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回 人血与猪血

作者: 张恨水

这一餐饭,陶伯笙吃得很安适。尤其是那几两大曲他喝得醉醺醺的,大有意思。饭后又是一壶酽茶,手里捧着那杯茶,笑嘻嘻地道:"太太,酒喝得很好,茶也不坏,很是高兴,记得我们家里还有一些咖啡,熬一壶来喝,好不好?"

陶太太由厨房里出来,正给陶先生这待客的桌子上,收拾着残汤剩汁,同时心里还计划着,两个下学回来的孩子,肚子饿呢,打算把剩下来的冷饭焦饭,将白菜熬锅汤饭吃。现在陶先生喝着好茶,又要熬咖啡。厨房里就只有灶木柴火,这必须另燃着一个炉子才行。因为先前泡茶,除在对面纸烟店借过一回开水,这又在前面杂货店里借过两回开水,省掉了一炉子火。陶先生这个命令,她觉得太不明白家中的生活状况。这感到难于接受,也不愿接受,可是当了李步祥的面,又不愿违拂了他的面子,便无精打采地,用很轻微的声音,答应了个好字。

陶伯笙见她冷冷的,也就把脸色沉下来,向太太瞪了一眼。陶太太没有敢多说话,立刻回到厨房里去,生着了炉子里的火熬咖啡。两个小学生,也是饿得很。全站在土灶边哭丧着脸,把头垂了下来。大男孩子,两手插在制服裤袋里,在灶边蹭来蹭去。小男孩子将右手一个食指伸出来,只在灶面上画着圈圈。灰色的木锅盖,盖在锅口上。那锅盖缝里微微的露出几丝热气。

陶太太坐在灶边矮凳子上,板了脸道:"不要在我面前这样挨挨蹭蹭,让我看了,心里烦得很。你们难道有周年半载没有吃过饭吗?"大孩子噘了嘴道:"你就是会欺侮我们小孩子,爸爸喝酒吃肉,又吃牛肉汤下面。我们要吃半碗汤饭没有,你还骂我们呢。你简直欺善怕恶。"陶太太听了这话,倒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但她并不因小孩子的话,就中止了她欺善怕恶的行为,她还是继续地去熬那壶咖啡。

她想到喝咖啡没有糖是不行的,她就对大孩子施行贿赂,笑道:"我给你钱去买个咸鸭蛋,下饭吃,你去给我买二两白糖来。"说着,给了大孩子几张钞票,还在他肩上轻轻拍了两下,作了鼓励的表示。大孩子有钱买咸鸭蛋,很高兴地接着法币去了。陶太太倒是很从容地把咖啡和汤饭作好。

那大孩子倒也是掐准了这个时候回来的。左手拿着一枚压扁了的鸭蛋,右手拿着一张报纸包的白糖。那纸包上粘了好些个污泥,都破了几个口子了,白糖由里面挤了出来。孩子身上呢,却是左一块右一块,粘遍了黑泥。

陶太太赶快接过他手上的东西,叹了口气道:"你实在是给你父母现眼。大概听说有咸鸭蛋吃,你就高兴得发疯了,准是摔了一跤吧?"她一面说着,一面给小孩子收拾身上。不免耽误了时间。再赶着把咖啡用杯子装好,白糖用碟子盛着,摆在木托盘里送到外面屋子里去,陶伯笙和李步祥都不见了。看看他们两人的随身法宝两只新旧皮包也都不知所去。

她把咖啡放到桌上,人站着对桌子呆了很久,自言自语地道:"这不是给人开玩笑。我是把金戒指押来的钱啦。这白糖不用,可以留着,这咖啡已经熬好了,却向哪里去收藏着呢。"她这样地想着,坐在那桌子边发呆。也不知道有了多少时候,只见两个孩子,汤汁糊在嘴上湿黏黏的走了进来。便问道:"你们这是怎幺弄的,把饭已经吃过了吗?"男孩子道:"人家早就饿了,你老不到厨房里去,人家还不自己盛着吃吗?给你还留了半锅饭呢。"

陶太太只将手挥了两下,说句你们去擦脸,她还是坐在桌子边,将一只手臂撑在桌子沿上,托住了自己的头,约莫有半小时,却听到两个妇人的声音说话进来。有人道:"这时候,他不会在家,准去了。"又有人道:"既然来了,我们就进去看看吧。"她听出来了,说话的是胡罗两位太太。她们径直地走进屋子来了,看到摆着两杯咖啡在桌上,一个人单独地坐着,这是什幺意思呢?

