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四回 听雨声明提旧事 看梅花消透新香

作者: 尹湛纳希

    旨酒令人醉,花落掸我衣,送客向东牧,黄雀倦游归。 

    且说梨香忙掀门帘,蜂蜜提灯,粹芳进了里间 看,满屋香烟缭绕,开了纱窗,放下罗帐。北面是炕,窗前摆了经案,东墙上挂着琴默、璞玉二人的书画。 

    粹芳提灯看时,上面贴着琴默画的团扇面,下边是璞玉的画,画面是方形。团扇面上画的是几枝芙蓉花迎风摇摆,花瓣上的露珠在滚动着, 一双白蝴蝶在翩跹起舞,画得栩栩如生。下边方形画是水乡平淡的风景,虽上了些颜料,只是藤黄、广花、赭石等,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上面记的是:“乙丑春日,润翰公子画于凭花阁西庑南窗”。 

    粹芳不由喟然叹道:“还是琴姑娘的笔墨秀气,别出心裁。那知道这人就这么死!这幅画儿也成了她的纪念了。”说着泪水盈眶。 

    妙鸾道:“姑娘这么伤心,何不在这画上留几个字,也算纪念旧日的同伴吧!” 

    粹芳点头道:“不仅在画上留念,平山堂离这儿不远,想明天我亲自去烧烧纸,也算尽尽我们这一辈姊妹的情分。” 

    妙鸾见粹芳已经有了诗兴,忙叫菲棠上了琴桌,把那轴画儿摘下来,展在案上,亲自拿来笔墨,研墨道: “这画儿再添了姑娘的字,我虽然再也见不着三位姑娘,每天跟三位姑娘的书画相伴,也就如同见着你们的芳颜,听着你们高明的议论。” 

    那时女道人将贲夫人请到云房,给她讲解《黄庭经》,所以不在这儿。盛粹芳揣摩画的意境,提笔在团扇面上题道: 

    江村林木晚萧萧,遥望迷离水迢迢。 

    南飞孤雁天边唳,烟月朦胧映板桥。 

    紧接下款写道:庚辰仲秋下浣余回苏州,路经白云庵,偶逢故友,并观旧画。人去琴留,忧愁何似,聊书数字,略志其事。盛粹芳识。 

    妙鸾虽然不大懂得诗意,听了粹芳吟读,笑着问道: “姑娘写的字是上边团扇面上的,可是赋的诗为什么却是下边画里的事儿?原来爱见的还是这个斗方画。”粹芳微笑着还没开口,旁边梨香笑道: “妙姑娘刚才谈论书画,其实这屋里有我们姑娘、琴、卢二位姑娘和你们璞大爷的手迹,可你只提三位小姐的旧事,对璞大爷的往事你 字不提。可见你爱的也不在说的,而在没有说的上了!”众人大笑。粹芳斜瞟着眼睛说:“夜深了,你去云房请太太早点儿睡吧!明天到琴姑娘的坟上看看。”梨香去了。不久,贲夫人叫丫头打着灯笼也回来了。那夜贲夫人带着丫头睡在外间。粹芳、妙鸾二人在里间叙谈着小时候的事儿,午夜之后,方才入睡。 

    次日清晨,盥漱梳妆,吃了早饭,派家仆租了两顶轿子,粹芳、妙鸾二人坐轿,其余婆子丫头们步行去往平山堂。贲夫人觉得身子不大舒服,没有去。 

    原来平山堂离这儿不远,过了木桥,绕过山脚,穿过竹林,没走六里路就到了“)青松前面。孟氏家仆一二人已经先到,找到了那个假琴小姐的青肪,早已摆了一桌祭菜、香、酒之类。粹芳、妙鸾二人到了近前,下了轿,一群人趟着穿过草丛,沙沙瑟瑟来到高高低低的土坟丛中。粹芳耳里听着萧瑟的松涛,眼里看着红叶黄草,想起琴紫榭生在荣华富贵之家,长于蟒缎锦绣之中,曾几何时,却淹没在荒野杂草一黄土之中。想起早年的亲戚,两眼泪水顺着袖子流下来。 

