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帝基肇造

辽道宗咸雍十年,以女直国和哩布为节度使。女直先出靺鞨氏,号勿吉,古肃慎氏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博绰部、曰恩彻亨部、曰佛甯部、曰哈沙、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随时犹存。至唐初,只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始附高丽,姓大氏。李勣破高丽,粟末靺鞨保东牟山,后为渤海,称王,传十馀世。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附高丽,尝以兵十五万助高丽拒唐太宗,败于安市。开元中入朝,置黑水府,拜都督,赐姓名李献诚。其后服属渤海,朝贡遂绝。五代时,辽灭渤海,而黑水靺鞨亦附之。其地有混同江,即黑龙江,又有长白山,所谓白山黑水是也。在江南者入辽籍,号熟女直;在江北者不入辽籍,号生女直。

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六十馀。兄阿库纳好佛,留高丽不肯从。独与弟博和哩俱。始居完颜部布尔罕之涯,博和哩居札兰。其后呼实默以哈斯罕归太祖,自言其祖兄弟三人相别而去。盖阿库纳之后。实图美、都古噜讷,博和哩之裔也。久之,其部人与他部相恶,谓始祖曰:“若能解此怨,我部有贤女,年六十未嫁,当以相配,仍为同部。”始祖为约和,部众悦服,因以其女归焉,并得其赀产。生二男:长乌噜,次斡鲁。一女,卓克索巴。自是遂为完颜部人。天会十四年,追谥景元皇帝,庙号始祖。皇统四年,号其藏曰光陵。五年,增谥懿宪。

子德帝嗣,讳乌噜。卒,葬熙陵。皇统五年,增谥渊穆玄德皇帝。

子安帝嗣,讳巴哈。卒,葬建陵。皇统五年,增谥和靖庆安皇帝。

子献祖嗣,讳绥赫。徙居海古勒水,耕种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人呼其地为额讷格尔,汉语“居室”也。自此,遂定居于按春水侧。卒,葬辉陵。皇统五年,增谥纯烈定昭皇帝。

子昭祖嗣,讳舒噜。始以条教为治,部人不悦,欲害之,叔父锡里库救之,得免。士众寝强,辽以特哩衮官之。因耀武至于青岭、白山,抚顺讨逆,所至克捷。卒,葬安陵。皇统五年,增谥武惠成襄皇帝。

是时,尚未有文字,无官府,年寿修短,莫得而考焉。

子景祖嗣,讳乌古鼐。辽圣宗太平元年辛酉岁生。自始祖至此六代矣。景祖始役属诸部,自白山页赫、图们、扎兰、托卜古伦之属,及五国之长皆听命。

时辽遣林牙赫噜将兵来索逃户,景祖恐其深入也,以计止之。已而,五国佛甯部节度使巴哩美叛辽,鹰路不通,辽人将讨之,来谕旨。景祖乃阳与为好,袭而擒之,献于辽主。得召见,燕赐加等,拜节度使。辽谓节度为太师,金人称都太师者自此始。因置官属,纪纲渐立。邻国以铁来售,厚价购之,乃修弓矢器械,兵势稍振。鄂敏水富察等部来附。辽道宗咸雍八年,五国穆延部苏页贝勒叛辽,景宗率众击败之。卒,年十四,葬定陵。皇统五年,增谥英烈惠桓皇帝。

第二子和哩布嗣,是为世祖。母唐古氏。兴宗重熙八年己卯岁生。至是始袭节度使。

大安七年和诺克。萨克达为乱,会诸军来攻,世祖率兵大击破之,各率其属来降。既而,博都哩各旧部咸来附。时沃勒部博诺结乌春,乌木罕举兵,复南昌擒之。未几,拉必、玛察侵掠牧马,乌凌阿部锡馨子颇克绰欢亦在其中,世祖克之,玛察遁去,遂擒拉必及颇克绰欢献之辽。已而,复索归。遂与罕都合兵攻破乌春等于实都,乌木罕弃城遁,进克其城。由是变弱为强,基业始大。

