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经纂要义一卷

  敬礼无上一切佛  证于三身天人尊

  教法甚深难思议  无为解脱僧和合

  是真归依于三宝  诸佛出世如忧昙

  如悔盲龟遇浮木  人身难得甚希有

  从兹一失复难期  于此身中终渐进

  永常弃舍于八难  依教修行加精进

  善恶之业亦不亡  如因值种果亦然

  所以远离于十恶  精勤修习于十善

  须善分别其二谛  常舍轮回求解脱

  勤行正道增智慧  愿修圣迹证无为

如是一切众生先须归依三宝敬事遵仰。三宝者何。所谓佛法僧宝。言佛宝者。所谓法体报化之身具足三种名为佛宝。言法身者。具不思议无分别智。于一切法自在观察。言报身者。是不思议功德成就。超过人天快乐。具足相好殊胜离于生死。证得究竟卢舍那身。言化身者。成就慈悲誓愿究竟。尽于生死度脱众生。随机引道永离众苦。入于母胎诞身。出家降伏魔怨。转正法轮。示涅槃相。具足德者。超过人天时乃现耳。是故难遇。世无喻者。所以假世间宝显其法义。令诸众生获无上果。永离生老轮回之苦。少分归依即蒙加护。诸恶鬼神不能侵扰。具斯五义。获如意宝于世出世为人天师。两足中尊真实依故。言法宝者。所有教法于真俗谛说十二分。修八圣道悟真体性。本来寂静无住涅槃。号名三宝。所以佛未出世不能显其秘要之法。如来出世甚为希有。所说教法亦复如是。非余外道能显其义。一切诸法所不能及。以斯法宝利乐之道与佛无异。是名法宝。所言僧者。大菩萨众不著生死。不住涅槃。自利利他具足成就。及诸罗汉八上人等住解脱地。凡夫比丘各各信受乐于圣位出家学道。别别解脱。依教修行。虽未证果而能修行轨范。圣法佛不出世亦无僧宝。等同如来生希有相。一切无上智德具足。依闻思修善渐微妙。世间诸仙具圣惠者。修安乐地。如是造作僧宝为胜。如上三宝诸功德力有大慈悲。最尊最胜不思议故。能拔众生现在苦难。永离生死长劫轮回。亦能加护得解脱乐。应当供养无上三宝。先须恭敬作礼归依能生一切福德之芽。永离一切苦恼之事。诸佛如来具是功德。出兴于世甚为希有。与诸群生同种善根。出现于世如忧昙花。诸佛出世传甚深法亦复如是。佛出于世虽有深法遇人身者要须具足善业成就。其难亦尔。譬如大海于海底中有一盲龟。寿亿万劫百年。一度升于水上。或时有人弃一窍木置于海中。其龟出水以头遇斯浮木之孔甚为希有。或得人身难亦如是。虽得人身六根具者得闻正法身心自在。依教修行最甚难有。众生之界不可思议。其中获得人身六根具足自在受生极最难故。所以如来及法现于世间亦复难遇。人身难得。今乃获得大报分故。时乃一现于前数劫承善业故方得人身。特须精勤勿令灵弃。增加智慧及法善根 圣地已来须求胜行。誓不复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不闻三宝边地下贱虽得人身盲聋音恶长寿天难或生人中信邪到见。虽佛出世佛前佛后八难之中。种种苦恼障道之处。不复堕落永离八难。如来世尊证大果报。诸修行者勤加精进如救头燃蠲除八难大善成就。然善恶业纤毫不亡。如昔仙人娇答摩等以草刺于鹿蝇遗道。于五百岁下部之中受木签报。后乃致死。昔有童子以恭敬心施僧白石一掬之许。承斯因缘于无量劫生豪富家。雨其七宝具足成就快乐自在。以善恶业随类受身苦乐之果。随业异熟所以恶业十不善等勿令亲近理须远离。何假言哉。十不善者。身有三种行杀盗淫。口有四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有三种。谓贪嗔痴。如兹总结名为十恶。承此果报生于三涂。能回十恶名为十善。若离杀生十恶缘等得生天上并及人间生于胜处。从此身上圣位已来若能修行皆得成就。当知。十善应勤修学人中修善知诸法相名为丈夫。善能挍量真俗二谛得悟自他二性之理。此中世谛法相因缘所生。幻化如梦如炎如温。界入善与不善有福无福。世出世间法相种种相貌分别。但假言诠显彰表示一切诸相。有漏之法皆自然性无常苦空无我为相。所言无漏法者。空无我故如是二谛知一切法轮回。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如轮流转于六道生受苦温身。各各随禀根器利钝随类得成。所言解脱圣所依地。其钝根性受声闻乘。中根之者辟支佛果。随根所证各各差别。无上大乘等为三种。其钝根者证于小乘。但能自利无益他义。厌生死苦修寂灭乐。舍诸不善禁根境识。初观四谛修证预流八辈等地无余涅槃。辟支佛者观四谛法因缘所生遂灭生死之原。证于圣道无余涅槃。具上人智取向大乘生死涅槃不分别。二自利利他无上菩提。菩萨大慈修助道法。从从极喜地乃至法云。次第修行证菩萨。已仍修六度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之法福智具足成不思议无上上智。获十力四无所畏具足成就。证于佛地利乐众生。尽生死际不般涅槃。