    妙鸾走到前边指着说:“姑娘看,这碑上不是明明写着: ‘金氏舍女琴默之墓’几个字?”粹芳更是泣不成声。蜂蜜忙铺厚毡,梨香捧觞,妙鸾点香。粹芳先鞠躬,跪下酹酒,用沾满泪水的手频频拍着坟前的湿土说:“琴妹妹!你的仙魂已经归了极乐净土,你的香躯埋在泥沙里。咱们小时候窗前学针黹,围炉赋诗的事儿,也只有在梦里相见吧!我今天要回苏州,酹酒一杯,从此云林山河,天各一方,愿你的仙魂来飨!”末等祷告完,妙鸾已放声大哭。丫头婆子们化纸。梨香、蜂蜜一齐向前扶起粹芳。正如: 

    美人泪悲蒿草偃,荒郊风劲纸钱飞。 

    众人哭了一阵子,只得仍顺着原路回来。 

    不料昨天已经住了风雨,晚上又阴云密布,半夜之后,雨声淅沥,氵㸒雨连绵,天是一时难晴了。雨一连下了几天。贲夫人听讲解《黄庭经》已经入迷,和女道人日夜做伴。粹芳、妙鸾二人在云房里剪灯闲谈。雨点拍打着老梅树,“滴嗒”作响,庵堂檐角的铁马在风中叮叮噹噹响个不停。二人谈着又说起琴姑娘的事儿。妙鸾道:“琴姑娘可惜是女的,要是男的便成了中原的魁首。”粹芳问: “据你看卢妹妹她俩谁能胜谁?”妙鸾道: “各自都有高人的地方,要说见识的敏锐,心眼的灵快,谁也比不上卢姑娘。坦荡远虑,却数琴姑娘了。”粹芳笑道:“我们这一辈姐妹,美丽福气双全的,正象你说的谁能赶上琴姑娘! 

    妙鸾一听话岔儿,知道这是那年她在老太太跟前没人处说的话,粹芳至今还耿耿于怀,急忙笑道:“世事难料呀!那时断定的,有的没想到早就落空了。现在看来,姑娘您的福气可真比谁都全了。”粹芳听了这话,不禁脸上飞红,忙找话岔开道: “哎哟!庵堂的钟响了,跟树叶上的雨声搀和一块儿,可真好听!” 

    妙鸾道:“这个地方,这个声音不在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之下。”粹芳道: “那年春天在你们府的绿竹斋,才刚说过的这些姐妹设宴送我,喝酒时,也遇过这样的风雨。那时东寺的铁马声夹着雨声,哪象今天晚上这么凄凉。时过人亡,那时候的人还有几个呢!”正在闲谈,雨声愈来愈紧了,有时急,有时缓地下着,渐渐晴了。 

    时间就这么耽搁着,雨后才修完船,七、八天之后,一切准备停当,将孟老爷的灵柩抬上了船。 

    贲夫人、粹芳舍不得妙鸾,让她一同去苏州,她死也不肯。无奈重谢了女道人,坐上了船。妙鸾等送到水边,挥泪相别。雨后起风,万里清澄, 一路无阻地到了苏州城。杜敬忠、龚高等迎出,阖家住上了新宅。于是一则谢恩,二则请安,叫杜敬忠同龚高去了杭州。龚高先见贲侯回事,叫杜敬忠见面。杜敬忠呈上自己太太的书信和礼品,禀报诸事。贲侯问起完婚的日期。 

    杜敬忠忙打喳回话: “我们格格先嫁祁家,因姑爷病重,末等合婚,姑爷故去。因公婆恩重,我们格格答应情愿居丧三年,予以报答。算起来从前年夏天到今年夏天已满二年,来年夏天满期。我们太太教我禀告舅太爷:明年八月是我们格格的吉月,可以完婚。我们本想提前办了喜事,我们格格不依,派奴才禀告。” 

