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贼盗律

【六门】律条九并疏式敕条五

以物置人孔窍恐迫人使畏惧致死伤

造畜蛊毒毒药药人厌魅呪诅

杀人移乡

残害死尸蕃客死许烧葬穿地得死人不埋及因熏狐狸烧棺椁

造祆书祆言

夜入人家

以物置人孔窍恐迫人使畏惧致死伤

诸以物置人耳鼻及孔窍中有所妨者杖八十其故屏去人服用饮食之物以故杀伤人者各以斗杀伤论若恐迫人使畏惧致死伤者各随其状以故斗戏杀伤论

【疏】诸以物置人耳鼻及孔窍中有所妨者杖八十其故屏去人服用饮食之物以故杀伤人者各以斗杀伤论【议曰】耳鼻孔窍皆为要所辄以他物置中有所妨者杖八十本条殴罪重者依殴法殴未有罪者亦不科其屏去人服用饮食之物谓寒月屏去人衣服或登高乘马私去梯辔或饥渴之人屏去饮食之类以屏去之故及置物于人孔窍之中而杀伤人者各以斗杀伤论若杀凡人或伤尊长应死或于卑幼及贱人虽杀不合偿命及伤尊卑贵贱各有等差须依斗律从本犯科断故云各以斗杀伤论

又云若恐迫人使畏惧致死伤者各随其状以故斗戏杀伤论【议曰】若恐迫人者谓恐动逼迫使人畏惧而有

死伤者若履危险临水岸故相恐迫使人坠陷而致死伤者依故杀伤法若因斗恐迫而致死伤者依斗杀伤法或因戏恐迫使人畏惧致死伤者以戏杀伤论若有如此之类各随其状依故斗戏杀伤法科罪

造畜蛊毒毒药药人厌魅呪诅

诸造畜蛊毒谓造合成蛊堪以害人者及教令者绞造畜者同居家口虽不知情若里正坊正村正亦同知而不糺者皆流三千里造畜者虽会赦并同居家口及教令人亦流三千里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无家口同流者放免即以蛊毒毒同居者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孙不知造蛊情者不坐【疏】诸造畜蛊毒注云谓造合成蛊堪以害人者又云及教令者绞造畜者同居家口虽不知情若里正注云坊正村正亦同又云知而不糺者皆流三千里【议曰】蛊有多种罕能究悉事关左道不可备知或集合诸蛊置于一器之内久而相食诸虫皆尽若虵在即为虵蛊之类造谓自造畜谓传畜可以毒害于人故注云谓造合成蛊堪以害人者若自造若传畜猫鬼之类及教令人并合绞罪若同谋而造律不言皆即有首从其所造及畜者同居家口不限籍之同异虽不知情若里正坊正村正知而不糺者皆流三千里

【问曰】律文唯言里正坊正村正等罪不言州县知情之法若州县官司知而不糺复合何罪

【答曰】里正之等亲管百姓既同里闬多相谙委州县去人稍远管户又多是故律文遂无节制若知而不糺依斗讼律监临之官知所部有犯法不举劾者减罪人罪三等糺弹之官唯减二等

又云造畜者虽会赦并同居家口及教令人亦流三千里注云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无家口同流者放免又云即以蛊毒毒同居者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孙不知造蛊情者不坐【议曰】造畜蛊毒之人虽会大赦并同居家口及教令人亦流三千里注云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无家口同流者放免据此老幼及笃疾身自犯罪犹尚免流今以同居共活有同流家口亦配无同居家口共去其老小及疾不能自在故从放免即造畜蛊毒之人以

蛊毒毒同居者其被毒之人及父母妻妾子孙不知造蛊毒情者并免流罪

【问曰】被毒之人父母不知情者放免假有亲兄弟大房造蛊以毒小房既同父母未知父母合免以否

【答曰】蛊毒家口会赦犹流恐其涉于知情所以例不听住若以蛊毒毒同居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孙不知情者不坐虽复兄弟相毒终是被毒之人父母既无不免之制不知情者合原

【又问】老小笃疾无家口同流者放免其家总无良口唯有部曲若有奴婢一人得为有同流家口老小笃疾仍配以否

【答曰】部曲既许转事奴婢比之资财诸条多不同良人即非同流家口之例

【又问】依律犯罪未发自首合原造畜蛊毒之家良贱一人先首事既首讫得免罪以否

【答曰】犯罪首免本许自新蛊毒已成自新难雪比之会赦仍并从流

诸以毒药药人及卖者绞谓堪以杀人者虽毒药可以疗病买者将毒人卖者不知情不坐即卖买而未用者流二千里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

