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节 革命后之形势

短命之罗马共和国既已殇逝,自其表面视之,则1849年以后之意大利,无异1815年以来之意大利。虽然,其然岂其然哉!凡国之存亡,在其精神非在其形质也。苟无精神,则虽以今日拥二万万里地麇四万万余人之中国,不得不谓之亡;苟有精神,则虽以当时分裂仍旧压制仍旧之意大利,不得不谓之存。盖意大利之建国,非自1871年罗马定都时始,实自1849年罗马陷落时始也;又非自1849年罗马陷落时始,实自1820年“少年意大利”创立时始也。虽然,自此役以后,而意大利人所新经验有得者两事:一曰知自由统一之业非终不可成就,二曰知撒的尼亚王室之可信用、可倚赖是也。

自是玛志尼之事业已终,而加富尔之事业方始。咄,我绝代佳人玛志尼,其遂终焉已乎?曰然也。以精神论,则玛志尼之事业无始无终,虽谓其至今存焉可也。以形质论,则我《意大利建国三杰传》自第八节以后,无复有玛志尼出现之舞台,故曰终焉也。玛志尼所妊育之殇子,越二十年而复苏。虽然,其苏也,借尸还魂也。非统一而连合也,非共和而立宪也。其成之者,非玛志尼之党人,而玛志尼之政敌也,故曰终焉也。然则玛志尼瞑乎?曰瞑矣。无意大利则玛志尼忧,有意大利则玛志尼乐。彼心目中惟有意大利,更无玛志尼也。曰:意大利既以立宪成,则其性质宜于立宪明矣。而玛志尼乃倡革命,倡共和,不为无识乎?不为多事乎?曰:恶,是何言?无革命之论,则立宪终不可成。通观今世界之立宪君主国,何一非生于革命风潮最高点之时代也(英国宪法号称自然发生者,然非长期国会之革命,则其宪法亦废弃久矣)。且立宪国有两事最不可缺:其一,则君主不敢任意蹂躏宪法;其二,则国民知宪法之可宝贵是也。凡已有特权者,谁乐分之以与人,故民间无革命思想,则君主断不能以完全之宪法与民,一也。凡得之太易者则视之不重,视之不重者则守之不牢。故民间苟非以千血万泪易得宪法,则虽君主三揖三让以畀之,而亦不能食其利,二也。故无论欲革命者当言革命,即欲立宪者固不可不言革命,即己不欲言,亦不可不望有他人焉,言之无革命之立宪,则高丽是已(高丽于光绪二十三年自称为立宪之国,其宪法无一非拥护君主权利也)。试问高丽宪政之前途何如矣?故论意大利建国之功,首必推玛志尼,天下之公论也。玛志尼耕焉,加富尔获焉。试问获者之功德,视耕者何如矣?夫玛志尼有道之士,非功名之人也。倡革命不成,其究极也,至于人笑我为无识,诮我为多事,骂我为峭忍轻躁,如斯而已。天下事,苟有济,成之何必在我。前此无玛志尼,则虽有百加富尔,而大功终不可就;后此无加富尔,则夫受玛志尼之感化者,岂患无人起以获其实也。故造意大利者三杰也,而造彼二杰者,玛志尼也。至是而玛志尼退矣,至是而意大利成矣。

猜你喜欢
  提要·董说
  卷三十九·佚名
  士人纪·张瀚
   第八节 “文牛”与“愚人”·老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八·陈均
  西汉年纪卷二十八·王益之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一·阿桂
  卷九·傅恒
  卷之四·沈有容
  熹宗本纪·张廷玉
  台湾南路汛塘尖宿里站·佚名
  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龙二年(戊申、708)·司马光
  卷二百十五之三·雍正
  纲鉴易知录卷八五·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彭定求

        卷9_1 【丈人观】徐氏   早与元妃慕至化,同跻灵岳访真仙。当时信有壶中景,   今日亲来洞里天。仪仗影空寥廓外,金丝声揭翠微巅。   惟惭未致华胥理,徒卜升平万万年。   卷9_2 【玄都观】徐氏   千寻

