉陛下,参预奇计秘谋,非有大过,不要抛弃他。妾家因恩泽进用,无德行而任职,容易致祸,请不要交付权柄,只以外戚身份奉朝请就足够了。妾生时无益于时,死后不可厚葬,希望借山为垅,不要起坟,不用棺椁,器具全用瓦木之物,节省费用以送终,这样做就是不忘妾了。”又奏请太宗纳忠容谏,别信谗言,减省出游行猎兴作工役之事,死而无憾。随后逝世,时年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曾选择古时妇人之事编撰《女则》十篇,又做论文指斥东汉马皇后不能抑退外戚,使其参预政事,只是戒其车马侈奢,这是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并告戒侍者说:“此书是自我检点防闲用的,因此记述并无条理,别让皇上看见。”逝世后,宫中执事人员奏闻此事,太宗为此更为哀恸,对左右近臣说:“皇后此书可以传于后世,我难道是不知天命而不能割断私情吗!只因我丧失贤内助,哀痛无法抑止罢了!”议定谥号为文德,葬于昭陵,借用九萯山势,以满足长孙皇后的愿望。太宗亲自撰文叙其始末,立碑于昭陵左侧。上元年间,加谥为文德顺圣皇后。

猜你喜欢
  志第二 礼仪二·魏徵
  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七十九·赵尔巽
  卷一四八 梁紀四·司马光
  卷十一 后燕录·崔鸿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叶隆礼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第九十四卷 文苑 二 一·缪荃孙
  一○四七 谕承办《开国方略》等书未依限完竣之励守谦等俱着分别罚俸·佚名
  金佗续编卷三·岳珂
  高闾传·李延寿
  马世龙传·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九·杨士奇
  ●皇朝通典卷四十五·佚名
  缉匪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六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宣政殿退朝【音潮】晚岀左掖【唐防要宣政殿在含元殿后即正衙殿也唐六典在宣政门内殿东有东上閤门殿西有西上閤门 东上閤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閤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

  • 卷二百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一 王十朋 观国朝故事 昔在元佑初朝廷用老成元恶首窜殛贤隽偕彚征帘帷八年政内外咸清明四夷各自守天下几太平绍圣党论起曲学尊金陵忠良投海岛党籍编姓名

  • 卷七十·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七十兵部主事陈焯编卢 摰【字处道号疎斋涿郡人坐右大书一天字其下细注六字云有记性不急性善诗尤工词曲与戴表元同为至元中名士历官学士湖南亷访】寄萧徵君惟斗秦中幽胜

  • 倚松诗集巻一·饶节

    宋 饶节 撰古诗上李太白画歌先生之气盖天下当时流辈退百舍醉中咳唾落【一作雨】珠玑身后声名满夷夏青山木拱三百年今晨乃拜先生画乌纱之巾白纻袍岸巾攘臂方出遨神游八极气自穏冰壶玉斗霜风髙呜呼先生泰絶伦仙风道骨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七·汪楫

      崇禎三年八月   ○崇禎三年八月   三年庚午八月戊申朔祭社稷免朝   順天府府尹劉宗周上言大興縣皂隸張登欺官悞公為縣官申報府丞行經歷究觧張登拉弟內官張進忠於前月十九日闖入經歷司罵詈不遂復於二十日

  • 卷四百四十三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六月乙未盡是月庚申   六月乙未,詔:「諸路提點刑獄司,每半年奏諸州賊盜已獲未獲人數,并按籍審覆,即比折外未獲數稍多者劾奏。」從刑部奏請也。   丁酉,資政殿學士、知成德軍曾孝寬為吏部尚書,戶部侍郎

  • 东都事略卷二十七·王称

    列传十  曹彬字国华眞定灵寿人也父芸成徳军兵马使彬始生周岁日父母以百翫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爼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既长气质淳厚汉干祐中为成徳牙将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之从母也彬归京师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纪昀

    氏族畧 【五】补遗○补遗一以国为氏以郡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地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姓为氏诸方大姓以官为氏以凶德为氏以基德为氏以谥为氏以事为氏以名氏为氏以国爵为氏以官氏为氏代北复姓诸方复姓代

  • 光启·周绍良

    №光启001【盖】唐故河间刘府君墓铭【志文】大唐故河间郡刘公合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史陪述公讳仲,字孟英,伯伦公之苗商,家本乐亭,继宗百代,芝蔺袭茂,松桂傅芳。曾讳华,字宣美;志高威扌孟,好习弓裘,曾定难边,方分忧

  • 耶律图鲁窘传·脱脱

    耶律图鲁窘,字阿鲁隐,肃祖之子洽礝之孙,勇敢而有谋略。太宗扶立晋的战役中,图鲁窘之父敌鲁古为五院夷离堇,战死,皇上便将其官职授给图鲁窘。会同元年(938),改任为北院大王,皇上曾经屏退左右而与他商议军国大事,应对合于皇上之

  • 三年·佚名

    (丙寅)三年清同治五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三〉初一日,辛酉。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賜老人及儒賢別歲饌。敎曰:「領敦寧當入耆社矣。齒德俱邵,旣康且寧,此卽邦家之上瑞也。尊年優老之典,已有古事之可按。

  • 经说下第四十三·墨子

    止:彼以此其然也,说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谓四足兽,与生鸟与,物尽与,大小也。此然是必然,则俱。为麋同名。俱斗,不俱二,二与斗也。包、肝、肺、子,爱也。橘茅,食与招也。白马多白,视马不多视,白与视也。为丽不必丽,不

  • 明闇 第六·王符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闇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二〕,其〔三〕所以闇者偏信也〔四〕。是故人君通必兼听〔五〕,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六〕,则愚日甚矣〔七〕。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八〕。”〔一〕○铎按:为

  • 卷四十·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二征伐书弟二宋卫蔡陈军制不详见宋宋襄公之战【僖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

  • 入阿毗达磨论卷下·佚名

        塞建陀罗阿罗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即欲瀑流加无明名欲取。有三十四物。谓贪嗔慢无明各五疑四缠十。即有瀑流加无明名我语取。有四十物。谓贪慢无明各十疑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一下观佛相好发心者。若见如来。父母生身身相昉着。明了得处辉丽灼烁。毗首羯磨所不能作。胜转轮王相好缠络世间希有。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我度众生无数无央。是为见应

  • 经外杂钞·魏了翁

    二卷。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此书主要是杂录诸书,分条节录,而以自己的见解标于其下。书中多有不载诸书全文而节略“云云”之处,又有“如元子心规”之类,还有一条两卷重复相见者。当属随手记录,以备考证之文,最初并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