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鹤鸣

--园林池沼为谁美

【原文】

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①皋(ga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②渚(zhao):水中的小块陆地。③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④择(tuo):落下的树叶。⑤它:别的,其他。(6)错:磨玉的石块。(7)彀:楮树。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鸣声四野都传遍。

鱼儿潜游在深渊,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种着高大的紫檀,树下落叶铺满地。

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白鹤鸣叫在深泽,鸣声响亮上云天。

鱼儿游到小清边,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种着高大的紫檀,树下长的是榕树。

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读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这批。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M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说,这玩意儿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无论怎么说,人造园林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出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的高尚动机,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玄”。即使有这样的东西,也应当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个交通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尚成问题,外扰内乱不问,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完全可以想见其难度和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这样一朵艺术之花,却原来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主观的动机和最终的结果总是相分离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九 既夕礼第十三·郑玄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第十一·晏婴
  丽泽论説集録卷十·吕祖谦
  卷四上·陈栎
  周书·毕命·佚名
  第四讲 气运·钱穆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佚名
  卷五十二·佚名
  卷十三·佚名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欧阳竟无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下·元来
  佛说三转法轮经·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佚名
  佛地经论卷第一·佚名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偰廉访玉立(世玉集)·顾嗣立

    玉立,字世玉,其先本回纥人,即今伟兀。伟兀称高昌,地则高昌,人则回鹘也。居偰辇河上,因以偰为氏焉。祖合剌普华,至元间,历官广东转运盐使,兼领诸蕃市舶,护饷遇剧贼欧钟等,战死,封高昌郡公,谥忠愍,改葬溧阳。父文质,官正议大夫、吉安路

  • 卷八·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八     元 方回 编 宴集类 昭明选诗则分公讌祖饯今以宴集合之 五言【十首】 宴散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将何

  • 第十三场·田汉

    [渔翁、渔婆同划船上。救王有才上船。翁婆哦,王有才!不是个好东西,把他捆起来。[王欲逃,渔翁持桨打介。渔翁 瞧,阮太公来了。[阮复成带朱贵划上。渔翁 太公,春姑娘找你呢!阮复成 我正要找她。渔翁 你我一同前去。(同下)

  •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五·兵·脱脱

        ◎兵   ○兵制   金兴,用兵如神,战胜功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原其成功之速,俗本鸷劲,人多沉雄,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加之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劳其筋骨以能

  • 卷八十九·志第五十六·柯劭忞

      ○礼九   △谥法   至元三年,追谥成吉思汗以下诸汗,是为上尊谥之始。三十一年,世祖崩。夏四月甲午,成宗即位,丙午,右丞相完泽及文武百官议上大行皇帝尊谥。壬寅,为坛于都城南七里。甲辰,遣司徒兀都带、平章政事不忽

  • ●卷二十·陶宗仪

      ◎纳音  六十甲子之有纳音,世人鲜知其理。尝观《笔谈》有曰:“六十甲子纳音,盖六十律旋相为宫也。”一律合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以气始于东方

  • 卷八工政·郑观应

    技艺今夫远取诸物以制器,尚象古圣王之所由利用而厚民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劝工之典,并列九经,乃后世概以工匠轻之,以舆隶概之,以片长薄技鄙数之。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无惑乎?器用朽窳,物业

  • 一一七一 军机大臣奏检阅骆愉扬州寓所书籍字画情形片·佚名

    一一七一 军机大臣奏检阅骆愉扬州寓所书籍字画情形片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前据两淮盐政征瑞咨送骆愉扬州寓所书籍字画前来,臣等详加检阅。书本俱系坊刻,诗赋时文并无不法字迹,其字画亦系平常不堪之物。相应奏明,交

  • 诸葛忠武书卷三·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绍汉时伟按全书首鼎立次绍统若谓纪实正名不妨并举然以愚考之武担即位改元不改汉陈震盟吴称汉不称蜀皇皇大典具有明文而陈寿闇私题为蜀志汉贼既淆名实俱混矣不知既云鼎立谁为绍统绍统分明便碍鼎立是故定

  •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晏婴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夫?”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趣驾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受觞再拜。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晏子对曰:“君之言过

  • 文王·胡宏

      胡子曰:文王之行王政,至善美也,孟子之言王道,更详约也。然不越制其田里,导之树畜,教之以孝悌忠信而已。自五霸之乱以至于今,田里之弊无穷,树畜之业不修,孝悌之行不着,忠信之风不立,治道日苟,刑罚日烦。非有超百世英才之君臣、

  • 卷七【起庄公元年尽十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七【起庄公元年尽十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唐孔颖达疏庄公【音义】【陆曰庄公名同桓公子母文姜諡法胜敌克乱曰庄】【疏】【正义曰鲁

  • 卷第二十八·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八   [宋碑]杭州灵隐山玄本禅师上堂。僧问。蚌含未剖时如何 师云。光从何来。僧问。临济入门便喝。德山入门便棒。未审此意如何 师云。天晴不肯去。问。如何是灵山境 师云

  • 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

    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宣律师感天侍传余曾见晋太常于宝撰搜神录述。晋故中牟令苏韶。有才识。感冥中卒。乃昼见形于其家。诸亲故知友闻之并同集。饮啖言笑不异于人。或有问者。中牟在生。多诸赋述。言出难寻。诸叙词

  • 全齐文·严可均

    《全齐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26卷,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部全齐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齐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词坛丛话·陈廷焯

    清陈廷焯撰。陈氏曾编选历代词作为《云韶集》,计二十五卷,三千四百三十四首,一千一百馀家。在此基础上,写成《词坛丛话》,计一百零一则,综评历代名家词作,并述《云韶集》编选大旨。其论词之发展,认为汉乐府“长短句不一,是词之

  • 因明正理门论本·佚名

    梵名Nya^ya -dva^ra-tarka-s/a^stra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玄奘译。又称正理门论本。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内容系诠释因明论理之规则,一一论述能立、似能立、现量、似现量、比量、能破、似能破、负处等义旨。本书

  • 传法正宗记·契嵩

    凡九卷。宋代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着。略称正宗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系继景德传灯录之后,叙述自印度以来诸祖师之传记,以及我国禅宗师徒面授付法相承之顺序。卷一为教祖释迦如来之传。卷二至卷六叙述自第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