  大乘纂要义一卷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佚名
  观心论疏卷第一·灌顶
  阿毗昙甘露味论 卷上·佚名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三·守端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智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九·澄观
  沙门日用卷下·弘赞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佚名
  维摩经抄·佚名
  昧盦诗录序 (七篇)·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倪端方墓志·太虚
  卷九·性音
  阴持入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乐府补题一巻不着编辑人名氏皆宋末遗民倡和之作凡赋龙涎香八首其调为天香赋白莲十首其调为水龙吟赋莼五首其调为摸鱼儿赋蝉十首其调为齐天乐赋蠏四首其调为桂枝香作者为王沂孙周宻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李彭

  • 绥冦纪略卷二·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车箱困癸酉冬十月山西河北贼乘冰渡河而南渑池陷伊阳【十二月初一日贼二日入伊阳县焚掠】卢氏【初二日破卢氏县】俱不守蔓延于归汝南阳光固信阳之间【十五日掠南阳府之南召镇平

  • 卷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五 【起甲辰宋英宗治平元年○止丁巳宋神宗熙宁十年】凡十四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英神以来周程诸儒倡明绝学而当时未究其用位不称德兹於其卒年即冠以追封之爵并其遗行载入公

  • 六四 浙江巡抚三宝奏呈续获天一阁等家遗书目录并《永乐大典 考工记》六本折·佚名

    六四 浙江巡抚三宝奏呈续获天一阁等家遗书目录并《永乐大典 考工记》六本折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获各遗书,开具目录,恭折奏闻事。窃臣遵奉谕旨,加意访求遗书,前已将得获各书一百八种,并据鲍士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四·佚名

    德宗二崔佑甫【温公】卢杞【范祖禹 孙之翰 石守道】陆贽【范祖禹 权德舆】李泌【范祖禹 温公】萧复【范祖禹】姜公辅【范祖禹】杨炎【孙之翰】裴延龄【范祖禹】崔善正【李锜 范祖禹 张唐英】李晟【东坡 范祖禹

  • 卷一百二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统言礼】宋英宗时程颐代彭思永论濮王典礼疏曰臣伏见近日以仆王称亲事言事之臣奏章交上中外论议沸腾此盖执政大臣

  •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梁启超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若是乎新法之果无益于人国也。释之曰:前此之言变者,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

  • 卷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七郊社考【七】日月星辰顺治八年六月定春分秋分朝日夕月之礼初定祀典以日月从祀天坛罢春秋二分祀事至是礼臣请照旧典以春分秋分日致祭於从祀天坛外仍立朝日坛於东郊立夕月坛於西郊从之

  • 卷四十六·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立敎兴化上 易观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敎 臣若水通曰观卦上巽下坤风行地上动荡周遍有行敎以观于民之象先王体观之象立为省方观民

  • 孟子集注大全卷二·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二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暴见于之见音现下见于同语字去声下同好去声篇内并同】庄暴齐臣也庶几

  • 卷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十四  宋 李樗黄櫄 撰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 卷二·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氏传补注卷二   元 赵汸 撰庄公【陈氏曰庄公自元年至七年及十九年以後讫终篇无传疑有佚坠】元年文姜出故也【啖氏曰遇弑则嗣子废即位之礼左氏不达其意而云文姜出故也不举其大而举其细今按传於

  • 五祖演禅师·惠洪

    禅师讳法演。绵州巴西邓氏。少落发受具。预城都讲席。习百法唯识论。窥其奥置之曰。胶柱安能鼓瑟乎。即行游方所至。无足当其意者。抵浮山谒远录公。久之无所发明。远曰。吾老矣。白云端炉鞴。不可失也。演唯诺径造。

  • 五灯严统序·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序治有治统。虽典午奄有朔南。仅足为汉唐之闰位。道有道统。虽河汾拟经赞述。讵敢奸洙泗之见知。禅有禅统。即宗分五派。无非绍震旦之初灯。然不面证。一堂未许称传衣之法嗣。乃有承虚接响。偶以私淑因而暗

  • 神相全编·陈抟

    十三卷,旧题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明史》称“忠彻相术不殊其父,世所传轶事甚多”,且“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古今识鉴》等。此书《明史·袁忠彻传》未言及,明、清《艺文志》亦不著录,当为后世

  • 临证指南医案·叶桂

    中医临床医案著作。十卷。叶桂于临症时所述,由门人辑成。首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1766年华岫云又出其采辑所得,并加分类、校勘再印。清代曾多次刊刻,此后有石印本、铅印本等。1958、1959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科技卫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大通经·佚名

    述真空,劝人对境忘境、灭心现性。内容与《太上大通经》同,后者有元李道纯注。

  •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佚名

    凡三卷。北宋法贤译。又作大乘无量寿庄严王经。略称无量寿庄严经、庄严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阿弥陀佛之本愿及其净土之相。系无量寿经之同本异译,惟本经初无序说,终无‘五恶段’之说,而于三十六愿文之顺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