陶太太直等两位客人都进了房,她才站了起来,因道:"哟!二位怎幺这个时候双双地光临?请坐请坐!"罗太太笑道:"坐是不用坐。我们来会陶先生来了。他倒是比我们先走了吗?这倒有点奇怪。"陶太太道:"我们这口子。什幺事也不干,就是好坐桌子,昨天晚上出去的,直到今天吃晚饭的时候他才回来。他和朋友回来,喝了四两酒,又叫我熬咖啡他喝,等我在厨房里把咖啡熬得了,送到外面屋子里来的时候,他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了。"胡太太听着,带着微笑,向罗太太看看,罗太太也是带了会心的微笑,向她回看了过去。

陶太太望了她们道:"我说的话有什幺好笑的吗?"胡太太笑道:"老实告诉你昨天晚上,我们就在一处赌的,因为老范赢得太多,大家不服气,约了今晚上再战一场。"陶太太对这两位太太都看了一眼。见她们虽然在脸上都抹了胭脂粉,可是那眼睛皮下,各各的有两道隐隐的青纹,那是熬了夜的象征。但她还是不肯说破,含笑道:"我们怎幺能够和范先生去打比。他资本雄厚,有牌无牌,他都拿大注子压你,不服气有什幺用,赌起来,不过是多送几个钱给他。昨晚上是在范先生家里了,今天晚上,是在哪里呢?"

罗太太道:"原来约了到朱公馆去。打电话去问,四奶奶不在家。有些人要换地方,有些人主张去了再说。我们因为摸不着头脑,所以来问一声。偏偏陶先生已经先走了。老胡,我们就去吧。"胡太太在她那白胖的脸上,带着一点红晕。她那杏核儿大眼睛,闪动着上下的睫毛。摇了两摇头道:"若是到四奶奶家里去赌,我不去。"罗太太望了她道:"那为什幺?"胡太太道:"我上次到朱家去赌了一场,还是白天呢,回家去听了许多闲话。"罗太太道:"外面说的闲话,那都是糟蹋朱四奶奶的。你们胡先生还是记住上次和你办交涉的那个岔子。他向你投降了,决不能干休,总得报复你一下。他说的话你也相信吗?"胡太太道:"我当然不能相信。不过很多人对朱四奶奶的批评,都不怎样好。"罗太太将脸色沉了一下,而且把声音放高了一个调子,她道:"别人瞎说,我们就能瞎信吗?我们和她也认识了两三个月了,除了她殷勤招待朋友而外,并没有见她有什幺铺张。难道好结交朋友,这还有什幺不对吗?别人瞎说八道,我们不能也跟着瞎说八道。去吧。"她说着,就伸手挽了胡太太一只手。胡太太倒并不怎幺拒绝,就随着她走了。

陶太太无精打采地把她们送出店门口,这才明白,原来陶伯笙是到朱四奶奶家打唆哈去了。不管怎幺样,那里是高一级的赌博场面,这戏法就越变越大了。她心里压着一块石头似的,走回屋子去,把那两杯咖啡泼了,把糖收起,又在桌子边坐着。还是孩子们吵着要睡觉,她才去给他们铺床。然后她想到了一件什幺事,没有办完,又到厨房里去巡视一番。她嗅到锅盖缝里透出来的一阵饭菜香味,这才让她想起来了,自己还没有吃饭。掀开锅盖来看时,那锅汤饭煮得干干的,掺和在饭里的小青菜,都变成黄叶子了。她站在灶边,将碗盛着干汤饭吃了,再喝些温开水,就回房去,但她并没有睡觉,在陶伯笙没有回来的时候,她一定得守着孤单的电灯去候门。

这个守门的工夫,就凭了补袜底补衣服来消磨。她补袜子袜得自己有些头昏眼花的时候,她想起了烧焦了的那几碗饭,是盛起来放在瓦钵子里的。重庆这地方,耗子像蚂蚁一样的出动,可别让耗子吃了。赶快放下针线,跑到厨房里去看时,那装饭的钵子,和上面盖着的洋铁盘子,全打落在地面。钵子成了大小若干瓦片,除了地面上还有些零碎饭粒而外,人舍不得吃的饭,都给耗子吃了,那些零碎的饭粒,还要它干什幺呢。叹了口气,自走回屋子去。