八年夏五月,世祖卒。年五十四。立十九年,葬永陵。皇统五年,增谥神武圣肃皇帝。

弟肃宗嗣,讳颇位淑。景祖第四子。辽重熙十一年壬午岁生。初为国相,尽心匡辅,备知辽国政事、人情,凡有辽事,一切委之。世祖时,叔父伯赫有异志,诱诸部为乱,从征有功。袭位后,玛察尚据哲克依水未服,率兵讨诛之,献馘于辽。明年,复遣兵伐尼玛哈诸部,皆平之。

十年八月,肃宗卒,葬泰陵。天会十五年,追谥穆宪皇帝。皇统五年,增谥明睿。

弟穆宗嗣,讳英格,字额鲁温。景祖第五子。辽重熙二十一年癸巳岁生。肃宗时,擒玛察,辽命为详衮。至是,袭节度使。以兄和卓子萨哈为国相。

寿隆二年,锡馨水赫舍哩部阿苏、穆都哩阻兵为难。穆宗自将伐阿苏,萨哈以偏师攻通恩城,拔之。阿苏初闻来伐,往诉于辽。遂留和卓守阿苏城,穆宗乃还。会赫舍哩部阿勒班及舒噜阻五国鹰路,执辽使者,辽诏穆宗讨之,攻克其城,出辽使归之。未几,乌库哩部埒克、卓多与苏伯水乌库哩达萨塔并起兵叛命,命萨哈为都统,希卜苏、威泰副之,讨平诸叛,抚甯各部如旧时。

六年和卓尚守阿苏城,穆都哩来降。阿苏在辽。辽使来罢兵,穆宗以计阻之,辽使走归遂克其城。

天祚帝乾统二年冬十月,萧哈里叛辽,亡入阿克占部,遣其族人额特埒来结和,穆宗执之送于辽。募兵,得甲千余。女直甲兵之数始见于此。前此,盖未尝满千也。次混同水,会辽兵数千攻哈里,弗克。穆宗请辽退师,命太祖策马突战,流矢中哈里首,坠马,擒杀之,献俘于辽。自此知辽兵之易与也。遂朝辽主于渔所,授以使相,赐予加等。

三年冬十月,穆宗卒。年五十一,葬献陵。皇统五年,增谥章顺孝平皇帝。

兄子康宗嗣,讳乌雅舒,字摩囉完。世祖长子也。辽清甯七年辛丑岁生。五年,康宗袭节度使。高丽使来议事,使者至高丽,拒不纳。语详高丽事中。命威泰等伐苏伯水齐沃赫,克之,进拔欢塔城,乃止。立十一年,卒,年五十三,葬乔陵。皇统五年,增谥献敏恭皇帝。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三 熙寧七年(乙卯,1075)·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五·李心传
  卷十八·杨士奇
  卷之三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纪昀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附录四篇·欧阳昱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司马迁
  吴麟征传·张廷玉
  唐纪二十九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雍正
  卷五十三·佚名
  猩、敞知盗分贓案·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恕可·唐圭璋

      恕可字行之,固始人。以荫补官。咸淳十年中铨试,授迪攻郎泗州虹县主簿。至元二十七年(1290)为西湖书院山长。年六十八,以吴县致仕,自号宛委居士。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卒,年八十二。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乐府补题、词综卷二

  • 卷二十九·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九嘉善曹庭栋撰方泉集周文璞字晋僊一字野斋谷阳人其毋祷于狼山而生少聪慧以能诗称宁宗时仕为内府守藏史旋以事去官卜居于吴之鳯山山有方泉尝作赋云惟此山之嵚﨑兮有泉出而方洼吾命濡滞于此

  • 卷之十九·佚名

    英宗睿皇帝神主诣庙享祀○遣内官祭司户之神○祭历代帝王陵寝遣太常寺乐舞生赍香祝付所在有司行礼○丁未狭西洮州卫大崇教寺番僧叁竹藏卜岷州卫剌答等簇番僧领占藏卜赏哈等簇番僧人癿丹端竹等各贡马及方物赐衣服彩叚等

  •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二七○ 谕内阁杨昌霖在四库全书馆编校实心着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佚名

