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牟子理惑论》

                            ——寄周叔迦先生

叔迦先生:

前承先生赏饭,因事不能到,想能蒙先生原谅。

今日细读大作《牟子丛残》,佩服之至。梁任公先生的“辨伪”,未免太粗心,殊为贤者之累。如云此书“一望而知为两晋六朝乡曲人不善属文者所作”,这真是冤枉之至了以理惑论》文字甚明畅谨严,时时作有韵之文,也都没有俗气。此书在汉魏之间可算是好文字。任公大概先存伪书之见,不肯细读耳。先生考得交州牧为朱符, 因证明原序中“牧弟豫章太守为答融所杀’飞p是朱隽之子朱皓,这是一大发现。任公不曾细考,遂以为文义不相属。至于原序是谁所作,先生断为苍梧太守抗作,似不然。原序是牟子自述,似不用疑。鄙意以为原书旧题大概是俺梧牟子博传》,而后人误加“太守”二字。先生驳任公的几点,我皆赞同。只有第二点或有可讨论之处。王度说汉魏皆禁汉人不得出家,此语不应无所据。鄙意以为《理惑论》中所说“沙门”,皆不曾明说是中国人。所说“被赤布,日一食”,固像印度人;而“取贱卖贵,专行诈给”,必是指印度商人。大概南方海道来的“沙门”,不限于受戒的僧侣;而“好酒浆,畜妻子,取贱卖贵”的印度商人,在中国人看来,也都叫做“沙门”;而不知这种人虽皈依佛教,却和那些“日一食,闭六情”的和尚大不相同。

或者极南方的中国人先有出家做抄门的,而王度所说只指北中国而言。

此意不知有可取否,乞指教。

胡适二十·三·二十六叔迪先生:

前读大着《牟子丛残》,曾寄一书,略表敬意。今天读《三国志》,又替先生寻得一证,不敢不奉告。

先生说交州刺史朱符是朱隽之子,或是他的侄子。此说根据有三:

一、《后汉书·陶谦传》:乍融杀豫章太守朱皓。

二、又《朱隽传》:子皓,官至豫章太守。

三、《吴志·士坚传》: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

先生综合此三事,用来解释牟子自序中“牧弟为像章太守,为中郎将窄融所杀” 一语,断定交州牧为未符,于是这一篇自序传遂成为有历史可证的文字。此序有了历史的证实,于是全部《理惑论》也成为可信的史料了。

此事关键在于两点:一席子时的州牧是否采符,二、朱符是否朱隽的子任。今天我读《吴志·薛综传》,见薛综上孙权疏,叙交州民俗史事最详,记后汉末年交州之乱尤详,其中云:

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更,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解。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都,符走入海,流离丧亡。

此刘彦即是牟子自序中州牧“遣骑都尉刘彦将兵赴之”的刘彦,可证当时州牧为朱符。

又未符是会稽人,朱隽正是会稽上虞人;我们虽不能确证他是朱隽的子侄,但似无可疑了。又《隽传》称朱皓“亦有才行”(《吴志·刘颖传》注引“献帝春秋’,许子将谓跷田,“朱文明(皓〕善惟诚以信人。”可见皓之为人);据薛综所记,朱符是个无才行的贪官,故《隽传》不载。

匆匆报告,乞赐教正。

胡适二十·五·七

顷草一书,意有未尽,又补一页。

《薛综传》 云: ‘沙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综是沛郡竹邑人。又《程秉传》云:“程秉,汝南南顿人也,逮事郑玄;后避乱交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又《士梁传》云:“缨(时为交趾太守)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临国袁徽与苟或书日‘咬趾士府君处大乱之下,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此皆可证牟子自序中 “灵帝崩后, 天下扰乱, 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威来在焉”的话。刘熙当即是作《释名》之北海刘熙,也是避乱交州的一位学者。此又可补前人所未考。

又《土经传》云:“曼兄弟并为列郡(士壹领合浦,士稍领九真,士武领海南),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鸣钟磐,备具威仪,拓荒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我焚烧香者,常有数十。”试想交趾的“胡人”是不是印度波斯的商人?这些夹毅焚香的胡人即是牟子所见的“剃头发,被赤布”“耽好酒浆,或畜妻子,取贱卖贵,专行诈给”的“沙叮’也。

又《刘德传》及裴注均记窄融杀未皓事。

《诸葛亮传》,“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裴往引《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交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耀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摇。”

猜你喜欢
  妄瑕第二十六·佚名
  杂学辨·朱熹
  第十五章 18·辜鸿铭
   八、论游览·林语堂
  卷八·赵汸
  天论第十七·荀况
  卷十一·李光坡
  卷八·乾隆
  五诰解卷四·杨简
  御盗第二十一 (原文佚)·商鞅
  卷十六·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五·欧阳竟无
  汉藏教理融会谈·太虚
  商主天子所问经·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九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四·丘逢甲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戊戌元旦试笔麟笔书春后,将铭绝世功。驰书谕殊域,草檄下群雄。沧海波全定,神州日再中。东西朔南暨,齐颂黑头公。·水仙花诗奉家君命作(二首)廿