这点饭喂了耗子,倒不算什幺。不过自己有个计划,这些冷饭留着到明天早上,再煮一顿汤饭菜。照着现在这个情形,那就完全推翻了。陶伯笙今晚上若是赢了钱回来,这可向他要一点钱,拿去买米。若是他输了,根本就不必向他开口了。甚至他赌得高兴了,今晚上根本就不回来,连商量的人都没有,干脆,还是自己想法子吧。拿出衣袋里押金戒指的那些钞票数了一数只剩下了五千多元,全数拿去买米,也没有一市斗。此外还有油盐菜蔬呢。而且猜得是对的,过了深夜一点钟,陶伯笙还没有回来,她自觉闷得很,就打开窗户来,伸头向外面看看。

重庆春季的夜半,雾气弥漫的时候较多。这晚上却是星斗满天,在电灯所不能照的地方,那些星斗之光,照出了许多人家的屋脊。这吊楼斜对过也是吊楼,在二层楼的纸窗户格里,猛然电灯亮着,随着窗户也打了开来。在窗户里闪出半截女子的身体。

陶太太就问道:"潘小姐,这时候,你还没有睡吗?"那位潘小姐索性伸出头来,笑道:"我还是刚刚回来呢。今天,我是夜班。这两天,医院里忙得很,有两位看护小姐都忙病了。我明天八点钟还得去接早班。回来抢着睡几小时吧。现在为生活奔走,真是不容易。陶太太也没有睡?"她叹了一口气道:"潘小姐,就是你所说的话,生活压迫人啦。"潘小姐道:"唉!这年月,生活真过不下去。只要能换下钱来,什幺事都肯干。我们医院里找人输血。只说句话,多少人应征?"

陶太太道:"我特意等你回来问呢。我的血验过了,可以合用吗?我希望明天就换到钱。"潘小姐道:"哟,陶太太,你的身体不大好,你不要干吧。"陶太太道:"我的身体不大好吗?我三年来就没有生过一次病。我的血不合用吗?"潘小姐笑道:"合倒是合用的。不过你也不至于短钱用到那种程度。"陶太太道:"合用就好了,潘小姐,我不说笑话。你明天早上,什幺时候起来?我到你家里来找你。我们虽然天天见面,隔了窗户说话,你哪里知道我的苦处。唉!"说着,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在她这口气叹过之后,又吁了一声。潘小姐看她这样子。的确是有些为难,便道:"你若是一定要输血的话,你明天早上再来找我吧。"陶太太连说好的好的,方才和潘小姐告别,关上了窗子。

她在床上躺着,睁了眼睛,望了天花板,却只管去想家里要的米,和医院里要的血。她想得迷糊地睡了一觉,被两个上学的孩子惊醒。立刻起床,披着衣服,就打开窗户看看。正好那边的窗户也是洞开着,潘小姐就在窗户边洗脸架子边洗脸。她一抬头,两手托着手巾举了一举,笑道:"陶太太,早哇!"陶太太道:"请你等一等,我就来。"说着,赶快到厨房里取了一盆冷水来,匆匆地洗过一把脸,找了一件干净蓝布大褂,就向潘小姐那边屋子走去。

潘小姐是母女两个人,共住着一间吊楼屋子的。她们都在脸上带了一分惊奇的颜色望着她。她也明白这一点,进门就先笑道:"潘太太,潘小姐,你们一定觉得我要卖血,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吧?实对你说,我们家里,今天没有下锅的米。我们那位先生,已是两天两夜不回家了,我不想点法子怎幺办?"潘太太道:"你们陶先生在外也交际广大呀,难道会窘到这样子?"这五十上下年纪的老太太,穿着件灰布短棉袍儿,瘦削着一张皱纹脸子,倒是把半白的头发,梳得清清楚楚的,手上挽了个篮子,正待出门去买菜呢。

陶太太道:"潘太太,你这不是去买菜吗?我今天就不能去买菜。因为什幺?口袋里没有钱。"潘小姐笑道:"陶太太,你是不明白医院里的情形。这输血的事,并不像有米拿出去卖,立刻可以换到钱。你登记和输血的手续,虽是作过了,一定等病人要输血的时候,才叫你去输血。输了血之后,那才可以领到钱。你今天等着米下锅,那可来不及。"