    二七○ 谕内阁杨昌霖在四库全书馆编校实心着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四十年五月二十四日乾隆四十年五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杨昌霖因在四库全书馆纂校书籍,是以钦赐进士,准其一体殿试。昨新进士引见,该员甲第在后,而江苏省馆

  • 澄斋日记 光绪卅四年戊申·恽毓鼎

    戊申三十四年,澄斋四十六岁,夫人董氏三十五岁,长儿宝惠二十四岁,儿妇曹氏二十四岁,次儿宝襄十四岁,三儿宝纶十二岁,四儿宝仪十二岁,五儿宝震五岁,六儿宝润三岁,七儿宝宪三岁,长女宝娴二十岁,婿翁之铨二十一岁,次女丙十三岁,三女恩十

  • 李元护传·魏收

    李元护,辽东襄平人。八世祖李胤,晋朝司徒、广陆侯。李胤子李顺、李..及孙子李沉、李志,都是很有名的官员。李沉孙子李根,任慕容宝政权的中监。李根儿子李后智等随慕容德南渡黄河,定居青州,几代没有名位,三齐豪门大多轻视他。

  •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建官宋徽宗宣和中殿中侍御史许景衡上奏曰臣仰惟神考肇新官制凡省台寺监之官无有小大闲剧皆极一时之选比年以来其选寖

  • 卷八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下 朱批石礼哈奏摺 雍正四年正月十七日署理贵州廵抚印务威宁总兵官【臣】石礼哈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四年正月十五日云南廵抚管理云贵总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二十八恩赉四【加恩耆旧二】五月初十日丙戌车驾幸热河原任尚书宋荦徐潮王鸿绪许汝霖徐元正等跪送道左辞归田里上止辇慰谕特赐宋荦御制诗一章以宠其行是日原任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少师宋荦吏部

  • 七法第六·管仲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也。

  • 散不足第二十九·桓宽

    【题解】在本篇中,贤良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庶民百姓到官府豪家,分为八个纲领,并列举了三十二项事实,说明由于豪华奢侈产生了很多方面的社会&ldquo;弊病&rdquo;,贤良借题发挥,以论奢侈、节俭为名,目的是欲行复古之实。大夫

  •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神会

    [唐]神会(一)问:本有今无偈,其义云何?答曰:据涅槃经义,本有者,本有佛性(胡适本有今无者三字,可从。),今无佛性。问:即言本有佛性,何故复言今无佛性?答:今言无佛性者,为被烦恼盖覆不见,所以言无。本无今有者,本无者,本无烦恼,今有者,今日具有

  •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佚名

        不载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涅槃后迦叶阿难于摩竭国僧伽尸城北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先礼佛已  礼法众僧  各受集法  此诸法典  除去五盖  一心听受  说所聚法  如阿难说  当共信乐  是阿难

  • 普灯录总目录卷上·雷庵正受

    普灯录总目录卷上 一之卷   六代祖师 初祖菩提达磨大士 二祖慧可大士 三祖僧璨大士 四祖道信大士 五祖弘忍大士 六祖慧能大士   曹溪分派宗师 吉州青原弘济行思禅师 潭州南岳大慧怀让禅师 南岳石头无

  • 伏狮祗园禅师语录卷之上·祇园行刚

    嗣法门人 授远超宿超朗超珂超见超振超琛 同编书记超内录升座丁亥年三月望日梅溪众檀护缁素等请师开法师云山僧昨到梅溪省觐古南法叔大和尚寓此董庵檀护坚请上堂山僧再三固辞甚不得意升于此座遂拈香毕复云妙道无方所

  • 戎幕闲谈·韦绚

    轶事小说集。唐韦绚撰。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此书是韦绚在文宗大和中为李德裕从事时,记录李德裕的一些日常言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是韦绚做西川巡官时,记李文饶所谈。李德裕字文饶,曾于大和四年至

  • 一切善见律注·佚名

    南传巴利《律藏》之注释书。觉音(Buddhaghosa)释。据锡兰所传,西元前250年左右,阿育王于华氏城结集三藏后,派遣传教师入边境各国。其时,阿育王子摩哂陀被遣至师子国(即今日之斯里兰卡)。摩哂陀入师子国时,尝携入三藏及其注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