  • 徐琰·隋树森

    徐琰(约一二二○——一三○一), 字子方(一作子芳),号容斋,一号养斋,又自号汶叟,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少有文才,曾肄业于东平府学。元世祖至元初年受人推荐入朝,任职太常寺,后出为陕西行省郎中。至元二十

  • 卷三十九·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三十九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九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徵为秘书郎齐王囧命为记室辞疾不就以疾终 诗品曰左思诗其源出於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虽野於

  • ●卷九·邵博

      唐高宗曰:“隋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无谏者,何也?”李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予谓高宗立太宗才人武氏为后,抉于李“陛下家事勿问外人”一言。又谓高宗“尽善无可谏”。太宗以遗高宗,失于

  • ◎礼四(吉礼)·徐天麟

    ○郊议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

  • 燕闲录·陆深

    杜诗:&ldquo;风吹沧江树,雨洗石壁来。&rdquo;自是以实字作虚字用。树,树立之树。晦翁以为误字,欲更为&ldquo;去&rdquo;,对&ldquo;来&rdquo;字,恐未然。东坡有美堂诗云:&ldquo;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rdquo;祖此,但长

  • 目录·吴子光

    卷一纪诸山形胜纪台中物产台事纪略纪台地怪异纪台地盂兰会纪番社风俗郑事纪略卷二淡水义渡记岸社文祠学舍记沪尾红毛楼记竹堑建城后记重建新埔街文昌祠记游大隘诸山记金广福大隘记双峰草堂记 附录一罗校尉传吕茂才传

  • 卷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五钱币考【三】雍正元年颁行雍正通宝钱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户工二部以世宗宪皇帝御极定於明年改元雍正请将宝泉宝源二局钱改铸雍正通宝?将铸

  • 卷三·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三宋赵汝愚编君道门君道三上哲宗论修德爲治之要十事吕公着臣近准诏书令臣发来赴阙巳於今月二十日朝见讫窃闻近日臣僚未有上殿班次臣虽忝先朝执政之臣亦

  • 卷十三·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十三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二月诏以御书万世师表扁额摹搨颁天下文庙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左副都御史张可前题为圣德远迈千古睿谟宜昭亿祀请勅编辑成书以丕示遐迩式训臣民

  •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上·高晋

    御制南巡记【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举大事者有宜速而莫迟有宜迟而莫速于宜速而迟必昧机以无成于宜迟而速必草就以不达能合其宜者其惟敬与明乎敬者敬天明者明理敬天斯能爱民明理斯能体物千古不易之理也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

  •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工部十五织造各项织造皆隶本司诰勅亦织造之一事至於造冠服器用必有物料造斛斗秤尺各有法则皆见於诸司职掌今具列事例于後段疋诸司职掌凡供用袍服段疋及祭祀制帛等项须於内府置局如法织

  • 既夕礼·佚名

    夕哭后,有司向丧主请示启殡的日期和时间,并告之宾客。次日早上起来,在祖庙门外设好盥盆。陈放三只鼎,都和大殓既殡之奠时所设一样,东边所设祭席也和大殓既殡之奠时所设相同。尸床设在堂下东西两阶之间。两支火烛点燃后置于

  • 妙法蓮華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五本。(一)梵文本妙法芬陀利迦經.校註略稱梵本。(二)藏文本日帝   等譯妙法白蓮華經.略稱藏本。以上二種並擧則稱梵藏本。(三)晉竺法護譯正   法華經.略稱晉本。(四)隋闍

  •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印光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ldquo;我灭度后,敕(ch&igrave;告诫,嘱咐)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

  • 卷三·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三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华雨义虎未遥石麟有托取支那之言论求东土之齿牙将续贯花务弘卷轴。委宛余编云释迦佛姓刹利字顿吉又为悉达阿弥陀佛是为普光功德山王波颇智光佛

  • 闻过斋集·吴海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

  •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彭晓

    道家著作。3卷。后蜀·彭晓撰。晓字秀川,自号真一子, 永康人。曾官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 受御赐紫金鱼袋。全书分为90章, 以应“阳九”之数; 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 独存于后, 以应“水一”之数。另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