陶太太听了这话,不免脸上挂着几分失望。怔怔地望了她母女两个。潘小姐道:"不过这也碰机会。碰巧了,立刻就有病人等着输血,立刻就可以换到钱。昨天晚上,我听到医生说,有两个病人,情形相当严重,也许今天上午就要输血。若是你的血,正合这两个人用,今天就行,你不妨和我一路去试试。我这马上就走了,你随我去试试吧。"陶太太听了这话,又提起了几分兴趣,就随在潘小姐身后,同到那医院里去。

这时病人正纷纷的挂号就诊。潘小姐先让她在候诊室里等着,先到院长那里去报告。过了一会,她笑着出来道:"你来的机会太好了。我说的那两个病人,果然都要输血。现在正要通知输血的人到医院里来。你的血检验的结果,对病人都合适。今天上午就输五十CC。"说着,潘小姐就带她进去见院长和主任医生。

经过了三十分钟,她把一切手续办完了,最后的一个阶段,是一位女看护,将一根细针,插到手膀的血管子里去。针的那头,是小橡皮管子接着,通到小瓶似的玻璃管里去。那玻璃管里有了大半瓶血,这是白饶让医生再拿去看看的。这事完了,潘小姐又让她在护士休息室里候着。

过了一小时,潘小姐拿了一张油印的纸单子递到她手上,笑道:"这事情成了。真算你来得巧。你在这志愿书上签个字吧。"陶太太道:"早登记过了,我还要签个字吗?难道……"潘小姐笑道:"这是手续。"她看那字条上印好的字,是说:"今愿输血救济病人,如有意外,与院方无涉。立字为据。"便淡笑道:"你们医院也太慎重了。我既然要卖血,还讹人不成。签字就签字吧。"潘小姐还是笑着交代了一句手续,就引她到桌子边,交支笔请她在字条上签个字,然后引她到诊病室里去。

穿白衣服的医生,含笑向她点了个头,在眼镜里面的眼睛,很快地侦察了一下。她看那医生桌上长针橡皮管玻璃管一切都已预备好。她料着那个玻璃管就是盛自己的血的,看那容量,总有一小茶杯。但到了这时,她也不管,将右手的衣袖卷起,把头偏到一边去。医生和女护士走近她的身边,她全不顾,她只觉得手膀经人扶着,擦过了酒精,插进去了根针。她益发地闭上了眼睛。

她也不知道是经过几多分钟。又觉得手臂上让人在揉擦着,那个插血管的银针也拔走了,便问道:"完了吗?"在身边的女护士道:"完了。不要紧的。"她这才回过头来,向女护士点了个头。同时,这女护士似乎表示了无限的同情,在沉重的脸色上,也和她点了几下头,而她手上拿着的玻璃管子,可装满了鲜红的液体。

医生将桌上的白纸用自来水笔,很快地写了两行蓝色字,乃是:"凭条付给输血费五万元。"他将这张字条交到陶太太手上并给了一个慈祥的笑容,点头道:"你到出纳股去取款吧。"陶太太情不自禁的,抖颤了声音,说着谢谢,接过字条,由潘小姐引着,取得了五万元法币。

在民国三十四年的春季,五百元的票额,还不失为大钞,五万元钞票正好是一百张。这医院里出纳员,似乎对卖血的人,也表示几分同情,他们就拿了一叠不曾拆开号码的新票子交给她,这票子印得是深蓝色的,整齐划一,捆束得紧紧的一扎,看起来美丽,拿在手上,也很结实。

陶太太把这叠钞票,掖到衣袋里去,赶快地就走出医院。抬头看看天上太阳,在薄雾里透出来,却是黄黄的。她揣摸着这个时候,应该是十一点多钟,两个上学的孩子,还有些时候倒家,这就不忙着回去,先到米市上去买了两斗米,雇了人力车子,先把这米送回去。看看家里没人,再提着菜篮子出门,除了买了大篮子的菜蔬,并且买了斤半猪肉,十几块猪血。又想到小孩子昨晚上为了吃一个咸鸭蛋,而高兴得摔了跤,又买了几个咸鸭蛋带回去。

这样的花费,她觉得今天用钱是十分痛快,把衣袋里的钞票点点数目。那卖血的钱,还剩有五分之二。她心里自己安慰着自己说,虽然抽出去了那一瓶子血,可是买回来这样多的东西,那是太好了。可惜是人身上的血,太有限了,卖过了今天这回,明天不能再卖。她踌躇着这回的收入,又满意着这回的收入,可说是踌躇满志。