【疏】诸以毒药药人及卖者绞注云谓堪以杀人者虽毒药可以疗病买者将毒人卖者不知情不坐又云即卖买而未用者流二千里【议曰】凡以毒药药人谓以鸩毒冶葛乌头附子之类堪以杀人者将用药人及卖者知情并合科绞注云谓堪以杀人者虽毒药可以疗病买者将以毒人卖者不知毒人之情卖者不坐即买卖而未用者谓买毒药拟将杀人卖者知其本意而未用者流二千里

【问曰】毒药药人合绞其有尊卑长幼贵贱得罪并依律以否

【答曰】律条简要止为凡人生文其有尊卑贵贱例从轻重相举若犯尊长及贵者各依谋杀法如其施于卑贱

亦准谋杀已杀论如其药而不死者亦同谋杀已伤之法又云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注云盗而食者不坐【议曰】脯肉有毒谓曾经人食为脯肉所病者有余速即焚之恐人更食须絶根本违者杖九十其知前人食已得病故将更与人食或将出卖以故令人病者合徒一年因而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谓有余不速焚之虽不与人其人自食因即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征铜入死家注云盗而食者不坐谓人窃盗而食之以致死伤者脯肉主不坐仍科不速焚之罪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至死依故杀法

诸有所憎恶而造厌魅及造符书呪诅欲以杀人者各以谋杀论减二等于周亲尊长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各不减以故致死者各依本杀法欲以疾苦人者又减二等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者各不减即于祖父母父母及主直求爱媚而厌呪者流二千里若涉乘舆者皆斩【疏】诸有所憎恶而造厌魅及造符书呪诅欲以杀人者各以谋杀论减二等注云于周亲尊长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各不减【议曰】有所憎嫌前人而造厌魅厌事多方罕能详悉或图画形像或刻作人身刺心钉眼系手缚足如此厌胜事非一绪魅者或假托鬼神或妄行左道之类或呪或诅欲以杀人者各以谋杀论减二等若于周亲尊长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各不减依上条皆合斩罪

又云以故致死者各依本杀法欲以疾苦人者又减二等注云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者各不减【议曰】以故致死者谓以厌魅符书呪诅之故但因一事致死者不依减二等各从本杀法欲以疾苦人者谓厌魅符书呪诅不欲令死惟欲前人病疾苦痛者又减二等称又减者谓大功以下亲及凡人非外祖父母谋杀得减二等者谓从谋杀上总减四等注云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者各不减即是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唯减二等其祖父母父母以下虽复欲令疾苦亦同

谋杀之法皆斩不同减例

【问曰】呪诅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欲令疾苦未知合入十恶以否

【答曰】疾苦之法同于殴伤谋殴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不入十恶如其已疾苦理同殴法便当不睦之条

又云即于祖父母父母及主直求爱媚而厌呪者流二千里若涉乘舆者皆斩【议曰】子孙于祖父母父母及部曲奴婢于主造厌呪符书直求爱媚者流二千里若涉乘舆者罪无首从皆合处斩直求爱媚便得极刑重于盗服御之物准例亦入十恶

杀人移乡

诸杀人应死会赦免者移乡千里外其工乐杂户及官户奴并太常音声人虽移乡各从本色部曲及奴出卖及转配事千里外人若群党共杀止移下手者及头首之人若死家无周以上亲或先相去千里外即习天文业已成若妇人有犯及杀他人部曲奴婢并不在移限部曲奴婢自相杀者亦同违者徒二年

【疏】诸杀人应死会赦免者移乡千里外其工乐杂户及官户奴并太常音声人虽移乡各从本色注云部曲及奴出卖及转配事千里外人【议曰】杀人应死而会赦免罪而死家有周以上亲者移乡千里外为户其有特敕免死者亦依会赦例移乡工乐及官户奴并谓下属县贯其杂户若太常音声人有县贯仍各于本司上下不从州县赋役者此等杀人会赦虽合移乡各从本色谓移乡避雠并从本色驱使注云部曲及奴出卖谓私奴出卖部曲将转事人各于千里之外