    贲侯道:“虽说是明年八月也不甚远。只恐我任期满了,新官来接任,就要回原籍,怕的是事情都凑在一起。如果真的那样,到时候再说也不晚。你回去告诉姑太太,我这里就照你说的办,外甥女的嫁妆,不用从你们那儿费事,我们这儿不是有 份现成的嘛。”杜敬忠“喳喳”连声答应。等到贲侯没有什么别的吩咐,才退了下去。 

    金夫人接过那边送来的东西不提,叫杜敬忠回去。 

    却说璞玉知道婚事又延期了,如同鲁国人看秦国人的胖瘦——无从谈起。在外则和李宪章、施凌云饮酒作诗,在内则同福寿用紫榭的字画散心解闷。早晨在贲侯处做些小差事,晚间则到西湖游山玩水。不久又过了寒冬,贺了新年,又是一个春天了。 

    这天,天气特别清朗和暖。璞玉在家里闲得没事儿,想起那年秋天在南屏山看的那幅画的作者,想去西湖寻访他。带着瑶琴、宝剑两个童子,从城西门出去,气候宜人,使人心情格外舒畅。 一路上梅花盛开,梅林迤逦地接连起来,成了一片香雪海。璞玉信步走了十多里路,忽然到了 处,山穷水尽,疑是无路。问水边船夫,他们笑道:“哪里是路断了!进了山口,风景可美了。”璞玉进了山口 看,林木疏朗而深秀,真是别有洞天,特别高兴,忘了疲劳。越往里走,风景更是美不胜收,不觉又走了二里多路。眼福虽尚未饱,脚力却感不支,到了一个大花园跟前,坐在太湖石上歇脚,观看这个花园: 

    周遭是弯弯曲曲的流水,里面是稀疏修长的翠竹,飞檐重楼。墙那边红栏绿窗,树那边更为标致。秀雀在枝头上鸣啭翻飞,新花在园里含苞待放。绝俗美景富贵第,定是高官显爵园。 

    璞玉看那庭院,落落大方,修造不凡,想来必是大官人家,不敢冒昧进入。休息甚久,不见人, 自己想到:虽说是公侯之家,荒郊野外,必是无人看管,进去看一会儿又有何妨!想罢,叫瑶琴、宝剑在门外等候, 自己顺着门缝儿侧身入内,往里又走,在山弯峰影里走着。 一看,院落敞阔,曲径通幽。璞玉向前走几步,停一步,顺着回檐,到了一座小楼前。绕着台阶下的几株梅花,闻闻香气,抬头看花。忽然楼上有动静,往里拉开一扇窗户,现出了一个半身美人来。 

    璞玉瞧见了这人,真象《西厢记》里“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似的吓了一大跳。 

    那个姑娘生得眼眉细长,鼻唇秀丽,真象个仙女。她无意中开窗看梅花,忽然和璞玉照了个对面儿,二人同时大惊。那美人忙将身子隐去,用一只手掩了窗户,稍又看了几眼,又隐去了。 