就在这个时候,先是两个学生回家了,随后是陶伯笙回来了。他照样地还是夹了那个旧皮包回家,并没有损失掉。不过他脸上的肌肉,一看就觉得少掉了一层。尤其是那些打皱的皮肤,一层接触了一层,把那张不带血色有脸子,更显得苍老。他口角上街了一支纸烟,一溜歪斜地走进屋子来。陶太太看到,随着身后问道:"还喝咖啡不喝,我还给你留着呢。"

陶伯笙耸动着脸上的皱纹,露了几粒微带黄的牙齿,苦笑着道:"说什幺俏皮话,赢也好,输也好,我并没有带什幺南庄的田北庄的地到重庆来赌。我反正是把这条光杆儿身子去滚。滚赢了,楼上楼,滚输了,狗舔油。"说着,他将皮包帽子一齐向小床铺上一丢,然后身子也横在铺上。将两只皮鞋抬起来,放在方凳子上,抬起两手倒伸了个懒腰,连连打了两个呵欠。笑道:"我想喝点好茶,打盆热水来,我洗把脸。"陶太太对他脸上看看,笑着点了两点头。自转身向厨房里去了。

陶伯笙躺着了两三分钟,想着不是味儿,他也就跟到厨房里来。当他走到厨房里的时候,首先看到那条板上,青菜豆腐菠菜萝卜,全都摆满了。尤其是墙钉上,挂了一刀肥瘦五花肉,这是家里平常少有的事。还有个大瓦盆子,装了许多猪血。太太正把脸盆放在土灶上,将木瓢子向脸盆里加着水。灶口里的火,生得十分的旺盛,锅里的水,煮得热气腾腾的。这个厨房是和往日不同了,便笑道:"今天不错,厨房里搞得很热闹。"陶太太道:"你不管这个家,我也可以不管吗?洗脸吧。"说着端了脸盆向卧室里走。

陶伯笙对厨房里东西都看了一眼,回到卧室里去的时候,见屋角上的小米缸,米装得满满的,木盖子都盖不着缸口。便道:"哟!买了这些个米?家里还有钱吗?"陶太太将洗脸盆放在桌上,将肥皂盒,漱口盂,陆续地陈列着,并把手巾放在脸盆口覆着,然后环抱了两手,向后退着两步,望了丈夫道:"钱还有,可是数目太小,不够你一牌唆的。"

陶伯笙走到桌子边洗脸,一面问道:"我是说箱子里的钱,我都拿走了。家里还有钱办伙食吗?"陶太太笑道:"箱子里没有钱,我身上还有钱呢。你可以在外面混到饭吃。我和两个孩子可没有混饭吃的地方。"陶伯笙笑道:"这可是个秘密,原来你身上有钱,下次找不着赌本的时候,可要到你身上打主意。"陶太太噘了嘴笑,点点头。陶伯笙两手托了热面巾,在脸上来回地擦着笑道:"你样样都办得好,就是那盆猪血办得不大好。"陶太太道:"你把热手巾洗过脸,你也该清醒清醒。还说我猪血办得不好呢。"说着,她眼圈儿一红,两行眼泪急流了下来。


猜你喜欢
  第二回雲奴巧扮冤魂計·
  第十四回 时伯济得时便得济 钱士命要钱不要命·落魄道人
  第二十三回 中宗点筹媚韦后 冯年忿怒杀妻房·
  第十八回 拾翠女巧思庆元夕 踏青人洒泪祭前生·逍遥子
  第十三回 恶朋友丧心谋挑唆蠢汉 俏佳人苦肉计吓杀痴人·
  (一)·
  第三十五回 三教堂青楼成净土 百花姑白骨演重门·梦笔生
  第十二回 权昆仑带刀拼命 白茅岭好汉逞雄·
  王琼奴·
  第三回 卖烟壶老王索诈 砸菜碗小旦撒娇·陈森
  第十九回 意外遭两人错配 梦中事一半先灵·绿意轩主人
  第二回 小器子妄希荣既得复失 大度人不记仇善始全终·
  第五回 十五年阴魂告状·云游道人
  第五十二回 有约斯来畅谈分小惠 过门不入辣语启微嫌·张恨水
  第六回 话封狼痴颦慰红粉 赐真人浊玉换黄冠·郭则沄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