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风摩天秘迹奇踪赵王孙金堂玉马
[二郎神]:强游遨,见彤云遮断相逢道,问桃源何处觅春晓。无限相思,徒自心中怀抱。痴魂时傍情围绕。志诚经读得心焦。他去了,无音无耗,怎禁珠泪抛?
[集贤宾]:伊行已隔碧天遥,审觑处,恍结丰标,耳边似把离情叫。再三听,是自口相嘲。意攘心劳,料他们相思瘦倒,揉碎薛涛,忍见他断肠词调?
[黄莺儿]:展转愈无聊,倚蓬窗,怕远眺。愁峰蹙眉离人貌,诗赋慵敲,经史懒瞧。清泪临风落衣袍,音信杳,钟情我辈,怎不挂心苗?
[猫儿坠]:狂风骤雨,何事恁摧挠。连理枝头拆散了,妒花不管花窈窕。悲号,几时得延平剑合,好友从交?
[尾声]:相亲相爱关心窍,吞声忍气强别了。复仇时,断首剜心绝境枭。
不说翰林思想赵生,恼恨张、杜。且言秦先生回馆,闻知此事,呼张狂、杜忌到中堂,大骂道:“残忍刻薄的小人,他与你何仇,何却败他名誉,伤他天性,坏我门面。本待要处你两个一番,又道我为两个害你两个。你这同室操戈的畜生,我不处你,自有天报。快些收拾回去,少若迟延,我到学师处动了揭贴,你莫要怨我。去,去,去!”二人没趣,只得收拾回去。
秦先生倒到东园来安慰翰林。翰林甚是感激,又到赵生家里来看赵生,道及杜、张不才,业已逐出,以消彼父之疑。赵生甚喜,至晚,密对小燕道:“二贼已去,你好去看他。”小燕道:“正是,不知怎么在哪里想哩?”
次日,赵生写书一封,绝句一首,令小燕持去见翰林。翰林道:“相公好么,只怕相思瘦损潘安貌也。”小燕道:“幽思百结,度日如年,你两人想是不言而喻。相公屡欲着我来看,只忌惮杜、张二贼,今喜秦相公逐他回,也作拔出眼中钉了。但不知相逢何日。”因出书与翰林。翰林长叹一声,拆开读云:钟情如我两人,而相别不能一面,即铁石人亦为之坠泪矣。二贼逐去,吾心实快。弟心迩身遥,不能飞越君前,泛谈契阔,又不禁几度魂消也。情致楚楚,不能多作有情语,伏惟谅诸笔墨之外,思成疴ke,不忍歌,天为之,奈之何?意重不妨言意淡,情深何必讲情多。附诗一绝,以志相思。
诗云:
独坐孤斋意若焚,徘徊云汉泪如急。
相思无限难言处,只恐孤猿不忍闻。
上遇之之情兄即我。即日,弟赵王孙含泪拜翰林看罢,对小燕道:“你相公如此钟情,我虽死无恨矣。”小燕道:“相公着我上覆相公千万耐烦,少得空时便来相会,叫相公勿起他念。”翰林道:“我也要候他一见,方定行止。”叫些酒饭与他吃了,把他前头做的曲子并书付与小燕。小燕拿回,送与赵生。赵生免不得问了些行藏安否,却是不得相会,只好叫小燕去看他。
十二月初旬,忽宗师发牌,十六日县考。其父着赵生纳卷。赵生纳了卷,竟到琼花书院来谢先生前日解释之德。随到东园来看翰林。翰林见了,悲喜交集。赵生道:“背后打点许多事要说,及至东园,半句也说不出。”翰林道:“你缘何脱得身来看我。”赵生道:“兄尚未知。宗师发牌十六日县考,举城纷然。弟因纳卷,方得来看兄。只是今番进得学方好。若不进,家父责备还是小事,我与兄却不能依前相聚了。”言罢泪下。
翰林听得考事,又惊又喜。惊的是要别了,喜的是可报答赵生。便道:“承兄雅爱,虽靡身百体,未足言酬。所恃者寸心耳。考事虽不能为力,以愚揣之,自当为第一人。不肖久欲治装而去,但因未得与兄一会,故羁留于此。今既见之,刻下即登程矣。后年三月间,当与兄会于北京。”赵生道:“弟安能至北京耶。”翰林道:“不肖之言,其后自验。弟记之,作他日话柄可也。”言罢,翰林便起身作辞。
赵生垂泪道:“才得相逢,又云远别,弟肠断矣。”翰林道:“相逢有日,不必心酸。东耳生、水之番、张狂、杜忌之四人者,弟当为兄泄气。”芳、韵、小燕知他二人别久,把园门关上,都走开去了。翰林看着赵生,依依不舍道:“别后亦念我乎?”赵生道:“一日三秋,云胡不念。”翰林道:“如此,则弟九死无恨矣。”以手搂定赵生道:“契阔别已久,又当远别,欲一壮行色,勿罪吾唐突是荷。”
