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卷五
与戴少望
婺女留宿,龙窟卧病,与凡航川舆陆者,无往而非进学之地。......起居饮息,酬酢接对,辞气、容貌、颜色之间,当有日明日充之功,如木之日茂,如川之日增,乃为善学。
戕贼陷溺之余,此心之存者,时时发见,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充养之功不继,而乍明乍灭,乍流乍窒,则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者,何时而可复耶?
与吕子约
自下升高,积小之大,纵令不跌不止,犹当次第而进,便欲无过,夫岂易有?
然开端发足,不可不谨,养正涉邪,则当早辨。
与舒西美
事业固无穷尽,然先古圣贤未尝艰难其途径,支离其门户。夫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曰:「途之人皆可为禹。」曰:「人皆可为尧舜。」曰:「人有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人孰无心?道不外索,患在戕贼之耳,放失之耳。古人教人不过存心、养心、求放心。此心之良,人所固有,人惟不知保养而反戕贼放失之耳。苟知其如此,而防闲其戕贼放失之端,日夕保养灌溉,使之畅茂条达,如手足之捍头面,则岂有艰难支离之事?今曰向学,而又艰难支离,迟回不进则是未知其心,未知其戕贼放失,未知所以保养灌溉。此乃为学之门,进德之地。
元英春间相聚,始初亦间关,既而感发端的。临别时曾略箴其自喜过当。既过暨阳,便悔所以箴之者适以病之。今不闻其进,其原皆起于此。
与高应朝
学无二事,无二道,根本苟立,保养不替,自然日新。所谓可久可大者,不出简易而已。
大抵学者各依其资质闻见,病状虽复多端,要为戕贼其本心则一而已。
苟有根本,自能不懈怠不倦。与同志切磋,亦何患不进学。
与杨敬仲
为仁由己,圣人不我欺也。直使存养至于无间,亦分内事耳。然懈怠纵驰,人之通患。旧习乘之,捷于影响。漫游是好,傲虐是作,游逸淫乐之戒,大禹、伯益犹进于舜;盘盂几杖之铭,成汤犹赖之;夫子七十而从心。吾曹学者,省察之功其可已乎?
若茫然而无主,泛然而无归,则将有颠顿狼狈之患,圣贤乐地尚安得而乎?
与舒元宾
此事何必他求?此心之良,本非外烁,但夫斧斤之伐,牛羊之牧,则当日以茂畅。
此事不借资于人,人亦无着力处。圣贤垂训、师友切磋,但助鞭策耳。
与徐子宜
最大害事,名为讲学,其实乃物欲之大者。所谓邪说诬民,充塞仁义。质之懿者,乃使之困心疲力,而小人乃以济恶行私。......然近来讲学,大率病此。
与赵子直
大抵不知节目名数之详,鲜有不为其所欺者
世儒耻及簿书,独不思伯禹作贡成赋,周公制国用,孔子会计当,《洪范》八政首食货,孟子言王政亦先制民产、正经界,果皆可耻乎?
与辛幼安
古人未尝不言宽。宽也者,君子之德也。
君子固欲人之善,而天下不能无不善者以害吾之善;固欲人之仁,而天下不能无不仁者以害吾之仁。有不仁不善为吾之害,而不有以禁之、治之、去之,则善者不可以伸,仁者不可以遂。是其去不仁,乃所以为仁,去不善乃所以为善也
夫五刑五用,古岂乐施于人哉?天讨有罪,不得不然耳。
「罪疑惟轻」,罪而有疑,固宜惟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谓罪疑者也。使其不经甚明而无疑,则天讨所不容释,岂可失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使在趋走使令之间,簿书期会之际,偶有过误,宥之可也。若其贪黩奸宄出于其心,而至于伤民蠹国,则何以宥为?
猜你喜欢 卷九·杨简 提要·戴溪 卷六十五·胡广 卷五·范处义 卷二十六·乾隆 诗故卷八·朱谋玮 卷六·何楷 卷五·乾隆 卷七·朱申 分别业报略经全文·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八·圆悟克勤 初抵缅京向欢迎群众致词·太虚 卷二十九·佚名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印光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