    璞玉为什么如此吃惊?原来那个美人长方的白玉嫩脸,细俊的春山弯眉,精琢细雕的鼻梁,樱桃嘴,活灵活现地象那琴紫榭,所以才大惊惶惑,深疑是碰上了仙魂。那美人象是看见了熟人,半掩着脸看了一阵子。璞玉详细瞧了一会儿,正想高声招呼,又怕错叫了人家的小姐。不打招呼呢,因为是五百年前的情缘,又怕错过了机会。正在进退两难,踌躇不决。这时跑出一个小子高声喊道: “你是什么人?胆敢闯进我们的院子里?”璞玉忙道: “我是远游的书生,沿途观赏梅花,不觉误进此院。”那小子申斥道: “这是什么地方,你敢擅自进来!你马上出去!要是慢走一步,我叫人来抓你!”说着照直胞上前来。璞玉知道自己有短儿,不敢说话,忙退出。心里琢磨:如若她是琴紫榭,说她死了,为什么还活着?要说没死,平山堂的上坟、石碑又从何而来?若说那是另外一个人,世上能有这样长相、身材都完全相同的人?心里确实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璞玉恋恋不肯立刻离开,站在门外眼睛直衔衔地看着。稍过一会儿又登上墙根下的山崖,从远处凝视那座楼。虽然小窗户还在敞着,但寂静的不见一人。他正在发愣,瑶琴催促道:“太阳已经偏西了,回去的道儿还远。要是再不走,就进不了城了。”璞玉无奈,皱着眉头,忽然想起一件事儿。问道:“带来笔砚了么?”宝剑道:“在扁匣里,带来了。”璞玉让拿出笔砚,在石上流的泉水里泡了笔,在门前石灰白墙上写了琴默以前在扇上题的《燕哭青竹》诗。这样写道: 

    青竹!青竹!似是有缘却无福。 

    竹燕情真逢甘露,岂知间阻将人误。 

    进退盘旋恋谁舞?远近遮蔽群拥蔟。 

    筑巢栖迟我不能,哺食反累君遭鮅。 

    西风萧萧促我归,君悲黄叶飘难住。 

    相合无缘泪莫弹,他年相逢知何处! 

    写完了正想注上姓名,从山谷茅草房里出来两个女人,来到花园门口,看见璞玉在写字,大声喝斥道: “哪儿来的疯子!我们府上不是庙,不是游人随便乱写的。我要去告诉管家。”说完跑进院里,哐啷一声把门关了。 

    瑶琴、宝剑吓坏了,怕有人来抓他们,竭力催促快走。璞玉无奈,收起笔砚,领着两个书童,沿着原路出了山口。 

    那时日己偏西,游人如蚁。璞玉一则身疲腿乏,二则腹中饥饿,半步也迈不动了。幸好元凯、福海二人牵马赶来迎接,在断桥碰上璞玉,璞玉骑马回去。正是: 

    有意种花花不发。 

    无心植柳柳成荫。 

    你说那楼上的美人是谁?原来,内阁大学士戴新民想选女娟,又得了个小姐。以后他将年迈多病不能居官的缘由奏了一本,圣上恩准戴新民官归故里。他随即带着一妻二女回到杭州西湖梅峪原籍。这梅峪在孤山西边,苏堤北边,山秀水明,清静幽雅。戴新民是世袭望族,豪门巨富,辞官回乡时,杭州城里文武官员理当出迎。但戴新民早已厌倦荣华富贵,一心隐居山林,没有告知城内百官,悄悄回家了,所以没有人知道。琴、卢二人当时虽然不愿意南来,可是身不由己,更说不出什么理由,无可奈何才迁徙到了此地。她们除了早晚在父母尊前请安之外,只能以观赏新居的山水风景解闷儿。花园里面有两座楼,琴紫榭、卢香菲二人常到这儿散步。路远山重,虽无会芳园的景况,但花草山水却别有佳趣,还可消遣。 

    一日琴、卢二人同坐窗前做针黹,春困乏力,放下针线,二人想去花园,信步出了院门。 

    香菲指着远山上的一个亭子道: “姐姐!你看,那个亭子真象贲府花园中的来山轩。”紫榭道:“我倒没有理会那个。我看那两棵大梧桐树却象我们西院里的八角亭旁侧的那两棵大树呢。”说了又长叹道: “我们小时候,刚梳着抓髻,在自己的院里尽情地玩,多么好咽!现在远离亲生骨肉,不但见不着面,连音讯也隔绝了,真象又投了一次胎。”卢香菲听了那句话,早已眼泪盈眶。画眉在湖边倚着山子石站着,叫卢香菲道: “姑娘!来看看这个,这几天冰消了,鱼儿游水了。”卢香菲离开琴紫榭来到湖边。 