又云若群党共杀止移下手者及头首之人若死家无周以上亲或先相去千里外即习天文业已成若妇人有犯及杀他人部曲奴婢并不在移限注云部曲奴婢自相杀者亦同又云违者徒二年【议曰】群党共杀谓谋杀造意合斩从而加功者绞同谋共斗以下手重者为重罪亦合处绞律故云止移下手及头首之人谓虽不下手发意元谋或以威力使人杀者并合移乡虽有从而加功准律合死既不下手共杀者即不移乡若死家无周以上亲或先相去千里外即习天文谓天文观生天文生以上业已成者若妇人有犯谓无常居随夫所在及杀他人部曲奴婢此等并不在移乡避雠之限注云部曲奴婢自相杀者亦同谓亦不在移乡之例此以上应移而不移不应移而移违者各徒二年

残害死尸

蕃客死许烧葬穿地得死人不埋及因熏狐狸烧棺椁

诸残害死尸谓焚烧支解之类及弃尸水中者各减斗杀罪一等缌麻以上尊长不减弃而不失及髠发若伤者各又减一等即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者各不减皆谓意在于恶者

【疏】诸残害死尸注云谓焚烧支解之类又云及弃尸水中者各减斗杀罪一等注云缌麻以上尊长不减【议曰】残害死尸谓支解形骸割絶骨体及焚烧之类及弃尸水中者各减斗杀罪一等谓合死者死上减一等应流者流上减一等之类注云缌麻以上尊长不减谓残害及弃尸水中各依斗杀合斩不在减例

又云弃而不失及髠发若伤者各又减一等即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者各不减注云皆谓意在于恶者【议曰】弃尸水中还得不失髠发谓髠去其发伤谓故伤其尸伤无大小但非支解之类各又减一等谓凡人并减斗杀罪二等缌麻以上尊长唯减一等大功以上尊长及小功尊属仍入不睦即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者各不减并同斗杀之罪子孙合入恶逆决不待时注云皆谓意在于恶者谓从残害以下并为意在于恶如无恶心谓若愿自焚尸或遗言水葬及远道尸柩将骨还乡之类并不坐

【准】主客式诸蕃客及使蕃人宿卫子弟欲依乡法烧葬者听缘葬所须亦官给

【准】建隆三年三月十二日敕京城外及诸处近日多有焚烧尸柩者宜令令后止絶若是远路归葬及僧尼蕃人之类听许焚烧

诸穿地得死人不更埋及于冢墓熏狐狸而烧棺椁者徒二年烧尸者徒三年缌麻以上尊长各递加一等卑幼各依凡

人递减一等若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坟冢熏狐狸者徒二年烧棺椁者流三千里烧尸者绞

【疏】诸穿地得死人不更埋及于冢墓熏狐狸而烧棺椁者徒二年烧尸者徒三年缌麻以上尊长各递加一等卑幼各依凡人递减一等【议曰】因穿地而得死人其尸不限新旧不即掩埋令其曝露或于他人冢墓而熏狐狸之类因烧棺椁者各徒二年谓唯烧棺椁火不到尸其烧棺椁者缌麻以上尊长从徒二年上递加一等至周亲尊长流二千五百里其卑幼各依凡人递减一等缌麻于二年上减一等徒一年半小功一年大功杖一百周亲杖九十若穿地得死人可识知是缌麻以上尊长而不更埋亦从徒二年上递加一等卑幼亦从徒二年上递减一等各准烧棺椁之法其烧尸者徒三年缌麻以上尊长各递加一等谓从徒三年上递加一等烧大功尊长尸流三千里虽周亲尊长罪亦不加其卑幼各递减一等谓缌麻卑幼减凡人一等徒二年半递至周亲卑幼犹徒一年

【问曰】下条发冢者加役流注云招魂而葬亦是此文烧尸者徒三年未知招魂而葬亦同以否

【答曰】准律招魂而葬发冢者与有尸同罪律有烧棺椁之文复着烧尸之罪招魂而葬棺内无尸止得从烧棺椁之法不可同烧尸之罪

又云若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坟冢熏狐狸者徒二年烧棺椁者流三千里烧尸者绞【议曰】称子孙于祖父母父母者曾高亦同部曲奴婢于随身客女亦同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冢墓熏狐狸者徒二年若烧棺椁者流三千里烧尸者绞