赵生并不推辞,道:“弟为家严所禁,至兄百结柔肠,引罪所擢发数矣。匆匆言别,恨不能以身随去,敢惜一共枕席耶?”解衣同睡,欢情为离思所阻,不能大畅。翰林作别道:“后年之约,断不虚邀,考事在迩,好自保重,勿以鄙人为念。兄来已久,恐令尊觉察,又多一番气恼,可急回。吾亦从此长发矣。”赵生呜咽不能语。翰林亦泣道:“此事出乎无奈,我不去,无济你事。你此番之考关系甚大,一蹶不起,则朋友之诽诮,父母之轻薄俱集矣。我去后,你当以考事为念。他日相逢,彼此无作寒酸态相对,是我二人所以不负者。只是有一句要紧话,你若进学有科举,到场中,须记得‘文章达上台’,万不可忘了此言。”倒身拜别,几于失声,彼此又安慰了一番。
俄而三童俱至,见二主公凄惨之极,道及欲别而去,各各泪下。得韵、得芳嘱赵生好自保重,小燕嘱翰林勿以相思伤身。小燕道:“来久了,恐老爷差人寻问到此,又多受一番气,快回罢。”赵生惊泣道:“再迟一刻也好。”翰林恐其情痴,变出他事,因赚他道:“兄留恋连连,我且再住几日,候兄县考后,看光景再别罢。你可回去,安心读书。”赵生点首再拜,安慰而去。
正是:
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已自登程,几番回头,凄婉欲绝。
翰林送了赵生去,回到房中,吩咐得芳、得韵收拾行李,就去辞秦先生,道:“久别双亲,欲归探省,刻下登程,就此拜别。”秦先生甚是不舍,知他行踪已决,不能强留,道:“正好盘桓,忽言远去,实是不舍。只是遇之归省尊翁尊堂,又不敢强留。”吩咐整酒送行,又道:“有屈高贤,实是不安,凡事要包含万一。”翰林道:“辱承老师不弃,收之门下,雅爱谆谆,诲言如屑,只是学生不能领略,有辜老师大教。”酒数巡,翰林起身作别,而诸友见他行止异人,各各心中称异,一齐送出观门。
翰林离了琼花观,到顾家园。风成等接着,都来磕了头。问:“老爷一去许久,我们甚是放心不下。尊老爷吩咐,又不敢来探望。老爷一向好么?”翰林回答了,便吩咐道:“收拾轿,我明日去拜江都县。”
次日到县前投了贴。知县是他同年,连忙请入后堂,道:“年兄来得好,正当考时,没人看文字,年兄高才,替我取两个好门生,以收士心。”翰林道:“当得效劳。只是匪才恐不能当此重任,有负年兄之托。”知县道:“年兄海内支宗,何太谦之甚也。”翰林谢了,就在衙内住落。
过是五、六日,是考期。知县与翰林商量出了题目,到察院中考了。当晚将卷尽发后堂,封门阅卷。知县与翰林对酌披阅。忽看到赵生卷子,赞道:“奇才,奇才,小子中安得有此文字,只怕是请人替做的。”知县接过看了,道:“果是好文章。”翰林密圈密点道:“此是翰林法物,不似小子文章。若果出此子之手,我与年兄的地位指日便到了。明日须叫来面试,如不是,当重处,以惩将来,并拿替身父师。如果确出一手,自当刮目破格待他。”知县道:“年兄说得是,明日便知端的了。”又看到东耳生、水之番两卷,甚是不通,乱又乱汰,对知县道:“如此不通文字也来考,明是戏弄官府,宜贴在照壁上,以示警之,并拿本身及父师责罚。省得出案时那是不通的来缠。”
知县次日升堂,写一朱票道:“急唤赵王孙当堂复试,以定批首。”又吩咐皂隶道:“即刻唤来,我坐候复试。”公差如飞而去。又吩咐将东耳生、水之番两卷贴出,万众视目,好羞愧也。又差人去拿他两个并父师,二人只因与赵生结了仇,拆散他们的风月,今日翰林假公济私,报得前仇,处得他两个身辱誉破。
正是:
从前做过事,没兴一起来。
且说赵生父亲正接了秦先生在家看赵生考卷,忽见公差走至,叫声:“赵老爷恭喜。”赵老问道:“有何喜事。”公差以红票示之,其父甚喜。