    紫榭的 个丫鬟笑道: “画眉姐姐那么傻,春梅花早就开了,还有冰不消的!”紫榭问道:“哪儿的梅花开了?”那女孩子道:“北墙根下接连回檐的小楼外边,梅花开得可盛哪!”紫榭和那个女孩儿上楼开窗看花,没想到看见了璞玉,大吃一惊,连忙回避,越看越象认识,遮了半边脸再看,更象是璞玉。于是猜想:他怎么到这儿来了?我在做梦不成?捏了捏手和脚,觉出痛来。再端详那人的脸被树叶挡住影影绰绰的看不太清楚。看脸形真象,看脸色是梅花映照的呢,还是春天太阳晒的呢,红了不少。身材也太象了,但比以前胖了点儿,粗壮了一些。紫榭又想:早先听说过,凤鸣州的祁璞玉很象贲璞玉,或许是他到这儿来了?要是他能来这儿,贲璞玉也可能来。但不知两个璞玉为何到了天涯海角!又想,北地若有象璞玉那样的人,难道说南方不会有一个象璞玉的人。这或许是另一个人吧!千万个疑团一时一同出现,正在不知所措。小丫头忽然看见那边有人,忙叫花园里的花童,把他快撵出去,那人也真的走了。 

    紫榭看这人的动作步态,越看越是璞玉,一时又喜又羞,早已忘记了什么犹豫、忸怩,叫来丫头让她快请二小姐。 

    那个丫头到院子里找,程夫人叫卢香菲去给她念段书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紫榭正想下楼,正好碰上看园门的两个婆子,嘴里嘟囔着骂一个人。他往下走过去,叫来一问,那个婆子道:“我刚出北门叫我嫂子去,不想回来时碰上一个疯疯癫癫的光棍儿,在石灰墙上不知道乱画什么。我们说话,他假装没听见。我想到前院去告诉管家抓住他,抽几鞭子。” 

    紫榭道:“别理那个粗野的人,叫花童去看看,那个人要是走了,我去看看他写了些什么。”那婆子叫花童去了。花童回来说: “那个人早走了。我们已经吓唬他了,他还不走,想挨打!”琴紫榭起身,领着婆子们来北门外, 一看,墙上有几行字,写的是琴紫榭的旧作《燕哭青竹》。他看了大惊,又细看字体,正是璞玉的字。琴紫榭真是欣喜若狂,暗告天地道: “天公公!地娘娘!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此身今后有立身之地了。在天涯海角,能结此良缘,岂非天意乎!但是我没有认出他来,他怎么认出了我呢?他既然认出来了也应吭个声儿,不吭声留下字,是想试试真假呀!哎哟!璞玉公!你的心思可也忒细致周到了!”想着想着热泪洒地,正在徘徊犹豫,忽然背后出来一个人。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三回 小孙郎展读兰英书·
  第十九回 佳人大闹春屋增色·
  第九十六回 祝太君寒宵舍金帛 松公子黑夜识英才·陈少海
  第二回 凌驾山订誓花园 丁孟明存心书室·天花才子
  第二十四段 出桃源散人归合浦 泊江堑梅萼会盈盈·李春荣
  第二十七回 紫禁试说军机苦 白屋谁怜御史穷·蘧园
  第四回   痛遭漂沒 貧家婦看盡炎涼 驚散婚姻 御史合尚存風烈·娥川主人
  第四十三回 讦阴私设谋等蜂虿 得贵子佳兆叶熊罴·西泠野樵
  第四十六回 恣欢情忘情媚知己征俗语谐语引同侪·邹弢
  第十回 破落户反面无情 老娼根烟花教训·青心才人
  第 五 回 李雷收铁头太岁 闻公子阴魂托梦·
  第四十回 令雅歌清如闻香口花团锦簇恍人罗天·邹弢
  第十一回 论婚姻畅说自由 谈教育拟行强迫·
  第十二回 碧山堂姚生入梦·烟水散人
  第四十回 奚老土婬毒成天阉 潘其观恶报作风臀·陈森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