造祆书祆言

诸造祆书及祆言者绞造谓自造休咎及鬼神之言妄说吉凶涉于不顺者传用以惑众者亦如之传谓传言用谓用书其不满众者流三千里言理无害者杖一百即私有祆书虽不行用徒二年言理无害者杖六十

【疏】诸造祆书及祆言者绞注云造谓自造体咎及鬼神之言妄说吉凶涉于不顺者【议曰】造祆书及祆言谓构成怪力之书诈为鬼神之语休谓妄说他人及己身

有休征咎谓妄言国家有咎恶观天画地诡说灾祥妄陈吉凶并涉于不顺者绞

又云传用以惑众者亦如之注云传谓传言用谓用书又云其不满众者流三千里言理无害者杖一百即私有祆书虽不行用徒二年言理无害者杖六十【议曰】传用以惑众者谓非自造传用祆言祆书以惑众三人以上亦得绞罪注云传谓传言用谓用书其不满众者谓被传惑者不满三人若是同居不入众人之限此外一人以上虽不满众合流三千里其言理无害者谓祆书祆言虽说变异无损于时谓若预言水旱之类合杖一百即私有祆书谓前人旧作私裏相传非己所制虽不行用仍徒二年其祆书言理无害于时者杖六十

【准】唐开元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敕蠹政之深左道为甚所以先王设教犯者必诛去其害群盖非获已自今以后辄有托称佛法因肆祆言妄谈休咎专行诳惑诸如此类法实难容宜令所在长官严加捉搦仍委御史台及本道采访使糺察如有此色推勘得实必无冤滥者其头首宜令集众先决一百自余徒侣等各决六十然后録奏其所由州县长官及专知官不能觉察者亦具名闻奏【准】唐天成二年六月七日敕节文或僧俗不辩或男女混居合党连群夜聚明散托宣传于法会潜恣纵于淫风若不去除实为弊恶此后委所在州府县镇及地界所由巡司节级严加壁刺有此色之人便仰收捉勘寻据关连徒党并决重杖处死

【准】周显德五年七月七日敕条今后捉获此色人其头首及徒党中豪强者并决杀余者减等科罪如是情涉不顺者准前敕处分其有祆书者所在焚烧

夜入人家

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若知非侵犯而杀伤者减斗杀伤二等其已就拘执而杀伤者各以斗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

【疏】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若知非侵犯而杀伤者减斗杀伤二等【议曰】夜无故入人家依刻漏法昼漏尽为夜夜漏尽为昼谓夜无事故

辄入人家笞四十家者谓当家宅院之内登于入时被主人格杀之者勿论若知非侵犯谓知其述误或因醉乱及老小疾患并及妇人不能侵犯而杀伤者减斗杀伤二等若杀他人奴婢合徒三年得减二等徒二年之类

【问曰】外人来奸主人旧已知委夜入而杀亦得勿论已否

【答曰】律开听杀之文本防侵犯之辈设令旧知奸秽终是法所不容但夜入人家理或难辩纵令知犯亦为罪人若其杀即加罪便恐长其侵暴登时许杀理用无疑况文称知非侵犯而杀伤者减斗杀伤二等即明知是侵犯而杀自然依律勿论

又云其已就拘执而杀伤者各以斗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议曰】已就拘执谓夜入人家已被擒获狗留执缚无能相拒本罪虽重不合杀伤主人若有杀伤各依斗法科罪至死者加役流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司马迁
  ●卷第一·胡三省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今献备遗卷二十四·项笃寿
  第一○六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一一三○四-一五·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一二九 管四库全书刊刻等事务金简奏酌办活字书版并呈套板样式折·佚名
  ●海角续编·陆筠
  卷四·张廷玉
  穆亮传·李延寿
  姚思廉传·刘昫
  陈济传·张廷玉
  唐纪三十五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上至德元载(丙申、756)·司马光
  钱方轼·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洪瑹·唐圭璋

      瑹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有词一卷。   月华清   春夜对月   花影摇春,虫声吟暮,九霄云幕初卷。谁驾冰蟾,拥出桂轮天半。素魄映、青琐窗前,皓彩散、画阑干畔。凝眄。见金波滉漾,分辉鹊殿。   况是风柔夜暖。正燕

  • 马瑊·唐圭璋

      瑊字中玉,合肥人。   玉楼春   来时吴会犹残暑。   去日武林春已暮。   欲知遗爱感人深,   洒泪多于江上雨。   欢情未举眉先聚。   别酒多斟君莫诉。   从今宁忍看西湖,   抬眼尽成肠断处。