秦先生令赵生换了青衣,讨了轿子,同其父送赵生到县复试,又打发公差喜包儿。小燕拿了笔砚,一同到县前,时刚东耳生、水之番连他们的父师一个一条绳牵到县前。赵父原是相熟的,惊问何事,其父答道:“生子不才,终日哄父。”指照壁上道:“做出这样不通的文字,他自己应该如此,却又连累老拙。”就问:“赵父因何到此。”那公差接口道:“他家小相公是老爷接来复试定批首的,不比你令郎。”此时知县犹未退堂,报子名,一齐都进去了?赵父看了自己的儿子如此,别人的儿子如彼,又是昔日同窗的,想起前日事情,道:“这两个畜生该如此。”自己欢喜无限。
赵生见了知县,知县当堂出题,一连三篇呈上。知县看了,见他年纪又小,文字又好,满口称奇,当面许了批首,叫他回家用心读书。东耳生、水之番跪在地下,好生惶恐,悔道:“当日与他无仇,他今日也替我们方便一声。他今日竟是天上人了。”赵生谢了知县,知县送至滴水边。赵生到堂下东耳生、水之番身边,奚落他道:“二兄还在此等复试么?弟先去,二兄用心慢来。”二人羞得没处躲。
赵生之父与秦先生接着,道以前事,甚是兴头。只见水之番、东耳生各责二十板,各罚五十两修城。一边如此兴头,一边如此苦恼,爹娘怨,朋友轻。赵生出县,其父已着轿在那里伺候,抬将回家,又道他苦了,连小燕也是高兴的。赵生到书房对小燕道:“我的功名倒像有影的了,只是不知涂相公的消息,好生放心不下。”小燕道:“考事要紧,勿以他事为念,功名到手,再作道理。”赵生道:“也是。”
由县经府,由府至院,俱取批首,遂有科举。就有那附热趋势的来与他说亲,又有附他读书的,俱不允。未几秋试,到场中想起‘文章达上台’之嘱,遂于大结内隐之,南宫遂擢高魁。是年张狂、杜忌以德行亏薄,俱出六等,真是快心事。秦先生着人回家,取领盘缠,就于广陵同赵生进京。此番师生更是不同,一路无词。
到京中寻了下处。其年大座师正是凤翔。三场毕,赵生又擢高魁,秦先生亦在榜内。次日同去谢大座师,凤翔迎下座来,赵生举目瞻看,惊得魂飞魄荡,秦先生吓得目瞪心呆,却都不敢作声。接见毕,单留赵生饭。坐定,问道:“贤契认得涂遇之么?”赵生脸红道:“此门生好友,老师怎么知道?”座师道:“北京之约,贤契竟忘乎?”赵生道:“此门生好友密语,老师怎么又得知?敢问遇之兄今在何处?”赵生明是认得的,但不好就认。
座师道:“要知前日涂生,便是今日凤翔。”赵生顿首谢道:“昔为契友,今作恩师,成我之恩,与生我者并。不识老师当日因何到扬州?”翰林把相逢改名的事都说了一遍,然后知此北京之约不诬也。归以语秦先生,秦先生道:“早是不曾怠慢他。”殿试,赵生二甲,秦先生殿了三甲。赵生御赐归娶,知县作媒,娶了倪翰林小姐,婚成赴任,德政声门,旋转吏科给事。后翰林以忤中贵坐斩,举朝缩舌。赵生不避权势,批鳞拽裾,痛哭流涕,立白其冤,本凡七上,得免。二人遂俱弃官,挈家隐于白门,世世相好,不题云。
猜你喜欢 第二回 愿遂三生珠辉洛浦 缘成隔世玉粹蓝田·花月痴人 第二十八回 唐大王喜逢旧物·芙蓉夫人 第二回 葛明霞一笑缔鸾盟·素庵主人 第二回 杨柳岸奇逢丽女 玉凫舟巧合新诗·古吴金木散人 卷十二 骤荣华顿忘夙誓 变异类始悔前非·杜纲 第十回 彩云散后遗恨结千秋·符霖 第二十四回 远交近攻一家连竹阵 上和下睦三婢闹书斋·张恨水 绿珠· 卷五争占类 赵县令籍田舍产·余象斗 螺旋诗·省三子 第十回观新剧旅馆订幽盟发老骚娼寮闹笑话·朱瘦菊 第十三回 幸运郎巫山云雨欢·风月轩入玄子 第一回 贡副使宽恩御变 康公子大义诛凶·娥川主人 第二十六回 听佳音私心窃喜 吞小影独解相思·陈少海 第二十二回 赏三军元帅辞封爵 归花园春娘传假音·金万重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