  • 表第六 方镇三·欧阳修

    表格略

  • 纲目续麟卷十九·张自勋

    资治通鉴纲目卷之五十四【起丁夘尽己夘】考异【提要起丁夘下有唐哀帝天祐四年尽己夘下有晋王李存朂称唐天祐十六年梁贞明五年】分注起尽丁夘己卯下当从考异补唐哀帝至梁贞明二十四字【自此至五十九卷并阙补】○按纲目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一·佚名

    嘉靖二十五年五月丙辰朔遣医视周王朝堈疾从其请也○丁巳○陕西洮州地震○戊午○升太仆寺少卿蒋应奎为应天府府尹○己未○内苑先蚕坛进茧 发太仓银一万两于密云二万两并输怀来仓见贮京运米三万石于宣府以充军饷○庚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万历五年十一月癸丑朔以星变命四品以上京堂官自陈庶官听部院考察○以山西行都司掌印郭邦充参将分守阶文西固○升浙江副总兵王尚文佥书南京后军都督府事○改授中都留守司佥书祁民表为广东都司掌印○甲寅改太仆寺少卿杨

  • 一·沈从文

    一九二三的春天,北京的春雪还不消融,大街小巷各处皆黑泥白雪相对照,天空中有“一块瓦”风筝飘扬,我在北京西城所住的一个公寓里,认识了一个圆脸长眉大眼睛的女孩子。当我们把话谈到各人所生长的地方时,我告给她我

  • 卷六十一·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一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内侍上上仁宗论都知以下不可无名优加使额韩 琦臣伏闻寒暑顺则岁功成赏罚明则君柄重故王者兴化立政动法天道必功而议赏必罪

  • 卷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庆祝三【名山祝厘一】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各省督抚提鎭诸臣以皇上六旬正诞各就其地之名山胜境率所属大小文武臣僚耆老士庶建坛设醮庆祝万寿二月十一日廵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理军务都

  • 十 逻辑·林语堂

    再进而谈到中国人的逻辑问题,这问题是基于中国人对于真理之概念的。真理,据中国人的观念,是从不可以证定的,它只能暗示而已。庄子在二千年前,在他所著的《齐物论》里头早已指出人的知识的主观性:即使吾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

  • 卷六·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六    宋 袁燮 撰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自成汤至于盘庚又五迁矣亳邑商家之故都是时耿邑以河为患故盘庚复欲迁于亳焉民咨胥怨

  • 卷第二·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二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三不善根处第二三不善根者。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三不善根有何性。答曰。贪不善根者。欲界爱五种六识身。恚不善根者。恚有五种六识身。痴不善根者。欲界

  • 四念处卷第二·智顗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分章为三。大意。停心。念处。大意者。前性共缘只见生灭之理。发真断结乃至极果。犹是四枯拙度。今无生四圣谛即事而真。粗细等观皆如幻化。四荣巧度。大经云。声闻有苦有苦谛

  • 一贯别传卷二·吹万广真

    西蜀忠州聚云寺沙门 广真 着玄宗孟起王先生曰老子所贵道无为故其著书称微妙太史公谓其言至深远矣老子岂故创为异说以滋天下之惑必使人若其道而化哉亦见所独到处甚高故其言始不与世合夫天地人物始初果有乎诚无之也探

  • 裸颜·C. S.路易斯

    《裸颜》是一部以“死而重生”为主题的神话小说,全面反映了路易斯的救赎神学、宗教视野和艺术成就。北欧、肥腴月湾、爱琴海沿岸、尼罗河畔……凡是神话发达的地方都流传着一则类似的神话故事,虽然情节各依地理风貌和民

  • 陆先生道门科略·陆修静

    简称《道门科略》。《陆先生道门科略》是南朝梁代道教的科范著作。陆先生即陆修静。本书见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一卷。其中记载天师道流传的设靖立治统治道民之法。凡奉道之家须设靖室,用以祠神。凡道民皆编户著

  •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佚名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霄琅书琼文帝章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无上秘要》亦多引此经。经文假托由虚皇道君授云务子,云

  • 剪灯新话·瞿佑

    明代传奇体短篇文言小说集。4卷22篇。瞿佑著。作者在洪武十一年(1378)的自序中说,本书“凡四十卷”。现存明成化间刊本为4卷,明人高儒《百川书志》第六“史部·小史”著录为4卷,附录1卷。日本庆长、元和间有刊本。上海华

  • 甘露经陀罗尼咒·佚名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以此经中有‘取水一掬,咒之七遍,散于空中,其水一渧,变成十斛甘露。一切饿鬼,并得饮之,无有乏少,皆悉饱满。’故谓之施甘露真言,亦曰十甘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