  • 列传第二十四·刘昫

    ○刘洎 马周 崔仁师 孙湜 湜弟液 液子论 液弟涤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遂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十五年,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九月丁未朔直徽猷阁主管临安府洞霄宫李谟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应副岳飞大军钱粮先是转运副使曾纾除司农少卿而殿中侍御史张致远论纾媚附中人自绝清议遂罢去乃改命谟纾以八月己亥除少农壬寅别与差遣

  • 元统元年进士录跋·佚名

    钱大昕此元统元年进士录,录前当有读卷、监试、执事诸臣衔,今惟存监膳、供给、□造、公服数人,余皆失之。是年岁在癸酉,以十月改元,故列传或书至顺四年,其实一也。元自延佑设科,赐进士五十有六人,嗣后递有增广,无及百人之额者。

  • 卷之九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纪昀

    列传唐 【二十七】○唐二十七刘幽求 锺绍京 崔日用 【日知】 王琚王毛仲 【陈元礼】刘幽求锺绍京崔日用王琚王毛仲△刘幽求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厯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二张而不

  • 四十四、译小说的开始·包天笑

      外国小说的输入中国,以我所见,则在前清同治年间,其时上海的申报上,时常见一二有译载似小说的纪事。如“巴沙官故事”等,乃纪载一艘帆船失事,有一船员匿在酒桶中,飘流海面,卒乃遇救事。其它亦常有数短篇,不复能记

  • 李弼传·令狐德棻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他的六世祖李根,曾任慕容垂的黄门侍郎。祖父李贵丑,曾任平州刺史。父亲李永,任太中大夫,赠授凉州刺史。李弼从小就有远大抱负,体力超过一般人。当时魏国皇室祸乱死丧,李弼对亲近之人说:“大丈夫生在世

  • 卷三·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諡纪彚编卷三明 郭良翰 撰諡法下神 皇 帝 王 公 侯 君 圣 贤 玄 太高 世 尧 舜 汤 商 周 桀 纣 魏 戴丁 祁 胡 夷 长 远 坚 耆 尊 考 肇德 钦 翼 齐 容 慧 知 

  • 朱吟江·佚名

    朱吟江先生小传朱先生名得传号吟江江苏嘉定人先世业儒乐善好施与洪杨乱后家道中落其尊人檀甫公始改习贾然上念两世好善之德下顾一身失学之悲慨然有建庄设学之志不幸逝世所愿未遂先生幼年孤露就商沪滨待人接物一本谦和

  • 卷四十三·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三玉藻第十三之三凡侍於君绅垂足如履齐颐溜垂拱视下而听上视带以及袷听乡任左【齐音咨本又作斋颐以支反溜力救反袷居业反乡许亮反】正义郑氏康成

  • 卷二百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九十一设官分职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増损而大抵皆防隋故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其辨

  • 卷二·黄中松

    <经部,诗类,诗疑辨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疑辨证卷二 上海黄中松撰 邶鄘卫 郑谱谓康叔止有卫子孙幷彼二国汉志谓康叔初封尽有邶鄘卫之地孔氏以後诸儒多从谱惟朱孟章【曰地理志云武王崩三监叛周公尽以其地封康叔迁邶鄘之

  • 梵网合注卷第五·智旭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注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 (戊)二明四十八轻戒三。初总标。二别释。三总结。 (己)今初佛告诸菩萨言。已说十波罗提木叉竟。四十八轻今当说。初句结前。次句示后也。 (己)二别释四十

  • 卷第二十九·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九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见犍度第八意止 欲 想 缘智 见 偈品在后意止跋渠第一四意止。身身观意止。痛心法法观意止。若修身身观意止彼修痛耶。设修痛彼修身耶。若修身

  • 南北书派论·阮元

    书法评论,一篇。清代学者、书画家阮元撰。阮元,字伯元、良伯、梁伯,号芸台、揅经老人、怡性老人,雷唐盫主。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工书,其所书隶书郁勃飞动,醇雅清

  • 天隐子·司马承祯

    唐司马承祯撰。一卷。阐述道家养生术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分《神 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 《神解》等篇。该书着重阐述人如何长生成仙的问题。 《神仙》曰:“人生时禀得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